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南喬
編輯丨餘青宇
此前,挪威的一架從美國購入的"宙斯盾"級護衛艦在與油輪相撞之後直接在海上沉沒,讓整個北約都震動不已,美國的挪威聯合組織了專門的調查團隊,對該護衛艦真正的沉沒原因進行調查,不過至今還沒有對外公布具體的信息。
不過,最近,在波羅的海水域,又發生了一起軍艦撞商船的事故。據俄羅斯衛星網近日報導,俄羅斯的一艘800噸的小型反潛艦,撞上了排水量達12000噸的貨輪"冰玫瑰"號。不過,與之前的"宙斯盾"護衛艦相比,俄羅斯的這艘小艦艇明顯要"堅強"得多,在相撞後,幾乎沒做停留,就把"冰玫瑰"留在了原地,自己揚長而去,目前已經返回了俄羅斯的艦隊基地。
撞船事故後,"喀山人"揚長而去
本次撞船事故中的小型反潛艦艇名叫"喀山"。根據目前公布的消息,在與萬噸級排水量的貨輪"冰玫瑰"相撞後,"喀山"並非毫髮無損,而是被撞破了一個洞。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洞處在吃水線之上,因此並未對"喀山"號的航行造成實際影響。因此俄軍士兵直接選擇返航。
"冰玫瑰"號則在原地等待救援,最終被巡邏艇和拖輪帶回了港口,雖然也有輕微的損傷,但好在貨輪上也並沒有人員傷亡。
撞船事故頻發或因大霧
本次撞船事故發生在波羅的海水域附近。該地區一向以狹窄的航道著稱。根據對外公布的細節,兩船相撞的時間是在白天,受天氣原因影響,航道上瀰漫著濃霧,該濃霧很可能影響了雙方駕駛員的視野,降低了能見度,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不過,丹麥方面指出,自己當時並未識別出這艘俄羅斯的反潛小艦,對方很可能並未向相關識別系統發送信息。
俄方有"反偵察"秘密武器?
事實上,在之前讓美國和挪威都大失顏面的"宙斯盾"級護衛艦沉沒事件發生後,就一直有一部分西方媒體試圖"甩鍋"給在相關海域具有強大威懾力的俄羅斯,聲稱很有可能是俄羅斯方面的信號幹擾,讓美方以及美國出品的軍艦都在該地區"暈頭轉向",最終導致撞船事故。
這一次,丹麥的海事部門也暗示,俄羅斯的"喀山"號之所以一頭撞上"冰玫瑰",可能是因為俄羅斯的反潛艦在海上航行時,並沒有使用該海域的自動識別系統,因此才導致雙方都沒能及時採取措施避免相撞。
事實上,近些年來,全球的各類船隻的總數量達到了一個驚人的規模,在幾處的重要航路中,也頻現"擁堵"的跡象。不良的天氣情況加上繁忙的航道,最終導致了撞船事故的頻發。不過,在撞船事故中,美國生產的"宙斯盾"艦損失慘重,而俄羅斯的反潛艦全身而退,也不知道北約成員國們將作何感想。
(本文為沙漠雄鷹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