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校常態化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立場和遵循;這也就意味著,學校在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時,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廣大師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開展評價工作,而綜合素質課程的質量也就成了評價工作最重要的根基。
教育評價的改革,是追求教育育人價值的理性回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成為破除「唯分數」評價痼疾、改善學生評價生態、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發展、進而助推學校「轉變育人方式」的重要舉措與關鍵路徑。
此次評價改革確立了方向性原則並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維度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構成,綜合素質評價的核心功能與首要目的是育人導向,新評價體系的構建相較於以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素質高低的「唯分數」評價體系,真正讓教育回歸了育人的本質。新的評價體系重構了學生評價的內容體系,強調了綜合素養的綜合性和多元性,讓基礎教學的課程實現了跨學科、跨領域、可持續的有效整合,新的教育評價方向可以讓學生經歷有興趣的學習,有體驗的活動,親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享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改造」的素質教育。
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是多維度、多方面的,是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維度的綜合性評定與判斷,評價內容的多維考核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學生能夠在評價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個性特長與優勢特質,從而展現、成就「最真實而獨特的自己」。
綜合素質評價是促進學校積極推進綜合實踐課程的核心舉措。
學校在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首要滿足的是提供給學生高質量的綜合實踐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多樣化需求,建構知識結構,聚焦核心價值,從知識的落實走向素養的養成,最後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通過對校內外教育資源進行挖掘、統整與優化,構建具有豐富性、選擇性和適切性的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和多樣化。
綜合素質評價應立足本校實際
每一個學校所處的地域和教育資源的豐富與否都是不同的,綜合素質評價也應基於自身實際,通過設計研發符合本地特色的綜合實踐課程,進而形成特色化、多元化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只有這樣,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才能落到實地,以綜合素質評價倒逼綜合實踐課程開發實施,才能形成具備地域特色、切合學校實際的育人新課程,將基礎課程承載的「問題解決的基礎力、思考力與實踐力;社會責任感培植、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基礎素養,和國家治學、修身、濟世等優秀傳統文化相呼應的新核心素養培育相結合,讓課程真正成為適應學生成長、引領學生發展的有效載體,讓綜合素質評價在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綜合素質的培養離不開綜合實踐課程,而其中研學旅行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培養離不開研學導師,雲成長研學一直在為培養合格研學導師而奮進,12月25-26日北京研學導師崗位技能提升課程,歡迎更多研學從業人員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