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26條」的暖意與蔡當局的寒意,臺灣民眾會感受不到?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古希臘寓言家伊索有則寓言,寫的是北風和太陽爭論誰的威力大,能把人們身上的衣服剝掉。北風呼呼吹,人們怕冷就裹緊了身上的衣服。而太陽溫暖照耀著,人們自然而然脫下了外套。

視頻截圖

結局不言自明。如果拿到政治領域來,這篇名為《北風和太陽》的寓言也不難看出寓意。那就是民之所欲,政之所向。就兩岸關係來說,尤為如此。

民進黨當局動輒自稱代表「臺灣主流民意」。可實際上在幹什麼呢?不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協商停頓,官方交流陷入冰封。即使這樣也不思悔改,繼續操弄意識形態,欲出臺「中共代理人法」,讓奔走在兩岸的人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反觀大陸,11月4日最新出臺的「26條措施」,誠意滿滿,善意滿滿。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不斷釋放利多,主動、積極、持續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讓臺胞感受到了暖意。

「26條措施」可以看作去年「惠臺31條」的「升級版」,是一年多來大陸各地臺辦頻頻聽取臺商意見後,所推出更具體全面的對臺措施。據了解,未來各地還會有地方版實施意見,如同豔陽持續高照。

今年以來,民進黨借「反修例」,在選前拼命操作冷麵「仇中牌」,原盤算激怒大陸以鐵面對冷麵,好撈選舉利益。但如今大陸拿出火熱的「26條措施」,順應和平發展的兩岸主流民意,讓「反中」牌落空,臺當局也形同遭到「當頭棒喝」。

但「反中」慣了的民進黨並不願意反思。對綠營而言,大陸任何惠臺措施都是居心叵測的「特洛伊木馬」,試圖繼續用「統戰」等抹紅伎倆來掩飾自己執政無能。

問題是,臺灣民眾不是傻子,「26條措施」更具可操作性,在陸臺商、臺青乃至臺灣民眾,會感受不到?主流民意真會支持民進黨因「仇中」就把臺灣用圍牆困死的做法嗎?

綠營若輪番上演口水戰,只能自陷困境左右為難。一味謾罵攻擊,肯定阻止不了部分臺灣民眾選擇「用腳投票」。如果綠營一味勸阻,又在島內端不出惠及民生的政策牛肉,更是彰顯其執政無能。看在部分臺灣民眾眼中,當局甚至成了其前途發展的攔路虎。

用臺媒的說法,「26條措施」不只反將蔡當局一軍,更是向臺灣民眾射出「攻心箭」。有臺灣網友分享過去在海外旅遊遇到狀況,前往大陸領事館求援的經驗,並表示「有在國外出事的人就知道,這點最實際」。以此反觀,更凸顯蔡當局在兩岸交流上的僵化,以及對臺商事業發展、臺灣民眾權益的漠視。

回到北風和太陽的故事。民進黨雖一再刻意挑釁吹冷風,但翻開「26條措施」,條條切中了臺胞的現實需求,對臺當局「逢中必反」有很強的穿透力,對兩岸一家親有很強的號召力。即使臺灣當局有關方面不接,大陸方面照做。畢竟,豔陽出來,北風之寒必將漸漸抵消散去。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社會規律。

延伸閱讀:臺當局稱「26條措施」是「分化臺灣」,國臺辦:處處壞同胞好事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0個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包括為臺灣企業和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各13條。

資料圖: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 新華社供圖

這些惠臺措施立即受到島內歡迎和高度關注,但臺灣當局卻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詆毀抹黑。對此,島內媒體稱,對比蔡英文當局極力打壓赴大陸投資臺商和赴大陸工作學習的民眾,給他們扣「紅帽子」,到底是誰真心為兩岸同胞好,一目了然。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4日表示,誰與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為敵,誰就終將被民意拋棄。

民進黨當局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抹黑詆毀。臺「總統府」發言人4日稱:「『26條措施』是『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行動方案。大陸意圖以此框架臺灣,是分化臺灣社會、擾亂臺灣人心、幹預臺灣民主選舉進行的政治手段。」臺灣陸委會發表聲明稱:「大陸意圖分化臺灣內部,更證明企圖介入影響臺灣選舉。」

不過,島內輿論大多對「26條措施」樂觀其成。國民黨4日發表聲明稱,只要有助於提升人民福祉、企業權益,且不影響臺灣安全的兩岸政策,社會各界都會表示歡迎。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競選辦公室4日稱,大陸是臺灣重要出口市場,大陸營造對臺商有利的經營環境,樂觀其成。韓國瑜競選辦還說,蔡英文當局對於臺商進入大陸投資本應提供充分的協助與保障,但民進黨當局無所作為,這對臺灣經濟沒有任何幫助。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曾銘宗稱,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中國大陸採取的措施是對民間「軟的越軟」,對民進黨當局則「硬的更硬」。假如民進黨只會操作「亡國感」,臺灣只會被邊緣化。

島內許多臺商和民眾對「26條措施」大聲叫好。中時電子報稱,「26條措施」公布後,只要持臺胞證,臺灣人在海外同樣可享受大陸使領館的急難救助,將臺胞證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一位不具名臺商4日在接受中時電子報採訪時稱,企業不像個人,牽涉的利益更大,容易引起大糾紛,因此在海外若經營上與當地政府出現矛盾,有邦交比較好處理。他直言,若在境外遇到緊急事故,大陸使領館更能提供幫助。(如遇麻煩),他一定會尋求協助,「在國外,大家都是中國人」。報導還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以後在國外越來越多的地方可能會需要臺胞證,臺胞證將取代「護照」成為(臺胞的)有效證件,「這恐怕是臺駐外單位未來要面對的難題」。

對於臺當局的抹黑,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4日表示,兩岸同胞是親望親好的一家人。民之所欲,政之所向,只要是對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馬曉光說,我們持續推出新的「26條」惠臺利民措施,是為了進一步回應臺胞訴求,使他們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希望他們發展得更好、獲得更大利益。與之相反,民進黨當局對民眾的呼聲充耳不聞,對百姓的疾苦視而不見,除了造謠抹黑,就是恐嚇懲罰,不斷為臺灣同胞獲得利益福祉設置障礙,處處壞臺灣同胞的好事。他說,這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與廣大臺灣同胞利益為敵的陰暗心理。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 環球網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蔡當局卡臺灣農產品銷大陸令人憤怒
    就在前不久,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聲稱,美方預期中國大陸「將幹預臺灣2020的選舉」,美國和臺當局已經就此展開對話,美國考慮「直接提供幫助」,「強化臺灣應對的能力」。對此,蔡當局第一時間對美國表達「感謝」,聲稱臺灣將持續和美方強化「臺美安全合作」。
  • 兩岸越融合 臺灣民眾對大陸評價越客觀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嚮導報記者表示,這樣的轉變「並不令人意外」,臺灣民眾對大陸觀感的「翻轉」,從蔡當局上臺「執政」後就開始出現。原因有二:第一,蔡當局「執政」不佳,無法改善經濟,就業難且低薪化遲遲無法解決,使得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不滿,「逃離臺灣,遠走他鄉」成為潮流。蔡當局大搞政治鬥爭也讓中間選民產生厭惡。
  • 吳桂森:蔡當局對大陸臺商相當不友善
    蔡當局這樣做對大陸臺商相當不友善,臺灣本身又面臨「五缺」問題,在主客觀因素下,很快在今年就會有一波臺灣企業的出走潮。吳桂森現任臺中市工業總會理事長、救國團臺中市團委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臺中縣文化基金會常務董事等,曾任臺中縣外埔鄉長、臺中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臺中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
  • 民進黨執政 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增加
    作者 馬康莊    臺灣《聯合報》最近做了有關臺灣民眾對中國(大陸)觀感的民調:49%的受訪者對中國(大陸)民眾印象佳,比去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持負面觀感的人,由45%降為37%。    這項民調自2010年開始,聯合報每年都做;得到對大陸民眾有49 %正面觀感的數據,是八年來的新高。另一問題:你願意赴大陸就業、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嗎?有四成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三成八願意讓孩子去念書;也創下八年來的最高。
  • 民進黨:大陸做法影響不到臺灣……然後臺灣觀光股就跌了……
    臺灣商家他們自由行的比較會來我們這吃小吃,但最近我們這裡最近生意很差 。據臺灣「觀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柯牧州估算,近年來陸客來臺每人每日平均消費約6200元新臺幣,而縱觀整條產業鏈,每位陸客在臺灣消費1元新臺幣,就會給整個臺灣觀光產業帶來約2.5元新臺幣的效益。以此計算,預計下半年臺灣觀光產值將減少760億元新臺幣。
  • 惠及臺灣民眾的26條 為何成了蔡英文的「眼中釘」
    針對蔡英文、民進黨當局近日聲稱,大陸推出「26條措施」就是「逼迫」臺灣接受「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7日晚間應詢表示,民進黨當局刻意混淆視聽,欺騙民眾,進一步暴露了他們心中只有政黨私利,完全不把臺灣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 大陸發布對臺「26條措施」,臺灣當局慌什麼?
    中國大陸4日出臺惠及臺灣企業和民眾的「26條措施」。它們包括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內含臺企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的政策。臺灣當局在第一時間指責大陸的「26條措施」是「名為惠臺,實則利中」,是意圖分化臺灣內部,企圖介入影響臺灣選舉。大陸國臺辦回應說,臺當局的反應顯示了一種「陰暗心理」,不能不說,「陰暗」這個詞用得蠻準確的。臺當局指責大陸推「26條措施」是想介入臺灣選舉,在我們看來,這恰恰反映出臺當局腦子裡只有選舉,沒有臺灣人民。
  • 蔡當局阻撓民眾參加海峽論壇!臺學者:逼大陸中止ECFA?
    蔡英文 你好臺灣網9月4日消息 繼封殺愛奇藝、處罰淘寶臺灣後,民進黨當局3日宣布禁止島內舉辦海峽論壇相關活動,並恫嚇臺灣民眾和民間團體勿輕易參加
  • 蔡當局下令不準臺灣人回臺,還對大陸出手?這次闖禍了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蔡當局屢次挑釁兩岸民眾底線,妄圖借這次疫情謀求更多政治資本,為此部分臺灣政客的做法讓人刷新認知,「臺獨」分子不僅阻撓大陸旅客千萬臺灣,甚至連臺灣人回臺一事也屢屢出面阻撓,致使數百名臺胞有家不能歸。
  • ...臺媒:蔡當局若為選舉挑釁大陸,將成臺灣經濟的罪人;山東暴雨...
    問:美國總統川普在周日宣稱,他將會向臺灣銷售f-16v戰鬥機,這一筆軍售數量很大,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中方近來多次就美擬售臺f-16v戰機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我要再次強調,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的規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必須指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中方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的決心堅定不移。
  • 臺灣民眾怎麼看「26條措施」?外媒做了個街採……
    【環球網報導】大陸公布「26條措施」,臺灣民眾怎麼看?11月5日,有德媒在臺北車站隨機採訪了6個人↓ 對面記者提問「有機會,你會願意去大陸嗎?」第一位年輕女性受訪者斬釘截鐵的表示:「會!因為在那邊的發展機會比較大。」
  • 「史上最大科、眾神上凱道」遊行 | 臺媒:蔡政府惹惱臺灣民眾 卻怪罪大陸和「網軍」
    蔡當局政策不當 卻怪罪大陸和「謠言」據臺灣《中國時報》24日報導,近來臺灣宗教團體與臺當局關係頗為緊繃,這次的「減香」事件,儘管在蔡英文「震怒」後,臺當局環保署等單位一再聲稱「只要求減燒」,「滅香封爐」都是謠言,但真正的原因,卻是臺當局環保署和各地方環保局的手段太過粗暴所致。
  • 蔡當局「滅香」引發「眾神怒吼」 居然甩鍋給大陸!
    蔡當局制訂的荒謬政策和相關官員的不負責言論引發外界「封爐滅香」的恐慌,蔡當局在遭到民眾的激烈反對後,試圖讓大陸來背這個黑鍋。,蔡當局也說是所謂「大陸網絡部隊」造謠。侯漢廷同時質疑,臺中百年媽祖大會發布「不燃香、不燒紙錢、不放鞭炮」命令的臺中市民政局,原來是「大陸網絡部隊」?各縣市廟宇收到公文要求「禁止點香燒金」、臺環保部門的稽查與開罰,這些都是「大陸網絡部隊」?侯漢廷認為,如果蔡英文把反對者都當成「大陸網軍」,最終會招致民意反撲。
  • 在大陸的臺灣人看「26條措施」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近日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其中第19條就提到「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等內容。
  • 臺當局宣稱領大陸護照將被註銷臺灣戶籍 臺媒批:製造恐慌
    針對大陸近日推出的惠臺"26條措施",民進黨當局繼續操弄意識形態,肆意抹黑,出言恐嚇臺灣民眾若領大陸一次性護照,將會被註銷臺灣戶籍。  大陸發布的惠臺"26條措施"中,提及臺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對此,臺灣方面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7日表示,根據所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臺灣民眾不得在大陸設籍或領用大陸的護照,違反者將被註銷臺灣戶籍,並將喪失選舉罷免權及健保等權利。
  • 蔡當局「拼觀光」害慘民眾,假話並不能持久
    不過,在筆者分析看來,蔡英文當局拼觀光代價蠻大、效果甚差,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  吹牛皮數字摻水  蔡當局為顯示其拼觀光的「能耐」,將所有落地臺灣的境外人員都統計在來臺旅客數據之內,有意「注水」,欺騙民眾。
  • 臺灣年金改革方案引不滿 民眾高舉白燈籠為蔡當局「送終」
    欺負軍公教勞的民進黨政府與蔡英文送終,送蔡當局「上黃泉路」。他表示,蔡當局的汙名化操作不僅使自己被左鄰右舍指指點點,更有20年前的學生對他說「老師你是米蟲」。他自認為臺灣培養下一代人才,只能苦笑以對。 該王姓退休教師還回憶,一開始做教師時月薪僅6000多元(新臺幣,約合1306.4元人民幣),與外界企業差異將近兩倍,任教26年後退休迄今5年多,退休金是彌補過去少給的薪資。
  • 蔡當局放寬「小三通」拉陸客很有限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蔡英文當局「行政院」7月17日修正發布「小三通」(即「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部分條文,8月15日起施行。「陸委會」說,條文修正包括便利中國大陸民眾家庭旅遊,小三通團體最低人數限制由現行5人調降為3人。
  • 臺灣觀光變「關光」?蔡英文又許「空頭支票」,民眾:等不到那天
    編輯:晨星蔡英文當局對「九二共識」的否認,導致大陸臺灣兩岸之間的交往受到極大的限制,而由於臺灣的相關政策,一些原計劃中有臺灣行的大陸民眾也相應的取消或改變了自己的出行計劃。這一變動使得臺灣的旅遊業收到了持續較大的衝擊,引起了臺灣當地旅遊業內的憤怒。雖然臺灣「交通觀光局」表示,將會對臺灣的旅遊業進行全新的規劃,將其營銷重點放到海外,並且在未來會撥款兩億元(新臺幣,下同)對臺灣旅遊業進行支持,可是,這一舉措並未能平息旅遊業內的憤怒情緒,並且他們憤怒的宣言到「等不到那一天了」,臺灣的觀光很快就要「關光」了。
  • 學者:臺灣當局的一些做法影響大陸民眾赴臺意願
    唐永紅教授認為,大陸民眾赴臺遊意願降低,並非大陸方面的限制,而主要是由於臺當局在處理一些事件上的政治區隔和歧視性做法。(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視頻截圖)  中國臺灣網11月4日北京訊 (記者 何建峰)廈門大學唐永紅教授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指出,大陸民眾赴臺意願降低,一方面是由於安全事故頻發;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由於臺灣當局在處理安全事故上帶有歧視性的做法,缺少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精神,再加上今年以來島內局勢和兩岸關係大背景發生的變化,引發了大陸業者和遊客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