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喜歡水有「潑水節」,摩蘇族人喜歡走婚,這個民族卻很神秘!

2020-12-12 精彩遊戲秀

自古以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習俗,比如說傣族人他們喜歡水,所以有了潑水節,因為他們相信,在傣歷新年的第一天,洗盡塵垢可以開啟美好的一年,傈僳族的人崇尚勇敢,所以每到刀杆節,他們的男人們必須光著腳板勇敢的爬上刀山,而摩梭族人崇尚女人當家,為了這一點他們選擇了走婚,但是有一個民族他們的文化很神秘。

獨龍族在少數民族中,它是人口最少,現在也不到五千人,也是最為神秘的一個民族,千百年來獨龍族一直生活在雲南西北部的貢山境內獨龍江的峽谷之中,那裡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很少有外人踏入那裡,外面的人對他們不理解,相傳這個民族女人只要長到十一二歲,別管長得什麼樣,都必須在臉上刺上一種藍黑色的紋飾,有點疑惑的是,不管那個國家那個民族的女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愛美",好好地一張臉刺上紋飾那不是全毀了嗎?

獨龍江峽谷位於大山之間,東邊是高黎貢山,西邊和南邊是緬甸的擔當力卡山,這裡不僅溝壑縱橫山巒疊嶂,而且氣候也很反常,雨雪天氣特別多,尤其是大雪,每年12月到第二年的5月,大半年都處在大雪封山的狀態。我們來到了獨龍族的迪政當村作為目的地,到了第二天清晨就開始尋找紋面女,起初因為不熟沒敢多問,只是在村子裡面轉悠轉悠,只要是有女人經過我們都會看上兩眼,但是過了這麼久發現都很正常,就在想要回去的時候,有一個小夥經過,於是打算上前問一問,他說他認識,小夥子我介紹,他叫李騰龍,而且他和紋面女的關係還不一般,他的奶奶就是一位獨龍紋面女,不過李騰龍說了,他奶奶幾乎是足不出戶。

看外貌奶奶年紀已經挺大了,但是臉上都皺紋依然遮蓋不掉臉上的紋飾,老人的眉心鼻梁,臉頰和嘴的四周,都分布著一種青色的紋飾,而這些紋飾又是以點狀或者線狀,組成的一條條紋路,這些紋路雖然看著挺複雜但是好像又有著一定的規律,奶奶的名字叫做龍遠可亮,今年90多一點,老人說自己從15歲就開始紋面,至今已經有70多年了,我們觀察老人的紋飾的時候,老人顯得有些不太自在。

李騰龍說奶奶不太自在是因為幾年去過一次昆明,當時奶奶走在街上有很多人看,看奶奶都跟看外星人似的,老人接受不了別人異樣的目光,自打那次之後老人就不願意在出獨龍族村子了。在老人十五歲那年,父母強迫孩子去紋面即便是不喜歡也要去,這是他們獨龍族女人的標誌。在每一個獨龍族氏族群落都有一位紋面師,紋面師在每個村每個氏族的地位和待遇都很高。

我們來到僅存的一位紋面師這裡,她告訴我們紋面就只有三個工具,帶刺的荊棘,裝水的碗,還有一根小木棍,先用鐵夾夾出一塊木炭,然後將木炭碾碎,然後倒入熱水,一碗黑色的汁液就出來了,獨龍族當時紋面的墨水就是用木炭做的,首先女孩子必須平穩躺著,紋面師用竹籤蘸上墨汁,描好紋路,再用荊棘的刺一針一針地紋刺,持續密集的敲打,紋好之後擦去血水,再用獨龍族特有的良藥抹在臉上防止感染。

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的習俗,你們傾向於哪一種習俗呢?歡迎留言評論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傣族潑水節:水塑的文明
    你就會發現這真的是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西雙版納有一年一度的潑水節狂歡穿著華麗民族服飾或者搖曳長裙的仙女肌肉發達膚色健康的小哥哥>美麗的西雙版納、迷人的熱帶雨林著名的孔雀之鄉、別致的傣家竹樓濃鬱的民族風情……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是一種令人難以抵擋的誘惑西雙版納的傣家潑水節自然更是神秘而又別有風致
  • 民族常識 | 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在農曆清明前後10天舉行,在節日當天傣族男女老少會著盛裝出席節日,節日內容豐富,包括: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孔雀舞等,會維持3—7天,更有當地特色美食助興。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傣族的潑水節為什麼會又被稱為「浴佛節」呢?
  • 傣族新年,溼身歡慶,版納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在這個日子裡西雙版納各地都要舉行盛況空前的傣歷新年的潑水活動,把傣族群眾對水的感情表達到了極點。發一組西雙版納傣族園潑水廣場上狂歡的潑水活動,以表達對傣族人民節日的祝福,祝傣族同胞新年快樂。傣族潑水節的慶祝活動通常長達三至七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我們的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
  • 烏克蘭潑水節和傣族的潑水節,你更喜歡哪一種?告訴我內心的答案
    傣族人會在婚禮上舉行一場特殊的儀式,她們把這個儀式叫做「拴線」,儀式開始,主婚人會用一根長長的白線將新郎新娘捆起來,然後再把線的兩頭 搭在桌子上,預示著從此以後兩個人的靈魂就被捆在一起了,從此白頭偕老,幸福甜蜜。客人也可以用桌上的白線去纏繞新郎新娘的手腕,祝福新婚夫妻幸福吉祥。
  • 傣族潑水節習俗風俗 雲南潑水節有什麼傳統活動
    傣族潑水節習俗風俗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3、丟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
  • 雲南最「開放」民族,繁衍後代靠走婚,遊玩的男性遊客要小心了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充滿了自己的特色,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外出遊玩,一些具有區域民族風土人情的原始部落逐漸被大家發現,很多遊客都比較喜歡探索,其實在我們國家真的有一些原始部落像童話一樣存在,隨著旅遊業的日益發達,這些原始部落逐漸被大家發現,生活在原始部落的人們也開始敞開心扉,迎接外面的世界和文化,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雲南最「開放」的民族,繁衍後代靠走婚,遊玩的男性遊客要小心了
  • 中國這個奇特民族,13歲舉行成人禮,此後有資格「走婚」
    導語:中國這個奇特民族,13歲舉行成人禮,此後有資格「走婚」從小我們就從課堂上了解到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個個能歌善舞傳承下來許多燦爛的風俗文化,例如金髮碧眼的俄羅斯族,多才多藝的維吾爾族。如今很多少數民族聚集地發展成為以生態旅遊為主的觀光勝地,很多遊客都喜歡前去體驗一番,例如每年潑水節都能吸引世界各地遊客過來盡情釋放壓力。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中國一個奇特民族,13歲舉行成人禮,此後有資格「走婚」,一起來看看。這個民族叫做摩梭族,生活在美麗的瀘沽湖畔,當地民風淳樸擁有自己的民族語言。
  • 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 最深祝福、最具特色的潑水節民族——傣族
    傣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傣語。傣族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民族的服飾,就像我們見過的郵票中的那樣。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而傣族男子一般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身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帽,顯得瀟灑大方。那些繡在男女衣服上的各種精美的圖案,充分表現了傣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彩雲之南裡的傣族風情,可不只有潑水節!
    那接下我們就來說說那些民族有哪些獨特的民俗風情吧。傣族在少數民族中算是一個常見的民族了,其傳統風俗還是比較多的。一提起傣族這個民族,相信廣大的朋友們的腦子裡都會閃現出潑水節這個節日吧。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傣歷六月,相當於公曆4月,也就是傣歷中的新年,所以,潑水節對於傣族人也就像春節對於漢族人一樣。
  • 走進傣族,了解孔雀舞潑水節背後的故事
    :潑水節,孔雀舞,展現最美的民族風採地大物博是很多國外教科書書上對中國的評價,我國不僅地大物博同時還擁有著56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歷史文化和獨有特點。傣族相信是大部分人除了漢族外了解到的第一個少數民族,古裝劇中的白衣人就是現代的傣族人,目前主要分在我國的雲南等地。
  • 感悟自然,愛水敬佛,來看傣族人潑水節
    擁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的潑水節一直在延續,一般持續三到七天,現在就隨著小編來看看吧。一般在四月十三號到十六號,傣族以及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潑水節,700多年的歷史,而我國周邊的國家,比如寮國和泰國都有這樣的大節日,當地人可是特別的重視這樣的節日,到了這天,早上起來就要沐浴,還要換上乾淨的衣服。
  • 少數民族非遺節日,潑水節比春節隆重,傣族的新年
    雲南是多民族省份,民族風俗文化豐富多彩,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節日,不是所有民族都過春節的,有民族只過自己的新年。說起雲南,就會想到傣族,在我國,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所以想在旅途中更好的了解傣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和文化,就要來到雲南。在雲南。傣族也分為不同的支系,西雙版納傣族是傣泐,德宏傣族是傣訥,而花腰傣是傣雅,此外還有居住在不同縣市的傣族有不同的自稱。
  • 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篇一)——傣族潑水節
    傣族文化豐富多彩,食物以酸辣口味為主,好檸檬和小米辣;傣族人善舞,尤其是孔雀舞;傣族也有自己的古老曆法,分為「大傣歷」和「小傣歷」;傣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且傣族流傳的民間故事很多,其中潑水節的傳說尤為經典。
  • 傣族潑水節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大展演」
    在這特殊的節日裡,西雙版納州文化館、《西雙版納群文》特別為您介紹—傣族潑水節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大展演」,祝大家節日快樂!如哩金灣!以往慣例,每年的4月14日,景洪城區主要街道鋩鑼聲聲、鼓聲陣陣,來自鄉鎮、社區、村寨的各族兒女載歌載舞齊聚潑水廣場,在這個歡樂聚集的地方,共同跳起幸福歡樂的舞蹈,共同唱響各民族團結向上的凱歌。
  • 傣族有個潑水節,印度竟然有一個「扔糞節」,哪一個節日更好玩?
    傣族有個潑水節,印度竟然有一個「扔糞節」,哪一個節日更好玩?清明小長假過了,一部分喜歡旅遊的小夥伴便不知道去哪裡玩了,其實不用很擔心,因為每年4月,雲南有一個節日叫潑水節。雲南的旅遊發展得比較好,因此大家都喜歡去雲南旅遊。
  • 歷史冷知識,泰國的傣族和我國的傣族是否是一個民族?
    眾所周知,我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是以漢族為主,以及55個少數民族融合成為一個大家庭的國家,我們充滿團結與友愛,在眾多的民族中有很多民族的人都擁有高顏值。今天給大家聊聊身處在我國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不但能歌善舞,而且還有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讓人非常嚮往的節日,如果提到這個節日大家基本上都會猜出來這是哪個民族。
  •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具體有哪些?
    傣族的潑水節是雲南省傣族人民的特定節日,這個節目的寓意特別的好,代表著福,已被我國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一般是在4月的中旬左右舉行,誰身上的水最多,那麼就代表誰最受歡迎。當地人特別重視這個節日,到時也會有非常多的風俗活動。
  • 傣族文明的璀璨果實潑水節
    中國傣族是一支有著悠久文化歷史傳統的少數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其他散居於雲南各地。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源於任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
  • 傣族的潑水節並非只有傣族才有,是其他幾個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
    說起潑水節,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我們的少數民族傣族。但實際上,潑水節不是傣族一個民族的節日,而是其他民族共同的節日。潑水習俗原本起源於印度,是婆羅門教的古老宗教儀式之一,後來被佛教吸收,成為佛教儀式。之後經過緬甸傳到雲南地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潑水的儀式逐漸成為了「潑水節」。目前,我國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國家也在舉行「潑水節」。傣族的「潑水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最悠久、最熱鬧、影響力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