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

2020-12-20 中國教育在線

  "學院不在大小,而在精、在新、在特;條件不在好壞,而在觀念,在精神、在幹勁。"在學校轉型發展的浪潮中,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不等、不靠,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針對目前食品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轉型升級,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的形勢,認真研究行業急需的人才規格,做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努力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雙百工程"助力校企合作

  在學校提出"雙百工程"專項工作以來,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積極"走出去,引進來",先後與多家食品相關企業建立起聯繫,與不同類型的企業相互交流意見,洽談校企合作意向,籤訂合作協議。

  與仟吉食品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是"雙百工程"推進的重點項目之一。邀請企業技師參與《焙烤工藝學》的教學,將生產第一線的技能帶入課堂,將市面流行的烘焙產品作為案例引入教學,充分激發了學生對烘焙方向的興趣,不但使課堂效果得到明顯提升,而且在學生的心中已經種下一顆"烘焙"種子,通過課堂教學可將部分學生引入"烘焙"行業的大門,將"烘焙"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同時對仟吉食品有限公司有了第一印象,為後期"仟吉實驗班"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校企共建專業委員會

  長期以來人才市場供需"兩張皮"的矛盾較為突出,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遺餘力的將自己的學生培養成"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然而企業在遴選人才過程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降低標準,最終沒能挑選到中意的人才,什麼規格的人能更好的滿足生產的工作崗位需求,企業更有發言權。為了弄清正確的培養方向,最好能組織有企業參與的專業委員會。

  為了培養烘焙方向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食品科技學院多次到仟吉食品有限公司研討人才培養規格,邀請仟吉的領導來校參加專業委員會的研討會,反覆的交流,思想上碰撞,從企業角度提出用人規格,進一步梳理培養方向,探討如何實現烘焙人才培養的途徑。最後達成一些共識:對烘焙行業來說,實操能力和經驗性要求較高,單純通過課堂或者實驗室教學很難滿足企業要求,一定要到生產一線進行實戰訓練才可能真正到達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無縫對接,該思路正是後期開設"仟吉實驗班"的基本指導思想。

  校企共襄人才培養方案

  在企業實施教學的大膽設想變成實際操作方案可能存在諸多方面的困難。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是嚴格按照既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執行的,而企業技術崗的業績考核是按照崗位職責要求來操作的;學校是通過課程學習來獲得學分,修夠相應學分才可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企業強調的是工作過程中的規範性一定要按照操作要點予以執行,學校和企業的運行方式和考核要求完全不同。

  在與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專業委員會技術人員探討的過程中,雙方都在尋找一種既能滿足企業崗位技術要求又符合學校教學管理模式的方案。按照企業崗位技能培養的要求,專為仟吉實驗班制定一套人才培養方案,採用學分計算的模式對學生進行階段式的考核。這樣既能通過一線學習掌握企業要求的崗位技能,又滿足學校修學分的管理模式。這一思路直接促成了專門針對"仟吉實驗班"人才培養方案的形成,為後期"仟吉實驗班"的運行提供了人才培養過程管理的有力依據。

  校企共管助學生成才

  在執行"仟吉實驗班"方案時,安排學生在企業進行學習,如何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又是一個新的困難,經過與企業交流,同時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由企業和學校各選派一名責任心較強的老師來共同負責"仟吉實驗班"的日常管理,每月進行技能和實操的考核,考核的結果為校企共享,合格後給予學分認定。同時定期進行校企和"仟吉實驗班"學生參加的溝通會,遇到困難和問題及時進行溝通和解決。在生產一線的成長更有實際意義,在進行溝通會的過程中會發現各類問題,有主觀的,客觀的,制度造成的,偶然發生的等等,從開始的簡單吐槽到後期技術技能的研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成長,能理性的看待和分析職場中的"問題",逐漸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效結合,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專業素質明顯提升。

  獲得雙證助學生就業

圖為仟吉實驗班學生參加校企雙方共同組織的結業考核

  通過的"仟吉實驗班"的學習(3+1模式),學生每個階段考核都獲得通過後,最後參加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組織的結業考核,獲得通過後可獲得由學校和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共同頒發的"仟吉實驗班畢業證書"。經過幾年的探索發現,經過"仟吉實驗班"模式培養的同學,除了烘焙技能完全能滿足相關企業要求外,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等方面都明顯優於同級傳統模式培養的學生,一部分同學留在公司作為儲備幹部繼續發展,沒有選擇留在公司的學生,就業能力明顯優於同班的其他同學。

  經過幾年的探索,"仟吉實驗班"3+1培養模式基本達到了預期培養目標,留在公司發展的同學基本能做到畢業就上崗,選擇在烘焙行業發展的同學畢業後很快能在新的公司成長為骨幹。(中國教育在線 通訊員 盧金珍 隆琪)

相關焦點

  • 李生延受聘吉林化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客座教授
    11月1日,時任匯源集團副總裁、董事長助理的李生延受聘為「吉林化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客座教授」,聘期五年。據了解,吉林化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源於吉林化工學院2001年創辦的化工系生物工程專業,經過近二十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集本科、碩士研究生培養與科學研究為一體的教學型學院,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生物食品行業英才
  • 西安交大成立馥莉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打造食品安全人才培養新機制
    隨著西安交大馥莉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成立,未來將開設食品加工過程裝備與控制、食品質量與安全監測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等三個專業方向,通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養面向食品生產過程、工藝設計、裝備製造、質量監測與控制等知識與能力的複合型專業人才,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對接,將傳統象牙塔式的高校教育體制轉變為與一線產業相結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 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將探索依託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應用型本科和...
    今後5年,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所屬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將積極探索依託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應用型本科和專業碩士人才新模式,這是11月20日從在該校主校區學術報告廳召開的中國共產黨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第二次代表大會上
  •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與深圳普門科技產學研籤約儀式暨「普門科技...
    2020年12月18日,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與深圳普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學研籤約儀式暨「普門科技獎學金」揭牌儀式在學校主教學樓506會議室舉行。深圳普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先成、醫學部主任劉國祥、國內合作與交流辦公室主任、校友辦主任胡友強、機關黨委書記郭興明、機械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自動化學院、微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普門科技代表、生物工程學院教師、學生代表參加。本次會議由生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王貴學主持。會前,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會見了劉先成一行。
  • 中國疾控中心獲批教育部、衛健委 「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近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批准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的通知》(教研廳函〔2020〕6號),批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1個單位為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項目實施周期為2020—2030年。
  •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獲批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公布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的通知》(教高廳函〔2020〕20 號),由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顧青教授主持的項目《新農科背景下多學科交叉的食品類人才培養模式機制創新》獲批立項。
  • 湖北大學成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學院 培養創新型與應用型人才
    12月23日,湖北大學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學院在校成立。該產業技術學院由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武漢啟瑞藥業、武漢海特製藥等湖北省生物醫藥行業重點龍頭企業共同組建,致力於湖北省生物醫藥創新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及創新藥物研究關鍵技術平臺的共建共享。
  • 面向「大健康」,醫學人才培養的「北大探索」
    肇始於中國第一所國立現代醫學院校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勇擔歷史使命,紮根中國大地,領航探索著符合中國國情的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之路。  自1985年3月北醫成立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教學部,從事醫學人文、醫學倫理、醫學法律相關的教育與研究工作,到2018年11月21日,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其一直致力於生物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對話與融合,促進跨學科的教學與研究,為推動我國醫學人文學科建設與發展、培養具有博學與人道的醫學人才作出更大貢獻。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紮根中山辦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興校」三大核心戰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提高自主創新和服務地方能力」雙輪驅動戰略,深入推進內涵式發展。今後一個時期,省市共建、應用型轉型試點建設、中德合作項目是該校的重點發展任務。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師德標兵」徐飛:師愛為「魂」,樂教樂學!
    ——專訪武生院2019-2020年度「師德標兵」徐飛教授   日前,武漢生物工程學院2019-2020年度「師德標兵」評選活動落幕,共評選出「師德標兵」2名。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徐飛教授正是其中之一。2012年7月,徐飛從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滿懷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帶著青春的無限激情,紮根於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這一幹就是8年。
  • 武昌首義學院:用一流的標準 培養「雙高」人才
    作為連續十五年蟬聯全國同類院校排行榜首的民辦大學,武昌首義學院在辦學治校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準繩,堅持一流標準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培養了一批批廣受用人單位認可的高素質、高能力的優秀人才。
  • 黨建引領應用型大學建設 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 中國城市報...
    浙江省寧波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寧工」)作為一所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堅持紮根地方辦教育,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融入與保障中心工作來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新路子。  黨建護航明確方向  踏實前進勇闖新路  一所高校如何才能準確把握辦學方向、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
  • 這是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坐落於美麗的青島海濱,位於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最具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等學府之一,未來西海岸校區佔地近6萬平方米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單元正在推進建設中。學科源遠流長,是我國水產品貯藏與加工學科的誕生地,1946年面向全國招收了第一屆本科生,培養出我國第一位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博士、博士後和第一位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外國留學生博士。學科發展歷程學院以海洋生物資源加工利用為顯著特色,建設基礎與應用研究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 招遠辛莊與山東管理學院、 悅熙堂(山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舉辦「雙...
    招遠辛莊與山東管理學院、 悅熙堂(山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舉辦「雙招雙引」對接會暨戰略合作 2020-12-05 10:33:05
  • 2020廣東中山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學院簡介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學已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基礎上,中山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正式成立,成為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首批建設的新工科學院之一。中山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起源於1982年創立的原中山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教研室,經三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廣東省重點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2020年獲批為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學院擁有完整的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人才培養體系,致力於培養具有紮實的理工醫理論基礎、能夠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應用開發的複合型高素質「新工科」人才。
  • 瀋陽工程學院榮獲「2020年度遼寧省最受高中生關注本科高校」獎
    瀋陽工程學院簡介:  瀋陽工程學院是2003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瀋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始建於1952年)與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始建於1947年)合併組建的省屬本科高校,是遼寧省內唯一一所以能源電力為主幹學科的地方本科高校。
  • 河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在洛陽市疾病預防...
    食品安全問題關乎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與你我息息相關,為更好更直觀地了解食品安全的「來龍去脈」,河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踏上了奔赴洛陽市疾控中心愛心醫療服務團在洛陽市疾控中心的路程。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由河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專業導論曹力老師帶領團隊,一探食品安全的「秘鑰」。實踐活動開始前,實驗員老師帶領實踐團成員們了解實驗室的基本情況,並且介紹實驗器材作用以及基礎的操作方式,成員們對實踐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實踐正式開始,實踐團隊長為成員們進行合理分組,由實驗員老師分配任務。
  • 深信服籤約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校企合作打造ICT人才生態圈
    近日,深信服科技與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以下簡稱琴島學院)籤署校企合作戰略協議,「深信服信息產業學院」正式揭牌。這標誌著深信服與琴島學院開啟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共建網絡安全及雲計算等新興專業人才培養的第一步。
  •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導師團隊(二) | 食品物理加工及其智能化裝備...
    研究生培養模式1、重視食品物理加工試驗裝備創製,提升學生研究創新能力 試驗手段是科技創新中最為關鍵的要素和先決條件本團隊一直將食品產業的發展短板作為學生學位論文的選題導向,通過現代物理技術,尋求突破食品發酵、酶解、提取、乾燥、殺菌、滅酶、保鮮等加工中出現的一些重要的瓶頸問題,對於學生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需求導向選題的背景下,團隊非常重視學生基礎理論研究的持續深入,一定讓每位學生在找到物理學方法改善食品加工效果規律的同時,還必須深入探索發生的生物學機制。
  • 洛陽理工學院「三融三創」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洛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巖說,洛陽理工學院始終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並不斷夯實了「三融三創」模式,在「實現融入、探索融通、走向融合」中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