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文旅融合,跨界發展,這些年,國家大力推動服務行業以及創新的發展,創新更是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文旅融合在國內也是一種創新,但在國外卻有不少的案例可以借鑑。說到酒,中國的白酒無疑深入人心,法國的紅酒一樣紅遍中國,同樣是酒,國外的酒莊總是能玩出花樣,最知名的莫過於法國酒莊的旅遊,尤其是波爾多酒城的開放,更是玩出了新花樣。不遑多讓的還有德國的啤酒,英國的威士忌,美國的高科技企業,當然也有亞洲的日本,國內的臺灣,都在紛紛通過工業旅遊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
根據藍裕文化從業多年的經驗,「工業旅遊」作為一個專門術語, 出現在中國的時間並不長, 有關認知主要來自於1990年代末期大眾傳媒關於工廠觀光或工業旅遊的新聞報導,工業旅遊作為我國旅遊產業中的新生事物,被譽為「朝陽產業中的朝陽」, 在中國尚處起步階段,在旅遊服務和建設方面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主要是服務設施不配套、服務不夠專業化、旅遊產品單一、功能不完善、體驗不豐富等問題。隨著消費者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之後,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和身份的認可成為新方向。在這個大融合時代,跨界已成為潮流。「酒企+旅遊」的模式再次乘風而起,「酒旅融合」是新的課題也是新的突破點,如何把工業旅遊做好,使之成為酒企銷售一大助力,甚至成為企業轉型新的方向,幫助企業從殺出紅海,再見藍天!
目前白酒工業旅遊在國內勢頭良好,為何酒企都如此熱衷於跨界旅遊營銷呢?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認為,尋求多元化發展主要是酒廠為了帳上閒置資金尋找出路的辦法,開展多元化也是有關聯度的多元化。從方向來看是好事,證明企業已經從渠道驅動轉變成為消費者生活方式提供解決方案的渠道,市場觀念出現了變化。
「白酒+旅遊」模式,就是以白酒企業的工業化景點和厚重企業文化,吸引遊客旅遊參觀,形成酒企新的利潤增長點,從而讓區域酒煥發新的活力。「白酒+旅遊」模式,對於酒企而言,無疑是一個新的機遇。這種跨界模式對於企業來說,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挑戰也是巨大的,這需要酒企從自身的企業現實和企業文化角度出發,做好規劃、深度挖掘、不斷探索,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白酒+旅遊」之路。
旅遊是典型的人氣型產業,而白酒的特性是要有好的原料、好的水源、好的生態環境才能釀造出好酒。這就使得酒廠通常都毗鄰原生態的水源地。像是茅臺臨近赤水河、五糧液坐落在被金沙江、岷江、長江分割的小城宜賓等等,兩者的結合有效地互補了各自領域中的缺陷。「白酒+旅遊」對品牌的意義大於銷售,看得見的糧、看得見的窖、看得見的釀、看得見的藏,可以直接感知的色香味格,是很直接的消費者教育,有助於完成品牌從知名度向美譽度、忠誠度的轉化,如果細節把握好還可能形成很好的口碑傳播。
白酒+旅遊 三大優勢
1
實現差異化競爭
擁有豐富地理環境資源的白酒企業,有著先天之利。把旅遊和白酒結合起來,是拉開與競爭對手距離,實現差異化競爭的最好手段之一。
多大多數消費者而言,白酒從口感和營銷上來講,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但是,產品的釀造文化和環境卻不能複製,所以,品牌在地方文化上的旅遊體驗營銷,有助於其產品在白酒市場中異軍突起。
2
提升淡季銷量
每年夏季是青島旅遊的旺季,而此時是白酒銷售的淡季。暑期到青島的旅遊者絡繹不絕,這時,參觀酒廠,併購買一提小瑯高已經成了青島的風俗。
顯然,結合「買點土特產」的旅遊消費意識,企業與地方旅遊的聯姻一方面是品牌借勢宣傳和推廣的方式,更是產品在白酒銷售淡季中完成銷量的有效辦法。
3
吸引經銷商
作為酒類經銷商,要做某個品牌的時候,最看重的還是企業的規模、環境、以及發展潛力。而經銷商作為旅遊者的實地觀感,會令經銷商和消費者對酒企印象深刻並有助於提升認同度。這種實地的文化體驗與記憶,不是單純的產品廣告、品鑑招商能夠比擬得了的。
同時,經銷商在推行企業的產品時,也有了更多的素材,在對企業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體驗後,經銷商現身說法,能更好的幫助企業打開市場。
一些限制
風景宜人、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的酒廠通常交通並不發達。這就使得「白酒+旅遊」的結合雖然潛力巨大,也能共贏,卻還局限在投入多遊客少的尷尬境地。這也是為什麼茅臺要花費巨資去改造當地交通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生產流程難以全面向遊客開放和旅遊人才上的缺失,也成為國內酒廠旅遊發展的掣肘。
酒水企業發展工業旅遊時,具有相對匹配的戰略資源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尤其是獨立於他人的特色,例如生產工藝、獨特酒體、自然生態環境、廠容廠貌、歷史古蹟和文化遺產等等。
此外,與當地政府協作,獲得政府的支持以及企業本身具有雄厚的資金背景也是必要因素。
「白酒+旅遊」模式,對於酒企而言,無疑是一個新的機遇。這種跨界模式對於企業來說,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挑戰也是巨大的。這需要酒企從自身的企業現實和企業文化角度出發,做好規劃、深度挖掘、不斷探索,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白酒+旅遊」之路。
案例研究
國內白酒企業的工業旅遊其實並不少,下面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會給大家列出一些頭部企業的工業旅遊。但是,這些工業旅遊因為目的不切中市場、投資限制、運營問題、項目體驗性不高等原因,普遍不能成為國家級或者世界級旅遊景點。這就要求企業找藍裕文化這樣的工業旅遊設計公司,運用國際視野,打造豐富體驗,讓旅遊項目更具吸引力。
1
中國第一酒鎮——茅臺鎮
「酒以鎮名,鎮以酒聞」,說的便是黔北的四大名鎮之一的茅臺鎮。這裡元朝時便被定名為「茅臺村」,在1930年建鎮,中國白酒大佬貴州茅臺便產於此,歷來有「中國第一酒鎮」、「世界醬香型白酒主產區」、「中國酒都核心區」美稱,並且是西部省區內唯一一個全國百強鎮。
這裡歷來被視為連接川黔的重要樞紐和連接歷史名城遵義和國家級風景區赤水的通道。早在2005年,茅臺酒廠就已入選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
而今,隨著茅臺鎮加碼旅遊業,茅臺鎮赤水河畔綠樹成蔭與清澈的河水、黔北民居風格的茅臺酒廠區相交輝映出別樣景致,而國酒茅臺工業旅遊、白酒文化旅遊和紅色文化旅遊也正匯聚成茅臺鎮絕無僅有的旅遊資源。
2
中國酒城——四川瀘州
一進入酒城,不管身在何方,一股濃鬱的酒香總是撲鼻而來,這是在中國其他城市無法體會的。中國酒城一詞來源於朱德總司令「酒城幸保身無恙」詩句,這也是瀘州人民最引以為傲的名稱。
酒是瀘州的核心支柱產業,也是瀘州最大的城市文化資源,而坐落於城市中心的、以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1573國寶窖池群而聞名的瀘州老窖旅遊區更是遊客們的必遊之地。
在瀘州下轄的二郎鎮,與習酒鎮僅隔著一條赤水河,並因紅軍四渡赤水及當地生產郎酒而得名。二郎鎮致力於打造中國特有的「白酒名鎮」,也是有名的旅遊勝地,擁有美酒河、天地寶洞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景點。
3
中國酒都——宜賓
名酒五糧液即產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宜賓,這裡發達的釀酒工業使宜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酒都」。2005年入選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的宜賓五糧液工業園區坐落於岷江北岸,這座園林式的現代工廠是宜賓旅遊中不可錯過的精品旅遊景點。
這裡有全國最高的企業形象雕塑奮進塔,全國規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覽館,氣勢宏大的鵬程廣場,美麗幽雅的文化公園酒聖山,雄偉壯觀的東大門……獨具匠心的雕塑、氣勢恢宏的建築、四季常青的花木,構築起極富特色的五糧液企業文化。
4
江淮酒鄉——安徽霍山
安徽山多秀麗,水域遼闊,良好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這樣一個水墨情濃的江淮酒鄉。於2007年被評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的安徽迎駕集團工業旅遊區便坐落於此——北緯30度中國名酒帶內的國家生態縣霍山縣。
霍山縣是中西部第一個國家生態縣,是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這裡群峰競秀,山水相依,氣候溫暖溼潤,年均氣溫15℃,年均降水1500mm,物種6500餘種,森林覆蓋率75%以上,是高密度負氧離子與植物精氣聚集的「天然大氧吧」,為豐富的釀酒微生物提供了成長的樂園,具有釀造好酒的不可替代性。
煙雨輕籠,水墨潤染。坐落於山水竹林之間的迎駕酒廠,廠房整潔,一塵不染,粉牆黛瓦,漢風徽韻,綠草如茵,林木蔥蘢。2013年,迎駕集團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生態環境最美的酒廠」。
5
江南白酒之都——江蘇宿遷
坐擁 「三河兩湖一溼地」,被稱為世界三大溼地名酒產區之一的蘇酒集團就坐落在江蘇宿遷,而洋河酒便誕生於這樣一個地處白洋河與古黃河交匯處的千年釀酒古鎮——洋河鎮。2012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正式授予宿遷「中國白酒之都」稱號。
古泉、古井、古老的河流相依相伴;古街、古巷、古代的槽坊美酒飄香。來到這裡,你能體會到「清泉映歷史,酒坊窺洋河」的美人泉景觀園;能走進車間「從原料到酒桌」體會現代工藝的魅力;能漫步羅家古宅、百年酒窖、萬噸陶庫、酒文化主題公園······探尋酒意酒史。
6
與酒有緣——江蘇淮安
江蘇淮安,位於蘇北平原,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眾多名酒之鄉,而高溝鎮便是其中一個,今世緣酒就產於此地。 2007年入選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的江蘇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工業旅遊區便是蘇北平原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吳承恩曾寫過 「近銷淮北行千裡,遠及湖廣暢久江」的楹聯,便是對此地的稱讚。今世緣文化廣場是遊客不能錯過的,這裡有象徵著「一言九鼎,誠信聚緣」的九口大鼎、承載企業願景的浮雕文化牆,還有情緣驛站、如意湖等眾多景點,在這裡遊客能夠淋漓精緻地體會到中國緣文化的獨特魅力。不僅能體會到西楚文化的精深,更能體會到創新綿柔的情深。
7
冀州古城——河北衡水
綠意盎然的觀摩通道,裝飾一新的製酒廠房,這是衡水老白乾酒廠升級3A級景區後呈現出的全新面貌。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傳統的釀酒工藝,從原料的品質到生產的過程一目了然。
景區選取優質的高粱經燒鍋蒸熟,吹風降溫後加入酒麴,再入地缸發酵,一個月後,高粱就變成了酒醅。了解了製酒的工藝,還能品嘗新鮮釀出的原漿酒,讓遊客們對酒的生產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除了可以參觀製酒的過程,衡水老白乾酒廠還對遊客中心進行了整體的提升,還原了十八家釀酒作坊的釀造過程,並且對接待區域進行花園式的打造,為遊客帶來更加舒適的體驗。
8
中華名酒第一村——山西汾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成為千古絕唱。當年的小牧童仿佛正向世人講述著杏花村千百年來酒肆林立的繁榮景象。
現今的詩酒之鄉杏花村不僅是中國酒和酒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一個特殊的旅遊好去處。杏花村地處汾陽市區北15公裡處,緊傍太汾公路,廠區面積170萬平方米,是中國八大名酒汾酒、竹葉青的產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
廠區內以酒文化廣場為中心,包括古井亭、酒藝苑、杏林苑、葡萄園、醉仙居、酒都大道、酒史博物館以及現代化生產的酒廠廠景和仍舊保持著的傳統工藝的釀酒工藝,既是一座融酒、詩、書、畫、景為一體的現代化酒城,也是中國最大的酒文化旅遊基地之一。
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牛欄山和勁牌的工業旅遊也做得還行,李渡燒酒更是緊密學習臺灣埔裡酒廠,做的非常成功。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認為,白酒工業旅遊需要的是緊跟時代步伐,以企業文化和白酒為核心主題,打造能讓每一個遊客都掏腰包的產品(比如酒蛋、酒冰棍等),為每一個遊客呈現一次完美的體驗之旅,同時體驗企業的好產品,把口碑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