大陸發布對臺「26條措施」,臺灣當局慌什麼?

2020-12-13 環球時報

中國大陸4日出臺惠及臺灣企業和民眾的「26條措施」。它們包括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內含臺企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的政策。另外13條面向臺灣同胞,指明為他們提供從領事保護到購房資格、分類招考等方面的更多便利和支持。

這無疑是對臺灣企業和民眾的重大利好措施,相信絕大部分臺灣企業和民眾都為這種有助於他們利益的「純加法」而高興。他們因此增加了選擇,在大陸發展勢不可擋的時代,這一新增的選擇對很多企業和人具有現實意義。

臺灣當局在第一時間指責大陸的「26條措施」是「名為惠臺,實則利中」,是意圖分化臺灣內部,企圖介入影響臺灣選舉。大陸國臺辦回應說,臺當局的反應顯示了一種「陰暗心理」,不能不說,「陰暗」這個詞用得蠻準確的。

臺當局指責大陸推「26條措施」是想介入臺灣選舉,在我們看來,這恰恰反映出臺當局腦子裡只有選舉,沒有臺灣人民。只要民進黨能贏,怎麼割臺灣民眾的利益蔡英文當局都不會心痛,選舉高於一切,這就是他們的壓倒性原則。

由於兩岸之間存在深度的政治隔閡,大陸方面對臺灣選舉施加影響是不現實的,搞不好就是反作用。大陸在這方面很清醒,所以從去年的「31條措施」到剛剛公布的它的深化版「26條措施」都致力於推動兩岸的實際融合,而且把這種融合的支點放在大陸這邊。這樣一來,無論臺灣政壇怎麼變化,兩岸民間融合都可以繞開臺當局的態度,不斷深化。

「26條措施」是中國大陸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向臺灣的延伸。未來的臺灣政壇變幻莫測,通過臺當局拉近兩岸有很高不確定性。但是大陸的市場和社會容量都這麼大,開闢兩岸民間交流的「寬帶通道」顯然更加可靠。

蔡英文和民進黨已經走火入魔,這幾年蔡英文當局沒有推一項促進兩岸交流的措施,他們搞的全都是反兩岸融合的勾當。蔡英文反反覆覆強調臺灣是抵制中國大陸的「最前線」,美臺的最新動作是聯合舉行了網絡攻防演練。然而把臺灣搞成「前線」顯然不符合臺灣民眾的根本利益,那是要把臺灣2300萬民眾變成美國對華冒險政策的墊背。

「26條措施」所代表的和平與融合從長效看肯定比把臺灣變成「前線」更有吸引力。因為「前線」意味著不可承受的終極風險,那就是戰爭。而「26條措施」則是超越島內政黨政治的「錦上添花」,對臺灣民眾有百利而無一害。

由於貿易戰的影響,臺灣一些廠商在大陸設廠生產的商品出口美國遭遇困難,形成一時間的部分臺資向島內回流。蔡英文當局不斷祭出阻撓臺企和臺灣民眾赴大陸投資、工作和學習的規定,這使得「26條措施」來得尤其及時。

與去年的「31條措施」相比,新的「26條措施」非常具體,有可操作性。比如臺灣人可以在海外尋求中國大陸使領館的領事保護,可以在大陸買房,這些都切中了臺胞的現實需求,有對臺當局反融合政策很強的穿透力,它們的作用很難阻擋。

民進黨當局總的來說太短視了,為了選舉不斷把自己逼向極端。如果說民進黨在島內執政必須以同中國大陸對抗為條件,那麼這樣的路線終將無法持續。因為與中國大陸進行高強度對抗是臺灣的不可承受之重,那樣的選擇對臺灣是死路。

環球網社評

相關焦點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大陸官方定調這一年的兩岸關係「嚴峻複雜」。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 在大陸的臺灣人看「26條措施」
    特別是,「26條措施」在臺商可以參與的產業項目、政府給予臺商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出臺了更有含金量的政策,在去年出臺的「31條措施」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這將給臺企帶來扎紮實實的獲得感。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 臺當局宣稱領大陸護照將被註銷臺灣戶籍 臺媒批:製造恐慌
    針對大陸近日推出的惠臺"26條措施",民進黨當局繼續操弄意識形態,肆意抹黑,出言恐嚇臺灣民眾若領大陸一次性護照,將會被註銷臺灣戶籍。對此,有島內輿論痛批,民進黨當局這是刻意帶風向,製造恐慌。  大陸發布的惠臺"26條措施"中,提及臺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對此,臺灣方面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7日表示,根據所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臺灣民眾不得在大陸設籍或領用大陸的護照,違反者將被註銷臺灣戶籍,並將喪失選舉罷免權及健保等權利。
  • 臺灣民眾怎麼看「26條措施」?外媒做了個街採……
    ↓ 此外,有受訪者表示,自己對此「不清楚」↓ 有受訪者認為,(「26條措施」)「對一部分人應該算是有用」,「對現在臺灣的年輕人來也許講沒什麼用」。因為政治原因,但會去(大陸)的人還是會去。↓ 另有受訪者則認為,大陸釋放的這個善意「很好」,就要看臺灣用什麼角度去看待它。
  • ...會就「26條措施」中涉及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內容...
    國臺辦新聞發布會輯錄(2019-12-25)12月25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布廳舉行「26條措施」第2場專題記者會。惠臺體育措施的出臺,特別是臺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職業聯賽,申請運動技術等級證書,報考大陸體育院校,在備戰大型賽事方面享受主場之利等,將為臺灣運動員和臺灣同胞來大陸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受到臺灣體育界的普遍關注和好評。福建海峽衛視記者:「26條措施」中第18條規定,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請予以說明。
  • 蔡英文當局拿「惠臺26條」混淆視聽,國臺辦:險惡用心不會得逞
    7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民進黨當局近日聲稱大陸推出的「26條措施」是「逼迫」臺灣接受「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接受應詢時表示,民進黨當局刻意混淆視聽,欺騙民眾,進一步暴露了他們心中只有政黨私利,完全不把臺灣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 大陸「26條」的暖意與蔡當局的寒意,臺灣民眾會感受不到?
    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不斷釋放利多,主動、積極、持續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讓臺胞感受到了暖意。「26條措施」可以看作去年「惠臺31條」的「升級版」,是一年多來大陸各地臺辦頻頻聽取臺商意見後,所推出更具體全面的對臺措施。據了解,未來各地還會有地方版實施意見,如同豔陽持續高照。
  • 國務院臺辦記者會就「26條措施」中涉及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
    國臺辦新聞發布會輯錄(2019-12-25)12月25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布廳舉行「26條措施」第2場專題記者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這次「26條措施」當中第25、26條兩條涉及到兩岸的體育交流,請說明一下這些惠及臺灣體育界的措施有哪些相關的考慮和主要特點?吳堅:體育是科學求實的事業,體育人有崇尚實幹的作風,兩岸體育界有務實合作的傳統。此次惠臺體育措施也凸顯了務實的特點,體現了「重實際」「出實招」「求實效」和「謀實惠」。
  • 大陸新開民航線,臺灣慌什麼慌?
    民航飛行可以威脅臺灣的空防安全?產生這種古怪念頭,完全是「臺獨」做賊心虛的表現。大陸方面4日宣布啟用穿越臺灣海峽的M503北上航線以及從廈門、福州、東山到M503之間的三條連接航線。這本是大陸的正常民航線路安排,卻遭到臺灣當局的激烈非議。
  • 惠及臺灣民眾的26條 為何成了蔡英文的「眼中釘」
    針對蔡英文、民進黨當局近日聲稱,大陸推出「26條措施」就是「逼迫」臺灣接受「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7日晚間應詢表示,民進黨當局刻意混淆視聽,欺騙民眾,進一步暴露了他們心中只有政黨私利,完全不把臺灣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 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正式發布
    13日,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正式發布(實施細則→點擊原文閱讀)。
  • 臺當局宣稱領大陸護照將被註銷臺灣戶籍 臺媒痛批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臺當局宣稱領大陸護照將被註銷臺灣戶籍,臺媒批:刻意帶風向,製造恐慌[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大陸日前推出的「惠臺26條」,蔡英文當局7日又出言恐嚇。臺灣聯合新聞網稱,大陸日前發布對臺26條的重點之一是「臺灣人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7日,臺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在例行記者會上稱,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臺灣人民不得在大陸設籍或領用大陸的護照,違反者將註銷臺灣戶籍及喪失臺灣人民身份以及因身份而衍生的各項公法權利,如選舉罷免權及健保的權利」。
  • 惠臺26條措施出臺:臺企可同等參與5G建設
    惠臺「26條措施」出臺,為臺灣企業、臺灣同胞在投融資、領事保護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為臺企在投融資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為臺胞在交通出行、購房資格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大陸給予臺灣同胞同等待遇有了「加強版」。新出臺的惠臺「26條措施」,提出臺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民航等投資建設,臺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購房資格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等。
  • 臺當局修正入出境管理措施 配合大陸客赴臺觀光
    臺當局修正入出境管理措施 配合大陸客赴臺觀光 2008年06月23日 0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當局內政部門日前會同交通部門修正發布「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
  • 臺當局宣稱領大陸護照將被註銷臺灣戶籍,臺媒批:刻意帶風向,製造恐慌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大陸日前推出的「惠臺26條」,蔡英文當局7日又出言恐嚇。臺灣聯合新聞網稱,大陸日前發布對臺26條的重點之一是「臺灣人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
  • 大陸出臺26條惠臺新舉措,拿一顆真心待臺胞,央視主播喊灣灣回家
    也是在今天,大陸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我們看看主播海霞對這幾條新聞怎麼說。海霞: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今天在南京召開,本屆峰會的主題是「深化融合發展,打造共同市場」。說到融合發展,今天有一條重磅消息,大陸出臺了26條惠臺新舉措。
  • 臺陸委會威脅臺灣民眾申請大陸護照會被註銷臺灣戶籍 國臺辦回應
    臺陸委會威脅臺灣民眾申請大陸護照會被註銷臺灣戶籍 國臺辦回應 2019年12月25日 12: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部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
  • 臺商拼團到大陸打疫苗?臺當局慌了:別去!
    導讀:近期有多家臺灣媒體發布消息稱有臺灣的商客打算拼團,對於這些臺商拼團的目的,臺媒認為是為了去大陸接種新冠疫苗。臺灣的衛生部門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稱作為衛生部門不建議臺灣人去大陸注射新冠疫苗,稱大陸的新冠疫苗具有風險性的一系列觀點。
  • 「牛肉上桌了」——臺灣輿論熱議大陸31條惠臺措施接連「落地」
    新華社臺北4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廈門60條」「溫州24條」「崑山17條」「上海12條」……「31條惠及臺胞措施」自2月底發布以來,配套措施在各地接連推出,受到臺灣輿論高度關注。島內媒體以「牛肉上桌了」「遍地開花」等詞彙,形容這些措施的含金量和涵蓋面。
  • 31條惠臺措施將吸引更多臺青赴大陸闖出一片天
    (記者 汪靈犀)(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當局「反制」惠臺措施令臺胞更想到大陸發展大陸臺青:臺當局「反制」惠臺措施令臺胞更想到大陸發展有在大陸就業臺灣青年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陸惠臺措施是非常大的利好,臺灣當局的「反制」反而令臺灣青年更想西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