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年級識字2《樹之歌》中我們將會學習11種樹木,這11種樹都有哪些特點,下面就跟隨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學習一下這篇課文吧!#語文學習#
主題歸納
《樹之歌》這篇課文是以兒歌的形式,讓我們了解自然,認識樹木,並初步知道一些樹木的特點。
課文內容
《樹之歌》全文僅四句話,但是每句話介紹的內容可不少。
第一句,「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分別介紹了楊樹、榕樹和梧桐樹,他們各自的特點:楊樹高大,榕樹粗壯,梧桐樹的樹葉像是手掌(從外形方面介紹這三種樹木)。這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梧桐樹葉」比作「手掌」,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梧桐樹葉的形狀特點。
第二句,「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換綠裝。」介紹了楓樹、松樹和柏樹。這裡介紹楓樹、松樹和柏樹是通過介紹它們的顏色,楓樹到了秋天葉子就會變紅,而松樹和柏樹則四季常青。這裡將松柏當作人來寫,是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松柏披衣服的動作,而披衣服是人才具有的行為。
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這一句則是在介紹木棉和樺樹生長的氣候特點,採用了對比,一南一北,一冷一暖。
第四句,「銀杏水杉活化石,金桂開花滿院香。」這句分別從樹木的稀有、珍貴程度和自身開花香的特點來描述。銀杏樹作為古老的物種,和水杉一樣非常珍貴。但是隨著科技進步,銀杏已經能夠通過人工繁育實現規模化種植,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綠化樹木,很多大街、校園都種植有銀杏樹,到了秋天片片葉子飄落,就像一隻只金色的蝴蝶。
字詞梳理
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15個,要求會寫的生字10個,而且大部分生字都與樹相關,是「木」字旁的字。其中「化」字的筆順要注意,「壯」字的右邊是「士」而非「土」,「杉」字右邊三撇是縱向排列,不要橫向排列。
在寫「化」時,一定要注意是先寫撇,再寫豎彎鉤。
生字筆畫
多音字
除了前文提到的多音字「泡」,還有多音字「柏」和「綠」。
「柏」,① 讀「bǎi」,組詞:柏樹、柏油、翠柏;② 讀「bó」,組詞:柏林。柏林為德國首都。
「綠」,① 讀「lǜ」,多指顏色,組詞:綠色、翠綠、綠地;② 讀「lù」,用於「綠林、綠營、鴨綠江」等。
詞語解釋:
重點解釋一下詞語「耐寒、北疆、化石」。
耐寒,意思是禁得起寒冷。
北疆,意思是北方的邊疆。我國幅員遼闊,領土範圍寬廣,最北方位於黑龍江省的漠河市,最南方至海南省三沙市的曾母暗沙。
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近義詞和反義詞
語文的學習,在於積累,而一說到積累很多人就會想到老師布置的摘抄好詞好句。其實那只是積累的一個方面,在課本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知識點,把它們歸納起來,也是一種積累。近義詞和反義詞、多音字、形近字、詞語解釋等,都需要積累。積累多了,考試自然也就得心應手。
讀一讀,記一記。
在「讀一讀,記一記」中出錯率特別高的就是「泡(pāo)桐」,四川地區小朋友容易讀成四聲,但是實際上它是一聲。它還有另一個讀音「肥皂泡(pào)、泡(pào)沫」。
白樺(huà),只有一個讀音,不要錯讀聲調。雲杉(shān),翹舌音。翠(cuì)柏,讀音為平舌音。松(sōng)子,平舌音,後鼻韻。
讀一讀,想下面幾句話的意思。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培植,培養。配置樹木需要十年,培養人才需要百年。指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指培養人才不容易。
樹高百尺,葉落歸根。
樹長得再高,葉子調落後也要回到樹根的懷抱。比喻無論離開故土多久,都要回到自己的故鄉。
樹無根不長(zhǎng),人無志不立。
樹沒有根就不會生長,人要立志,沒有志向的人是不會成功的。
《樹之歌》課後練習題及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