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惠臺措施不斷落地 臺青藉助「小三通」踏上創業熱土

2020-12-18 閩南網

  每逢周末,五通碼頭就熱鬧非凡,嶄新的三期候船樓裡人來人往。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廈金航線接待的旅客量同比上漲22%,藉助「小三通」航線,許多臺青踏上了廈門這片就業、創業的熱土。兩岸人員往來如此熱絡,是廈門落實各類惠臺措施的成果。五通碼頭三期候船樓的啟用,為臺胞提供了舒適便捷的環境;青創基地配套齊全,為臺青創業打下了良好基礎;各類展會招商會,為臺青提供了對接資源的有效渠道……廈門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不少臺灣創業者,而惠臺措施的支持,則讓他們在大陸發展之路越來越廣闊。

「小三通」成兩岸往來「黃金通道」

  

  各類展會成為臺胞對接資源的平臺。記者 唐光峰

  「小三通」見證了兩岸交流的變遷歷程,也成了兩岸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廈門市口岸辦副主任王寶玉介紹,2001年廈金航線開通首年,客流量為2萬人次,2018年,這個數字變為174.52萬人次;截至今年6月1日,兩岸海上客運直航(廈金、泉金)航線客運總量突破2000萬人次,其中,廈金航線的客運量就達到約1870萬人次。元翔(廈門)海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金獅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五通碼頭接待旅客量同比上漲22%。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兩岸民眾往來越來越頻繁,為了滿足旅客的更多需求,五通碼頭也不斷升級服務。今年6月,五通碼頭三期候船樓正式啟用,吳金獅告訴記者,三期候船樓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是碼頭二期候船樓的6倍;旅客服務能力也從50萬人次/年躍升至350萬人次/年。

  五通碼頭三期候船樓的投用,是廈門市落實「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發揮對臺窗口作用,助力打造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

  「每逢周末,是廈金航線最為繁忙的時候。」吳金獅告訴記者,針對這一情況,他們決定周末增設船班,今年7月起,廈金航線周末船班從原來的每日往返36個班次,增加至每日往返40個班次,緩解周末旅客運輸壓力。

青創基地助力臺青「接地氣」

  

  五通碼頭人來人往,許多臺青通過廈金航線「登陸」發展。記者 陳理傑 攝

  在廈門,有不少青創基地,這些基地為臺青創業提供了完備的後勤服務,獲得了不少好評。

  位於軟體園三期的一品威客創客空間,匯聚了來自兩岸的創業青年。作為首批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該基地為兩岸創客提供了零距離交流學習的平臺,以及對接大陸企業的資源,讓兩岸文創、設計服務資源和市場實現無縫對接。基地負責人表示,目前一品創客在廈門市累計孵化創業團隊近1000家,其中孵化臺灣團隊達136家;累計入駐的臺灣青年創客總數超過200人,為臺灣青年打造了一個來大陸創新創業的優質平臺。「臺灣青年入駐,從生活開始到公司成立及運營推廣,基地都有相對應的扶持政策,讓他們能在大陸有更多發展機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解決臺青創業「水土不服」也是他們的主要工作。

  來自臺北的林俊佑正是在自身的摸索和青創基地的幫助下,讓自己的創業項目迎來了轉機。之前,剛剛來到廈門的林俊佑熱情高漲,想要一展抱負,但因為缺乏資源,創業項目無法順利開展。「這是我始料未及的,雖然我的遊學項目已經十分成熟,但是在推廣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林俊佑說,由於對於大陸消費者的喜好以及消費模式不熟悉,他的項目推廣難以進行,他的信心一度受到打擊。但很快他認識到了「接地氣」的重要性,重振旗鼓,尋找其他可能性,很快便迎來了一次新的機會。

  在一次創業培訓中,林俊佑結識了一個大陸的創業青年,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夥創業。「一個創業項目想要落地,需要十分了解受眾的需求。現在網際網路經濟炙手可熱,我和我的合伙人決定開發拼友團社交APP。」林俊佑說,有了大陸合伙人的幫助,「水土不服」的問題迎刃而解,他的事業有了起色。林俊佑告訴記者,儘管創業曾經受阻,但他還是很看好大陸市場,如今他們的APP推廣主要放在成都、南充等地,項目開展十分順利,符合他的預想。

  經營新項目讓林俊佑積累了不少經驗,再加上青創基地的幫助,他逐漸摸準了大陸的遊學市場。「我發現在大陸做遊學,不應該只把目光放在高校團,而更應注重親子市場,這點與臺灣的遊學市場很不一樣。如今,我也依照親子市場打造特色親子團遊學項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創業這條道路上,林俊佑闖出了自己的一條新路子,他也時常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不要害怕失敗,趁著年輕多闖闖。」林俊佑笑著說,在青創基地裡有創業啟動資金的支持,也有不少資源分享,但創業項目最後都需要經過市場檢驗才能知道結果,因此創業項目只有真正「接地氣」,才會有長久的發展。

拓展兩岸

  資源對接渠道

  最近,臺灣金門海峽兩岸事務交流協會執行長蘇敏政在廈門忙著將一個農業觀光工廠項目落地。這個項目,正是通過兩岸協會之間的交流而產生的。蘇敏政告訴記者,藉助大陸協會的介紹,他們對接到了許多資源,讓項目有了新的進展。在惠臺措施的推動下,臺商在廈資源對接的渠道越來越豐富,除了各協會之外,各大展會也為臺商提供了許多資源。

  「我們借鑑臺灣農業博覽會經驗,希望能在廈門思明區打造常態性的農業科研展覽園區,臺農業者可以利用園區展示新產品和技術,而觀光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各種有趣的農業休閒項目。」蘇敏政說,該項目將由臺灣青創團隊來運營推廣,引進臺灣精緻農業的運營模式。

  蘇敏政表示,廈門有良好的營商環境,特別是在農業方面,對於臺灣農業項目十分友善,提供了不少資源,他們也希望抓住這一機遇,為臺灣農業從業者提供更多的發展平臺。他說:「現在大陸市場機會多,對於老一輩的臺農來說,他們希望能來大陸交流,促成業務合作;而臺灣年輕人則希望能來闖一闖。因此,我們打造了相關農業項目,一方面展示業者的成熟技術及成果,另一方面為臺青創業提供平臺,將臺灣特色農業項目通過新穎的方式推廣出去。」(海西晨報記者 潘薇 陳翠仙)

原標題:廈門惠臺措施不斷落地 臺青藉助「小三通」踏上創業熱土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牛肉上桌了」——臺灣輿論熱議大陸31條惠臺措施接連「落地」
    新華社臺北4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廈門60條」「溫州24條」「崑山17條」「上海12條」……「31條惠及臺胞措施」自2月底發布以來,配套措施在各地接連推出,受到臺灣輿論高度關注。島內媒體以「牛肉上桌了」「遍地開花」等詞彙,形容這些措施的含金量和涵蓋面。
  • 臺高雄「臺華輪」經「小三通」直航廈門包船首發
    臺高雄「臺華輪」經「小三通」直航廈門包船首發 2009年04月20日 14:1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開放小三通落地籤 吸引陸客赴金門馬祖澎湖觀光
    圖為金門小三通入境旅客通關證照查驗。【環球網報導 記者李柏濤】據環球網記者從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以下簡稱「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了解到的消息,大陸遊客循小三通方式進入金門、馬祖、澎湖等臺當局管轄離島,自2015年起將啟動「落地籤證」,藉此吸引更多大陸遊客造訪。
  • 臺當局規劃「小三通」行李臺北託運廈門提領
    臺當局規劃「小三通」行李臺北託運廈門提領 2009年03月18日 18:1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廈門海關規範「小三通」貨運 遏制對臺貿易走私高發
    去年年底開始,「小三通」貨運進入了整頓期,不少從事兩岸小額商品貿易的臺商反映,臺貨進口大陸遠不如先前順暢了。近日,廈門海關召開會議為對臺小額貿易業者答疑解惑指出,「小三通」貨運依舊通行,經過這半年多的規範監管,有效遏制了違法走私行為高發現象,促進對臺小額貿易進一步規範化、透明化。
  • 廈門臺中金門舉行經濟文化交流視訊會 參會者呼籲恢復「小三通」
    15日,廈門-臺中-金門經濟文化交流視訊會在三地同步舉行。此次視訊會由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臺中市總工業會和金門縣商業會共同主辦。廈門、臺中、金門三地商協會、業者、民間人士、廈大臺研院專家學者通過視訊方式,圍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採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疫情後推動廈門、臺中、金門三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進行探討。
  • 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正式發布
    13日,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正式發布(實施細則→點擊原文閱讀)。
  • 臺當局10日起暫停「小三通」!宣稱「大三通」也研議暫停
    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下午在記者會中聲稱,現在是「停客不停貨」,未來疫情若持續嚴峻,不只「小三通」,「大三通」也研議暫停。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臺灣《聯合報》報導稱,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升高,臺當局持續強化入境管制。4日「疫情中心」決議,入境前14天曾停靠大陸及港澳地區港口的郵輪,不得停靠臺灣港口。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大陸官方定調這一年的兩岸關係「嚴峻複雜」。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 廈門-臺中-金門經濟文化交流視頻會舉行 臺胞呼籲「小三通」儘快復航
    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範姜鋒接受採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郭婕妤 攝)視頻會上,三地各自介紹了疫情防控情況和應對疫情採取的防控策略措施,分享了跨境往來防疫工作的成效和復工復產經驗。「針對臺商臺企,廈門有溫度的舉措烘熱了每一個返廈復工臺商的心」。
  • 循「小三通」回臺需何證件
    幾天來,一些早些時候經香港等第三地進入廈門的臺胞,撥打《臺商周刊》熱線電話5581363諮詢,在此以前已經在大陸的臺胞,現在是否可以循「小三通」回臺灣,要持什麼證件?另一些臺胞則直接登錄廈金「小三通」信息網,向廈門港和平碼頭工作人員詢問同樣的問題。
  • 臺名嘴點讚大陸惠臺措施:對悽風苦雨的臺灣很溫暖
    海外網3月1日電 2月28日,大陸公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這31條惠臺措施引發多家臺媒熱議。大陸公布的31條惠臺措施這兩天也引發多家臺媒熱議。臺灣《東森新聞雲》今日(1日)以「等同國民待遇 大陸公布31惠臺措施」為題發表了頭條文章,文章稱,大陸昨(2月28日)公布了31條惠臺措施,給予臺商、臺生乃至臺胞國民待遇,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堪稱農曆春節後,大陸送給臺灣民眾的開春大禮。
  • 臺籍人大代表蔡培輝:一系列惠臺政策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把臺胞當作...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圖片來源:全國臺聯)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兩會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出臺了助力大陸臺企的「11條措施」,引起兩岸臺胞的廣泛關注。身為企業家的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對大陸的一系列惠臺政策深有感觸,他說,從「31條」、「26條」到剛剛出臺的「11條」,既一脈相承,又互為補充,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把臺胞當作「自家人」,讓臺胞鄉親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心裡充滿了獲得感和自豪感。 蔡培輝表示,大陸這些惠臺政策的出臺,給臺胞、臺企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 臺青廣西尋商機:認同了這片土地 臺北南寧都是家
    連日來,2019「海峽兩岸記者廣西行」聯合採訪團一行深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關市縣,探訪臺青、臺商和臺企在桂臺交流中的新故事新經驗。多位在廣西就業、創業的臺胞在南寧接受兩岸記者聯合採訪。一年來,廣西有關部門緊緊圍繞廣西發展定位和戰略重點,狠抓「廣西80條措施」落實生效,在跨境勞務、稅收、土地、開放合作等方面,為臺企臺胞提供與廣西企業、當地居民同等待遇。得益於「惠臺31條」,來自臺南的女博士王孟筠同樣認定廣西是她人生發展的重要機遇之地。王孟筠今年成為廣西師範大學第一位取得編制的臺籍教師和自治區第一位臺籍「三八紅旗手」。
  • 廈門臺中金門三地業者呼籲加快「小三通」復航
    (本報記者 張江毅 攝) 昨日,廈門-臺中-金門經濟文化交流視訊會在三地同步舉行。三地業者呼籲,根據閩臺疫情防控形勢適時調整防控措施,加快「小三通」復航,為人員往來和學生復學提供便利化舉措,推動各領域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
  • 江蘇崑山:31條惠臺措施超半數已落地 惠及10萬臺胞
    來源:中國新聞社13日下午,以「同等待遇 融合發展」為主題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工作推進會在江蘇崑山召開。據了解,目前31條惠臺措施中已有17條措施在崑山實施,42家臺企總部累計享受到地方獎勵8303萬元人民幣。作為大陸臺資經濟發展的重鎮,自1990年10月首家臺資企業在崑山落戶,截至2018年2月底,崑山全市累計批准臺資項目4878個,增資項目2332個,投資總額586.07億美元,註冊資本304.36億美元。近10萬臺商臺胞在崑山工作、生活。
  • 廈門自貿片區:為臺企臺青「開門」「引路」(圖)
    一年多前,她被派到廈門,擔任雄獅(福建)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經理。  雄獅(福建)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是首家在廈門自貿片區註冊的臺資旅行社,也是受惠於福建自貿試驗區旅遊業開放的首批臺資旅行社之一。在徐堅銘看來,廈門自貿片區自掛牌以來推出的一系列對臺先行先試措施,為臺企臺青「開門」「引路」,最終也必將惠及兩岸。
  • 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李偉國:趕上了創業的最好時代
    作為華燦工場 成都空間的運營負責人,兩年來,他致力於發揮「華燦獎」用創意設計增進兩岸青年融合作用,並藉助四川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資源優勢,累計孵化企業113個,其中,21個為臺灣青創項目。李偉國在參與並見證這些創業項目落地的同時,更真切感受到四川的快速發展變化。「來成都前,聽說『少不入川』,現在我逢人總說『少不了入川』。」
  • 「小三通」途徑返臺成熱線 臺「交通部」規劃相關設施
    「小三通」途徑返臺成熱線 臺「交通部」規劃相關設施
  • 廈門大嶝小鎮「臺商之家」成立 願成臺青創業「孵化之家」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接受採訪央廣網廈門9月20日消息(記者 郭婕妤)今天上午,大嶝小鎮「臺商之家」正式揭牌,宣告著以為廣大臺商在大嶝進行互動交流、推進兩岸經貿合作,以為臺灣創新創業青年提供良好的窗口和平臺的大嶝小鎮「臺商之家」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