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高祖有蕭何 今我們有賀龍元帥

2020-12-16 小蔓每日一談

古兵法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戰爭理論認為「打仗就是打後勤」。解放戰爭時期的陝北、晉綏地區,地瘠民貧,缺糧、缺錢、缺各種物資。在這種地方為進行大規模戰爭的部隊提供後勤支援,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古漢高祖有蕭何,今我們有賀龍元帥。

賀龍(1896-1969),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原名賀文常, 字雲卿。 湖南桑植人。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鬥爭生涯中,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不朽功勳。

小河會議後,賀龍同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勳、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等領導研究,按照中央要求部署後方工作,制定了統一兩個邊區的工作措施:一是統一兩邊區生產建設、金融貿易,建立獨立自主的財政經濟體系。二是加強支前工作的組織領導,有計劃地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後方機關精兵簡政,將節約下來的物資送到前線去。三是要搞好土改,從根本上調動勞動人民生產、支前的積極性。

賀龍親自兼任西北財經辦事處主任,將兩區的銀行、貿易公司合併,成立了統一的西北農民銀行和西北貿易公司。在陝甘寧各地成立兵站,由地區專員和縣長兼任站長,負責籌糧、籌款、運輸、供應,保證野戰軍打到哪裡,就可在哪裡得到供應,做到要糧給糧,要錢給錢,要彈藥給彈藥,要兵員給兵員。

賀龍在河東剛剛安頓下來,毛澤東便來電要求迅速籌措糧食7000至1萬石(300斤1石),以保障作戰計劃之完成。8月27日,中央軍委又發來急電:野戰軍南下,已無糧攜帶,能否保證糧食供應,成為西北解放戰爭能否勝利的關鍵。當時,西北野戰軍和中共中央、陝甘寧邊區機關等共8萬餘人,每月需糧1.6萬多石。然而,陝甘寧、晉綏兩區加在一起,人口才400餘萬,黃土高原土地貧瘠,胡宗南部隊四處為禍,大片土地荒蕪,河東災荒嚴重。在這樣的條件下,短時間上哪兒去籌那麼多糧啊!

賀龍把視野投向鄰近解放區。9月,他通過中央向晉冀魯豫解放區求援,劉伯承、鄧小平當即調撥10萬石糧食解西北燃眉之急。可把這麼多糧食運到陝北,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賀龍同林伯渠商量後,急調後勤部供給部長薛蘭斌主持運糧。薛蘭斌說:「老總,千裡不運糧,百裡不運草啊!這麼多糧食要運到陝北太難了。」賀龍敲著手中的菸斗說:「困難再大也要克服。軍隊打仗,無糧自亂。你必須儘快把10萬石糧食運過黃河,沒任何價錢可講!」薛蘭斌提出要人、要牲口。賀龍答應讓晉綏地方政府落實,還特地把延安大學在晉綏的1000餘名師生員工調來交給薛蘭斌,作為運輸隊的骨幹。

為了保證前線部隊對糧食的長期需求,賀龍領導邊區各級人民政府動員和組織了龐大籌糧運糧隊伍,從晉中、晉西南以及其他解放區調運了大批糧食到陝北。1947年8月到次年5月,不到一年時間,晉綏支前勤務總量已超過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總和。

部隊除了吃的,還要穿的用的。1947年冬季來臨前,急需為部隊籌備越冬的被服和經費。賀龍和習仲勳、林伯渠等研究決定做貿易生意,將陝甘寧、晉綏的土特產運到邊界地區,再讓商人們轉運到國民黨統治區出售。賀龍調派綏蒙軍區副政委張達志帶兩個騎兵團去完成這一特殊任務。他對張達志說:「你現在的頭銜是陝甘寧晉綏遊擊司令,但你這個司令主要任務不是打仗,而是做買賣。你的兩個騎兵團,一個到關中,一個到晉南,把土特產賣掉,換成錢、金子、銀元以及前線需要的棉花、布匹、鞋襪等物資,以供前方急需。」

武器彈藥也是後勤保障的重點。在明確賀龍主管後方之前,他就在彈藥上給彭德懷以有力支持,這從那時往來電文可窺一斑。1947年5月9日,彭德懷、習仲勳致電賀龍:蟠龍戰鬥後炮彈奇缺,平均每門炮不足10發,可否幫助。5月10日,賀龍回電彭、習:發出炮彈200發,82迫擊炮彈1000發,均送到吳堡,請令綏德分區負責轉運至野戰軍。5月12日,彭、習經軍委轉告賀龍:炮彈送吳堡甚感激。

西北戰場打的是大仗,部隊對武器彈藥的需要量相當大。除了靠蔣介石這個「運輸大隊長」送以外,就得靠賀龍的後方支援了。彭德懷給賀龍的電報,除了要糧食,最多的就是要武器彈藥。王震、王世泰(四縱隊司令員)這些人急了,直接致電賀龍求援:「請求發給炮彈。」那時晉綏地區的軍工規模不大,設備簡陋,且缺技術人員;陝甘寧邊區的軍工因戰爭早已停產,設備都堅壁起來。賀龍決定把兩個地區的軍工合在一處,集中人力、物力擴大生產,以供西北戰場長期作戰之需。彭德懷覺得這個辦法很好,電請賀龍全權負責此事。不久,聯防軍軍工局副局長李頡伯奉命率延安軍工人員攜設備來到河東。賀龍任命擔任晉綏軍區某團政委的軍工專家蔣崇璟為晉綏軍區工業部部長,李頡伯為第一副部長,負責擴大軍工生產。到1948年,晉綏軍工已有14座工廠,生產了大量山炮彈、迫擊炮彈、手榴彈、炸藥、子彈,有力地支援了西北解放戰爭。

在兵員補充方面,賀龍的策略是加強聯防軍區地方兵團建設。在部隊壓縮機關、充實連隊;在老區動員失散兵員歸隊;在新區動員群眾參軍,組織遊擊隊,千方百計擴大地方兵團。這樣做一方面可作野戰軍的補充兵團,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漸升級為野戰兵團。毛澤東稱這一辦法很有戰略眼光。

多年後,毛澤東感慨:「就那麼一些人,能夠打出那樣的結果、那樣的局面,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條是,西北戰場不僅有一位能在前方決勝千裡之外的彭大將軍,還有一位能在後方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賀老總。

毛澤東對賀龍的傑出貢獻讚賞有加,說「賀老總忠於黨、忠於人民,是守衛邊區後方的『蕭何』」。

相關焦點

  • 賀曉明前往賀龍公園祭拜賀龍元帥
    賀曉明為緬懷和紀念賀龍元帥,特前往天子山祭拜。紅網時刻張家界11月19日訊(記者 李森林)11月18日,值2019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桑植民歌節之際,賀龍元帥之女賀曉明為緬懷和紀念賀龍元帥,特前往天子山祭拜,發揚革命傳統,繼承父輩遺志。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參加祭拜。武陵源天子山的蒼松翠柏間,靜靜坐落著開國元勳賀龍元帥之墓。
  • 在洪家關感受賀龍元帥的一生,記者探訪桑植縣賀龍故居與賀龍紀念館
    賀龍,作為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他的一生,都與中國近代革命密不可分,讓整個桑植縣具有了紅色的基因,也讓洪家關白族鄉的知名度在桑植縣名列前茅。記者再度探訪賀龍故居與賀龍紀念館,在兩個緊挨著的建築中感受賀龍元帥不平凡的一生。長沙三口之家前來參觀「賀龍元帥原名賀文常,字號雲卿,1896年3月22日出生於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一戶貧苦農民家庭。
  • 在洪家關感受賀龍元帥的一生,記者探訪桑植縣賀龍故居與賀龍紀念館
    圖/記者吳琳紅來到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慕名而來的遊客都會前往賀龍故居與賀龍紀念館。這兩個地點,就像洪家關白族鄉的雙子星,散發出無窮且耀眼的光芒。賀龍,作為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他的一生,都與中國近代革命密不可分,讓整個桑植縣具有了紅色的基因,也讓洪家關白族鄉的知名度在桑植縣名列前茅。記者再度探訪賀龍故居與賀龍紀念館,在兩個緊挨著的建築中感受賀龍元帥不平凡的一生。
  • 高祖造句和解釋_高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高祖參考例句:1、昔漢高祖解平城之圍,乃是閼氏之力。2、高祖嘉其臨難不屈,賜其家粟帛甚厚。3、太后與高祖遊於方山,顧瞻川阜,有終焉之志。川,本作「淵」,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5、掃地俱盡(sǎo dì jù jìn):謂徹底乾淨,毫無存留。《漢書 魏豹田儋等傳贊》:「用於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 儒林傳序》:「惟懷逮愍,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隋書 高祖紀下》:「聖人遺訓,掃地俱盡,制禮作樂,今也其時。」
  • 一代忠臣蕭何,輔佐漢高祖,打下一片江山
    蕭何,沛縣人,因為擅長寫文書,精通法典,所以成為沛縣上吏掾。早年,高祖劉邦為平民時,和蕭何關係很好。劉邦去鹹陽服役時,同僚為他送行湊錢,小吏們出三百錢,只有蕭何出了五百錢。秦二世元年,蕭何隨劉邦起義。於是蕭何向昌後獻計,說稱陳稀被誅殺,群臣都必須進官朝賀,將韓信引誘到宮中,再將他捕殺。劉邦得知此事後,派使者任命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此時,召平對蕭何說:「陛下露營在外,您在朝中沒有遭受箭傷之苦,卻加封晉爵,這是災難的開始,說明陛下不信任您,想暫時安撫您。你應當辭謝受封,並已全部家產資助軍隊。」蕭何聽從了召平的計謀,劉邦為此非常高興。
  • 【緬懷先烈】永遠的懷念-----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1周年
    我們在苦苦尋覓,我們在深深緬懷心中敬仰的東方巨龍,中國戰神-開國元帥賀龍。漫步在生機盎然的賀龍公園,看藍天下自由飛翔的鳥兒歡快地掠過幽靜的天空。那清脆的鳥聲吵醒了沉睡的冬季,萬物甦醒,春暖花開。豔陽一片,彰顯出勃勃生機。在巍巍的賀龍橋上,駐足觀望,看人來人往,觀花開花落,滾滾的愁緒,悠悠的哀思,瞬間湧上心頭,撕扯著痛楚的心。
  • 賀龍元帥"滿門忠烈":家族烈士超2000人
    賀龍元帥"滿門忠烈":家族烈士超2000人 2021-01-17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湖南張家界西線賀龍元帥故居旅遊景區導遊詞上篇
    伍阿哥今天帶你走進張家界賀龍元帥的故鄉觀光遊覽。賀龍故居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洪家關村,是湘西常見的木架毛瓦平房,院內修建了賀龍元帥生平事跡陳列室。賀龍是開國元勳、軍事家、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他一生奮鬥,出生入死,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豐功偉績,為祖國的建設和國防的強大作出了卓越貢獻。
  • 直擊元帥賀龍墓地:銅像9噸高6米,兩把菜刀是墓碑
    直擊元帥賀龍墓地:銅像9噸高6米,兩把菜刀是墓碑賀龍公園,是為紀念賀龍轉戰天子山而建,坐落於湖南省張家界市天子山上,在1200米的千層巖左側。公園內主要景點有賀龍銅像、賀龍墓、兵器館等。文從沈夢了解,賀龍的骨灰是在2009年6月28日,由北京遷回故裡的。墓前豎有一個石碑,碑上刻畫著,賀龍嘴含菸斗的頭像,上鐫薛明題字:「元帥之墓」。墓碑正面似由兩塊「帶把菜刀」的墓碑組合而成,寓意元帥兩把菜刀起家,走上了起事道路。
  • 湖南省地級市——張家界,原名「大庸市」,同時是賀龍元帥家鄉
    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是賀龍元帥據初步論證,張家界市現有紅色旅遊資源計有32處。賀龍元帥張家界景區賀龍元帥的雕像記得關注妤兒,記得記得留言或者發私信給本主我們下篇文章見
  • 經典文言文賞析|高祖論三傑
    原文高祖①置酒洛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②隱③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④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⑤之,與天下同利也。
  • 賀龍元帥的故鄉有福了,即將迎來一條高鐵,還要新建機場
    今天要講一講這個賀龍元帥的故鄉,桑植。關於桑植桑植縣是賀龍元帥的故鄉、紅二方面軍長徵出發地,隸屬國際旅遊新城——湖南省張家界市。全縣總面積3474平方公裡,擁有28個民族,總人口38萬人。桑植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 自稱「沒喝過硯墨水」的賀龍元帥語出驚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開國元帥,他們都能運籌幃幄,決勝千裡,在文的方面也絲毫不弱,陳毅以儒帥著稱,常常出口成章,留下很多詩作,代表作有《梅嶺三章》。而以「大老粗」自詡的賀龍曾經說過:「我是沒喝過硯墨水的人,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
  • 抗日戰爭故事:羅榮桓兒時的故事,賀龍元帥「廁所裡的誤會」
    羅榮桓元帥自幼聰穎好學,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他就把父親教的李太白的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背得滾瓜爛熟了。8歲那年,父親把他送到私塾讀書,他的求知慾望更加強烈,學習十分刻苦。
  • 參觀賀龍革命活動舊址有感
    隨同事之邀,10月4日一早,我們三人驅車前往位於烏蘭察布市涼城岱海鎮井溝子村看望分別六十五年,賀龍將軍曾率部三進涼城指揮戰鬥、守陣地、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整訓部隊的所在之地——賀龍革命活動舊址。賀龍革命活動舊址位於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岱海鎮井溝子村教堂院內,距縣城2.5公裡,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1987年,為紀念這位功勳卓著的開國元勳,將賀龍等住過的井溝子教堂修繕闢為革命活動舊址。
  • 【名人百科】榮立一等功的「後勤部長」——蕭何
    新都於公元前200年建成,劉邦見皇宮金碧輝煌非常生氣,蕭何見狀說:「皇上以四海為家,若是宮室莊嚴雄偉,就可以臣服四方。」孫犁《看護》:「我們是四海為家的,我們是以一切人民為兄弟姐妹的。」發蹤指示出處:《史記·蕭相國世家》。釋義:比喻在幕後操縱指揮。
  • 賀龍與黔江水車坪的故事
    微信搜索「重慶地方志」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喲!我們現在不只兩把柴刀,我們有兩營人,還怕幹不起來?」因湖南話「柴」和「菜」相近,聽者誤把「柴」作「菜」,故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就流傳開來)。同年4月賀龍又組織了大庸、慈利、永順、桑植、龍山五縣農民暴動。
  • 「漢初三傑」蕭何,從基層文書到開國宰相,對秘書學有何啟示?
    獨蕭何,其一生追隨高祖,輔佐惠帝,他的名字與西漢一朝的建立與穩固不可分割,他與劉邦一同起事反秦,擁戴劉邦為沛公,在楚漢戰爭時期,蕭何鎮撫關中,開發巴蜀,足食足兵。 漢朝建立,蕭何創立制度,無為治國,鞏固漢家江山。他的功績永垂千古。可以說,沒有蕭何,就沒有沛公;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沒有蕭何,就沒有漢家天下。
  • 公元前196年,蕭何府大擺筵席,一瓜農前來搗亂:我給丞相弔喪
    古往今來,有出現過很多能人異士,這些人要麼有著非同尋常的軍事才能,要麼有著遠超常人的智慧謀略。這些人雖然是一時之人傑,但是卻也難逃人性的缺點,那就是容易想當然。韓信身為平陰侯,被漢高祖猜忌而不知,最終身死呂后之手,這就是不自知,想當然的結果。
  • 元帥授銜典禮,聶榮臻提起了一個人,元帥們的心情有些沉重
    按照當時的軍銜制規定,解放軍的軍官軍銜共設置4等14級,即元帥2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將官4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和尉官也是四級。其中元帥和大將各是十人。獲得元帥軍銜的有: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共十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位元帥中,共有八位曾經共同參與了南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