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近年來快捷酒店越來越少,而大型酒店越來越多,這跟時代發展需求有很大關係。
快捷酒店越來越少,是因為城市精品型酒店的出現壓縮了快捷酒店的生存空間。
而大型酒店越來越多,是因為城市需求動力越來越大,城市的提升離不開大型酒店的點綴。
從名稱上來說,快捷酒店這個名字的出現,就是告訴客人,這是和大型酒店是有區別的。因為國內的酒店是從招待所時代直接進入了星級酒店、飯店時代,而快捷酒店則是改革開放之後的產物,更靠近以前的招待所和兩星級酒店的標準,但卻以其精準的定位,精簡的投資,更快的回收,簡單的服務,靈活的物業等特點,在前幾年得到了較大發展,其代表品牌如7天等快捷酒店都是如此。
前幾年快捷酒店擁有因為物業機制比較靈活,大物業、小物業都可以生存,民用建築也可以裝的特點,但後來隨著國家出臺了民用建築不可作商業用途的規定,以及消防規範的進一步完善,對用於經營酒店的物業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同時也限制住了快捷酒店亂生長的苗頭。
因為好口岸和優良低價的物業不再好找,快捷酒店想要實現其單價低,回收快的特點就不易達到。以前時限五年的物業租賃合同就敢籤來作快捷酒店,現在因為物業選擇不多,投資條件被收窄,回收期被拉長,虧損風險增大,所以現在快捷酒店慢慢被所謂城市精品酒店取代。
另外,因為裝修認識和軟裝設計提高,能夠用和快捷酒店差不多的資金,打造出帶品味、帶檔次的產品,當然業主就更願意接受。這使快捷酒店的投資空間和價格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快捷酒店也在逐年減少,許多城市的7天、如家等酒店都紛紛撤牌或升級。
大型酒店在這兩年反而有較大發展,這與房地產開發、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有很大的關係。這裡的星級酒店指的是與四、五星級酒店相當的大型酒店。
以前大型酒店主要出現在大景區和一二線城市為主。巨大的投資、豪華的裝修、高昂的消費,只有大城市才能承載這種需求。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交往需求的提高,為提升城市形象,為新景區的打造,現在四五線城市甚至是縣級都在上馬大型酒店,而且是一家接一家的加緊建設。
為了提升城市形象,酒店自然是越豪華越好,所以在各地方在房地產開發同時,有的拿地條件就是要修高星、高標準的大型酒店。還有的地方不惜優厚條件,力邀高標酒店品牌加入。正因為這許多的原因,所以這兩年大型酒店酒店發展得非常快速。
但說到星級酒店標準,因為最近一套星級評定標準是2010年出版的,加上近十年來,酒店隨著市場要求,功能配屬以及建設方法變化非常巨大,已經不再是一本星評標準能夠完括的了。而且按照星級酒店的評分標準,酒店為了星評,會建設許多不太實用的功能體,導致投資浪費。這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酒店,與星級標準相去甚遠的原因。畢竟酒店開業那天才開始成本回收,滿足市場經營要求為目的的建設才是最合理的,企業經營,生存是第一位。
最後,作為酒店從業者,我認為主管部門是時候嘗試再推行一套符合現狀的行業指導標準出來,更好的指導酒店行業的建設和發展。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