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入心經》 第9課
阿彌陀佛,大家吉祥。今天邁入我們《心經》的第四個主題:何為般若。這個「般若」,是因為尊重和多義,所以沒有翻譯過來。但是沒有翻譯,它就有時候讓人摸不著頭腦。很多人讀誦經典,學修佛法,就會問什麼是「般若」。還有的人很有意思,問什麼是般若,他說法師啥叫「般若」。因為讀到漢語裡邊來,往往容易讀成一般兩般的般。
其實因為它是梵語,依照音譯過來,包括佛典裡面有一些「南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這些諸如此類都是原譯過來的。就是從音節上譯過來而已。那麼講到「般若」,這裡要講這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我們先且不用說般若,還有深淺,何為「般若」,接觸佛法,如果說念佛的話,大家都會「南無阿彌陀佛」。你說持戒,大家都知道說不能殺生,不能打妄語。
你說來一個咒也會念,說:「嗡嘛呢叭咪吽」。說一講到這個「般若」就搞不太清楚。也許有的對於佛法有一些接觸。但是零星散散,不知道「般若」真正的串起來的全部內涵。所以我們要知道為什麼當時釋迦牟尼佛,在四月初八降生的時候,有一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動作。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並不是說傲世全球,或者說這個看不起人類,而是他非常自信,要講「般若」之法。這個法,世界上沒有。聽不到,也不理解。
之所以佛教能夠從西天到東土,千百年來數次的興衰,但是還沒有被截斷命脈。就是因為它的般若義理,「般若」的內涵。這種思想既不同於世間的學術,也不同於學問裡面的邏輯,思辨。它真正的是一個只能夠去悟和證的法義。是我們不能夠去講和想的東西。當然我這麼一說,可能大家還是會覺得有些晦澀。
那到底何為般若呢?首先我們還是從翻譯的層面來說一下,在中國,把它勉強地翻譯叫做智慧。為什麼說了不翻譯,又翻譯為智慧?確實「般若」智慧呢,是佛法的一個核心。一切的經書都不能離開「般若」這個內涵。但是呢很多時候,我們又走到許多對「般若」的誤區,對於智慧的誤區。你好比說,這個人很聰明,告訴大家不翻譯之一,就是害怕誤以為。
「般若」就跟世間的聰明混為一談,那個在佛法裡面叫做什麼呢?俗情智慧,又叫做世智辨聰。你看很多時候,有的人非常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人情世故特別的油。但是這是一個學佛來講很可悲的狀態。所以如果大家知道《紅樓夢》裡面,王熙鳳機關算盡了一輩子,最後賈母給她說,你需要修些福,就是你太聰明了,就失去智慧了,所以沒有翻譯。
第二個為什麼呢?就是又害怕跟這些外道,神神道道、仙、靈、鬼、怪這些,這些混為一談,只是給你顯個異,就以為這是佛經裡面講的般若法,所以又害怕,這叫做邪智邪慧。有時候我們接觸一些靈異的東西。它確實也有一些所謂的超能量的發揮。但是呢,它走的路可能偏掉了。就比如說我們學佛的正法。我們從中間走的,這是制高點。但是似乎你從兩邊走,也能夠到達一個高度。問題是離這個正知見,正確的道路,越來越遠了,得彎回來再往上走。所以這個在祖師們稱之為邪智邪慧。現在的好多外道呀,魔頭等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