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機場找不到行李,先去行李查詢處諮詢
近期,國內航空公司推出了電子行李牌服務。和大家印象中的紙質行李牌不同,電子行李牌每次會寫入行李的追蹤數據,提升值機效率,可方便自助值機,減少人工成本。同時,乘客可在航空公司的應用程式上實時查詢到行李的狀態,不怕行李會弄丟。只不過,電子行李牌也是這幾年才在航空界開始運用的新科技,在國內也是新近才推出的服務,若要使用這項新服務,就必須自己購買電子登機牌的硬體設備,對於乘客來說,是否值得去體驗呢?
文、機場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薇薇
名詞解釋:
電子行李牌
電子行李牌是一個可重複使用的電子行李標籤,這個電子行李標籤上可展示行李牌號、旅客姓名、目的地等信息,和紙質行李牌展示的信息是一樣的。在手機上辦理行李託運手續後,到達機場後將行李放入自助託運設備,完成託運。使用者可以在航空公司的APP上查詢託運行李狀態,隨時掌握行李託運進度。
運用情況
國際民航業這幾年
探索推廣電子行李牌服務
事實上,電子行李牌的服務早在五年前就在國際航空界內啟用了。2014年,法航荷航集團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航空設備展上推出了電子行李牌設計,2015年澳大利亞Qantas航空推出了通用行李標籤——Q行李牌服務,乘客需要自行購買行李牌設備,一件 29.95 澳元(折合143元人民幣),使用 Q 行李牌後,每次乘坐澳大利亞國內航班時,就無須再懸掛臨時的行李牌,在到達機場之前在線或通過手機辦理值機,就可以直接前往行李託運處將行李自助託運。同樣是在2015年,漢莎航空與行李箱品牌RIMOWA合作推出了內嵌有電子行李牌的旅行箱,這也是推廣電子行李牌服務的一種嘗試。此外,2016年阿拉斯加航空也開始嘗試提供電子行李牌服務。
全媒體記者了解到,乘客要體驗航空公司推出的電子行李牌服務,都必須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需要自行配備電子行李牌這個設備。目前,航空公司較多時和電子行李牌的公司BAGTAG或是ViewTag合作,比如漢莎航空以及瑞士航空、奧地利航空,剛推出電子行李牌的南方航空,都是和BAGTAG合作的,設備大概是一臺iPhone6手機那樣大小,集合了藍牙傳輸、RFID射頻與條形碼識別技術,以電子墨水屏進行顯示,可固定在行李箱上長期使用。
但是,鑑於使用這項服務的乘客需要自備電子行李牌設備,購置這個設備的成本也需要考慮在內,比如BAGTAG的電子行李牌公開售價是89歐元(折合人民幣700元),如果不是經常坐飛機且每次都要託運,還是需要考慮一下是否值得購買的。
使用流程
國內航司推出電子行李牌服務
你嘗鮮了嗎?
今年7月底,南航和東航分別推出了電子行李牌服務。據了解,和國外已經開始推出電子行李牌服務的航空公司相比,國內航空公司的這項服務流程也大概相似。以南航為例,乘坐南航從廣州出發的國內航班的旅客,通過南航官方APP辦理電子登機牌後,在行程頁面會看到有一個「電子行李牌」的辦理選項,如果旅客自己有一塊BAGTAG的電子行李牌,在家就可直接點擊辦理,辦理之後,系統將生成行李牌號碼,通過手機藍牙將數據傳輸到電子行李牌上,只需十幾秒,行李牌的電子墨水屏上就會顯示出條形碼、航班號等信息。
在旅客抵達機場後可辦理自助託運,行李的重量等信息也會同步到南航APP上,旅客可通過南航APP的行李查詢功能,全程追蹤行李的託運狀態,在到達後還可憑APP上的行李牌號核對提取。東航的旅客也是可以在東航APP上提前完成自助值機,選擇行李託運,將電子行李牌靠近手機NFC感應區進行感應,「滴」一聲,航班號、行李目的地等信息就會通過電子墨水顯示在永久電子行李牌上,用時僅需幾秒就可完成,之後在前往機場後,可自助託運行李。此外,東航使用的電子行李牌是全球首張無源型永久電子行李牌,無須內置電池,不易損壞可反覆使用,可永久跟隨旅客。在即將啟用的北京大興機場,南航和東航都將推廣這項全新的服務,讓乘客體驗更多 「黑科技」出行的樂趣。
特色優勢
電子行李牌能帶來哪些好處?
電子行李牌到底值不值得體驗?對於航空業來說,因為電子行李牌採用了可循環利用的模式,節省了列印行李票的成本,日積月累下來,還是能為航空公司節約不少成本,而且可以節約人工成本,提升效率,從這些方面來說,對航空公司是非常有好處的。
站在乘客的角度,使用電子行李牌,形象點來說相當於為自己的行李申請了一個身份證。在值機之後,就可以通過手機實時追蹤行李,並全程在航空公司的APP上查詢託運行李的狀態,檢查行李託運是否正常,也可降低行李丟失率。此外,電子行李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易脫落、不易撕裂,還可以防水耐磨。電子行李牌還支持RFID、藍牙、NFC三種寫入感應方式,兼容性更強。而由於部分的流程都可以在手機線上操作,所以有了電子行李牌,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到機場後也不用到人工櫃檯排隊辦理託運,只要在機器上自助辦理行李託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