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科學證明,生命是一個奇蹟

2020-12-16 GINI貓咪讀書

神學和科學一直以來都被人類視為一對不共戴天的冤家對頭。在聖經故事裡面,亞當和夏娃因為偷食了智慧的禁果而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園,此處的智慧,應該指的就是科學。然而,神學和科學研究的問題是相通的,儘管它們看待世界的視角有很大的分歧,卻研究的都是「我從哪裡來,我要幹什麼,我要到哪裡去」這「終極三問」。在我看來,神學是感性而關乎心靈的,科學是理性而關乎物質的。

科學家們總是用旁觀者的眼神來看待這個世界,將物質世界中的一切都數位化、模型化,然後用一套關乎邏輯的方式去嘗試解答一切人類還不甚明了的謎題。這種方式看上去挺冷冰冰的,不近人情,但是科學實際上也是有自己的溫度的。

《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這本書是愛爾蘭盧克·奧尼爾教授的最新作品。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奧尼爾教授客觀而就事論事,但是他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讓他的文字頗具可讀性和趣味性。

這本書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神奇的科學世界,它先是有理有據地分析了一些人盡皆知的現象: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繁衍、愛情和性取向、人類笑容的秘密、人類對音樂的熱愛、人類對吃飯和睡覺的需求,再深入到一些高端的問題中去:人類可不可能變成超人、人工智慧究竟能不能奴役人類、人類能不能消除所有疾病、死亡能不能避免、人類會不會滅絕等等。

關於生命的起源,科學家們用「輻射測量」的方法斷定地球是在45.67億年前誕生的,而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則是在35.67億年前出現的。這個共同祖先是一個單細胞,它還有個名字叫做「盧卡」。盧卡的誕生可以稱為一個巨大的奇蹟,因為概率小的驚人。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早期地球——一個巨大的熔爐裡,各種化學物質在其中生成、分解、互相反應,經過整整10億年之後,它們才偶然「開竅」,組合出了「盧卡」。這裡奧尼爾舉了一個生動活潑又呼應標題的例子:假設房間裡有一大群猴子各自在一臺打字機前打字,理論上只要給予它們的時間足夠長,就會有一隻猴子敲出莎士比亞的名句來。

所以,從科學的視角來看,生命在地球上的產生完全就是因為機緣巧合。如果有人問生命有什麼意義,答案是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所經歷的某些小概率事件感到驚奇,可是卻沒人對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感到驚奇過。科學證明,我們的存在本身便是最大奇蹟,這就是科學能給我們帶來的溫度。我們不必再抑鬱或者自我否定,誰會草率地否定一個奇蹟的價值呢?

人類孩子的誕生過程也和「盧卡」的誕生一樣,是一個極其偶然事件。這需要祖祖輩輩的父母正確地選擇彼此的伴侶,無數個精子中最正確的一個擠進母親的卵子當中,然後經過母親痛苦的分娩,這個孩子終於作為一個偶然的集合體誕生在了這個世界上。

其實,生命的繁衍除了一系列的偶然之外,也是有一定邏輯的。著名的達爾文的進化論主張物競天擇,即自然環境會起到篩選一個物種基因庫的作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說:「一個物種的基因庫就是相互支持的基因的聯合體,它們曾經一起在過去的特定環境中存活了下來,有久遠的過去,也有近世的牽絆,這就使得它們成為那些環境的一種相反印記。如果一個遺傳學家具備足夠的知識,就應該能夠從一種動物的基因組中讀出該物種曾經生活的這些環境的特徵。」

以人類為例,我們的眾多文化和習慣都可以解釋為是環境和基因的共同作用導致的結果。《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中寫了很多相關的現象,比如實驗顯示,在決定信仰上帝的因素中,基因的貢獻佔比為40%。在上古時期,信仰宗教的人更容易活下來,因為宗教團體中的人會互相關照,也會增加群體協作的機會。再比如,同性戀很可能也是受到基因的影響而形成的,研究顯示,母親那方有同性戀的女性的生育能力更強,而男同性戀者則容易成為「兢兢業業」的舅舅,竭力幫助自己的親人撫育後代,這就增加了他們的基因遺傳下去的概率。再比如,睡覺和聽音樂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所以為了保持這樣的習慣,我們就一直保留著相關的基因……

那麼基因是否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呢?書中說,教育環境越一致,越能凸顯基因的重要性。當所有人都接受相同的教育時,就越會催生美麗新世界中的「阿爾法(α)」、「貝塔(β)」、「伽瑪(γ)」、「德爾塔(δ)」、「厄普西隆(ε)」不同的社會階層,阿爾法最突出,厄普西隆最愚笨。然而,也不是所有高智商的孩子都能順理成章地成功,那些比一般孩子更有專注力和自制力的孩子,才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時,除了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給了自己錯誤的基因之外,我們也可以通過正確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比如一直堅持做一個職業,不畏懼任何困難和險阻,直到把它做好為止。

對於人類的未來,奧尼爾還是持一個相對樂觀的態度的。他認為人類的技術、醫療、食品、教育、生活環境都在日益進步,雖然人類社會存在種種不平等的現象,隨著科技的發展,終有一天我們會重獲自由。我認為這個判斷稍微有一點點樂觀了,因為自由的基礎是物質的極度豐富和舒適愉悅的環境。而地球的資源正在被人類極速地消耗著,生態環境也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溫室效應、動物滅絕、森林消失、臭氧層破洞,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

如果環境越變越惡劣,我們怎麼知道人類最後不會和恐龍一樣,在繁盛之後突然滅絕呢?不過我們也不能太悲觀,畢竟人類還是有智慧的生物,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維持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保證屬於我們的基因庫能一直不斷地遺傳下去。

不管怎樣,生命是一個奇蹟這一點還是不會改變的。我們大可以自豪地拍著胸脯告訴別人:「我,就是一個奇蹟」。

相關焦點

  • 科學嚴肅沒趣味?《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一趟可愛科學之旅
    面對這種情況的存在,我們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解釋我們的生存,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世界呢?《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絕對是我們在產生這些問題時候的最好選擇。《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從元素到人類未來的科學之旅,配上一張很搞笑的巨大猴子臉,再加上封皮右上角的那句「帶你領略性感又可愛的科學」,能夠忍住不笑有點難度,這樣一本從表面看上去都充滿趣味的書籍,絕對不會讓我們錯過。
  • 為什麼給自己呵癢不會發笑,生命科普好書帶你尋找答案
    《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看到這個書名我就驚訝了,猴子?用電腦?打字?還要打莎士比亞的文章?還全集?神了!所以二話不說直接入手,就想看看如何能完成這樣高難度的實驗操作。好吧,待我看完這本書,我發現這本書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標題黨。所謂猴子:就是人類。
  • 有沒有一個最好的「中文莎士比亞」
    後來他因勞累過度患上肺病,才32歲便英年早逝,生命最後歲月仍在拼命譯稿。到朱生豪病逝前,他已經譯出31部莎士比亞戲劇。1947年秋,上海世界書局出版27部。1954年,經補充4種遺稿,出版了12卷31出戲的《莎士比亞戲劇集》。
  • 中戲教授沈林建議出莎翁全集百衲本
    《莎士比亞全集經典插圖本》  京華時報記者田超京華時報製圖何將  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新星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近期推出了12卷本《莎士比亞全集經典插圖本》和詩體《莎士比亞全集》。如何給中國讀者一個更好的莎士比亞?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沈林很推崇曹禺和英若誠翻譯的部分譯作,他建議出版方可出一個百衲本。  朱生豪翻譯悲劇令人叫絕  沈林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莎士比亞學院,是國內研究莎士比亞領域的專家,人稱「沈博」。上周六,沈林參加一場莎士比亞閱讀沙龍時,看到很多人不禁發出感慨:「沒想到還真的有人關心莎士比亞。」
  • 別人猴子那麼強,而你的猴子敲人跟「撓痒痒」一樣,為什麼?
    孫悟空能一直佔據熱門英雄榜前排的位置,不是沒有原因的,起碼說明,他是一個好英雄。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猴子,就把猴子歸類到「無腦」英雄行列,也不能因為隊友用猴子,就把隊友想像成一個菜鳥。如果你認為猴子很簡單的話,那麼我問你:其他玩家用猴子的時候,兩棒敲死脆皮,而你用猴子的時候,很多棒都敲不死人,打在敵人身上就跟撓痒痒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 冰心說,梁實秋能夠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程季淑的功勞要佔一半
    大才子梁實秋梁實秋對莎士比亞的作品非常的推崇,認為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偉大著作。他用38年,將《莎士比亞全集》全部翻譯了出來,是迄今為止詩體最全的譯本。他曾經說,從事翻譯工作,必須具備3個條件,一是沒有才氣,二是沒有學問,三是壽命長,根據他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經歷,應該還要加上一條,那就是有個好妻子。著名詩人,現代作家冰心曾說:「梁實秋能夠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妻子程季淑的功勞要佔一半」。
  • 70年前,一個中國人翻譯了莎士比亞的24部戲劇,至今無人超越
    原標題:70年前,一個中國人翻譯了莎士比亞的24部戲劇,至今無人超越「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 ——德國詩人、劇作家歌德這個俘獲大文豪歌德的男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 手速太快會翻車,猴子連招敲八棍,吉吉國王急不來
    從猴子的連招開始說起,刺客陣營中的英雄大多數都需要依靠連招來輕鬆制敵,猴子也是如此,「猴三棍」的連招已經成為了召喚師學會身法猴的第一個門檻,孫悟空合理進場一頓亂敲,不僅讓敵方射手一命嗚呼,坦克英雄有時都難逃一名,孫悟空也瞬間從小毛猴變為了威風凜凜的吉吉國王,但回看「猴三棍」連招的細節操作,其實連招能打出八棍傷害。猴子一共三個技能,為什麼能敲出八棍連招?
  • 生命的詩意永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除了這兩個版本,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在17世紀沒有出現過其他版本。索普版本中的154首詩大致可以分為3組,第1—17首用不同的變換方式述說了一個主題:勸導一位漂亮的貴族男青年結婚,生兒育女,使後代保存他的美貌,從而克服時間要毀滅和耗噬一切的力量。漸漸地,這個主題又讓位給了另一內容:這位可愛的青年要永存在詩人的作品中。
  • 猴子萬年「隨緣棍法」,頭像鎖定太死板,這樣做才能想敲誰就敲誰
    猴子在峽谷中被玩家稱為是「猴三棒」和「暴力猴」,因為他的傷害和爆發太高,太過無解,而且天生自帶20%暴擊率,而且還能打出150%的暴擊傷害。但是猴子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他的技能施法,不能做到隨心所欲想敲誰就敲誰。
  • 為什麼要新譯莎士比亞?
    我的理解是,一個時代應有一個時代的莎翁譯本,這是我新譯莎翁的初衷。1980年代初,我懷著頂禮膜拜的心情閱讀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朱生豪先生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那時,凡遇到彆扭的地方,絲毫不會質疑什麼。這是我個人閱讀、接受莎翁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在十幾年後的1990年代中期,當時梁實秋先生的莎翁全集譯本在內陸出版。讀了梁譯,發現許多與朱譯不一樣的地方。
  • 我的莎士比亞接受史中的傅光明新譯
    再看緊接戲文的「導讀」,每一個都可以單獨成冊,比得上收20個戲劇故事的《吟邊燕語》整本篇幅,長到一百幾十頁。四個單冊劇本都顯出富態。  我讀大學是七七級中文系。1970年代前期也有莎士比亞書籍流布民間。我沒有看過莎士比亞戲劇,讀了長詩《維納斯與阿童尼》而痛恨野豬,那時鑑賞水平不高,傳遞時彼此告知:是世界名著!書店櫥窗裡、櫃檯上出現各種世界名著時,我已經在讀大學了。
  • 莎士比亞那些不為人知的軼事:婚姻,故居和財產
    最近,威哥在看一部美劇《青年莎士比亞》。本以為是一部枯燥乏味的歷史劇,沒想到被這部劇男主男二的顏值和曲折生動的劇情吸引住了。劇中描述的莎士比亞青年時代,與軼事傳聞頗有幾分相似。這不僅引發出了一直以來,眾人爭執不下的關於莎翁的各種問題,比如莎翁是否真的厭倦自己的妻子?為什麼他會這麼富有?
  • 莎士比亞十句經典名言,句句充滿智慧,值得細細品讀
    我最喜愛的作家金庸先生曾經說道:如果有一天讓他去外太空,卻只能帶一套書,那這套書肯定是《莎士比亞全集》。由此可見莎士比亞在金庸心中的重要性。我家中藏書,有很多莎士比亞的作品,有莎士比亞喜劇、悲劇全集,有莎翁的詩集,還有一本莎士比亞的傳記,還有很多跟莎士比亞相關的其他一些書籍,總之還不算少。因為莎士比亞也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位作家,我覺得他不僅僅用偉大兩個字形容,簡直可以稱得上卓越。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於1564年4月23日,去世於1616年5月3日。
  • 莎士比亞的精神疫苗
    >《莎士比亞全集》 威廉·莎士比亞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光明書話】 災難歷來是戲劇敘事的重要內容和主題。莎士比亞之所以在他的劇本中多次描寫瘟疫,是因為他經歷並見證了一個瘟疫頻發的危險而又特殊的時代。1.《維納斯與阿多尼斯》令莎翁聲名鵲起在莎士比亞的一生中,先後遭遇多次重大的瘟疫。
  • 莎士比亞在華首譯為「舌克斯畢」 後由梁啓超定名
    胡適助力梁實秋翻譯全集《文化廣場》:但是直到半個世紀後,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才完成。李偉民:當中國人認識到莎劇的經典價值以後,陸陸續續就有翻譯家在翻譯,其中胡適利用庚子賠款制定了翻譯世界名著的計劃,組織梁實秋、聞一多、徐志摩等人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徐志摩只翻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一個片段,最終是梁實秋以一人之力,翻譯了30多年,到上世紀60年代才完成。
  • 莎士比亞與湯顯祖:中西戲劇史上的並峙雙峰
    它打敗了老牌世界強國、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並通過大規模的海外擴張,建立了維吉尼亞殖民地,成為一個工商業強國。它在文化上也成了一個強國,戲劇的繁榮,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重要成就。詹姆士一世時代,繼續了這種勢頭,英語世界影響最大的兩本書——首版對開本的    《莎士比亞全集》和詹姆士國王欽定本《聖經》,都產生在這個時代。
  • 各方合力科學施策、杉木樹煤礦救援創造生命奇蹟——
    生命至上。能夠打贏這場與時間賽跑、創造生命奇蹟的生死營救之戰,除了被困工友堅信「肯定會有人來救我們」外,更有科學的救援、各方的合力。舉國關注這場救援。有網友感慨:「這是這個冬天,無比溫暖的救援。」不眠不休科學救援全力救援透水事故發生地離煤礦井口有10公裡路程,救援人員需要在地下走2個小時左右方能抵達。礦井的供電、通信、通風等系統遭破壞,排水難度大,瓦斯有湧出風險等等,困難一個又一個。「被困礦工在哪兒?
  • 一周文化講座∣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致敬字裡行間的莎翁
    4月17日,「理解未來」系列講座第十五期,特別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吳國盛,為大家帶來《科學的人文起源》的主題演講,從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等多個維度,闡述人文的起源、科學的由來,以及二者的本質與關係。通過中西文化的對比,探秘科學最早的發源地,追溯西方科學精神的起源。在科學與人文合一的層面上,重審自由和理性。
  • 吳敏:生命科學期待你的加入
    近年來,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學 形成各種Bio-X 交叉學科,使得生命科學不斷湧現出了新的研究領域和生長點,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信息生物學、後基因組科學等不斷湧現。同時,由於環境惡化,資源日漸衰竭,生物物種急速消亡,人類逐漸認識到生命科學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使生命科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