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塞爾達傳說:織夢島 重製版》是 1993 年在 GB 平臺上發布的同系列作品《塞爾達傳說:織夢島》的重製版本,畫面採用了 2D 俯視的視角,畫風上與 3DS 遊戲《眾神的三角力量 2》的粘土風格有所區別。那麼官方為何選擇重製《織夢島》呢?且聽兩位項目負責人從不同角度娓娓道來。《塞爾達傳說:織夢島》將於 2019 年 9 月 20 日登陸 Switch 平臺。
原標題:為何選擇重製《織夢島》,而非《眾神的三角力量》?
本文基於篝火營地與Polygon中華地區獨家授權協議,轉載請徵得同意。
任天堂準備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售《塞爾達傳說:織夢島 重製版》,該作是 1993 年登錄 GB 平臺作品的 Switch 重製版。雖然我們已經試玩過 Demo,並討論了它與《超級馬裡奧製造》之間地形設計的區別,但仍有很多內容有待分享。
在 E3 期間,我和「塞爾達」系列製作人青沼英二以及《織夢島》總監手塚卓志聊了這款遊戲,談及他們想重製的原因。
青沼英二和手塚卓志創造優秀遊戲的實力有目共睹。手塚卓志曾製作過多款精彩遊戲,如《超級馬裡奧兄弟 3》、《超級馬裡奧世界》、《超級馬裡奧:耀西島》、《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以及《塞爾達傳說:織夢島》。青沼英二則長期擔任「塞爾達」系列的製作人,從《時之笛》開始就參與該系列的多項工作。
《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
雖然原作《織夢島》同樣深受塞爾達忠粉的喜愛,但大多人卻認為《眾神的三角力量》才是該系列的標杆。儘管後者廣受追捧,但手塚卓志實際上更傾向於《織夢島》。
「當初玩家能在 GB 上玩到這款遊戲,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義。」他說,「試圖重製 GB 上的遊戲更具挑戰性,因為 GB 所採用的技術水平比超任(《眾神的三角力量》登陸平臺)更低,因此重製的困難度會更高,接受挑戰是一件特別令人興奮的事。」
雖然手塚卓志很享受工作中的挑戰,但他並不反對合理運用現代技術。「現如今,藉助現代科技很正常,否則難以取得飛躍,挑戰已經不局限於技術層面了,而在於要為自己設限。」
雖然他表示自己更喜歡《織夢島》,但說起製作《眾神的三角力量》那段經歷,顯然也很樂在其中。「這對我而言是非常難忘的經歷,」他說,「能參與這款經典遊戲的製作,我感到很榮幸。」
林克為何變成兔兔
在與手塚卓志討論《織夢島》時,我問及為何林克初次到裡世界會變成一隻兔子。「我想把裡世界的林克和表世界的林克區別開來,所以就對他的外貌做了較大改動,」他說。「那樣一個夢幻世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兔子。」
兔子林克
青沼英二是在《織夢島》之後才接管「塞爾達」系列的製作,但作為該系列粉絲,他更喜歡《織夢島》。「雖然我沒參與過《織夢島》的開發,但我有深入玩過這款遊戲,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GB 版遊戲已經是 26 年前發售的了,所以如今重製也頗有難度,但我一直很想重現這款遊戲。」
這倆人的態度一目了然。比起《眾神的三角力量》,手塚卓志更享受重製《織夢島》的挑戰;青沼英二也認為《織夢島》對後世作品有著更大的影響力。
「《織夢島》對我影響頗深,」青沼英二說,「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我後續的開發生涯。我最近正在重玩這款遊戲,裡頭的一切都讓人懷念,有些元素後來被我用到了《時之笛》裡。《織夢島》是一款對我大有啟發的遊戲。」
此前有報導稱,手塚卓志想在《織夢島》裡加入各種非塞爾達的任天堂角色時,並沒有請求許可,而是覺得自己可以使用這些角色,因為它們也是任天堂旗下的。但當我們詢問時,他說的又有所不同。
「我有決策權,」他笑著說,「所以我無需徵得許可。」
然而,青沼英二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又採取了不同做法。「我需要確保得到許可,」他笑道。「當我將這些角色製作成 3D 建模時,特地去找了手塚卓志先生請求他的許可。」
不過,這並意味著玩家會遇到所有當初登陸過 GB 的非塞爾達角色。青沼英二說,「馬力歐裡的所有角色都在,至於其他角色在不在,你得自己去玩,然後找出答案。」
翻譯:你看起來很好吃 編輯:張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