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在WIFI環境下瀏覽
【口導】蟹黃包可以說是咱們如皋最上檔次的早茶了,蟹黃包好不好吃,蟹油是關鍵,而蟹油則是由蟹黃和蟹肉精華熬製出來的,這其中的工序可是十分複雜,今天的走基層,記者就帶您去看個究竟。
【解說】在城區一家早茶店的廚房裡,掌勺師傅們正在熬製新鮮的蟹油,材料才剛剛下鍋,一股濃濃的蟹香味兒就撲面而來。
【同期聲 大廚】蟹油是關鍵,先煮多少時間再煮多少時間。
【解說】這些蟹油將成為第二天包蟹黃包的原材料,那麼先後倒進去的蟹黃和蟹肉又是從何而來呢,我們繼續走進了廚房隔壁的一間小屋,這裡的十幾位師傅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剝蟹人。他們每天工作十個小時,要完成250斤螃蟹的分解工作。
【現場出像】這些就是十幾位師傅們大半天的勞動成果了,蟹黃蟹肉分得好好的,這些可是1300隻螃蟹身上所有可以食用的部分。
【解說】那麼,從煮熟的螃蟹到這些剔出來的精華需要幾個步驟呢?
【同期聲 劉小紅】剝開來,這是第一步,然後還有八個步驟,挑拐。
【解說】將蟹腳掰開之後,第一個步驟就是挑蟹拐,用針一樣的工具將蟹拐一個個挑出來,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咱們的記者也忍不住來體驗一把,瞧瞧,不光是速度遠遠比不上專業師傅,還不小心戳到了自己的手。
【同期聲 劉小紅】挑出來才好進行下一步。有刺會戳手
【解說】蟹拐挑出來後就剩下了蟹段,而蟹腳都轉移到了姚師傅的手中,他要進行的這個步驟是壓蟹腳,將蟹腳中的肉全都擠出來,看看這速度和協調性,難怪,人家這可是練了二十多年的老師傅了。
【同期聲 姚森林】祖傳,家裡除了沒會走路的都會,小孩去學校了,昨天還來幫忙的。
【解說】想不到吧,這一屋子的剝蟹人啊都來自同一個大家族,他們的剝蟹手藝是祖傳的,家族裡上至67歲的老人,下到17歲的孩子,都是剝蟹能手。
【同期聲 李萍】從二十多歲就開始做,手上綁膠布,裂口子。
【同期聲 姚森林】從九月份開始做一季,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
【解說】如今在咱們如皋,有著祖傳手藝的剝蟹人已經不多了,當你吃到香噴噴的蟹黃包時,請記得這些手藝人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