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寶寶身上出現怪味,奶奶急忙帶娃就醫,醫生:差點就晚了

2020-12-15 小豆爸爸的育兒經

文丨小豆爸爸的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轉發分享)

01導語:

孩子的健康牽動著每個父母的心,對於父母而言,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成長,可是,寶寶一旦生病就會牽動著父母的心,每天為了孩子而焦慮,希望孩子可以早日的好起來。

02案例:

小雅和老公是大學同學,畢業不久後,兩人就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後小雅也跟隨著老公回到了他的家鄉,老公對小雅也是百般的呵護,畢竟大學四年走在一起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老公婚後對小雅的感情更加的深了,不僅白天工作,就連下班後也幫助小雅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沒過多久,小雅深感不適,吃飯的時候老是出現噁心的症狀,老公就把小雅帶到醫院裡去檢查一番後,得知小雅懷孕了,一家人很是高興。

全家人都想把小雅當成「保護動物」般的對待,一點活都不讓小雅去做了,生怕小雅有點閃失,就這樣時間轉眼過得很快,「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終於等到小雅預產期的時間了,小雅也順順利利的誕生了一名女嬰,一家人看到母女平安很是高興。

由於父母年齡大了,孩子只能有小雅一人照顧,所以,小雅就在家裡做起了全職媽媽,一心一意照顧著女兒,老公雖然辛苦點,但是,每天看著女兒健健康康地長大,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轉眼間過得很快,女兒都已經6個月大了,可是最近讓小雅遇到一件很心煩的事情,就是寶寶身上出現一種怪味,一開始,小雅覺得是沒有給孩子洗乾淨,於是,小雅就去超市給孩子買了嬰兒專用的沐浴露,一連洗了幾天,女兒身上的一位依然沒有消除。

到了周六時,奶奶和爺爺過來看孫女時,也發現了孩子身上的異味,當時奶奶立刻就抱起孫女就往醫院裡跑,經過以上的檢查後,孩子身體出現了新陳代謝的問題。

不過需要治療一段時間,是可以治癒的,醫生也表示道:幸虧把孩子送來的及時,再晚就遲了,辛虧奶奶發現的及時,才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沒有收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新手媽媽也要注意,孩子身上出現異味要提高警惕了。

03寶寶身上出現這幾種「味道」,可能就是不舒服的徵兆,寶媽別不當一回事

1、寶寶嘴巴有味道

處於還在吃母乳的寶寶們,嘴巴裡只有清淡的奶香味,可是,當寶媽發現孩子的嘴巴裡出現難聞的味道,比如有腐爛的臭味,這時,寶媽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寶寶的嘴巴沒有清洗乾淨,導致嘴巴裡留有食物的殘渣在嘴巴裡,寶媽只要多給寶寶喝溫開水,在飯後少喝一點,如果嘴巴孩子,那麼很可能就是寶寶的腸胃有問題了,那麼就應該帶著寶寶去檢查一下了,以免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

2、身體有尿液味

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寶寶在幼兒時期都是吃母乳的,所以,寶寶排出的尿液是沒有異味的,就算寶寶平時裡排出的尿液,有輕微的黃色,那也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的尿液出現很重的黃色且伴有異味,這時,寶寶很可能是上火了,寶寶應當多喝水,而且,媽媽平時也要吃清淡一點食物。

3、寶寶身上有股「腐臭」味

在寶寶小的時候,身上經常會出現「腐臭」的味道,但是這種味道最容易出現身體比較肥胖的嬰兒身上,主要是肥胖的嬰兒身上的「褶皺」多,這些「褶皺」的地方時間一長,會出現紅腫帶有疼痛的感覺,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要經常注意這些「褶皺」的地方,比如,脖頸出、腋下等,一定要保持這些皮膚乾燥清爽即可。

小豆爸寄語:孩子身上出現「異味」,是在告誡父母寶寶的身上不乾淨了,要洗澡了。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父母,你們還知道,寶寶身上的哪些部位會出現異味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小豆爸,十年帶娃經驗,想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和育兒有趣的事,歡迎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為大家帶來育兒小知識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去醫院需要帶什麼? 帶寶寶看病就醫掛號攻略!
    帶娃看過病的家長都知道,看一次病要花的時間往往不容易掌握,所以帶足糧食很重要,以免寶寶餓肚子。(3)輕便推車我們在門診上經常看到家長抱著孩子衝來衝去,趕時間掛號、趕時間繳費、趕時間化驗,急起來找不著電梯,就蹭蹭蹭跑樓梯,一天下來,家長也累趴下了。所以,如果孩子尚不會走路,最好帶個輕便的推車,把娃放車裡,家長要輕鬆很多。如果娃睡著了也可以躺車上,不用抱手裡。
  • 兩歲寶寶險些腦癱,只因發燒後奶奶這樣做,醫生:胡鬧
    所以孩子稍稍大一點些,就會交給老人帶,自己立馬回到工作崗位中,不過老人帶娃畢竟是隔代人,有的思想跟不上,弄不好孩子也跟著遭罪,提到這裡寶媽們都深有感觸。小燕家的寶寶2歲了,平時夫妻兩人忙於上班,對於孩子也是無瑕照顧,一般孩子的大事小情都是孩子奶奶幫忙打理。有一次孩子夜晚發高燒39.5,小兩口打算立馬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 8個月娃只喝奶奶煮的粥,寶媽疑惑偷嘗一口,怒斥婆婆「帶壞」娃
    自從懷孕的那一刻起,準爸媽的身上都要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用心照顧孩子。畢竟從小夫妻變成了父母還是有很多手忙腳亂的時候。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可是老人家帶娃雖然沒有害娃的壞心,可是卻因為自己所謂的「經驗」與年輕夫妻的「科學育兒」難免有些衝突。這樣一來,也很容易出現一些矛盾。
  • 2歲寶寶長出「鯊魚牙」,媽媽慌忙帶娃就醫,醫生:夜奶惹的禍
    2歲寶寶長出「鯊魚牙」,媽媽慌忙帶娃就醫,醫生:夜奶惹的禍同事陳清第一次當媽媽,喜悅之情不言以表,她從生下孩子那一刻起就發誓,一定要細心呵護寶寶,所以在照顧孩子這方面她做得很好。在陳清的細心照顧下,寶寶越來越大,牙齒也越來越多,這讓她很開心,但是最近她發現寶寶牙齒出現了問題,笑起來看到寶寶的牙齒長得很醜,顆顆都是「尖牙」帶去醫院一看,醫生的結論讓她如五雷轟頂。
  • 七個月男寶急性腎衰竭,只因奶奶的「一碗粥」,醫生:無知惹的禍
    快滿七個月的豆包從小就在媽媽和奶奶的照顧下長大,雖然媽媽和奶奶經常因為豆包的養育問題意見相左,但好在兩人都能互相體諒,家庭生活一直風平浪靜,沒有像其他家庭一樣硝煙滾滾。在媽媽的堅持下,豆包六個月才開始添加輔食,因為著急上班,媽媽將製作輔食的任務全權交給了奶奶。
  • 3歲寶寶一洗澡就大哭,醫生檢查身體沒問題,罪魁禍首是奶奶
    小白的兒子如今已經3歲了,小白夫妻工作忙,孩子大部分時間都由奶奶來照顧。兒子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愛玩愛鬧,但奇怪的是,寶寶對洗澡這件事特別地抗拒,每天要帶他去浴室時都哭鬧著不肯洗澡。隔天她就帶了孩子上醫院檢查身體,結果醫生說孩子一切正常,十分健康。於是她回家後就跟婆婆說了檢查結果,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婆婆眼看事情瞞不住了,這才說出實情。原來在孩子一歲左右時,奶奶都是用家裡的大澡盆給孩子洗澡的。
  • 寶寶幾個月開始比較好帶?兒科醫生:3個月以後就比較好帶了
    如今女兒剛好2個月大。出了月子後,楠楠就開始一個人帶娃,這1個月可把楠楠累壞了,寶寶每天晚上要醒來4次吃奶。最讓楠楠心累的是:寶寶白天的時候,也要抱著睡。放到床上就醒,醒了就哭鬧。本來晚上餵夜奶就睡不好,白天還這麼連軸轉,楠楠真的有些吃不消了。她不禁發問:「寶寶到底幾個月開始才比較好帶一些?」
  • 6歲男孩長「雙層牙」,只因家長的一個習慣,很多家庭都在做
    和很多家庭一樣,糖媽的表姐和表姐夫都是上班族,平時都比較忙,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落到了奶奶身上。從表姐出月子以後,表姐的婆婆就一直幫忙照看孩子,一直到現在孩子已經6歲大了,前幾天奶奶對表姐說,孫子好像長牙了。
  • 9個月寶寶差點命喪溫泉!天再冷,也別讓寶寶做這6件事
    家住臨沂的孫女士,周末帶著9個月大的兒子去泡溫泉,可是沒想到,差點因自己的一時疏忽,送了孩子的性命。冬天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幅畫面:孩子穿的像個球,一頭大汗的狂奔,一個家長在後面窮追不捨的大喊:「把拉鎖拉上!把帽子戴上!」其實,這樣才最容易感冒! ❶ 單純冷,並不容易感冒 只要不是極度嚴寒,很少有人因為少穿了一件衣服而感冒。
  • 10個月寶寶突然哭鬧,媽媽看了眼蚊帳後,果斷帶娃送醫
    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寶寶,大多數時候都是通過哭鬧或者聲音來表達情緒。幾乎每一位媽媽都有著這樣的技能:只要一聽到寶寶的哭聲,就能知道寶寶是餓了還是尿了。有時候,往往是母親的第一直覺挽救了孩子的生命。0110個月寶寶突然哭鬧,媽媽看了眼蚊帳後,果斷帶娃送醫夏天來了,蚊子肆虐,有小孩的家庭會儘量避免使用蚊香,所以大多數家庭都裝起了蚊帳
  • 老一輩帶娃才放心?新一代「假帶娃」出現,別把孩子一生給毀了
    有了寶寶以後,他們為了生活,只能重新加入職場。寶寶誰帶這個問題,他們都認為讓老一輩帶比較放心。老一輩帶娃經驗豐富,而且又是孩子的親人,但新一代「假帶娃」出現,父母們都要注意了,別把孩子一生給毀了。本以為老一輩帶娃更放心,不曾想奶奶卻是在「假帶娃」虹虹和她的丈夫結婚一年後,生了個女兒,由於他們有房貸與車貸的壓力,有了女兒以後,消費也有所提高,生活壓力很大。
  • 寶媽餵7個月的寶寶吃雞蛋糕,害娃進了ICU,醫生:家長別胡來
    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母乳的營養不夠寶寶身體需要,因此,都會在寶寶的食物中添加輔食。但給娃添加輔食時,一定要注意防「過敏」。寶媽餵7個月大的寶寶吃「雞蛋羹」,卻險些害了娃的「命」劉麗是一名95後寶媽。今年,她生來了一個5斤8兩的女嬰,家人對女嬰很是疼愛。
  • 奶奶帶孩子回家3個月,再見時親媽差點認不出,網友:優秀飼養員
    而對於外婆或者奶奶這些隔輩的親人來說,給孩子的愛莫過於燒上滿滿一桌子孩子喜愛的菜了。有一位奶奶,就被網友贊為了「優秀飼養員」。原來,孩子的奶奶把孩子帶回去養了三個月,再帶回來的時候,親媽都差點沒有認出來。
  • 奶奶帶娃6年,孩子從不積食,日常堅持這1招,你也可以
    韜韜在出生10個月後生了場大病,一月內去了好幾次醫院,發燒斷斷續續的,醫生又是給開藥又是打針的,不光沒好利索,韜韜還開始有中耳炎、哮喘的症狀,就在山窮水盡之時,熟人介紹了位有名的中醫,看韜韜那樣說是積食了。
  • 給寶寶喝神水,差點出人命
    【給寶寶喝神水,差點出人命】廣東中山的吳媽媽,覺得自己家寶寶上火了,就想給寶寶喝點家裡珍藏三年多的「下火神水」——冬瓜水。結果當天晚上8點左右,睡眠中的大兒子開始出現口唇青紫並伴有噁心的症狀。相繼出現這種現象的還有吳女士的一對10個月大的雙胞胎兒子。一家人趕緊把娃全部送到醫院。醫生根據三個娃全身症狀,表現為全身變成藍色,而且有同服用「醃製3年的冬瓜水」的病史,判斷患兒「亞硝酸鹽中毒」,開始進行搶救。還好後面三個娃因為治療得當,轉危為安。孩子上火,多喝水就好了,喝什麼三年醃製的冬瓜水。哎!
  • 出滿月發現寶寶頭上有個坑,寶媽急忙抱孩子去醫院,醫生看後笑了
    出院後,秀秀就積極的和月嫂學習,怎麼帶孩子,可是看到寶寶軟軟的,她是真的不敢抱,恐怕傷害到孩子。每天弄的她手足無措,眼看著要出滿月,月嫂要出戶了,秀秀還不會帶孩子,急的直掉眼淚。月嫂安慰她慢慢來。到出滿月的時候,秀秀終於敢抱孩子了。
  • 寶寶可以天天吃米粉嗎?兒科醫生提醒:輔食這樣吃,娃聰明又健康
    兒科醫生提醒:輔食這樣吃,娃聰明又健康康康已經一周歲了,因為父母工作忙碌,不到6個月就斷了母乳來到奶奶身邊。聽說米粉是最適合孩子的輔食,奶奶準備了不少,從康康添加輔食開始,幾乎天天吃,即使到了七八個月,已經可以添加別的失誤了,但是為了方便快捷,也為了讓孩子吃的放心,奶奶還是天天給康康吃米粉。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而這些孩子,都統一有個特徵,那就是,一般都是由年輕媽媽親自照顧的,如果有老人,那頂多也就是搭把手。那麼,奶奶帶的娃又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因為有些好奇,兜媽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奶奶帶娃的樣子,沒想到類似的帖子還真不少。寶媽們紛紛曬出娃的對比照,表示:「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還真大!
  • 1歲後的娃能吃「大人飯」嗎?奶奶易早媽媽易晚,「咋吃」講究多
    執筆:歐陽比文寶寶在6個月後,單純依靠母乳餵養或配方奶,已經不足以補充全部身體成長所需,就要開始添加輔食了。等到了寶寶周歲時,進入另一個飲食的「分水嶺」,小娃開始聞飯香,能和父母同桌吃「大人飯」了。寶寶「聞飯香」,奶奶餵飯早,媽媽卻愛「偷懶」壯壯9個月大的時候,寶媽就發現孩子奶奶總給他餵「大人飯」。每次趁著寶媽不注意,就偷偷給孩子夾塊肉吃,美其名曰「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