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磨練著人的性子,沉澱著人的思想。經歷過生活的洗禮後往日的矯情和稚氣便會逐漸消退,亦不再會因為外界的一點波動和變故而憂心忡忡或是感情大起大落。而這一切,又似乎預示著青春離我們已遠,餘下的只剩滄桑歲月。為此,我們常感嘆時間即逝、歲月無情,繼而產生對蹉跎光陰的落寞,可再多的矛盾和反省也只是內心的一點漣漪而已,更多人亦只是安於現狀而不願打破成規,這便是平淡生活。可人又是不安分的,閒暇之時我們依然會幻想生活之外的別樣精彩,可現實又迫使我們不得不去面對它的平淡。亦真亦假的生活狀態會讓人對生活的虛實產生錯覺,但誰也不願打破這種看似平靜的生活怪圈。
這種言不由衷的宿命感並非只是曇花一現,而是伴隨人的一生各個不同階段。究其原因,是因為身處不同階段便有不同的煩惱。更多時候,這種煩擾是我們咎由自取。譬如,當回顧昔日又覺過去的美好,甚至充滿了感嘆、羨慕和遐想,而對當時的現狀懷有諸多抱怨。這便是人矛盾的一生罷。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最美好純真的歲月,無憂無慮的生活讓每個人覺得生活在充滿童話的世界,沒有生活瑣碎,沒有爾虞我詐,亦無生存而需承擔的壓力。因為毫無顧慮,對於追求便會不顧一切往前衝,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會隨手擦乾,仰著頭對著天空笑笑,對自己說無所謂。因為年輕亦因為一個人,可以輸得起!
那時的我們意氣風發,大有不撞南牆不回頭之勢。可即使身處美好時光和渾身衝勁卻仍會有諸多不滿:抱怨父母的管制過於嚴格,亦會感嘆上學的枯燥,甚至煩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諸多問題,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諸如此類。而此時,內心的空虛和不知所措只能用幻想和向往來撫平,幻想霓虹燈下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嚮往生活之外未知的美好。
如願進入中年後,當韶華不再,一個人變成一家人,生活不再隨心所欲,因為有了牽絆便會勸慰自己不要再折騰,久而久之,安逸的生活逐漸消磨人最原始的衝動直至筋疲力竭。昔日信誓旦旦的豪言壯語及崇高的理想和夢想剎那間分崩離析。閒暇之時憶起年少時曾經還有那麼美好的夢想不禁唏噓,甚至疑惑那可是自己?昔日設想的精彩生活亦會因為柴米油鹽而變得平淡無味。各種瑣事便是生活的所有,衝動是有的,可昔日的衝動勁已蕩然無存,更多的是對後果的考慮和對現今生活的顧及。或許這就是磨練,抑或是對生活的妥協罷。
而那些堅持夢想的人,此時的人生便是開始,正所謂三十而立的年紀,恰是一生最成熟穩重,播種和收穫之時。大部分成功之士,即是在這個階段設定目標,而後去實現,進而慢慢走向自己人生的輝煌之時。之所以大部分成功者在此時能有所成就,一來是因為脫掉了青少年的稚氣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不再會因為一時衝動而讓自己承擔不堪的後果;二來是年少時的血氣方剛尚存,雖有疲憊之時,但對夢想和理想的那份執著會鞭策自己不斷前行,亦或是一種責任和擔當讓自己不得不前行罷。
倘若在中年時期仍一事無成,那進入老年後更無那份耐力和魄力,總覺得自己已垂垂老矣,無需再去和年輕人比拼,即使落魄不堪也只想得過且過。垂老者的心態還體現在缺乏年輕人的精力和戰鬥力,不知歸途的迷惑和對生活的絕望。你以為妥協生活就會同情你?可事實是,生活從不會偏向弱者,它只會用鄙夷的目光審視那些自甘墮落之人。
不得不說的是,卻有那麼一些讓人敬佩之士,他們即使進入花甲之年乃至耄耋之年,仍不忘對夢想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望,對未知的探索。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功成名就,那是因為在年少和青壯年之時便開始孜孜不倦地拼搏於自己的夢想。他們的一生充滿各種傳奇和色彩,當彌留之際回顧自己的一生,便無憾,精彩的畫面如同一部精彩的連續劇,不但讓他們短短幾十年光陰因為精彩而變得豐富多彩和讓人津津樂道,亦讓他們的後代受益匪淺。
認命和打破成規便是生活不同的兩種境界。可不論何種生活模式,各種矛盾始終伴隨其中。如何讓這種矛盾變成人生軌跡的動力卻並非每個人都能拿捏到位。大部分人會因為顧此失彼或因碌碌無為而抱憾終身,以致虛度一生也未曾體會那份因堅持而獲取成功的滿足感和充實感。因為錯過,這些人一生中或多或少有對過往的種種假設,譬如:如果更努力些,如果再堅持下,如果能多學點知識,如果對自己嚴格些,如果…那是對昔日的不甘亦是對現狀的不滿。可生活並非如電影,它只會隨著時光而不斷前行,同時催人漸漸老去,而不會倒帶重新再播放。
蛻變的過程是艱辛的,可那是美好生活的必經之路,只要心懷夢想,逐夢前行,便能主宰自己的人生。正所謂,人生如茶,不會苦一輩子但會苦一陣子。為此,我們只有把握當下,做到初心不改,堅定不移,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