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出上聯:人二是仁,不二則不仁!學生下聯直追本源,精彩!

2020-12-15 朕告訴你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漢字,我們都知道,外國的文字都是字母的組合,沒有吸收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唯獨漢字不同,漢字是象形字,看山像是山,看水柔如水,真的是看什麼像什麼,所以漢字才是吸收了日月精華的文字,天地之間獨一份,所以漢字最難學,全世界是公認的。

而漢字組合而成的文字就更加有意思了。漢字講究公正對齊,這是什麼英文能比較的嗎?當然不是,漢字寫出來的古詩都是公正的,與之相比,外國的詩歌想來都是白話文,根本沒有漢字古詩的結構,也不可能有。

更加神奇的是,即使古詩的年代過去了,但是漢字的新玩法對聯還是流傳到了現在,很多新奇的漢子排列方式通過對聯把中國漢字的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人不禁拍案叫絕。而且漢字最有趣的要屬拆字聯了。所謂拆字,就是有些漢字你可以拆開來讀,本來就是象形字,拆開之後別有一番風味。

比如一個老師給一堆學生講儒家學術,當時大家討論到一個問題,學生問老師:儒家學派之中的「仁愛」,仁到底指的是什麼呢?一個人要怎麼做才能做得到仁呢?

老師很調皮的回答到:一個人要想仁,必須要二,不二就沒有辦法仁。

學生都懵逼了,為啥想要仁,必須二呢?

老師呵呵一笑,回答到:你們看,仁字是那兩個字組成的,一個人字旁加上一個二就是仁,所以人想要仁不就得二嗎?

學生聽完之後哈哈大笑,老師的解釋實在是有意思。於是老師趁熱打鐵,給學生們出了一個上聯:人二是仁,不二則不仁!

學生們聽聞這個上聯,知道老師要考查他們的對聯知識了,於是紛紛發揮了自己的奇思妙想,給老師對出了下聯。

其中最精彩的一個下聯是這樣的:水又為漢,無水便無漢!

我們漢族的文明發源地在哪裡?不就是黃河和長江這兩條大河嗎?若不是有這兩條大河的滋潤,漢族也無法發展到今天這麼壯大啊,所以,無水便無漢,當真是直追本源,精彩無比啊。

不過,對聯是大家的,清大家賜給我更加好的下聯,我們來切磋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上聯:學生報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聯經典到爆!
    所謂絕對,主要指的是比較難對,但是又很經典的上聯,正如這個上聯,筆者先嘗試試對。上聯:學生報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聯:相愛良久、子醜寅卯巳午未辛壬癸。闡釋:洞房,此處做三解,第一即洞房花燭,第二,洞,可以作0解,如007,代碼洞洞拐。
  • 語文老師出上聯:幾根傲骨頭,撐持天地!小學生的下聯振奮人心
    時至今日,不管是紅白喜事,慶生過節,還是開業大典、喬遷新居,甚至是稍有身份地位的文化人,都會象徵性地對聯高懸,來烘託現場氣氛、彰顯文化內涵! 學校的老師,為了幫助學生們儘快「收心」,融入學習,也是費盡了心思。據說有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就用「特別」的形式,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唯有一位學生答對,下聯是什麼?
    但對聯卻從不是自多而難的,在清華大學曾經有有個教授,出了一個三字上聯,讓學生們對出下聯,結果卻難倒了一眾優秀的清華學子。這個教授的名字叫做陳寅恪。陳寅恪號稱「清末四公子」之一,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等等。1890年,陳寅恪出生於湖南長沙城內一個富裕的家庭,從記事開始就學習四書五經和世界地理等等。
  • 日本人出上聯:日本東升,光耀九州四國,中國人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都知道,日本在以前一直是一個小國,後來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得以漸漸強大,他們曾經出過一個對子的上聯,以此來挑戰我們中國,最後被無情打臉,你知道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嗎?於是徐福帶著我國先進的文化理念和學術研究來到了日本,這次交往極大的影響了日本的歷史發展,此後,徐福在許多日本人心中是先祖一般的人物。  到了漢武帝時期日本人派遣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文化和禮儀,稱我們為天朝上國,他們則甘願成為我們的附屬小國,還請求漢帝給他們的國家賜名,由此可見日本對漢朝的景仰。
  • 日本人出上聯:日本東升,光耀九州四國,中國人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都知道,日本在以前一直是一個小國,後來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得以漸漸強大,他們曾經出過一個對子的上聯,以此來挑戰我們中國,最後被無情打臉,你知道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嗎?於是徐福帶著我國先進的文化理念和學術研究來到了日本,這次交往極大的影響了日本的歷史發展,此後,徐福在許多日本人心中是先祖一般的人物。到了漢武帝時期日本人派遣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文化和禮儀,稱我們為天朝上國,他們則甘願成為我們的附屬小國,還請求漢帝給他們的國家賜名,由此可見日本對漢朝的景仰。
  • 民國時清華考官出上聯「孫行者」,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滿分對出
    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家陳寅恪曾經出過一個上聯,讓考生們對下聯,這下聯到底有多難對,竟讓眾多學霸們紛紛搖頭。上聯是:孫行者。要求按照這三個字對出下聯。這可是清華大學的國文招生考試,因為那時候沒有高考,也沒有較為系統的教學方式,老師們上課也都比較靈活。那時候的文學大家上課都不喜歡按套路出牌,今天搞個趣聞文學,明天搞個對對聯大賽也是常有的事情。
  • 淺析《論語·裡仁篇》:「仁」是每個人應該追求的品德,不能忽視
    ——孔子說:「我沒有看見完全崇尚仁的人,沒有看見完全厭惡不仁的人。完全崇尚仁的人,是至高無上的;完全厭惡不仁的人,他完全崇尚仁,他不想將不仁加在自己身上。世上有人能花一天時間來用在仁的上面嗎?我還沒有見過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大概是有的,但是我還沒有見到過。」本章孔子講仁。
  • 經典對聯:紀曉嵐出了一句上聯,二百年後才有人對出下聯?
    從乾隆年間到民國一共經歷了將近二百年的歷史,而今天的這副對聯上下聯相對就隔了將近二百年。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清朝著名學士紀曉嵐和一位無名氏。《鐵齒銅牙紀曉嵐》劇照紀曉嵐飽腹文墨,年少成名又血氣方剛,少不了喜歡顯擺一下自己的才華學士,常常讓人說不出話來。
  • 考官出上聯「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蘇東坡以手勢巧對下聯
    我們都知道對聯是對偶句,講究對仗工整,一般都是一人說出上聯,一人根據上聯的意思字數情景和表達的想法來對出下聯,都是幾個字對幾個字,一句話對一句話,但是有誰聽說過用一個手勢就能對出下聯的。說了你們還別不信,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就以手勢對下聯。
  • 不二美術館尋訪「世界海拔最高的畫室」
    不二美術館館長劉爽、韓震山等不僅帶領一行人奔赴梅裡雪山,尋訪《雲龍》誕生地,而且還在該美術館舉辦相關展覽,以數十件精彩佳作向觀眾展示「雪山圓相」之精妙。 不二美術館館長劉爽與觀眾分享跌宕又精彩的尋訪之悟 對於此次尋訪,原本有豐富徒步經驗的不二美術館館長劉爽,
  • 上聯「黃昏過河,腳踏滿天星鬥」,8歲孩童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其人從小就天資聰慧,自幼就在對聯和詩詞方面嶄露頭角。走入仕途當中,為人也是十分的清正廉明,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宋湘一生歷經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到了嘉慶年間,被嘉慶皇帝封為「嶺南第一才子」,而《清史稿》中也記載說「粵詩惟湘為巨」。在宋湘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非常注重對他的家庭教育,而且他的父親又是一名私塾老師,這就更加的影響了小宋湘的童年讀書生涯。
  • 「論語講解25」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論語講解25」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翻譯:不仁的人,不能長久地待在貧困的環境中,也不可以長期處於安逸的環境中。仁人以仁為心安,聰明的人知道「仁」對自己有利,也會按照「仁」來要求自己。
  • 太師出上聯「太師上山遇山上師太」,師太下聯讓太師佩服
    太師出上聯「太師上山遇山上師太」,師太下聯讓太師佩服古時候,在文人騷客之間,流行附雅風趣的對對子聚會。大家在一起暢談文學,溝通思想。據說在這些對聯中,最難的可能是迴文聯了。它的難度是正反讀起來都是一樣。
  • 《幼學瓊林》:教育回望,那些老師和學生
    現代很多地方的孔廟懸掛著一副對聯,上聯:不敬師尊天誅地滅,下聯:誤人子弟男盜女娼。這就是傳統觀念中學生對老師的尊重,老師對學生負責的精神,這就是師道,也正是這種精神,中國歷史上才湧現出那麼多品學兼優、德行兼備的人才,推動中華民族產生了高度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
  • 這些春聯出自學生之手
    下聯:披星戴月室雖陋姊妹情深橫批:同舟共濟作者:歷史文化學院 劉子墨西二上聯:一方天地悅納萬家歡下聯:四載光陰成就寒窗樂橫批:舍靈人傑>上聯:只爭朝夕向未來下聯:不負韶華華師人橫批:精彩研途作者:生命科學學院 許容榕西六上聯:西窗剪燭催桃李
  • 北京出上聯,上海對下聯!各省市對聯,真是絕了!
    最美風情集(best-scenery)匯集天下美景、美圖、美畫、美文、美照、美食、美人華麗視覺盛宴,精彩感動瞬間!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惡不仁者,其為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孔子說:我沒見過喜歡仁的人,討厭不仁的人。喜歡仁的人,再好不過;討厭不仁的人,他求仁是不讓不仁的東西發生在自己身上。
  • 上聯「他大舅,他二舅,他三舅,都是他舅」,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在周星馳經典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有一個情節讓人記憶深刻,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與谷德昭飾演的「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人稱對王之王」的對穿腸在對對子上面的較量,成為這部影片中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即便是二十多年過去了,還是有很多人能夠將兩人的對子脫口而出地背誦出來。
  • 森林小學:開學首日小老師來當家 學生自編精彩課程
    原標題:森林小學:開學首日小老師來當家 學生自編精彩課程 外國語學校森林小學老師為「小老師」授牌同學們積極回答「小老師」提出的問題   據學校副校長戴偉介紹,每位授課的小老師都精心準備了教案和PPT,自己編排了精彩的授課內容。記者看到,他們一站在臺上就開始起範兒,有模有樣地提問題,維持課堂秩序,甚至還將班主任安排為「助理」。
  • 張之洞出上聯「陶然亭」,才子對出下聯:張之洞
    對聯是古代文人重要的文化形式,尤其是在明清,很多文人在平時宴遊時經常互相對對聯打發時間,經常是一個人出上聯,一人出下聯,對不出的人則為輸了。對聯比唐朝的律詩更加注重平仄,也更加注重意境,所以能寫出一副好對聯也是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