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溫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民生部門專場(第五場),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雲華出席發布會介紹溫州文化事業發展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和成效等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近年來,我市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作為傳承歷史文脈的重要載體、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抓手、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重要舉措,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通知》,基本形成了「布局均衡、種類齊全、設施成網、互聯互通」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世界溫州人博物館
一是市縣兩級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間,市縣規劃和新建、改擴建、提質改造、整合功能共建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項目33個,先後高標準建成了世界溫州人博物館、甌海區博物館、洞頭區文化館、樂清市大劇院、永嘉縣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平陽縣文化藝術中心、泰順縣圖書館、龍港市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設施,全面實現「市有五館、縣有四館、區有三館」。其中,96%的場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此外,溫州市美術館、瑞安市圖書館新館、泰順縣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和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當中。
龍港市文化中心
二是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持續優化。通過採取「盤活存量、調整置換、集中利用」等多種方式,堅持加強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和工作統籌,有效推動全市各鄉鎮(街道)和行政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全民閱讀、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藝術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設施和場所。目前,全市184個鄉鎮(街道)均建有館舍面積達500平方米以上且獨立設置的綜合文化站,其中上等級比例達72.8%,平均面積達1451平方米;3621個行政村(社區)均建有館舍面積達200平方米的文體活動室。全市每千人佔有群眾文化設施建築面積106.9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驛站
三是公共文化新型空間建設引領全國。按照「臨近家門建陣地,貼近民心做活動」的理念,我市開創性地推出「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空間,把優質資源和服務輸送到群眾身邊,深受市民歡迎。目前,我市建成城市書房102家、百姓書屋73家、文化驛站210家,成為居民及遊客陶冶情操、休閒娛樂的文藝棲息地,更是展示溫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2019年溫州市全民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溫州居民綜合閱讀率為90.8%,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6.75本,高於全國人均閱讀量4.67本,高於全省人均閱讀量5.32本。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目前民間出資興辦博物館、美術館達56家,與公辦文化場館構成了層次分明、互為補充的服務網絡。此外,通過因地制宜添置流動舞臺車、汽車圖書館等流動文化設施,在「都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30分鐘文化圈」基礎上,更好地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全地域覆蓋。
溫州博物館虛擬展廳
四是數位化網絡布局水平不斷提高。立足提升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水平,全力打造「文化溫州雲」平臺,綜合實施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等重點項目,有效構建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群,實現網上網下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目前,全市建有9個廣播電視臺,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用戶241.17萬戶,覆蓋率達100%,入戶率達95.1%(含IPTV),並全面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廣播進漁船」「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等廣電惠民工程。
近年來,我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需要進一步深化探索。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按照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的部署,根據溫州市人民政府今年出臺的《關於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對標對表建設「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堅持「二為」方向、「二百」方針,以更高品質、更加貼心的文化活動服務普惠市民大眾,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記者問:
溫州正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請問在保障文化民生、落實文化惠民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朱雲華答:
自2018年我市獲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31個市級重點部門、12個縣(市、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突出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優效能,有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入一個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新階段。目前,我市已高水平完成各項創建任務,今年10月份經國家創建辦的專家組實地檢查評估,創建指標全部達到優秀等級。主要做法和成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城市書房
一是創新建設公共文化新空間。全國首創城市書房,嵌入地方特色文化和旅遊元素,打造全民閱讀空間,服務群眾974.9萬人次。聯合全國12個城市成立「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享機制」,城市書房服務規範成為省級標準並正在申請國家標準。全域推開「文化驛站」,打造「時尚化、休閒式、體驗版、互動性、文藝範」的文化分享活動,每年參與浸潤式主題分享活動70萬餘人次。
鄉村藝術團
二是打造全民藝術普及新模式。引導扶持群眾自辦鄉村藝術團,全面入駐基層文化陣地,通過舉辦家庭文化節、鄉村達人秀等活動,讓群眾成為「明星」「主角」。目前,擁有7.6萬名團員的2700多支鄉村藝術團,每年為農村群眾提供1.2萬多場公益活動,實現了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根本轉變。
三是充分激活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創建以來,社會各方投入資金60多億元,興辦博物館、美術館多達56家,用於公益展出的收藏品超30餘萬件。目前,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和管理城市書房、文化驛站超過總量的40%。
江心嶼
四是全面提升「國際化休閒度假旅遊城市」的文化內涵與品位。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深入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全面挖掘甌越文化內涵,拓展豐富文化元素利用領域,為打造溫州文化標識、建設溫州文化地標、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高水平規劃建設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串聯名山、名水、名城、名居、名人等資源,精心策劃推出甌江山水詩路十大線路。堅持以「大建大美」「精建精美」為契機,大手筆改造提升江心嶼、五馬街等珍貴歷史文化遺存,精心指導加強歷史文化街巷、古村落古建築保護整治提升。紮實推進「千村百鎮十城景區化」工程,目前全市累計創成998個A級景區村、60個景區鎮(鄉、街道)、7個景區城,著力打造「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城一風光」的全景畫卷。高標準建成100餘個非遺體驗基地,成為市民度假、學生研學的沉浸式旅遊的創新樣本,現已有167萬餘人次參與非遺項目技藝的沉浸式體驗。
【來源: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