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宋至民國,27座藏書樓見證古縣瑞安千年文化

2020-12-14 浙江在線

2018-03-15 17:2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蔡玲玲 文 孫凜 圖

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玉海樓

除了大家熟悉的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的瑞安玉海樓,瑞安歷史上還曾有過哪些知名的藏書樓?這些藏書樓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它的主人是誰?日前,名為「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在玉海樓展出。市民可以在玉海樓的孫氏故居展室內,一覽從北宋至民國時期瑞安藏書樓的興衰。

首次梳理瑞安歷代藏書樓

「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是第一次關於瑞安歷史上藏書樓的梳理,完善了瑞安歷史上關於藏書樓的資料。這也是國內較少整體展示本地藏書樓歷史的城市。

據悉,該展出項目早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策劃。2017年3月具體籌展執行到如今開展,用了近一年時間。展覽共涵蓋瑞安市歷史上27座藏書樓與24位藏書家,不少藏書樓為首次被發現。比如,瑞安縣學的經史閣為最早官府藏書樓,湖嶺鎮的閒心寺經藏為最早寺院藏書樓,陳傅良的仙巖書院為最早書院藏書樓等,均為這次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此外,還有一批善本、藏書樓用印等資料也是首次展示。

隨著時間推移,留存於世的藏書樓已為數不多,大多也書去樓空。為讓更多人能從中全面了解歷史,與這些近在身邊的藏書樓更為接近,展覽也包含著更深遠的意義。

瑞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李刃說:「藏書樓是瑞安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在玉海樓這樣一座國保藏書樓裡可以看到全市歷代藏書樓,可以激勵、培養更多愛書的人與藏書家,共同保護現存不多的藏書樓。另一方面,歷代眾多的藏書樓滋養了眾多學者文人,這是瑞安重風重文的後置文化土壤造就的,通過尋根宣傳這樣的特色鄉愁,讓我們更加自信,也更加敬畏瑞安文化。」

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現場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現場

瑞安歷代藏書樓之最目錄

心蘭書社


本展為長期展出 圖文並茂可互動

瑞安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易瑤瑤擔任此次展出的主要工作。「展名『若海浩瀚』,取自於玉海樓創建者孫衣言《玉海樓藏書記》中的『如玉之珍貴,若海之浩瀚』,來形容瑞安為數較多的藏書樓。」易瑤瑤說,「展覽的籌備工作從採集、考證到版面安排,每一個過程都可謂用心良苦,比如展覽第一單元有個藏書樓分布示意圖,我們採用了清宣統年間德象女校課本《瑞安鄉土志》中的『城廂指掌圖』作為版面背景,營造較深的歷史厚重感」。

為了篔簹書屋的展圖,易瑤瑤找到了仙甲季村季氏名人紀念館,發現那裡有幾張挺不錯的手繪篔簹書屋圖。可是,她到了紀念館要去翻拍圖片的時候,發現展櫥玻璃是固定的,通過玻璃拍出的照片會反光,根本不能用在展覽上。情急之中,她顧不得「形象」,從汽車裡拿出遮陽板,找人搬來凳子,脫了高跟鞋光腳站在上面,再叫村幹部拿著遮陽板擋住太陽光。「後來,所拍的照片經過數碼處理,上版面後展示效果非常好。」易瑤瑤回憶過程之不易,但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

該展覽分「書香滿邑」、「小樓紀勝」兩個單元展出。在這兩個單元中,「書香滿邑」,通過古籍文獻、玉海樓刊印雕版等實物和圖片,展示全市藏書樓分布、名樓薈萃、藏讀之間等歷史信息;「小樓紀勝」,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序列展開,分「繁華一時的宋元時期」、「萬象更新的明清時期」、「兼容並蓄的民國時期」三部分,從樓、主人、藏書用印與歷史文化等多個角度放眼瑞安歷代藏書樓,真實還原歷史,在觀眾看完展覽之後,能生動了解到瑞安藏書樓的發展歷程,以及瑞安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

據了解,本展長期開放,展覽設置了情景再現和互動環節,觀眾可以在瑞安玉海樓藏書內景照片牆前,感覺像置身於藏書樓裡一樣,也可以通過翻動藏書樓印章版塊識字,參與學習。

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現場

手繪篔簹書屋圖

27座瑞安藏書樓相關內容

經史閣

初建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政和五年(1115)郡守劉從之、邑令蔡景初等復建,瑞安縣學內(今玉海街道實驗小學一帶),儲藏各類圖籍。許景衡有《經史閣記》,為瑞安目前發現最早文獻記載的官府藏書樓。已消失。

閒心寺經藏

建於北宋時期,湖嶺鎮閒心寺村閒心寺內。周行己有《閒心寺置經藏文》,為瑞安迄今為止發現寺院藏書樓的最早文獻記載。已消失。

仙巖書院

塘下街道瑞鳳社區鳳川村澎村,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後遷此,為陳傅良讀書處、藏書處與授徒處。藏書量比較可觀,是瑞安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書院藏書樓。已消失。

邵振閣

建於宋代,在瑞安邵嶼附近,有數千卷藏書,是瑞安目前發現最早文獻記載的私家藏書樓。已消失。

篔簹書屋(季應祈藏書處)

建於元代,季應祈在沙塘(今安陽街道瑞祥社區)構樓而居,購得宋代邵振閣遺書數千藏之。後來,方國珍括軍南下,把古籍藏於篔簹山墳庵內,流兵發現付之一炬。季應祈歿後,其子季德基在父親墓邊又建了一座象徵性的藏書樓。已消失。

篔簹書屋(鮑端別墅)

根據《民國瑞安縣誌稿》記載,為清代鮑端別墅。已消失。

尊經閣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知縣劉畿在縣學學宮內重建。屢圮屢建,已消失。

藏經閣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知縣劉畿在縣學學宮聖廟外新建。後圮,已消失。

敕書閣

飛雲街道雲霞社區龍頭村,建於明代,李倫發粟五千石、置義倉等賑災,朝廷賜璽書旌表為「義民」,李倫建樓兩層專藏敕書。已消失。

寶研齋

建於清代,原在公園路。為考據學家方成珪藏書樓,書藏萬卷,皆為其親自點校。方成珪卒後,藏書散盡,孫衣言曾曰:「方先生書最多,皆散亡」。已消失。

棣花書屋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後河街,又曰「棣花書舍」,為鄉賢洪守一的藏書樓。已消失。

水仙亭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草堂巷,詩人項霽(孫衣言舅舅)藏書樓,私藏較豐,藏書今藏溫州市圖書館。已消失。

珠樹樓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虹南社區南堤街,項傅霖(項霽弟)藏書、讀書、著書處。數萬藏書,部份今藏溫州市圖書館。現為瑞安市文物保護點。

耕讀亭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虹南社區虹橋路,詩人項傅梅(項霽弟)讀書和藏書處,因得姜立綱「耕讀」二字,榜於所居。已消失。

海日樓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沙堤社區大沙堤,侍讀學士孫鏘鳴藏書樓,以收藏宋代麻沙本《名臣言行録》而揚名。1942年被日機炸毀。已消失。

玉海樓

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清太僕寺卿孫衣言和樸學大師孫詒讓著書、藏書處,所藏古籍曾為太平石孫衣言遜學齋庋藏。建築坐南朝北,三面環水。曾有藏書八、九萬卷,珍善本4千多冊。樓上藏書,樓下刻書及藏有《永嘉叢書》雕版;制訂《藏書規約十六條》,並請專人管理,另有田地租息作為藏書經費。藏書以富名家批校本、多鄉邦文獻、多孫氏父子手批手校本為特點,其中如《萬曆溫州府志》《康熙瑞安縣誌》等皆為國內孤本。1947年至2013年,古籍分別捐贈及遷藏浙大、溫圖、瑞博。1997年,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綏閣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東小街,為京師大學堂創辦人之一黃紹箕私人藏書樓,是其研圖纂著之齋和論學治事之所,藏書豐富。1923年,9千多冊藏書盡數捐贈給溫州籀園圖書館(今溫州市圖書館)。建築已部份改建。

花信樓

建於清代,《民國瑞安縣誌稿》記載在城南柏樹巷(今玉海街道南門社區),為戲劇大師洪炳文的居住、藏書與寫作之所。已消失。

杜隱園

1901年建成,汀田街道汀田河北畔,鄉紳張棡住所及藏書處,藏書涉及經史子集,均由其親自點校。藏書樓在正屋西首,前後兩進,原有半月池、假山,園內栽種梧桐、紫薇等。90年代拆毀。

湫漻齋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縣前社區公園路,為利濟醫院、利濟學堂創辦人之一陳葆善的藏書及刻書處。現為瑞安市文物保護點。

鑑止水齋

建於清代,玉海街道浦後社區東小街,為早期鐵路水利專家林大同的住所和藏書處。已消失。

心蘭書社

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許啟疇等瑞邑布衣鄉紳26人集資與自獻書籍創辦的我國第一所公共圖書館,併購田40畝外租作為購書基金。建築平面為凸字形,是一座西洋風格的會館式建築。2011年,列入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飲水齋

建於民國時期,玉海街道虹南社區會文裡,為利濟醫院、利濟學堂創辦人之一陳黻宸住所和藏書處。庭院式建築,具有濃鬱的西洋風格。部份藏書在50年代收藏於溫州籀園圖書館。現為瑞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染學齋

建於民國時期,玉海街道虹南社區草堂巷,鄉士項葆楨的藏書處,藏書數萬卷。1951年,部份流散出來的古籍收藏於溫州籀園圖書館。90年代拆毀。

叔苴閣

建於民國時期,原在玉海街道水心街,國學大師林損住所和藏書、讀書、著書之處。1951年,藏書收藏於溫州籀園圖書館。已消失。

橫經室

建於民國時期,玉海街道殿巷社區第一巷,校勘學家、瑞安十大才子之一李笠的藏書、讀書、著書之處。樓中珍藏古籍、字畫等,約6萬餘冊藏書,連櫃疊架,並樂於外借。民間流傳「東門玉海樓,西門橫經室」。建築坐南朝北,為西式兩層樓房。現為瑞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抱遺堂

建於民國時期,玉海街道縣前社區公園路,瑞安中醫陳葆善之子陳準的藏書、著書和刻書之處,藏書樓東向設有「仿宋鉛字印刷所」。家中所藏甚多,不乏善本。現為瑞安市文物保護點。

瑞安歷代藏書樓分布示意圖

1521105968000

相關焦點

  • 從北宋至民國,27座藏書樓見證古縣瑞安千年文化
    日前,名為「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在玉海樓展出。市民可以在玉海樓的孫氏故居展室內,一覽從北宋至民國時期瑞安藏書樓的興衰。首次梳理瑞安歷代藏書樓「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是第一次關於瑞安歷史上藏書樓的梳理,完善了瑞安歷史上關於藏書樓的資料。這也是國內較少整體展示本地藏書樓歷史的城市。
  • 全國百個「千年古縣」溫州獨佔三席!
    歷史悠久的古縣,承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信息。  我市的樂清市、永嘉縣、瑞安市在由國家民政部、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中國地名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千年古縣」評選中脫穎而出,率先躋身全國100個「千年古縣」之列,截止目前,浙江僅有5處入選,溫州獨佔3席!
  • 【項氏文化】瑞安項氏家族千年的文化
    南堤街:瑞安項氏家族千年的文化 瑞安是浙南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
  • 媒體大咖讚嘆瑞安文化之美:生生不息文脈長 煌煌古邑氣象新
    在中國木活字印刷術展覽館,我們親眼目睹了活起來的木活字印刷術的整套工序,小村裡的墨香,帶著千年滄桑,原汁原味的還原了其韻味。工匠們一筆一筆的刻畫、精心打磨、細緻印刷,讓我們覺得,這些師傅們才真正堪當「匠人」其名。玉海樓藏書樓,我也是心心念念了很久,大儒風範的背後則是為國為民的血肉筋骨。
  • 領略千年古縣風情!瑞安這些文化地標,值得你打卡!
    瑞安迄今已有近1780年建城史,是東甌名邑,素有「理學名邦」「東南小鄒魯」之美稱,是「溫州模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在這個城市裡,靜靜佇立了許多館藏、名樓、紀念館,承載著瑞安的文化血脈,讓我們在方寸間就能一覽千年歷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一場尋訪瑞安人文歷史之旅,領略古城風情。
  • 不僅僅只有玉海樓……瑞安這條老街,蘊含了太多的文化積澱
    在瑞安市老城區,有一條自瑞安建縣之初便已存在的老街——忠義街。這個街區不但是城市文脈、歷史記憶、文保單位等文化聚集地,同時也是城市商業中心。經過系統改造,在這條街上再現了晚清、民國古建築風格,成為一條新晉文化「網紅」打卡地。
  • 不僅僅只有玉海樓……瑞安這條老街,蘊含了太多的文化積澱
    在瑞安市老城區,有一條自瑞安建縣之初便已存在的老街——忠義街。這個街區不但是城市文脈、歷史記憶、文保單位等文化聚集地,同時也是城市商業中心。經過系統改造,在這條街上再現了晚清、民國古建築風格,成為一條新晉文化「網紅」打卡地。
  • 千年古縣滕州,山東名氣最大的縣之一
    山東省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裡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誕生地之一。山東地處黃河下遊,自古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山東省境內誕生了眾多的名城、古縣,其中滕州市就為其中優秀的代表。
  • 能說出答案,你就是老瑞安!
    「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百年」,說的是瑞安哪個新晉網紅景點?千年古縣,百年復興,哪裡才能細細品賞文化遺產?忠義街,忠義街,還是忠義街!改造完成後的忠義街(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迎來了鳳凰涅槃式的新生,成了瑞城的文化新地標。
  • 河北歷史文化古城(鎮):千年古縣 悠悠行唐
    現在小編帶你走進千年古縣——行唐,聽一聽這裡遙遠的故事吧!2009年被認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在行唐縣城南,玉城公園旁邊,有一巨石,上書「千年古縣」,成為行唐縣新的標誌性建築。民國3年(1941年)屬保定道,17年(1928年)廢道,屬河北省統轄。27年(1938年)晉察冀邊區建立,屬冀西區,同年秋,劃歸冀西區三專區,29年(1940年)改屬冀西五專區,32年(1945年)晉察冀區第四專區,35年(1946年)改屬冀晉區第三專區,翌年又改屬四專區。
  • 它被譽為5A級景區,千年古縣,被評為「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閬中古城閬(làng)中古城,它是國家5A級景區,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城之一。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明末清初四川設臨時省會17年。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川北觀察使署。民國三年(1314年),改為川北道署,不久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 耒陽憑什麼成為「千年古縣」
    從京港澳高速耒陽出口下來,往城區方向的大橋入口,屹立著一座大氣古樸的牌坊,進入牌坊後,你就進入了「千年古縣,中國耒陽」。2014年,耒陽被正式評定為「千年古縣」。消息傳來,全市歡騰。當時全省只有三個「千年古縣」,耒陽就是其一!這是塊金字招牌,這是整個耒陽的驕傲,那麼,你知道「千年古縣」這四個字背後承載了什麼嗎?
  • 痴迷於千年古縣「三聖」文化的追尋者
    痴迷於千年古縣「三聖」文化的追尋者作為一名社會正能量報導員,我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從東部的海水沙灘到西部的戈壁高原,從北國寒冷冰川大地到四季如春的三亞海岸
  • 濬縣文廟,千年古縣的文脈所在
    在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衛河永濟渠濬縣段的東側、濬縣古城的西北角,有一片被鬱郁森森的松柏覆蓋的院落,這裡就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濬縣文廟所在地,這裡也是千年古縣的文脈所在地。清嘉慶年間《濬縣志》中記載的濬縣文廟文廟大成殿和其他規模比較大的文廟相比要小了很多,畢竟這裡只是一處縣學所在地,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成殿中的設施一應俱全,不但塑有至聖孔子雕像
  • 龍巖五縣中有三個為千年古縣,歷史上均屬汀州
    龍巖市,位於福建省西南部,地處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處,通稱「閩西」,歷史上為「八閩」之汀州大部及漳州北部地區,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之地,為客家人形成的重要區域和聚居地,其中長汀更有「客家首府」之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福建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三明十縣中有六縣為千年古縣,最古老的是將樂
    三明自古為古閩人繁衍生息之地,為閩江源頭,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閩江之源、閩人之源、閩學之源、閩師之源,為「四源」之地。現在,三明市共轄2區10縣(含代管縣級市1座),這十個縣設立時間各不相同,其中最古老的為將樂縣,而建縣時間超過千年的有六座,分別為將樂、沙縣、建寧、泰寧、寧化及尤溪等六縣。
  • 4月27日 臨汾市古縣第十二屆「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遊節隆重開幕
    以「天下第一牡丹·花開美麗古縣」為主題的古縣第十二屆牡丹文化旅遊節,將於4月27日在古縣三合牡丹景區隆重開幕。本屆文化旅遊節將持續到5月底,期間將舉辦開幕式暨「牡丹花開·醉美古縣」文藝演出、第二屆藺相如文化高層論壇、第五屆「千年牡丹·文明古縣」全國徵聯大賽、「多彩非遺·魅力傳承」民俗武術雜技表演、「文旅融合·低碳生活」生態田園徒步遊體驗、「敬重傳統·讓愛相隨」中式婚禮實景演出、「千年牡丹·花之韻」攝影大賽、「太嶽珍寶·美味古縣」特色品牌展演等七大類二十項活動。
  • 歷時3年,襄城縣成功躋身「千年古縣」
    「千年古縣」是由聯合國、民政部啟動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重點項目之一,旨在我國現存的800多個古縣中優選出100個古縣,進行「千年古縣」的重點保護和國內外宣傳工作。 2016年2月,襄城縣依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名勝古蹟,開始申報「千年古縣」。
  • 煙臺萊陽,千年古縣山東篇之六,曾為膠東中心
    山東歷史悠久,其地處黃河下遊,自古就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不僅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不僅孕育了孔子、孟子、孫子等先賢,境內名城、古縣也眾多,自秦代統一六國設立「郡縣制」以來就為縣治密集之地。
  • 瑞安老人創作「瑞安十景」,你能認得出幾個?
    那麼如果讓你來推薦家鄉瑞安的美景,你會如何選擇?瑞安詩詞協會副會長陳其良老人、瑞安電影公司退休美工李浙安,分別以瑞安十景詩詞、十景畫作來推薦他們美麗的家鄉——瑞安! 一起來欣賞他們的作品,感受瑞安之美~ 瑞安十景 (詩/陳其良 圖/李浙安) 隆山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