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報記者 葉虹
近日,東莞市自然資源局發布了《關於發布東莞市南城國際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重大調整申請的批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本次調整範圍位於南城街道,由三元路、東莞大道、環城路和宏圖路圍合,調整範圍面積為214.25公頃。記者獲悉,今後南城國際商務區將提高品質和建設標準,升級為7天24小時活力的「東莞國際商務區」。本次公示時間截至3月30日。
國際商務區是重要載體和標杆
《公示》稱,2019年3月,東莞市人民政府擬對《東莞市南城國際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重大調整,現已形成了重大調整申請,公示期間廣泛徵求公眾意見。
記者了解到,原控規區位位於中央活力區中部,行政文化中心與南城總部基地之間。由三元路、東莞大道、環城路和宏圖路圍合,面積約2.14平方公裡。從原控規實施情況來看,道路市政等基礎設施有所建設,但功能開發較為緩慢,路網系統尚未完成。此外,已出讓用地有18宗,其餘為空地和水澗頭村。
《公示》對《東莞市南城國際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的原因進行了解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東莞以「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為戰略目標,推動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建設,國際商務區是重要載體和標杆,要求提高品質和建設標準。此外,調整符合總體規劃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銜接相關規劃與已批項目,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打造7天24小時活力東莞國際商務區
本次調整思路,一是將《東莞市南城國際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更名為《東莞國際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二是根據上位規劃和市政府原則同意的東莞國際商務區城市設計優化方案,進一步明確東莞國際商務區的定位、調整規劃結構、豐富功能內涵、優化道路交通、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空間環境和景觀品質,打造7天24小時活力的東莞國際商務區。
《公示》稱,東莞市域要求形成發展有序的「三心六片」空間結構,中心城區應與松山湖區域創新節點和濱海灣區域服務節點功能互補,協同互勱,國際商務區應強化綜合服務功能,完善配套設施。順應中央商務區向中央活勱區發展的新趨勢,採用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建設新理念、新技術。同時,解決原控規地下道路與綜合管廊實施協調、以及功能單一、活力不足等開發實施具體問題。
調整看點
1.優化功能定位
依據市總規已確定東莞國際商務區的發展方向,整體定位堅持以商務商業為主導功能。根據市政府同意的城市設計方案,將打造7天24小時活力的國際商務區,用地規劃轉向豐富、多元、混合。
2.調整規劃結構
由原規劃」一心,兩翼,三軸,三節點」調整為「一心、兩軸、一帶、四區」,形成大疏大密的空間形態。
3.完善交通體系
堅持「小街坊、密路網」,並與軌道交通緊密聯繫,打造立體多層慢行網絡。完善地下道路規劃,更加務實高效。
4.提升空間環境和景觀品質
從原規劃關注經濟性轉向提升環境品質,增強地區活力和人氣;從重視建築物本身質量,轉向強調公共空間品質。
5.進一步完善公共配套設施
對比原規劃,增添高素質的教育醫療、文化藝術、休閒娛樂等公共配套設施,作為吸引優秀企業和人才的競爭力優勢。
如何提意見?
東莞市南城國際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重大調整申請的具體內容,已在東莞市自然資源局網站(http://land.dg.gov.cn)公示。市民有意見與建議的,可在公示期內,通過以下方式提出:(一)網站留言;(二)發送電子郵件到dgzrzyghbzk@yeah.net。有效的反饋意見,將作為規劃審批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