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輝在江口村火龍果產業基地了解種植情況。
江口村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高州鎮江鎮東南部,與石鼓鎮一江相隔,距高州市區約20公裡,距離鎮政府約3公裡,面積為3.53平方公裡,高州著名的鑑江繞村而過,風景秀麗,民風淳樸。該村轄下有6條自然村,總戶數723戶,共3125人,黨員82人。全村耕地面積2450畝,其中水田面積1500畝,人均水田面積只有0.48畝,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何首烏、番薯、花生、蔬菜等,水產養殖500畝,主要養殖羅非魚和四大家魚等。
江口村雖然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但卻是一條省定貧困村。2015年,全村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多元,貧困戶年人均收入不足3700元,村集體年經濟收入僅為6500元。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185人,貧困發生率為5.8%。其中,五保貧困戶25戶25人,低保貧困戶17戶38人,一般貧困戶34戶122人。有勞動能力貧困戶38戶135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38戶49人。
陳少輝與江口村扶貧戶敞開心扉地交談。
2016年,珠海高欄港經濟區對口幫扶江口村。2016年4月,時任珠海高欄港經濟區平沙鎮團委書記的陳少輝走馬上任,到江口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自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在珠海市扶貧辦指導下和高欄港區的高度重視下,陳少輝堅守扶貧一線,與村民、貧困戶打成一片,工作盡職盡責,主動作為,勇於擔當,用心用情用力專注於扶貧工作,扶貧成效顯著,令江口村特別是貧困戶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幫扶脫貧,豎起脫貧信心
「陳書記,您又來啦!」江口村55歲的張承有正在自家屋門前的魚塘上清理漂浮物,見到陳少輝進來,趕忙打著招呼,可見他和陳少輝是多麼的熟絡。張承有是鎮江鎮江口村委會江口村人,今年55歲,他不但是貧困戶,也是一個殘疾人。十多歲時左腳骨髓的原因致殘。因為殘疾貧困,他年近40才娶了一個四川籍的老婆,生了一個兒子今年已17歲,只是這個老婆在2003年忍受不了這個貧困的家庭,拋棄他和年幼的兒子離家而去,至今不知所蹤。從此之後,張承有既當爹又是娘,父子倆相依為命。雖然張承有非常勤勞,但因為身體殘疾,又要照看兒子,只能在家耕種幾畝農田,種些果樹,生活清苦貧困。
陳少輝在整理扶貧資料。
2016年過4月,珠海高欄港經濟區到江口村精準扶貧,陳少輝作為駐村工作隊隊長進駐江口村,上任伊始,他就進村入戶,摸清村情和每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了解到張承有的情況後,他得知張承有家門口有一張一畝大的廢棄魚塘,便鼓勵張承有利用魚塘養殖本地塘蝨魚。但養殖塘蝨需要把魚塘改造成硬底化,大約要投入4萬元。屬於貧困戶的張承有當然拿不出這麼一大筆的錢,但他非常心動,他也知道這是他和兒子脫貧致富的一條好途徑。
張承有想嘗試,又吃苦耐勞,如果有好的項目,這樣的貧困戶是最有希望脫貧的。說服張承有同意,說幹就幹,陳少輝首先幫張承有申請了5000元的啟動資金,著手修建魚塘。但泥水佬進場施工後有顧慮,擔心做了工後因張承有窮而收不到工錢,陳少輝就到現場做泥水佬的工作,「你們放心,張承有家的事就是我們珠海工作組的事,如果到時收不到工錢你們就來找我!」有了陳少輝的承諾,魚塘的修建得已順利進行。
魚塘修建好後,張承有第一次投入了15000塘蝨魚苗,陳少輝幫他請來技術指導,教他如何養殖,因為欠投入,又幫他賒飼料,幫他申請了25000元的小額貸款。辛勤和付出是會有回報的!今年4月,張承有的魚塘已第一次收穫,捕獲了400斤塘蝨,小小的收穫令他還清了做魚塘的工錢。目前,張承有魚塘的塘蝨約還有7000條,估計11月中旬即可捕撈,產量約3000斤,每斤收購價達7-8元,保守估計可收入2萬元。
對張承有的幫扶,除了魚塘,陳少輝還扶持他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如火龍果、玉米和荔枝、龍眼等果樹,陳少輝種植的5畝水稻,每畝也可獲500元的種養補貼。僅去年,張承有一家就獲取了幫扶收入10000元。
採訪中,張承有的臉上總是洋溢著淡淡的笑容,我們感覺到這是他自信的微笑。這位辛勞了半輩子的殘疾人,經歷了中年時妻子的拋夫棄子,經歷了半生的貧困,依然堅強,用他巍巍的雙肩,為兒子遮風擋雨。如今,在珠海扶貧幹部的幫扶下,他走出了一條脫貧的路,家中開始有奔頭。他對陳少輝是感激的、熱情的,因為他們的幫扶是實實在在的,是行之有效的,是可以令他家脫貧並走上致富路的。
精準發力,扶貧成效顯著
張承有只是陳少輝幫扶江口村貧困戶的一個例子,兩年半來,陳少輝堅守扶貧一線,是真真正正的以江口村為家,實實在在的竭盡全力開展扶貧工作。在和他攀談中,「我們村」總是脫口而出,沒有半絲做作,他已完完全全融入江口村,並且以是江口村人為榮。
在村委會了解群眾困難。
兩年半的駐村,在陳少輝的努力和協調下,江口村引進各方扶貧資金達1500多萬元,其中高欄港區資金達600多萬元,統籌及行業資金達380萬元,社會資金達500多萬元。兩年多來,在他的精明強幹和不懈努力下,江口村共實施幫扶項目1763個,其中貧困村項目28個,貧困戶項目1735個,實現了貧困戶55人勞動轉移就業,2018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500元躍升至12000多元,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不足3700元躍升至8540元。兩年來,34戶貧困戶危房改造領取補貼129.8萬元,41名在校生領取教育補貼24.6萬元,13戶貧困戶成功貸款49.5萬元,76戶貧困戶領取分紅金30萬元,各方慰問金額達25萬元,引進社會各方扶貧資金達500多萬,有效推進了脫貧進程。目前已經實現脫貧63戶148人,佔貧困總人數80%。
在扶貧攻堅的工作中,陳少輝積極推動「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轉變,增強貧困村內生動力,通過實施產業扶貧實現穩定脫貧。
摸清江口村的底子後,根據實際情況,陳少輝積極引導投入資金與龍頭農業公司合作建設珠茂火龍果莊園300畝,每年產值達近千萬元,成功獲批為廣東省農業公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紅金+薪金+租金」方式的增收。產業扶貧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帶動400多戶農戶增收,村委會集體增收20000元;70人村民或者貧困戶務工,同時目前已經有200多人次參與季節性務工,收入每月超過2000元;47戶村民(貧困戶)參與種植火龍果50畝,戶均增收8000元;76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每年戶均分紅3000元;62戶村民土地租賃平均每年每戶增收3000元。另一方面陳少輝引導在村中成立奔富種養合作社,吸收貧困戶和村民210人入社,建設150畝以種植玉米和辣椒為主的蔬菜種植示範基地,推動種植優質水稻800畝,每年組織500多人次參加種植培訓班,對貧困戶實施「以獎代補」分散種養項目50個,村民增收2000元以上,引領村民脫貧致富。
江口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欠帳太多,民生工程發展滯後。駐村以來,陳少輝致力加強江口村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300多萬元落實民生工程,包括修建水泥路6公裡,結束了泥濘爛路,完成了村村通水泥路;安裝路燈370盞(包括鎮江大道路燈)長度達12公裡,改變村民摸黑出行歷史,5萬人受惠;新建和修繕農業水利水渠2公裡,啟動農業汙染源防治工作,800畝農田得到有效灌溉;新建垃圾房(池)25個,實施保潔制度,保證垃圾不落地;修建文化廣場6處6000平方米,滿足了村民對文體文化的日益需求;水改800多戶村民用上安全飲水,保證了村民健康安全;完成危房改造34戶,保障了貧困戶有安全住房;新建衛生公共服務中心,保障了村民小病不出門。
在黨建方面,陳少輝堅持黨建引領,積極配合村委會各項工作,令全村作風為之一新。陳少輝堅持率先垂範,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彰顯珠海乾部優良作風。他積極推進以黨建引領助推精準扶貧,江口村黨支部榮獲2017-2018年度茂名市「先進黨組織」稱號。一是開展「先富幫後富,鄉親結對扶」活動,引導黨員、鄉賢結對貧困戶,吸引幫扶資金達50多萬元;二是創建以農村文化樓為陣地的黨建示範點,引進2名村級後備幹部,得到茂名和高州組織部的肯定和推廣;三是投入100多萬元700平方米公共服務中心,打造高州市首家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示範點。
因愛而傾注,「全能」的駐村幹部
駐村是一個錘鍊人的工作,現在的陳少輝是一個「全能」的村幹部,除了他的本職扶貧,民政、綜治、維穩、教育、醫療,他樣樣熟悉,在駐村中要樣樣兼顧。因為威信高,他時不時還要去調解村民的糾紛。由於經常要去到田間地頭,對各種種養和農事他已耳熟能詳。這是因為愛而傾注,因為專注而辛勤付出。
陳少輝在扶貧幹部中被人稱為「拼命三郎」,他曾經不顧腰椎粉瘤手術未愈,白天上午打點滴下午堅持工作連續一星期,出色地完成了珠海產業扶貧現場會江口村會場工作。
作為扶貧駐村幹部,陳少輝常年以村為家。
2017年7月,他休假回珠海陪護妻子住院動手術,這時,一個電話從高州打來,要他速回江口村參加一個扶貧特別任務。陳少輝二話不說,匆匆叫來妹妹代替照看妻子,連夜從珠海趕回江口村,第二天全心投入工作,並出色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在他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帶動下,全村黨員幹部全面提振精神,同心同德,擼袖實幹,推動了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每年元旦,陳少輝讀小學的兒子和妻子都會來江口村度過,他說,這是讓妻子兒子熟知他工作的地方,知道爸爸離鄉背井的緣故,同事每次都會讓兒子去到貧困戶家作客,讓孩子知道辛苦並培育孩子的愛心。
愛上這裡純樸的村民,愛上江口村這片熱情的土地。兩年半來,陳少輝用心用情用力在江口村做好扶貧工作,堅守扶貧一線,團結同志,與當地政府和村委會幹部打成一片,進村入戶,為貧困戶排憂解難,共同推進扶貧攻堅工作,為打贏全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他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的工作態度和兢兢業業的責任心得到了當地幹部和群眾的高度表揚,也彰顯了新時代扶貧幹部的風採。
文/圖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瑞祥 岑穩
報料熱線:13828680359 ; 投稿郵箱:66386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