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體型最大的野牛,全身都是腱子肉,堪稱牛界的「史泰龍」

2020-12-08 趣味多視界2

導讀:牛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大家平常見到最多的莫過於水牛和黃牛了,它們不僅是人類主要蛋白質來源,還是農業勞作的主要牲畜,從古至今它們一直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在自然環境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野牛,它們性情兇猛、體型龐大,非常具有攻擊性,最讓人熟知便是非洲的野水牛,它們是大草原上最具殺傷力的食草動物之一,有時就連草原之王獅子也不是對手。然而,在亞洲同樣存在一種野牛,它們的體型甚至超過非洲野牛,且極具攻擊性,非常的危險。

亞洲最大的野牛,全身都是腱子肉,四肢呈白色,像是穿了「白襪子」

亞洲野牛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之一,它們體長為250-330釐米,一般肩高1.8-2.0米,平均體重為650-1000公斤之間,體型與美洲野牛不相上下,而比非洲野牛略大。雄性的亞洲野牛體型要比雌性的更大,曾最高紀錄成年雄性亞洲野牛最重可達1225公斤,堪稱牛界的巨無霸。

要說亞洲野牛給人最大的視覺衝擊,更多的是它身體上爆棚的肌肉線條,這些肌肉塊從腿部一直延伸到肩部,可以用一種動物美學來形容也不為過。特別是它們高高冗起的肩部和其它野牛比起來似乎更加強壯,就像健美界的「施瓦辛格」,很給人以力量感。

除了肌肉以外,它們的牛角也非常雄偉,也是最強有力的進攻武器,亞洲野牛整個角形向側後方彎曲,彎度比較大,雄性長度在70釐米左右,兩角之間的寬度可超過90釐米,已知的最高紀錄達110釐米。雌性亞洲野牛的角就小得多了,一般長度在50cm左右,不過顏色都差不多,牛角根部呈灰白色,角尖部顏色比較深,接近於黑色。

它們的體毛短而厚,而且很亮,深暗褐色、近似黑色;毛色隨著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顏色最深的是成年雄獸,近於黑色,雌獸呈烏褐色,幼仔和亞成獸則是淡褐色或赤褐色。但無論雄獸、雌獸或是幼仔,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長筒襪,其他類的野牛身上沒有這種形貌特徵,所以動物學家覺得更適合稱它為白肢野牛,當地俗稱為「白襪子」

白肢野牛由雌性當家,雄性野牛放蕩不羈,喜歡獨居的生活

白肢野牛主要棲息於中低緯度的茂密或開闊熱帶森林中。與地球上其他野牛相比,它們更多棲於密林中。白肢野牛一般夏季在海拔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喜群居,通常每群數量在20-30頭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

奇怪的是,和非洲野牛不一樣的是白肢野牛是由一隻體型較大的雌獸為首領,並非是體型更大的雄性為首。成年雄性野牛更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它們放蕩不羈,四處遊走,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是獨自棲息,只是在交配期間才和雌獸接觸,交配完成後就會選擇離開。

它們覓食主要在早晨和黃昏,炎熱的白天則躲在密林深處進行反芻和休息。以野草、嫩芽、嫩葉等為食,特別喜食嫩竹和筍,也常常成群去鹽鹼地舔食礦物鹽

不論吃什麼,它們都從來不細嚼慢咽,而是大量吞食,粗粗地咀嚼一下就儲存在蜂巢狀的胃袋內,等到休息的時候再反芻到口腔裡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最後輸送到重瓣胃和皺胃裡去消化。

白肢野牛非常團結,公牛性情兇猛,脾氣暴躁,有時連孟加拉虎都要退避三舍

白肢野牛雖然實力並不好,但是它們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在密林之外迎著風也能聞到350米以外的氣味。如果其中的成員發現危險情況時,就會用鼻子哼氣,把危險信號傳遞給旁邊的牛群成員,整個群體就會立即警覺起來,一起抵禦外敵。

當然有時候發現打不過對方,它們就會選擇集體撤退,雖然軀體十分笨重,但奔跑卻十分迅速十分快。如果領先的幾隻跑得太快,在跑了一段距離後會停頓下來,等待落後的個體跟上時再一起前進,如果發現牛群還未跟上,便會原路返回尋找走散的牛群成員,這種群體中團結互助的情感在動物界實屬罕見。

對於獨行俠雄性白肢野牛來說,它們因體型龐大,全身都是腱子肉,不僅力量十足,而且擁有致命的牛角,隨時可以給予侵犯者一記狠狠的痛擊,所以對於危險它們基本上毫不避諱,甚至在路上遇到亞洲象它也不會為其讓路

大多數情況下,雄性白肢野牛不會輕易是挑釁對方,只要入侵者不靠的太近,沒有威脅到它們的安全,那麼它們還是選擇做溫順的小綿羊的,只會安安靜靜的在樹林裡吃草。但是如果受到刺激,它們就會變得狂躁不安,不斷地發出大聲的氣喘,頭部向下,隨時都有可能發動進攻。

在東南亞地區除了大型貓科動物——孟加拉虎是它們的天敵,其它的捕食者均不能動它們分毫。孟加拉虎雖然偏好大型有蹄類動物,白肢野牛雖然也在老虎食譜中,但所佔比率並不是特別高,大部分時候它們只會捕食一些走散的亞成年小牛,對於大型的雄性白肢野牛,它們還是忌憚三分得,一不小心惹怒了它們的時候,隨時有可能就會被殺死。

曾經遍布東南亞,如今卻成為一級保護動物,在中國非常稀有

白肢野牛曾經遍布南亞、東南亞整個大陸及斯裡蘭卡,因為棲息地的減少和人類的大肆偷獵的行為,目前它們的種群分布僅限於印度、尼泊爾、不丹、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半島、緬甸、泰國和越南的零星地區。在中國則更加稀有,只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有少量的分布,據20世紀90年代數據統計,數量大約有700~800頭。

在中國已經把白肢野牛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任何人獵殺都會受到嚴懲。隨著對該物種的保護,國內偷獵雖已基本被制止,白肢野牛的種群數量正在逐步上升,野生動物保護的法令初具成效。但在國外仍偶有發生,特別是在一些小國家,野生動物的保護仍然非常嚴峻。

結語

在大自然中,作為生態景觀中的一員,白肢野牛在森林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們對棲息地結構、生態系統進程速率、與群落多樣性有著重大影響。

此外,像白肢野牛這種大型食草動物也是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重要調節器,因為它們可以觸發營養級聯,增加空間異致性,加速掩蓋物進程,影響養分循環與初級生產力。

所以,保護白肢野牛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希望這種大型動物,不要再像其他滅絕的動物一樣,成為書本上的記憶了。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哦!

文|趣味多視界

相關焦點

  • 美洲野牛-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
    美洲野牛,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儘管體型龐大,仍可維持60公裡的奔跑速度。主要群體由雌牛和幼牛組成;雄性會另外組成單身漢群,只有交配時才會聚集在一起。食草動物,平時以嫩莖晘草為食,無領域性。大量集體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平原。被激怒時會襲擊人類,極其危險!
  • 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
    美洲野牛牛科美洲野牛屬的一種動物。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也是一種比較兇悍的動物,體重可達1000千克,頭上長有一對向上彎曲鋒利的雙角,即使面對最富攻擊性的捕食動物,也毫不退縮。它們長有深暗的慄子褐色毛髮,有如同小丘一樣的大肩膀。
  • 現實版「牛魔王」,體重達1噸半,見面就是幹,連老虎見了都要逃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牛的性格都是十分溫順的,而且還是人類的好幫手,在工業並不發達的年代牛給我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不過這些牛都是家養的,可能說出來你不信,生活在野外的牛可都是霸王級別的存在,而且體型巨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種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堪稱現實版的「牛魔王」,連老虎見了都要逃跑!
  • 危險的食草動物-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 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食草動物,平時以嫩莖晘草為食,大量集體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平原
  • 美洲野牛,曾統治北美地區,卻被從7000萬頭屠殺到只剩325頭!
    美洲野牛,北美地區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美洲野牛(學名:Bison bison,英文名American bison),為偶蹄目牛科(Bovidae)哺乳動物,裡面包括兩個亞種:美洲草原野牛和美洲森林野牛。美洲野牛是北美地區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曾廣泛分布在整個北美地區,從加拿大中部到大平原(Great Plains)及墨西哥北部都是它們的天下。
  • 印兩頭野牛貼身站立,卻被攝影師瞬間抓拍,變成一個牛身兩個牛頭
    在牛科動物中,有一類牛稱為野牛,野牛按照地域劃分又分為歐洲野牛、亞洲野牛、美洲野牛、野犛牛、印度野牛等,其中印度野牛一般指的是白肢野牛
  • 孟加拉虎現身西藏墨脫,曾捕食3頭犛牛,能咬碎印度野牛的脖頸
    孟加拉虎頭大而圓,吻部較短,體型碩大,軀體均勻。雄虎一般體長為250-310釐米,體重在180-260千克,最大的孟加拉虎體重可能超過300千克;雌虎體長240-265釐米,體重在100-160千克。孟加拉虎的全身長有黃黑相間條紋,皮毛柔軟,以棕及白色為底,配上黑色的條紋。
  • 牛年話野牛
    在哥倫布初到北美時,這裡生活著大群的野牛,大概有6000多萬頭,最大牛群可寬達40公裡,長達80公裡,場面恢宏壯觀。  19世紀,移居北美的歐洲牛仔開始開發大草原,大肆槍殺野牛,因為龐大的牛群常常阻礙火車運行。僅一個外號叫「野牛比爾」的槍手就在18個月內槍殺了4000頭野牛。
  • 美洲野牛從險遭滅種到起死回生,走過了怎樣的曲折道路?
    體型龐大的美洲野牛曾廣布於北美大地,不僅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與原住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密切關聯。它歷經人類大規模殺戮,險遭滅種,最終又受到人類庇護,起死回生。這背後,美洲野牛走過了怎樣的曲折道路?
  • 史泰龍攜女兒現身,T恤配牛仔褲體型健壯,女兒比例優越似超模
    好萊塢動作巨星史泰龍擁有多重身份,畫家,演員,編輯,導演,每一個標籤之後都是他成功的標誌。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幸福的爸爸,和第三任妻子生下三個女兒的他可以說是最幸福的人了,三個女兒個個膚白貌美大長腿,顏值高氣質絕,一家人同框畫面溫馨養眼。
  • 陸地現存體型前十的物種排名,大多數為食草動物
    我們都知道象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那麼排在它之後的物種又是哪些呢?由於動物的體重沒有確切的定值,小編就只能依靠一些大概的數據,來對陸地動物的體型做一個排名,以每個物種中體型最大的亞種為代表,來排出陸地體型最大的十大物種。
  • 動物世界-印度野牛
    印度野牛 別名白肢野牛、野黃牛、白襪子,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綱: 哺乳綱 Mammalia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科: 牛科 Bovidae屬: 牛屬 Bos種: 印度野牛 B. gaurus
  • 野豬被馴化了,美洲野牛為啥沒有?
    現代的各種家牛,比如黃牛、水牛、犛牛、峇里牛、白肢野牛,都是由野生的牛類馴化而來。它們的祖先也曾剽悍好鬥,但經過長年的選育,這些牛在體型、性情、產肉產奶量等方面都與野生祖先產生了巨大差異。它們被人類馴化,成為了溫馴的家畜,為人類提供奶水、肉食、皮張和畜力……可以說在馴化之路上,牛亞科動物成績斐然。
  • Sbike動植物百科:世界體型最大的十大陸生哺乳動物排行
    Sbike動植物百科根據身長、體重等參數,評選出了動物界各科目中體型最大、最具代表的十大陸生哺乳動物,不足之處,請您批評指正。獅子獅子:體型最大、體重最大、唯一雌雄兩態、唯一群居的野生大型貓科動物。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危險猛獸,無天敵,號稱百獸之王、草原之王。
  • 身處牛年聊野牛,悲從心起
    在哥倫布初到北美時,這裡生活著大群的野牛,多達6000萬頭,最大牛群可寬達40公裡,長達80公裡,牛群的場面恢宏壯觀。十九世紀,隨著移居北美的歐洲牛仔對大草原的開發,特別是鐵路通過大草原後,便開始大肆槍殺野牛,因為龐大的牛群常常阻礙火車運行。一個外號叫「野牛比爾」的槍手,在18個月中就槍殺了4000頭野牛,於是他成了牛仔中的英雄,威名遠揚。
  • 《醬腱子肉》兩種腱子一鍋出,有豬有牛好美味
    實實在在東北人,本本分分教做菜,大家好我是東北廚子大鵬在人們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吃《醬肉》但是大多數吃的都是「牛肉腱子」,牛肉腱子雖然好吃但是有很多人不吃牛羊肉,也就享受不到腱子肉的獨特口感,想像這是一件多麼難受的事情,那怎麼辦才能讓不吃牛羊肉的人
  • 它是鳥類中體型最大的,卻不會飛只會跑,可在荒地養殖,全身是寶
    它是鳥類中體型最大的,卻不會飛只會跑,可在荒地養殖,全身是寶鳥我們是都見過,以前在農村就有見到很多,並且不怎麼怕人。而且現在動物園裡也有非常多的鳥,並且品種齊全,同時也不怕人,甚至我們還可以跟它們互動,所以我們對於鳥類是一點也不陌生的。
  • 牛腱子肉怎麼做好吃 這兩種吃法讓你欲罷不能
    現代人非常重注養生,在平時的飲食中總是會做到營養均衡,那麼,一般喜歡吃牛肉的人不會只吃一種牛肉,牛身上的各個部位都是要吃的,那麼,關於牛腱子肉怎麼吃,很多人都不是特別清楚,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牛腱子肉怎麼做好吃牛腱子肉也是牛肉,平時在吃牛肉的時候,這塊的肉質算是比較好的了,因此,有不少的人喜歡吃牛腱子肉,但是,好吃不好做,關於牛腱子肉的做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牛腱子肉怎麼做好吃?
  • 減脂增肌,滷牛腱子肉,夏天減肥必備
    要是你這一步做好了,滷牛腱子肉自帶重慶風味,賣到哪裡火到哪裡。牛腱子肉是指牛的大腿的肌肉,注意不包括牛屁股上的部分。 腱子肉即前後腿肉。前腿肉稱前腱,後腿肉稱後腱,筋肉相同呈花形。適於燉、燜、醬等。腱子肉是膝關節往上大腿上的肉。有肉膜包裹的,內藏筋,硬度適中,紋路規則,最適合滷味。
  • 有腱子肉的豬才是秦嶺山土豪黑豬
    ,但是你有多久沒有吃過豬的腱子肉了?沒錯,那個肘子部位本來就是長腱子肉的,可是,市面上賣的豬肘子裡大多沒有腱子肉。不是豬不長腱子肉,那些圈養的豬,存欄不過三四個月,窩在一堆不活動,還有生長素、抗菌素之類的人工添加……能不長成囔囔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