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般若

2020-12-26 騰訊網

文/星雲大師

般若是向內自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圓成」智慧。人生有了般若,就能泯除人我對待,跳脫無明煩惱。

圖/unsplash

六度以般若為眼睛,可見般若的重要性。

般若是向內求呢?還是向外求呢?你向外求得科學、哲學等知識,總是世智辯聰,不若向內悟的般若。般若是向內自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圓成」智慧。人生有了般若,就能泯除人我對待,跳脫無明煩惱。

圖/unsplash

般若甚深微妙,是諸佛證悟的境界。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將它分為四個層次,即:眾生所了解的般若是「正見」,聲聞、緣覺二乘人的般若是「緣起」,菩薩的般若是「空」,而真正的「般若」唯有三世諸佛知道,也就是要到成佛之後,才能真正認識的般若。

圖/張睿傑

《般若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悟,就是般若。般若與智慧不同,更不等於知識。因為智慧、知識有善有惡、有正有邪、有利有弊;而般若的人生,則具諸正見,不容易被外境煩惱所轉,進而起惑、造業、受苦,因此,只要我們對世間的看法正確了,這就具備凡夫的般若智慧了。

圖/unsplash

而聲聞、緣覺等聖者,看世間一切都是緣起而有。緣起說明世間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為法都不是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藉由各種因緣條件和合之下,才能現起和存在。

因此,想要獲得快樂的人生,就須培植好因好緣;想要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就應該廣結善緣、改善因緣,而不是一味在果報上計較、怨天尤人,使自己陷入無明、煩惱的流轉中。

圖/unsplash

再者,菩薩所體會的般若就是「空」,空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謂「真空生妙有」,因為空才能有,宇宙世間因為有虛空才能容納萬有,如口袋空了才能放錢、鼻子空了就能呼吸、腸胃空了才能活得很健康。

能了解正見、緣起、空,已經不容易了,要認識「般若」更困難。般若究竟是什麼呢?

般若是諸佛親證諸法實相的一種「圓明本覺智」,是離一切迷情妄想的「清淨無分別智」,是通達一切法自性本空、本無所得的「真實無相智」 。

圖/unsplash

般若不僅在徹悟諸法實相,離一切虛妄得解脫,更重要的是,菩薩行六度波羅蜜時,以般若為眼,則能喜舍不作施想,持戒不著戒相,忍辱離於我執,精進不生驕慢,禪修不戀定境。所謂「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若無般若,五度如盲。」意思是,五度是世間法,有了般若才能成為出世間法。

例如,布施有了般若,就能三輪體空;持戒有了般若,就能饒益眾生;忍辱有了般若,才能無生法忍;精進有了般若,才能奮而不懈;禪定有了般若,就能證悟覺道。因此五度要能成就「波羅蜜多」,一定要以「無所得」的般若為方便而修。

圖/張睿傑

總說「六度」的修行,修布施行,不但自度慳貪,亦令人受惠受益;修持戒行,不但自不毀犯,亦不毀犯他人;修忍辱行,不但自不瞋恚,亦不瞋恚傷害他人;修精進行,不但自不懈怠,亦教人不懈怠;修禪定行,不但自不散亂,亦教人不散亂;修智慧行,不但自不愚痴、邪見,亦教人不愚痴、邪見。所以,菩薩的六度精神是積極且意義深遠的,是能幫助我們建立美好人生的善法,是保持生命不斷學習的熱情,邁向圓滿的究竟之地。

圖/張睿傑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趙樸老字有禪味,於右老鬍鬚很長
    星雲大師:趙樸老字有禪味,於右老鬍鬚很長 2015-11-04 01:40:1811月2日下午,星雲大師在位於北京通州的滴水坊接受《百年巨匠》攝製組採訪時說。在一個小時的節目錄製中,年近九旬的星雲大師精神奕奕,侃侃而談,回憶了自己與趙樸初、于右任先生的交往,談到對他們書法的認識,並闡述了「人間佛教」的理念。  1989年,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得知星雲大師有意訪問大陸,發出邀請誠意促成,星雲大師首次率領500多人的國際佛教促進會到大陸訪問。
  • 大覺寺舉行短期出家修道會 星雲大師解說戒語引掌聲如雷
    得戒和尚星雲大師為新戒釋疑解惑,讓戒子豁然開朗。(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周雲)得戒和尚星雲大師與新戒們接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周雲)戒子專心聆聽大師開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周雲)「佛光祖庭大覺寺2016第三期短期出家修道會」7月6日恭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與新戒接心,以佛門「打沙彌,跪比丘,火燒菩薩頭」三壇大戒的用語,形容其出家受戒的情況
  • 星雲大師: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貪嗔痴」,用這三個字可以化解
    六祖慧能禪師和星雲大師都為人們開出了同樣的三字「妙方」。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六祖慧能大師雖然不識字,但是天生具體佛家大智慧,《六祖壇經》就是他大覺大悟的佛學智慧結晶。在「般若篇」,慧能大師說道:「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也就是說:應當運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果這樣修行,一定能修成佛道,使貪、嗔、痴三毒變成戒、定、慧。
  • 星雲大師生平
    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 佛陀紀念館與星雲大師
    那是1998年,星雲大師到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在那裡他遇見了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這位喇嘛將她珍藏了三十多年的釋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送給星雲大師。她畢生心願就是要供奉這枚舍利,可是她年事已高,加上不被認可的女性出家人身份,難以實現這個宿願,她希望星雲大師能建一座佛塔來供奉舍利。星雲大師欣喜不已,他承諾建塔供奉。
  • 星雲大師的佛光山臘八粥
    再後來,結緣佛光山,到高雄拜會星雲大師,寫佛光山的素齋,漸行漸悟,悟出的是食物與心神之間的緊密聯繫。其實,食物有靈魂,是烹煮與享用的靈魂交集的載體。上周末,到香港佛光山道場,聽住持永富法師講起星雲大師的臘八粥菜單,又一次提升了對星雲大師素齋的認識和感悟。星雲大師對素齋的感悟,是悟由心生,食由神主的。
  • 星雲大師的傳奇人生
    從棲霞律學院到寶華山學戒堂;從焦山佛學院到金山天寧寺的禪堂,經歷律門、教門、宗門的洗禮,體悟行解並重的大乘佛教精神。之後又帶著青年人的一腔熱血,踏進中國社會,開始了社會的歷練。完成焦山佛學院學業之後,弱冠之年的星雲至大覺寺任監院,不久出任白塔國民小學校長,進入社會的他,這時對於大時代的脈動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 星雲大師與宜興大覺寺
    上午九點,一位慈祥的老人坐著輪椅,由旁邊幾位法師相伴著緩緩步出山門。此時,一位眼尖的客人認出了輪椅上身著黃色僧服的老人,他驚喜地跟同伴說:「這不是星雲大師嗎?」同伴細細打量了一番點頭又搖頭,「看模樣是像電視上出來的星雲大師,但大師這樣有名,不是一般人,怎麼會在這裡讓我們撞見?」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確實是星雲大師。
  • 江蘇:星雲大師在揚州開講
    星雲大師倡談「我怎樣走向世界」。  中新網揚州3月21日電 (記者 崔佳明)3月20日,2010年「揚州講壇」開講,首場由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主講「我怎樣走向世界」。  「我是揚州人」星雲大師用一口地道的揚州方言開講,第一句就拉近了與現場千餘名聽眾的距離。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在揚州江都,12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1949年去臺灣,主編《人生》、《覺世》等刊物。在臺灣創建佛光山,於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
  • 星雲大師:深心是道場 生智慧功德
    金剛經講話四╱四相寂滅起大乘行分第十四(二) 文/星雲大師 深心是道場 生智慧功德 經者,即文字般若;深解即觀照般若,義趣指實相般若。良以由文字起觀照,由觀照而契實相也。尊者之涕淚悲泣,是為悲欣交集的心情,喜己身之桶底脫落,大事已明;悲眾生之沉淪生死,枉受飄零。 《普賢行願品》謂: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無畏藥,離五恐怖。何等為五?
  • 張志軍今天參訪高雄佛光山 與星雲大師會談
    人物  星雲大師:與四任國家主席均有交情  「張主任是我的好朋友,他為人謙和,能力很強。」25日在臺灣《聯合報》撰文歡迎張志軍訪臺時,星雲大師透露說兩人相熟。實際上,星雲大師在大陸政界人緣頗好,與四任國家主席均有過交情。
  • 星雲大師:慈悲從關心別人開始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星雲大師四日於傳燈樓四樓集會堂,為禪學營學員開示接心。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一位九十三歲高齡的和尚與五百位青年學子,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慈悲的學習是從關心別人開始!」佛光山星雲大師提醒「二O一九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約五百名學員,不要計較好壞,要在心地上用心,時間久自然會進步,努力總有希望。來個世界各國的青年學子,對禪充滿好奇,紛紛提出了對生命的問題?學員問:想學習真正的慈悲,幫助別人,但做不到「無我」怎麼辦?大師答:關心別人,待人好一點。
  • 海波書房|星雲大師的《人生三百歲》
    不久前,收到由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環球人物》總編輯劉愛成先生主筆的星雲大師傳奇《人生三百歲》一書。這本書,不僅是大陸首個經過大師授權撰寫其傳奇一生的書,更得到星雲大師親自題寫書名並作序。星雲大師從12歲的尋父小兒郎到機緣巧合皈依佛門、經歷苦行僧的嚴格訓練,從身居大陸輾轉前往臺灣,從屢屢受阻到春風化雨、信眾滿天下,這一路,他經歷無數磨難、踏平各種坎坷。
  • 廣西臺辦與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座談
    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南寧消息 日前,廣西臺辦與到廣西參訪的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座談。自治區臺辦主任劉侃對星雲大師到廣西參訪表示歡迎,對大師推動桂臺文化交流合作表示感謝,並簡要回顧了廣西與臺灣佛光山的緣分。
  • 強衛佛光山與星雲大師敘贛臺「佛緣」
    中新社高雄7月25日電(記者林永傳黃少華)首度率團訪臺的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強衛,25日上午專程前往佛光山拜會星雲大師,參觀佛陀紀念館,同大師暢敘贛臺佛緣。  88歲高齡的星雲大師親自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門口迎接強衛一行。
  • 臺灣星雲大師廣州演講「看見夢想的力量」
    5日下午,率團來粵參訪的臺灣星雲大師在廣州中山紀念堂面向3000餘名聽眾舉辦專題講座——「看見夢想的力量」。他並用16個字概括自己的夢想:中華團結,萬家生佛,社會和諧,人民安樂。  星雲大師是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臺灣星雲大師廣東行」參訪團一行40餘人於4日抵達廣州,並於5日至8日在粵開展宗教文化交流活動。
  • 星雲大師講《怎樣管理情緒、脾氣和道理》
    名滿世界的星雲大師說過:能幹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在情緒上計較。人生,不要被情緒左右,星雲大師這1句話,值得一讀有一句話說的很經典:人最大的敵人,不是能力,而是情緒。
  • 沈威峰向星雲大師敬贈《祝壽圖》
    同樣是走出揚州卻心繫故土的南京書畫院花鳥畫研究所所長沈威峰先生,4月23日應邀回到家鄉參加星雲大師在揚期間的系列活動。在揚州市美術館,沈威峰向星雲大師贈送了精心創作的國畫作品「祝壽圖」,揚州市市委書記謝正義和揚州市市長朱民陽等在場見證了贈送儀式,在場的人朗讀了畫上題款「佛有大威德,名聞滿十方。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
  • 佛教 般若?般若!到底什麼是般若?
    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應韶州刺史韋琚大人的請求,升座說法,為大眾宣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大家知道,「般若」法是我們佛法的精髓之所在。不只是禪宗重視般若法,佛教任何宗派,甚至不拘大小乘,只要是佛法必然離不開「般若」。
  • 學誠大和尚:星雲大師是部無盡藏
    星雲大師與法師們歡送學誠大和尚。(圖片來源:人間福報 攝影:楊祖宏)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訪臺交流,首站拜訪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9月13日上午準備前往第二站南華大學,由於正逢佛光山舉辦海內外僧眾講習會,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受邀向僧眾開示,星雲大師隨後率全山法師、佛學生於烈陽下歡送,學誠大和尚與代表團都由衷的向佛光山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