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習俗,比如說傣族人他們喜歡水,所以有了潑水節,因為他們相信,在傣歷新年的第一天,洗盡塵垢可以開啟美好的一年,傈僳族的人崇尚勇敢,所以每到刀杆節,他們的男人們必須光著腳板勇敢的爬上刀山,而摩梭族人崇尚女人當家,為了這一點他們選擇了走婚,但是有一個民族他們的文化很神秘。
獨龍族在少數民族中,它是人口最少,現在也不到五千人,也是最為神秘的一個民族,千百年來獨龍族一直生活在雲南西北部的貢山境內獨龍江的峽谷之中,那裡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很少有外人踏入那裡,外面的人對他們不理解,相傳這個民族女人只要長到十一二歲,別管長得什麼樣,都必須在臉上刺上一種藍黑色的紋飾,有點疑惑的是,不管那個國家那個民族的女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愛美",好好地一張臉刺上紋飾那不是全毀了嗎?
獨龍江峽谷位於大山之間,東邊是高黎貢山,西邊和南邊是緬甸的擔當力卡山,這裡不僅溝壑縱橫山巒疊嶂,而且氣候也很反常,雨雪天氣特別多,尤其是大雪,每年12月到第二年的5月,大半年都處在大雪封山的狀態。我們來到了獨龍族的迪政當村作為目的地,到了第二天清晨就開始尋找紋面女,起初因為不熟沒敢多問,只是在村子裡面轉悠轉悠,只要是有女人經過我們都會看上兩眼,但是過了這麼久發現都很正常,就在想要回去的時候,有一個小夥經過,於是打算上前問一問,他說他認識,小夥子我介紹,他叫李騰龍,而且他和紋面女的關係還不一般,他的奶奶就是一位獨龍紋面女,不過李騰龍說了,他奶奶幾乎是足不出戶。
看外貌奶奶年紀已經挺大了,但是臉上都皺紋依然遮蓋不掉臉上的紋飾,老人的眉心鼻梁,臉頰和嘴的四周,都分布著一種青色的紋飾,而這些紋飾又是以點狀或者線狀,組成的一條條紋路,這些紋路雖然看著挺複雜但是好像又有著一定的規律,奶奶的名字叫做龍遠可亮,今年90多一點,老人說自己從15歲就開始紋面,至今已經有70多年了,我們觀察老人的紋飾的時候,老人顯得有些不太自在。
李騰龍說奶奶不太自在是因為幾年去過一次昆明,當時奶奶走在街上有很多人看,看奶奶都跟看外星人似的,老人接受不了別人異樣的目光,自打那次之後老人就不願意在出獨龍族村子了。在老人十五歲那年,父母強迫孩子去紋面即便是不喜歡也要去,這是他們獨龍族女人的標誌。在每一個獨龍族氏族群落都有一位紋面師,紋面師在每個村每個氏族的地位和待遇都很高。
我們來到僅存的一位紋面師這裡,她告訴我們紋面就只有三個工具,帶刺的荊棘,裝水的碗,還有一根小木棍,先用鐵夾夾出一塊木炭,然後將木炭碾碎,然後倒入熱水,一碗黑色的汁液就出來了,獨龍族當時紋面的墨水就是用木炭做的,首先女孩子必須平穩躺著,紋面師用竹籤蘸上墨汁,描好紋路,再用荊棘的刺一針一針地紋刺,持續密集的敲打,紋好之後擦去血水,再用獨龍族特有的良藥抹在臉上防止感染。
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的習俗,你們傾向於哪一種習俗呢?歡迎留言評論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