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路網路線誘導系統交通流優化策略

2021-01-11 新華網廣東頻道
  一、前言
  目前的城市交通擁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由於缺乏有關信息和引導,駕駛員不能合理選擇路線,從而造成交通量在道路網上分布不均衡造成的。路線誘導系統(Route Guidance System)通過推薦行駛路線來幫助駕駛員選擇路線,以充分利用現存的道路網絡、有效地緩解交通擁擠。1967年,美國運輸部公共道路局就開始研製開發電子路線誘導系統ERGS,以向駕駛員提供最優路線。80年代,美國、日本和德國開始大規模地進行路線誘導系統的研究開發,以此帶動了整個ITS領域的研究和開發。目前RGS已集成入各國/地區組織的ITS計劃中。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和系統的實用化,路線誘導將在未來的交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路線誘導是通過向駕駛員提供最優路線的形式求得路網交通流優化的措施,實質上是實現路網交通流的再分配。因此,選擇合理可行的誘導目標、確定即以何種交通流優化模式來實施誘導是十分重要的。誘導目標是誘導策略(Strategy)的首要因素,決定著誘導系統的模型方法體系,是誘導系統研究的重要內容。誘導效益從根本上取決於誘導目標,誘導目標必須以誘導效益為制定依據。本文對選取交通流優化模式對於誘導的意義,優化模型的確定方法及誘導目標策略進行了論述。
  二、路線誘導策略與交通流優化目標
  誘導策略是誘導系統的核心思想,它確定向用戶提供什麼樣的路線、如何來對車輛誘導的問題,決定整個系統的運行目標和機制,以及對系統軟硬體構成的要求,是確定系統其他因素的基礎。誘導策略的要素包括誘導目標、誘導變量和路線尋找方法。誘導目標指進行誘導所要達到的最優目標,是制定誘導策略的出發點。誘導因素指的是誘導策略中尋找最優路線的依據。如果將誘導與一個優化過程相對應,則誘導目標、誘導變量和路線尋找方法分別對應著優化過程的目標函數、優化變量和優化算法。其中,誘導目標是最基本的要素(楊&曾,1999)。
  誘導策略取決於管理者的要求、用戶的特徵和實施條件。誘導策略的確定是綜合各種因素的結果,即:是在滿足管理者的要求和用戶需求下,依照用戶特性,在保證實施可行性的範圍內進行。路線誘導是通過調整駕駛員的行駛路線,使得路網交通流分配達到所希望的狀態。對於管理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是:路線誘導與信息提供能否一定有利於緩解交通擁擠,是否能使路網交通狀態達到滿意的狀態?誘導用戶則希望誘導信息能幫助自己選擇一條最滿意的路線。而可行的誘導策略,應在系統利益和用戶利益間尋找一種平衡。推薦路線一方面應保證用戶的應獲利益,另一方面要不對系統利益造成不能容許的損害。具體地說就是:在向用戶推薦路線時上述兩類路線都應當避免。合理誘導目標--交通流優化模式的確定對於解決這一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三、擁擠條件下城市路網誘導的優化目標
  在傳統的交通分配的兩種模式:系統最優(System Optimum,SO)和用戶最優(User Optimum,UO)中,通常認為交通管理者期望實現系統最優,而用戶最優更易為用戶所接受。在用於誘導時,兩者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SO策略可能向用戶推薦行程時間過長的路線,而UO策略可能將用戶誘導到行程時間短但擁擠嚴重的路線上,從而大大增加其它用戶的行程時間,使系統效益受損。
  以傳統的平衡分配原理為基礎,通過費用函數的變換,可以導出基於延誤的兩類平衡分配原則。與SO和UO類似,可將其稱為SDO(System Delay Optimum)和UDO(User Delay Optimum),統稱延誤平衡模式。與此對應,將傳統基於行程時間的分配模式稱為行程時間平衡模式。有關於幾種平衡模式的比較分析可參見(曾,2000)。這裡我們只給出兩個基本的結論:
  1.延誤平衡模式分配得到的系統總延誤小於行程時間平衡模式
  2.在擁擠條件下,延誤平衡模式分配得到的系統總行程時間在SO和UO分配的系統之間延誤模式對應於通行能力最大化的配流目的,與交通控制系統的延誤最小目標相一致,有利於實現誘導系統與控制系統的集成。研究表明,在擁擠條件下路線行程時間中延誤佔較大比例,城市路網中路線間行程時間差別往往取決於延誤大小,使用延誤分配模式優化路網交通流,由於以延誤最小為優化目標,較傳統的系統最優和用戶最優模式,能更有效地減少交叉口擁擠。從系統總行程時間來考察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幾種分配模式的費用比較見圖1、1.1。
  值得注意的是,延誤模式並不能消除對用戶不利的影響,即不能避免推薦繞行距離過長的路線。但從城市路網的特點來看,由於路網密度大、替換路線多,尋找合適距離的繞行路線是比較可行的。在上述的UDE、SDO和SO分配模式中,可以使用容許行程時間比來對推薦路線進行約束。容許行程時間比定義為:用戶對推薦路線的容許行程時間與最短路線行程時間的比值。
  容許行程時間比的意義在於保證路線的行程時間與用戶期望的行程時間的差異保持在一個可接受水平上。通過調整容許行程時間比的取值,可以使優化目標在和UDE-SDO-SO-UE間移動。不管使用UDE、SDO和SO中哪一種分配模式,當容許行程時間比為1時,所得分配結果與UE相同。在圖1中,以兩條路線為例,給出了形象的解釋(曾,2000)。
  基於延誤模式還可以得出城市路網誘導的兩個原則:
  1.逐步分流原則
  考慮城市路網密度大、可替換路線多的特點,確定交通的轉移原則:以相鄰路線逐步轉移交通量,實現從擁擠路線到非擁擠路線的交通分流。此原則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從動態路線調整方面考慮用戶對繞行距離-行程時間的要求。
  2.多路線誘導原則
  多路徑誘導要求以多條合理路線作為向用戶推薦的路線,而不僅是傳統的最短(快)路。按照前述的誘導原則,合理路線可定義為路線上(主要指沿線交叉口)沒有嚴重的擁擠、對駕駛員來說行程時間是可接受的路線。合理路線是近最優路線集,應滿足如下條件:駕駛員在其中選擇哪一條,對網絡上交通均衡分布產生的影響均應在允許的範圍內。
  四、路線誘導宏觀策略
  路線誘導宏觀策略是指隨誘導系統市場化進程而相應地制定的誘導優化目標及相關方法的策略體系。如前所述,誘導優化目標的制定依據主要是誘導效益,包括系統效益和用戶利益。誘導效益與路網形態、需求水平及其分布和誘導車輛比率等因素有關。在一定的路網形態和交通需求條件下,誘導車輛比率對誘導效益有決定性的作用。通常使用誘導系統的市場化水平(LMP:Level of Market Penetration)來分析誘導車輛比率。
  誘導用戶的利益可分為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兩部分考察,直接利益是當前誘導率條件下用戶因使用誘導系統而獲得的利益,表現為擁有誘導設備與無誘導設備時的利益差;間接利益是因誘導而使路網狀態優化後的利益,這一利益是全體用戶都可獲得。單個用戶在考慮是否購買誘導設備時,關心的是直接利益,即自己購買誘導設備可能為自己帶來的利益。因此直接利益可以用來估計用戶購買誘導設備的需求意向。
  在誘導目標與誘導率的關係上有如下的結論:
  1.誘導效益隨誘導率升高,在誘導車輛比率達到一定比率時穩定在一個上界點。這一誘導車輛比率稱為臨界誘導率(如圖3所示)。低誘導比率條件下誘導效益主要是直接效益,而高誘導比率條件下誘導效益則主要來自於間接效益。
  2.在低誘導率條件或低需求水平下,各種優化模式差別很小,中誘導率條件下分配模式對系統總體利益和用戶直接利益的影響較大基於上述結論可以確立基於誘導率的多階段誘導策略目標,即針對隨誘導系統的市場化的誘導率變化確定不同的誘導目標,目標調整的依據是管理者和要求和用戶的需求:
  1.誘導的優化目標應隨誘導率進行調整,依據是管理者和要求和用戶的需求以及兩者在當前誘導率水平下的獲利特點
  2.在低誘導率條件或低需求水平下,應以保證用戶利益為主
  3.在中等誘導比率條件下,在追求系統效益的同時保證用戶利益十分重要
  五、結語
  本文分析了不同交通流優化模式的系統效益和用戶效益的差別,以及效益和誘導率的關係。研究目的主要是建立適應於不同誘導率下的誘導策略目標,作為誘導系統研究開發的理論基礎之一。實用的路線誘導應以解決城市路網的擁擠問題為目標,充分考慮城市道路網絡交通狀況複雜多變的特點,制定實用、靈活的路線誘導目標策略。在此基礎上,從數據採集、優化計算時間、與交通控制系統的集成等方面入手,以與實際相結合為建設原則,開發實用性強、效益好的誘導方法,應是我國誘導系統研究開發的基本方向。

相關焦點

  • 繼續優化城市路網 構建快速交通環線
    最近幾年,茂名市委、市政府特別重視道路交通建設,部分擁堵道路在論證後進行更科學合理的改造,歷史遺留的斷頭路也逐步打通,城市更新提質加速,市民可以切身體會到中心城區道路網絡的日新月異。今年,市政府把優化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列入2020年全力辦好的市十件民生實事。現在,重磅好消息來了!中心城區將新建兩條隧道穿過茂名大道!
  • 智能交通 | 城市交通大數據技術及智能應用系統
    (3)交通態勢的預測機理與調控策略交通態勢是城市交通系統運行狀態的反映,受到交通需求、網絡拓撲、多交通子系統、環境、管理和調控策略等眾多因素的相互影響與作用。由於城市交通態勢具有時變性、不確定性、非馬氏性以及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等特點,是一個超維的複雜巨系統,其調控與預測是世界性的難題,目前尚缺乏相關的理論與方法。
  • 繼續優化城市路網,構建快速交通環線!茂名交通要大變樣!
    今年, 市政府把優化完善城市路網結構 列入2020年全力辦好的 市十件民生實事加快建設城市主幹道和快速路,完善交通網絡結構,增強路網的貫通性,打通斷頭路,使組團內連線成環,組團間環環相扣,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疏導中心城區交通流,縮短群眾的出行時間。
  • 智能交通解決方案有哪些?
    包括數字交通執法系統、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違停智能抓拍系統、城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信號配時及綠波協調優化服務、交通視頻監控系統、交通流信息採集系統、交通誘導信息發布系統以及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等產品。
  • 王殿海:城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困境與對策
    控制系統三要素包含控制策略、控制算法和交通數據。 控制策略體現城市交通控制系統功能、城市交通控制理念,綜合反映城市交通控制系統水平。
  • 東莞植物園片區停車誘導系統即將啟用
    這是繼鴻福路口商圈誘導系統試點項目後,中心城區又一停車誘導系統。記者從東莞交投集團了解到,東莞植物園片區停車誘導系統計劃今年12月正式啟用,屆時可為車主提供植物園停車場以及服務中心停車場停車誘導服務。為改善周邊交通秩序,今年7月,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總指揮部辦公室出臺了東莞市植物園片區交通綜合改善方案,完善片區停車誘導系統是其中一項關鍵舉措。該項目具體由東莞交投集團屬下東莞靜態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承建,經過反覆調查研究和緊鑼密鼓的施工建設,誘導系統近期正在進行數據設備調試,計劃於今年12月正式啟用。
  • 淺析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的重大作用
    為提高交通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的可能性、避免事故,減輕事故的損害程度,防止事故後災難的擴大。智能交通管理的建設,就是以緩和城市道路堵塞和減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利用者的方便、舒適為目的,利用交通信息系統、通訊網絡、定位系統和智能化分析與選線在交通管理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已成為當前解決城市建設的交通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辦法。筆者就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的作用談談個人認識。
  • 澳珠煙花匯演期間 珠海全市路網保持安全暢通
    活動當日,公安交警部門遵循「嚴格控制、科學疏導、確保安全、應急保障」工作原則,交通組織科學高效、路面管控精準到位,有效緩解了集中觀演交通與道路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均衡了全市路網交通流量分布,全市路網交通運行一直保持平順,沒有形成高峰,甚至比平日交通狀況還要好。
  • 跟著交通誘導牌開車卻堵慘了 交警支隊長當場認責
    杭州發展越來越快,道路也越修越多,但是大家感覺開車的速度反而越來越慢了,甚至有網友戲稱:杭州的交通進入了「龜速」時代。這是為什麼?相信每個杭州人心裡都畫著一個大大的問號。11月5日舉行的2016年杭州市「公述民評」面對面電視問政第二場活動,主題是「推進城市國際化」。
  • 綠色交通 讓西寧發展血脈暢通
    加之近年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旅遊的季節性、機動化提升等多種因素使本以高飽和運載的交通系統面臨更多新的挑戰。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西寧具有獨特的河谷帶型城市、錯位十字的地形地貌特點,東西狹長、南北短,東西南北四條川在中心區域交匯,導致中心區成為城市交通流的交互、中轉之地,加之東西向主幹路網數量較少,並呈現錯位相交狀態,導致城市路網體系不完善。
  • 往復式壓縮機的潤滑系統優化策略
    具體優化策略如下 :1)去除質量較差的堵油片,改用質量更好的堵油鋼板 ;去除質量較差的開口彈性擋圈,改用法蘭式壓蓋定位裝置作為十字頭銷的定位裝置 。由於堵油鋼板的厚度和大小均較為合適,其實際質量要優於原本的堵油片,並且在後續多半個月運行中未發現有相關的故障情況,說明此優化策略較好,可以有效地解決原本往復式壓縮機所存在的十字頭銷堵油片裂縫跑油問題。
  • 南通規劃新一輪城市快速路網體系
    為策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行政區劃調整和新機場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落地等新形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開展了《南通市城市快速路規劃和重要節點可行性研究》(後簡稱《研究》),系統謀劃我市新一輪城市快速路網體系。
  • 增加研發辦公/商業配套/優化路網布局……浦東這個產業園規劃有調整
    規劃編制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規劃設計研究院原控規土地使用規劃圖規劃範圍本次規劃修編範圍為東至遠東大道G1503,西至東勝路、北、南至城市開發邊界主要修編內容本次規劃調整落實全市及浦東新區產業布局要求,按照現行規劃管理要求,對原規劃的土地使用、道路交通、配套設施、開放空間及開發強度等進行了優化完善,以高品質園區建設推動產業用地高質量發展。
  • 茂名打造「兩環七橫十二縱」交通路網
    一方面,中心城區受制於主要出入口通道過於單一、主幹道承載能力飽和等客觀原因,導致上下班高峰期、節假日等時段交通擁堵現象突出,主城區交通擁堵黑點頻出,特別是茂名大道、油十片區。另一方面,我市主城區外圍路網未能有效形成快速環線路網,城市交通與過境交通無法得到有效的分離,車流量過於集中,嚴重影響了主城區路網的通行秩序,加劇了交通擁堵的情況。為此,加快主城區路網規劃提上了我市重點工作的日程。
  • 蘇州工業園區,走近智能交通的未來
    截至目前,園區共實現了近400個路口的智能化覆蓋,建設完成聯網信號機377套,電子警察設備864套,高空監控68套,交通誘導屏43塊,違法停車抓拍系統166套,機動車不禮讓行人抓拍系統24套,行人闖紅燈抓拍系統20套,人臉識別卡口201套,這些基礎設施都是園區交警的「眼睛」、「耳朵」,共同為全園區實現智慧交通打牢基礎。
  • 新加坡ITMS(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發展介紹
    新加坡作為偏居亞洲一隅的城邦小國,以區區680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和不到400萬的人口,卻以其健全發達的交通路網和運輸系統,富有遠見的交通管理與調節策略,有計劃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擴展政策,成為世界聞名的"花園城市"。其中,卓有成效地開發和運用智能交通系統,是新加坡在城市交通發展規劃和實踐中引人注目的一環,並且為大多數亞洲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現代都市發展的典範。
  • 智能交通包含哪些內容_智能交通有哪些部分系統組成
    城市人口高速增長,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現有路網已無法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智慧交通成為智慧城市建設最為迫切的需求之一。   那麼智慧城市中的智能交通又包括哪些內容呢?   智能交通通常包括: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交通出行、智慧化交通調度和指揮、智慧化道路交通管理、智慧化港航管理和智慧化路政管理等方面。
  • 珠海交警多項舉措,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暢通
    活動當日,公安交警部門遵循「嚴格控制、科學疏導、確保安全、應急保障」工作原則,交通組織科學高效、路面管控精準到位,有效緩解了集中觀演交通與道路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均衡了全市路網交通流量分布,全市路網交通運行一直保持平順,沒有形成高峰,不僅觀演區周邊沒有發生交通擁堵,全市路網交通也一直保持安全暢通。
  • 烏鎮時間:科學治堵 銀江股份詳解城市交通擁堵機制及治理策略
    交通是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技術應用較為成熟的場景之一,並且已經得到規模化推廣,在2019城市交通治理創新發展烏鎮論壇上,銀江智慧交通研究院副院長金峻臣發表了題為《城市交通擁堵傳播規律與治理策略》的主題演講。
  • 暢通交通路網,按下經濟復甦「快啟鍵」
    通達四海、內聯外通的交通路網,是國之重器,關乎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城市綜合競爭力,更關乎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部分交通通道被迫關閉、客運班線停止運行、物流配送中斷……造成全省交通路網不暢、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受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加強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