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盟軍還沒有準備好從法國登陸和德國決戰,於是選擇從盟軍佔據絕對優勢的北非戰場開始入手,從這裡登陸義大利在德軍的南部打開一道口子。最終盟軍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將法西斯領袖墨索裡尼打倒下臺,可是值得思考的是這場規模空前浩大的戰役表面上是以盟軍的勝利告終,但是由於登陸作戰經驗太少並沒有達到預先估計的戰果,使得軸心國的有生力量最終得以撤退。
一、登陸作戰的背景
要知道盟軍為何會選擇從西西里島登陸,我們需要先介紹一下西西里島的情況。這座屬於義大利的島嶼是地中海地區最大的島嶼,島嶼面積25700平方公裡整體形似一個三角形,整個島嶼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居多,並且有著高大的火山山脈作為屏障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堡壘。並且這座島的周圍都有天然的良港可以讓艦隊駐紮,一旦盟軍拿下這座島嶼就可以憑此居高臨下對義大利全境發起攻勢。
當時正處於1943年軸心國全線開始處於劣勢之中,盟軍以美軍和英軍為首開始策劃登陸法國或者是地中海的南歐地區支援歐洲戰場。但由於種種原因盟軍最終還是將從法國登陸的事宜推遲第二年,他們決定先用北非的優勢兵力登陸西西里島試試水,為諾曼第登陸攢一些經驗。一旦西西里島被拿下軸心國的海上力量相當於幾乎被全滅(日本在太平洋上大敗已經快不行了)。
這個機會一開始美國是反對的,因為他們不清楚要在義大利糾纏多久,一旦被纏住就可能推遲諾曼第的登陸,原本都預備好的在法國的盟軍力量就要進行轉移這對戰況來說是不利的。但是出於這場戰役可以為諾曼第登陸戰積累寶貴的登陸經驗(之前並沒有針對陸地上的大規模登陸經驗),美國人還是同意了計劃並且派出了艾森豪將軍指揮作戰。
二、作戰計劃
這場戰役盟軍的組成部分有英國的一個集團軍、美國的一個集團軍、加拿大的一個步兵師團,因為英軍在北非戰場上作戰經驗豐富,於是這場戰役由英國人作為主要的指揮者。西西里島及其周邊區域有著四十多萬的義大利和德國的軍隊(以義大利為主德軍只佔了十分之一),他們的兵力雖然多但是裝甲機動部隊和空軍卻少得可憐,只有四十多輛坦克和二百多架飛機。
早在1943年年初的時候,英國和美國就決定要在攻下突尼西亞之後就登陸西西里島。在經過長達半年的準備之後,英美聯軍在北非的港口處集結完了全部的軍隊大約有48萬人,四千架飛機和各類用於登陸作戰的船隻。他們計劃將戰場分割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東南戰場和西南戰場分別由蒙哥馬利和巴頓兩名大將指揮。
在戰役開始之前盟軍還玩了一手陰的,將假情報傳遞給了德軍(這一點很多以這場戰爭為題的影視作品也大力渲染了),一向自詡聰明的希特勒相信了這份假情報將軸心國軍隊的主力都調到了撒丁島、希臘一線防禦盟軍的攻勢,這也是這場戰役軸心國失敗的很大原因。西西里島的防線變得空虛,只有區區九個義大利的師團和兩個德軍的使團總共有二十五萬多人駐守,指揮權甚至交給了義大利的將領古佐尼。
三、登陸作戰開始
時間來到了當年的六月十一日,盟軍開始了針對西西里島的攻勢。他們首先登陸了在北非和西西里島之間的關節區域班泰雷利亞島,取得大勝俘虜了德意聯軍的一萬多人,盟軍憑藉優勢兵力使得其他附近島嶼的義大利軍隊欣然的投降了。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盟軍在取得落腳點之後開始動用全部的空軍力量轟炸西西里島,島上的機場和軍用設施以及軍營被炸的灰飛煙滅。
轟炸不分白夜的持續的三周,到了七月一日盟軍的空軍英勇作戰,擊潰了軸心國空軍他們只能被迫後撤,西西里島周圍的制空權盡數落到了盟軍手中。在取得制空權之後盟軍的海上力量便開始發威了,無數大型艦船從北非的港口開往戰鬥區域,九號的時候盟軍到達預定戰鬥區域。當時馬爾他島附近狂風暴雨,軸心國軍隊理所當然的以為今晚盟軍必然不會有行動於是放鬆了警惕,盟軍奇妙的利於了這個心理,頂著大浪讓運輸兵員的飛機飛往西西里島。
到了第二天的凌晨,盟軍成功的在西西里島的兩側登陸了。義大利士兵消極厭戰根本據沒有反抗就跑的跑降的降,終於在七月十一日在總指揮官的命令下義大利軍隊才開始了反擊,德國軍隊瘋狂救場一個機械化師帶著義大利軍隊前去阻擊盟軍,甚至一度要將盟軍趕到了海裡,但是畢竟兵力不足最終還是在損兵折將的情況下被迫撤離了灘頭地區。在這一次反擊失敗之後,軸心國的軍隊就失去了最後的機會,他們只求能儘可能多的撤退到安全地帶保住這些兵力。
德國和義大利的軍隊只能選擇拖延到足夠的撤退時間,帶著活下去的信念抵禦著盟軍。再看盟軍這邊他們這甚至都開始搶功了,美軍英軍開始比誰立的功勞大(這也就是這片戰場上德軍的數量佔少數,要不然盟軍不可能囂張的)德軍為了讓軍隊儘可能多的撤退,他們和盟軍殊死搏鬥,並且邊打邊走最終十一萬聯軍經過了七天的時間,在八月十日終於撤退到了義大利本土。
結語
這場戰鬥盟軍共傷亡14410人,軸心國軍隊傷亡兩萬多人但被俘的人達到了十三萬之巨(投降的主要是義大利軍隊),這場戰役由於盟軍的爭功和指揮不到位、行動不夠堅決,使得大批的德軍撤退到了義大利本土(德軍才是他們真正想消滅的,義大利軍隊根本不重要)。但他們還是憑藉此戰讓法西斯首腦墨索裡尼下臺,使得義大利退出軸心國陣營,並且同時也間接導致了德國庫爾斯克戰役的失敗。
參考文獻:《二戰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