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牛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大家平常見到最多的莫過於水牛和黃牛了,它們不僅是人類主要蛋白質來源,還是農業勞作的主要牲畜,從古至今它們一直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在自然環境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野牛,它們性情兇猛、體型龐大,非常具有攻擊性,最讓人熟知便是非洲的野水牛,它們是大草原上最具殺傷力的食草動物之一,有時就連草原之王獅子也不是對手。然而,在亞洲同樣存在一種野牛,它們的體型甚至超過非洲野牛,且極具攻擊性,非常的危險。
亞洲最大的野牛,全身都是腱子肉,四肢呈白色,像是穿了「白襪子」
亞洲野牛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之一,它們體長為250-330釐米,一般肩高1.8-2.0米,平均體重為650-1000公斤之間,體型與美洲野牛不相上下,而比非洲野牛略大。雄性的亞洲野牛體型要比雌性的更大,曾最高紀錄成年雄性亞洲野牛最重可達1225公斤,堪稱牛界的巨無霸。
要說亞洲野牛給人最大的視覺衝擊,更多的是它身體上爆棚的肌肉線條,這些肌肉塊從腿部一直延伸到肩部,可以用一種動物美學來形容也不為過。特別是它們高高冗起的肩部和其它野牛比起來似乎更加強壯,就像健美界的「施瓦辛格」,很給人以力量感。
除了肌肉以外,它們的牛角也非常雄偉,也是最強有力的進攻武器,亞洲野牛整個角形向側後方彎曲,彎度比較大,雄性長度在70釐米左右,兩角之間的寬度可超過90釐米,已知的最高紀錄達110釐米。雌性亞洲野牛的角就小得多了,一般長度在50cm左右,不過顏色都差不多,牛角根部呈灰白色,角尖部顏色比較深,接近於黑色。
它們的體毛短而厚,而且很亮,深暗褐色、近似黑色;毛色隨著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顏色最深的是成年雄獸,近於黑色,雌獸呈烏褐色,幼仔和亞成獸則是淡褐色或赤褐色。但無論雄獸、雌獸或是幼仔,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長筒襪,其他類的野牛身上沒有這種形貌特徵,所以動物學家覺得更適合稱它為白肢野牛,當地俗稱為「白襪子」。
白肢野牛由雌性當家,雄性野牛放蕩不羈,喜歡獨居的生活
白肢野牛主要棲息於中低緯度的茂密或開闊熱帶森林中。與地球上其他野牛相比,它們更多棲於密林中。白肢野牛一般夏季在海拔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喜群居,通常每群數量在20-30頭,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
奇怪的是,和非洲野牛不一樣的是白肢野牛是由一隻體型較大的雌獸為首領,並非是體型更大的雄性為首。成年雄性野牛更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它們放蕩不羈,四處遊走,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是獨自棲息,只是在交配期間才和雌獸接觸,交配完成後就會選擇離開。
它們覓食主要在早晨和黃昏,炎熱的白天則躲在密林深處進行反芻和休息。以野草、嫩芽、嫩葉等為食,特別喜食嫩竹和筍,也常常成群去鹽鹼地舔食礦物鹽。
不論吃什麼,它們都從來不細嚼慢咽,而是大量吞食,粗粗地咀嚼一下就儲存在蜂巢狀的胃袋內,等到休息的時候再反芻到口腔裡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最後輸送到重瓣胃和皺胃裡去消化。
白肢野牛非常團結,公牛性情兇猛,脾氣暴躁,有時連孟加拉虎都要退避三舍
白肢野牛雖然實力並不好,但是它們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在密林之外迎著風也能聞到350米以外的氣味。如果其中的成員發現危險情況時,就會用鼻子哼氣,把危險信號傳遞給旁邊的牛群成員,整個群體就會立即警覺起來,一起抵禦外敵。
當然有時候發現打不過對方,它們就會選擇集體撤退,雖然軀體十分笨重,但奔跑卻十分迅速十分快。如果領先的幾隻跑得太快,在跑了一段距離後會停頓下來,等待落後的個體跟上時再一起前進,如果發現牛群還未跟上,便會原路返回尋找走散的牛群成員,這種群體中團結互助的情感在動物界實屬罕見。
對於獨行俠雄性白肢野牛來說,它們因體型龐大,全身都是腱子肉,不僅力量十足,而且擁有致命的牛角,隨時可以給予侵犯者一記狠狠的痛擊,所以對於危險它們基本上毫不避諱,甚至在路上遇到亞洲象它也不會為其讓路。
大多數情況下,雄性白肢野牛不會輕易是挑釁對方,只要入侵者不靠的太近,沒有威脅到它們的安全,那麼它們還是選擇做溫順的小綿羊的,只會安安靜靜的在樹林裡吃草。但是如果受到刺激,它們就會變得狂躁不安,不斷地發出大聲的氣喘,頭部向下,隨時都有可能發動進攻。
在東南亞地區除了大型貓科動物——孟加拉虎是它們的天敵,其它的捕食者均不能動它們分毫。孟加拉虎雖然偏好大型有蹄類動物,白肢野牛雖然也在老虎食譜中,但所佔比率並不是特別高,大部分時候它們只會捕食一些走散的亞成年小牛,對於大型的雄性白肢野牛,它們還是忌憚三分得,一不小心惹怒了它們的時候,隨時有可能就會被殺死。
曾經遍布東南亞,如今卻成為一級保護動物,在中國非常稀有
白肢野牛曾經遍布南亞、東南亞整個大陸及斯裡蘭卡,因為棲息地的減少和人類的大肆偷獵的行為,目前它們的種群分布僅限於印度、尼泊爾、不丹、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半島、緬甸、泰國和越南的零星地區。在中國則更加稀有,只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有少量的分布,據20世紀90年代數據統計,數量大約有700~800頭。
在中國已經把白肢野牛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任何人獵殺都會受到嚴懲。隨著對該物種的保護,國內偷獵雖已基本被制止,白肢野牛的種群數量正在逐步上升,野生動物保護的法令初具成效。但在國外仍偶有發生,特別是在一些小國家,野生動物的保護仍然非常嚴峻。
結語
在大自然中,作為生態景觀中的一員,白肢野牛在森林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們對棲息地結構、生態系統進程速率、與群落多樣性有著重大影響。
此外,像白肢野牛這種大型食草動物也是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重要調節器,因為它們可以觸發營養級聯,增加空間異致性,加速掩蓋物進程,影響養分循環與初級生產力。
所以,保護白肢野牛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希望這種大型動物,不要再像其他滅絕的動物一樣,成為書本上的記憶了。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哦!
文|趣味多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