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歷史發展過程

2020-12-25 馨馨女人圈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漢滿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漢滿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遊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

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與漢族軍閥豪強結合到一起,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剃髮易服,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血腥殺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說,漢族百姓與之鬥爭,努力保存漢服,遭到滿清統治者的鎮壓屠殺。最重要的問題是,滿清建立後為什麼要強迫漢人剃髮垂辮易服?

按常理,穿什麼服飾,留什麼髮型和統治並無多大關係,但滿洲人入關並建立清後賦予了它們新的內涵。漢人不能接受異族統治是因漢人鄙視野蠻,接受野蠻的統治對漢人來講是種侮辱。漢族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燦爛的文化,相比異族,漢人有一種強烈的文化優越感,相比之下,滿洲人文化實在膚淺,實在自愧不如。

這種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促使滿洲貴族拼命學習漢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滿洲貴族深恐漢人看不起他們,因此要想統治漢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使漢人習異族風俗,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漢族精神萎縮,使漢人喪失自尊、自信,打掉漢人骨子裡的民族優越感。

漢族傳統的冠戴衣裳大多被禁止穿戴,是漢族的民族恥辱,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著裝與戲曲宗教等場合。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相關焦點

  • 越南的傳統服飾奧黛,與中國的旗袍,到底有多少歷史關聯?
    對於中國的旗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很多比較正式的場合上,很多女性都會穿上旗袍,顯示東方女性獨有的身材。去過越南旅遊的朋友,應該發現了一個和中國旗袍很相似的衣服,那就是越南的奧黛。在越南的大街上,奧黛幾乎隨處可見,深受越南女性的歡迎。從外形來看,奧黛和旗袍確實非常相似。
  • 旗袍發展極簡史
    當然是旗袍!旗袍發源於春秋戰國時的深衣,就是古人上衣下裳合而為一的衣服。等到清朝的時候,他們的衣服腰、肩、臀、袖完全平直,衣身寬鬆,形成獨特的衣服樣式,便用旗人之名,將其稱為旗人之袍。在民國時,旗袍開始發揚光大。
  • 不懂旗袍,就是不解風情,一張圖告訴你傳統旗袍是如何發展的
    旗袍的前身是滿族女性外出騎馬狩獵時所穿的長袍,民國時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旗袍漸漸演變成西方連衣禮裙的款式,受到不少新時代女性的歡迎,女文豪張愛玲和影后蝴蝶就是旗袍的擁護者之一,經過一番發展改良,旗袍成為風靡上海灘的流行服飾,下面這一張圖很好的解釋了旗袍在民國時期是如何發展的。
  • 海派旗袍藝術館入駐商廈:要讓旗袍融入社會和市民生活
    目前,國內的旗袍企業規模相對偏小,發展比較艱難,還沒有能力大規模宣傳,「海派旗袍藝術館」為海派旗袍企業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如果要讓旗袍服飾文化復興,必須讓旗袍進入日常服飾,否則它就只好漸漸地隱身博物館了。
  • 旗袍的起源於何時?為什麼旗袍是中國女性服飾的最佳代表
    旗袍有女性國服之稱,是展現東方美的極佳選擇,它以立體式修身剪裁為主,強調展現女性的曲線,因此旗袍最易打造S型的體態,同時又不失東方女性特有的內斂與優雅。一、旗袍的起源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
  • 從《旗袍美探》種追尋民國的旗袍風情
    旗袍的發展歷史旗袍為何叫「袍」,顧名思義,它本身就是一種「袍子」。關於旗袍的形成眾說紛紜,直到如今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有學者認為它起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 旗袍文化中正確的穿衣指南你知道多少?
    旗袍文化內涵是什麼?這是廣大追求生活品位女性朋友經常討論的話題。旗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體現中國女性溫柔、典雅、賢淑的氣質與性情,是連結生活與藝術,歷史與未來的一種載體。「旗袍」是中國女性在追求男女平等的過程中的具體體現。
  • 老上海的旗袍
    旗袍的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圓襟等;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荷葉領、西式翻領等;袖有長袖、短袖、無袖、荷葉袖等;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分類。富貴典雅、曲線起伏、風韻柔美的海派旗袍經過報刊、電影、繪畫等的宣傳推動很快風靡全國,由此引領中國女裝進入近代最燦爛的時期。40年代是海派旗袍走向經典的時期。
  • 旗袍的前世今生,海派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民國的「國服」?
    這裡有明清和民國時期的歷史故事、秘密故事、深入分析等文章。歡迎關注《熊健評論文史經濟》。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飾,是中國的國粹,也是大中華區文化融合的象徵。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以及現任總理李顯龍和他的兒子的妻子們都穿著旗袍來顯示他們的中國血統。
  • 旗袍怎麼挑?只要注意以下兩點,旗袍新手也能挑選到適合的旗袍!
    隨著時間的更迭,交通業與網際網路的發展讓各國之間來往密切,不同文化相互交匯融合,人們的審美開始發生改變。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屬於這一時期的流行服飾,旗袍相對於現代便裝而言具有一定的束縛性,穿著時行動較為不便,不適合當前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旗袍不得不進行改變,在多次改良後演變為一種新興時尚,讓不少愛美的女性重新認識旗袍。
  • 旗袍文化起源清代旗裝,民國風靡、文革沒落,旗袍的興衰起伏
    當代旗袍張愛玲是愛旗袍的,據曾經給張愛玲做旗袍的師傅說,我給張愛玲做過很多旗袍,具體數字已經不記得了。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其中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更是在2011年5月23日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常州將辦旗袍國際文化節 穿旗袍入園可享福利
    金絲盤扣,水墨花雕,最能將東方女性曲線淋漓盡致展現的,唯有旗袍。欣賞旗袍的美,又怎能不了解旗袍的文化。4月30日至5月2日,春秋淹城景區將舉辦旗袍國際文化節,屆時來自中外的佳麗們將為遊客獻上一場精美旗袍秀。
  • 魅力旗袍,韻味古色,漳州市旗袍文化專委會正式成立!
    2017年12月29日,漳州市舞蹈家協會旗袍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暨漳州魅力旗袍人選拔大賽在漳州薌江酒店隆重舉行,漳州市固嘉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麗女士任旗袍文化專委會主任
  • 論旗袍與旗袍工藝要求
    脖子稍嫌細長的人,穿領子高的旗袍會暴露出脖子的欠缺,因此,要選領子矮些寬些的旗袍,旗袍下擺的開衩也要跟身高成正比。身材修長的人要穿開衩大些的,走起路來風姿綽約,煞是好看。若開衩小了,便裹腿難行。身體嬌小的人穿旗袍,衩則要開得小些,如此才能諧調。因此,挑選現成的旗袍一定要仔細試穿。
  • 鄧麗元 旗袍裡的中國故事
    但是,年輕人的新鮮大腦和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老字號碰撞,她常常有著孤掌難鳴的苦悶。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想法,她決定自己創業。在老旗袍師傅們的幫助下,2007年,鄧麗元和媽媽在北京成立了「紅館旗袍」品牌,繼續自己對於傳統和創新的探索。匠人精神承載的文化底蘊2015年,中國旗袍協會成立。
  • 被旗袍穿出來的活色生香
    從誕生之日起,旗袍就不斷發展變化著,和時尚嬗變沾了邊,和城市生活發展、新思想傳播緊密相關。時代風尚、女子思想的點滴進步,都在旗袍的每一處細小變化中露出端倪。  移步生香——人們常用這樣的詞彙形容女人穿旗袍時的曼妙身姿。一件好的旗袍,是意蘊和剪裁的融會。對人體36個部位的精準測量,經過「鑲、嵌、滾、宕、盤、繡、貼、繪、釘」等繁複的工藝,幾經雕琢才得以成就一件經典旗袍。
  • 一路格桑花旗袍聯盟將在香港舉行旗袍盛宴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女性國服,是中國及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有著長久發展歷史的旗袍,以其流動的旋律、曼妙的意境、濃鬱的詩情,詮釋著東方女性溫柔典雅、秀婉清麗的美。在第22屆APEC會議上,旗袍更是被中國政府選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優雅了中國、驚豔了世界,讓世人重新審視中國古老服飾文化的閃亮魅力。此次即將舉辦的旗袍盛典晚會就是基於國人的旗袍文化情結,繼承並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以本土的文化資源為依託,以全球文化藝術旗袍聯盟的主旨思想為引導,合力打造屬於中國旗袍的文化盛典,全方位展現旗袍文化重新走向輝煌的時代篇章。
  • 陰丹士林旗袍是民國女知識分子的首選
    近期,張雙蓮又收藏了一些晚清旗袍,剛好有一個機緣與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合作,張雙蓮決定把百場旗袍公益展的首站就定在學校。「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有著40多年的歷史,旗袍作為服飾的一種,學生們也可以從實物中了解旗袍的材質、工藝。」張雙蓮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公益性的展覽,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旗袍文化,之後將有計劃地根據展覽場館的具體條件,分門別類展出所有的藏品。
  • 廣西北海上演房車旗袍秀 發展房車旅遊
    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9日電(陳燕)3月9日,「面朝大海,心儀北海」大型主題旅遊活動啟動儀式在廣西北海舉行,房車旗袍秀、房車城市巡遊成為本次活動的最大亮點。   當天,12名空姐身著端莊優雅的旗袍,與20輛房車上演了一場轟動全城的房車旗袍秀,展示了女性之韻和旗袍文化之美。   作為中國著名濱海旅遊城市,北海美麗的海灘及新鮮的空氣給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 這個展覽不容錯過:百件旗袍藏品 與民國旗袍美女「穿越」合影
    「梅品蓮韻」旗袍文化校園展正在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展出,展覽展出了晚清、民國100件(套)旗袍,以及與旗袍相關的配飾、老照片、手包、月份牌……這些經歷了歲月的老物件,展現了當時女性的優雅和知性,每一件旗袍的材質、款式、工藝均有其獨特之處,這也側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的演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