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大家對太上老君的表現,確實有點兒疑慮。在《封神演義》中殺伐果斷的道主,到了《西遊記》中,不僅主要工作是在八卦爐旁為玉皇大帝煉丹了,而且,直接被孫悟空驚著了,還推了一個趔趄,在捉拿孫悟空的過程中,更是唯唯諾諾,似乎顧忌很大。
這在實力就是王道,就是地位的《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的表現,實在令人詫異,而且,太上老君淪落到了跟觀音菩薩商量事兒,好像是地位相似的感覺。
而且,只要出了事兒,太上老君,就往玉皇大帝這裡跑,而且多次表示,我煉的丹是專門給玉皇大帝的,別人不能碰。而且,事實上,被孫悟空吃掉的,或者他賜給別人的,其實,都是煉廢的丹,效果不佳,玉皇大帝不要的。
有些人會說,很正常啊,因為《西遊記》成書早於《封神演義》。可這個理由解釋不了,兩者成書時間雖然不一致,但卻都是以中國神話故事傳說為基礎,再加上作者的合理編造,想像寫成的。兩者,是共同構造成為了中國二元神話體系的兩大基石。
因此,我們不可能割裂了《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書的人物,必然是相通相融的。
因此,不管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確實是玉皇大帝,也就是昊天大帝,把太上老君分配到八卦爐旁邊養老煉丹的。其實,這個不怪昊天大帝,而是太上老君自己造成的,而且,這個造成,不可避免。沒辦法,誰讓他是道教之首呢。
第一,太上老君雖然成聖了,但妒嫉心還在。
太上老君雖然通過斬三屍,立人道教這種大誓願,成功修成了混元大羅金仙高階,達到了聖人修為,尊貴無比,為道教的大師兄,實際執掌教門的道主。因為,鴻鈞道祖常年在宇宙混沌中修煉,基本上不理宇宙九界的事情。
但是,太上老君特別嫉妒小師弟通天教主,鴻鈞道祖極寵愛小師弟,而且小師弟資質很高,比太上老君修煉晚,但卻已經達到混元大羅金仙中階,配合著師父鴻鈞道祖給的各種先天法寶,能直戰他這個大師兄,並且獲勝的可能性還大。
第二,太上老君強煉一氣化三清。
於是,身懷妒忌心的太上老君,為了能夠徹底打敗師弟通天教主,就修煉了一門法術:一氣化三清,優點是可以突然間提升自己的戰力,摸到混元無極大羅金仙低階的層次,一舉擊敗通天教主,但缺點是,只能使用一次,使用過後,實力大跌。所以,太上老君修煉這個法術,不是為了經常使用,而是妒嫉心使然,以防萬一。
第三,嫉妒心大漲,憑著境界大跌擊敗通天教主。
但宇宙規律,就是求仁得仁,太上老君是聖人,那更是如此。
於是,在破誅仙陣中,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鬥氣,長時間拿不下通天教主,面子上很是過不去,就強行使用了法術一氣化三清,果然打敗了通天教主,通天教主受驚,不得已逃走了。可是,太上老君自己卻也由混元大羅金仙高階跌落到了混元大羅金仙低階狀態。
這也是為何,後來四聖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面對通天教主時,必須兩兩組隊群毆,因為落單了,會被通天教主殺。元始天尊緊緊跟著太上老君、接引道人帶著燃燈道人、準提道人帶著孔宣。
第四,太上老君為了拯救道教,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
封神大戰激烈而長久的一場大戰結束後,讓太上老君大為吃驚的是,西方教有超出道教的樣子,於是,坐不住的他,不能眼看著勝利果實,被西方教摘走啊。
太上老君,帶上多寶道人、玄都大法師,西出函谷關,跟西方教本土佛派阿彌陀佛、藥師佛達成一致,再團結投到西方教的三千餘截教和闡教中人,一舉打敗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將西方教改組為佛教,形成了以阿彌陀佛、藥師佛、燃道燈人、如來佛和彌勒佛的五巨頭格局。
太上老君大喜而歸,但自此,因為用力過猛,大戰過多,境界穩固在了混元大羅金仙低階狀態,再也無法寸進。本來是第二梯隊五聖的老大,現在,卻不如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了,只略強於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
更讓太上老君沒想到的是,截教竟然大興,不僅掌握了天庭大部分要職,形成以金靈聖母、三霄為首的核心勢力;而且,佛教形成多寶道人為核心的三千多餘截教門人勢力,基本上把持了整個佛教勢力,雖然佛教中這些截教中人,名義上服從了昊天大帝和他太上老君,但實際上,那絕對還是死忠於通天教主,趕緊著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以及人道教和闡教中人啊,而且,不少原闡教中人,也投到了截教陣營中。太上老君化胡為佛離開不久,就感覺到了,可是,此時想扭轉,已不太可能。
所以,最後沒辦法,太上老君為求自保,只好求得昊天大帝庇護了。元始天尊因為在封神大戰中受傷,境界一直不穩,自此以後,也是閉門不出,再不出門。對昊天大帝來講,他考慮的是整個宇宙九界的穩定,自然會保住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而《西遊記》當中,也因此出現了天庭勢力和佛教勢力大進,截教勢力也在無當聖母帶領下,蒸蒸日上的場景,而道教中的人道教和闡教勢力,卻相應出現衰弱的情景。(全文完。作者:董江波,筆名冷得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