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照顧小孩時,對孩子的言行舉止都該仔細觀察。特別是當孩子對某件事特別抗拒時,家長更要多加關注,不要不當回事,否則問題永遠無法得到解決。
小白的兒子如今已經3歲了,小白夫妻工作忙,孩子大部分時間都由奶奶來照顧。兒子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愛玩愛鬧,但奇怪的是,寶寶對洗澡這件事特別地抗拒,每天要帶他去浴室時都哭鬧著不肯洗澡。
對於孩子不愛洗澡這件事,小白覺得非常可疑:莫不是孩子的身體上有什麼問題?隔天她就帶了孩子上醫院檢查身體,結果醫生說孩子一切正常,十分健康。
於是她回家後就跟婆婆說了檢查結果,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婆婆眼看事情瞞不住了,這才說出實情。
原來在孩子一歲左右時,奶奶都是用家裡的大澡盆給孩子洗澡的。每次洗澡,奶奶都會放很多水在澡盆裡,讓孩子坐在水裡,這樣洗比較乾淨。
有一天,奶奶給孩子洗澡時家裡的電話響了,於是奶奶就跑出去接電話了,把孩子獨自留在浴室。
不曾想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寶寶就在澡盆裡差點丟了性命。奶奶接完電話回來,發現孫子在水裡不停掙扎,趕緊把孩子撈上來,過了好一陣孩子才緩過神來哇哇大哭。
就是這次溺水的經歷導致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所以每次洗澡時寶寶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恐懼。
給孩子洗澡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1洗澡的順序和力度。
家長在給孩子洗澡時,注意順序是非常重要的。
先洗臉和頭髮,從頭洗到腳。碰到寶寶一些敏感部位時,家長動作要輕柔,控制好力度,太用勁容易弄疼寶寶。家長要避免洗澡水進入孩子的眼睛、鼻子、耳朵等部位,否則很可能引發危險。
2洗澡的時間和水溫。
家長一定不要在飯後馬上給孩子洗澡,否則孩子體內的血液無法集中於消化食物,很容易會出現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其他時間都可以隨便安排。
給寶寶洗澡的水溫,儘量控制中37-42度,太熱的水容易燙傷孩子。為了保證溫度的精確,建議家長最好買個溫度計。
3洗澡的次數。
給孩子洗澡的次數應該根據季節有所變化。
在出汗頻繁的夏天,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洗1-2次。寒冷的冬天時,家長可以兩三天給孩子洗一次,如果擔心孩子洗澡會著涼,家長也可以選擇用熱毛巾幫孩子擦拭身體,做好表面清潔。
哪些情況下孩子是不可以洗澡的?
1孩子身上有傷口。
小孩子身上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當孩子身上有傷口時,家長就不要給孩子洗澡。
傷口碰到水很容易發生感染,到時不僅會拖延傷口的癒合時間,還有可能導致孩子傷得更嚴重。
2孩子感冒剛好。
孩子感冒剛剛好起來的時候,身體的免疫力仍處在恢復期,這個時候孩子的身體也是非常脆弱的。
家長這時千萬不可以給孩子洗澡,否則很可能讓孩子再次患上感冒。
3孩子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
當孩子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家長一定不能給孩子洗澡。
洗澡時,人體會有大量的水分流失,皮膚毛孔會張開,很可能導致孩子出現間接性缺氧,不利於孩子身體健康的恢復,甚至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家長照顧孩子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洗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點。家長對孩子的事情要多上心,千萬不能疏忽大意,避免孩子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