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
1945年9月2日上午9點,最後一個軸心國成員日本,在停泊於東京灣上的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了無條件投降籤字儀式。
二戰結束!
同年9月9日上午9點,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正式向中國呈交投降書。
抗日戰爭結束了,為了這一天,中華兒女等了整整14年,14年的頑強抵抗、14年的浴血奮戰,我們終於將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徹底粉碎,為此不知犧牲了多少中華兒郎。
整整超過3500萬軍民為這場偉大的勝利奉獻了一切,他們應該被我們敬仰,更應該被後人銘記!
日本是投降了,但你知道日本戰俘留在中國的有多少人麼?
不多,320萬人。
這其中包括:日軍戰俘、日僑和曾經作為侵華日軍劊子手的非日本國籍人(韓、臺)
據岡村寧次這個侵華日軍司令說,停戰之後日本在中國的派遣軍約為105萬人,當然,這105萬人指的是擁有日本國籍的士兵。
在何應欽的《八年抗戰之經過》書中就統計過,加上臺第十方面軍的12.8萬人,日軍總投降兵力約為128萬人。另外,再加上韓、臺俘虜和來自三個地區的非軍人,總人數約為215人。
此外,在東北原有日軍170萬,蘇聯在橫掃東北並接受日軍投降後,將其中60萬戰俘押送回了西伯利亞勞役,剩餘的110萬人留給了中國處理。
所以,110萬+215萬=325萬人!
而這325萬人可不是待在中國贖罪的,而是等待中國將他們遣返回國的!
這不是325人,而是325萬張等著吃飯的嘴!
325萬人的遣返工作可不是說送走就能當天送走的,在陸續遣返之前,不僅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管理這麼一批人,生病安全等問題也歸中國管。
同時,還要想辦法找船將這批戰俘送回國內。當時因為國內沒有大型船隻作為運輸工具,經過中美多番商議,這運輸的船隻只最終由美國第七艦隊負責,作為交換條件,遣返人員的衣食住行交由我國負責。
這也是《波茨坦公告》中應有之意——其第9條規定:「日本軍隊在完全解除武裝以後,將被允許返其家鄉,得有和平及生產生活機會」。
不但要管,還要管好,因為他們是國際關注的戰俘。
當時中國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出以德報怨,寬宏大量的對待日本戰俘,禁止一切打罵虐待戰俘行為。並且在待遇方面還設定標準,「與國內地方正規軍待遇相同」
一張臉,一個「同」字,不知給這個剛剛結束戰爭本就一貧如洗的國家帶來多少麻煩!
在這段時間裡,這批遣送人員的吃喝拉撒哪一樣不要錢。不算日僑,你知道200多萬日俘需要多少錢養著麼?
一句「同等軍官待遇」,在《中國境內日僑集中管理辦法》這樣規定道:「華北區日俘餐食金額為每人每月3600元,華南華東2400元,華中3000元」
一天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雖然說這批戰俘在進入管理所之前是要被收繳個人財產的,只不過這些收繳財產最終都上交到專門帳戶上的。並且,作為侵略者,是來打仗的,誰會在身上帶什麼值錢的東西?另外,就算有值錢的東西,那還不是在華夏大地上掠奪而來的?
羊毛,最終不還是出在羊身上!
當然啦,賠本的買賣肯定沒人幹!所以,當時便有規定,所有日俘消費支出統一由受降區當地墊付,並且每一筆支出都要登記造冊,由日俘負責人籤字,匯總後遞交上級。將來向日本要求戰爭賠償時一併算帳。
很遺憾的是,我們一直沒要戰爭賠款,自然也就沒有遣返期間的錢一說,相當於為320萬人做了一年多的慈善。
二戰剛剛結束,百廢待興,日本國土一片廢墟,美國當時雖答應派船運人,可對方也沒那麼多船同時運輸,並且所有遣返人員登船之前還需要經過嚴格檢查,確認沒有攜帶任何病菌才能登船。
而這一遣就是一年!
1945年11月17日,第一艘遣送船載著數千名僑民和數百名日俘傷兵從天津塘沽港離開,經過1年多的不懈努力,320萬滯留中國的日俘全部被遣送回國。
這批人在經過嚴格體檢和DDT衛生消毒,打上疫苗之後(據說疫苗還是美國給的),才能登船。並且,雖當時規定日俘可攜帶行李回家,但有三樣物品不在此例。
1違禁品:列如:毒、冷熱武器裝備、望遠鏡、軍犬等軍用裝備。
2經濟價值物資:如:金銀珠寶、古董證券、藝術品、包括超過正常個人所需的香菸、雪茄等。
3文字資料:如:古屋、歷史書籍、文件報告等。
相應的,當時中國特意送了他們三樣東西!
古人講究面子,送客時總要塞點東西讓對方回去,這個傳統至今都還有所保留。甭管自己褲腰帶勒得有多緊,但該要給的還得給。
送錢:按照當時分配為,日俘軍官每人500元,士兵每人200元,僑民每人1000元。
送糧:當時考慮到日本國內正在鬧大饑荒,所以特別規定凡是遣返人員,每人在不反覆挑。不找人代挑的情況下,一個人以最大負重為限,能挑多少糧回家,就挑多少回去。中國當時這樣的行為,可是感動了整個日本和國際社會,「每人一挑」的故事也因此而得名。
送衣:為了讓這批日俘走得乾乾淨淨,中國特別將他們之前上交的軍服洗乾淨後發放給他們穿上回家,並且其餘的褥服鋼筆文具等私人用品也統統歸還。
在中國的日軍戰俘是幸運的
相比日俘在中國好吃好喝的,回去還能送錢送糧。被蘇聯俘虜的60萬日軍可就沒有那麼好的命運了,他們被帶到了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在極端環境不停的勞作,忍受著非人虐待。
直到1956年,這批飽受折磨的日軍戰俘才被蘇聯陸續遣返,來時60萬,回去的卻只剩下39萬人。1967年,蘇日建交後,蘇聯將死在西伯利亞日俘們的骨灰盒送回了日本,代表著蘇聯已仁至義盡。
怎麼說呢,當初我國不計前嫌的做法在國際上贏得一片掌聲的同時,也為戰後急需人口重建國家的日本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最終,我們除了掌聲,不知道還贏得了什麼?
最後,昨天看到讀者說芊芊(qianqian一聲)是什麼鬼,在這裡我要重申一遍,這是筆者的筆名哈,謝謝!
我是芊芊,一個想點什麼就說點什麼的普通人,感謝你的閱讀,喜歡的朋友可以關關注一下咱,每天為你推送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