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城山說
7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刊》發布了一篇文章《「十四五」時期,如何優化我國的行政區劃設置?》,作者是王開泳、陳田。
這篇文章在「推進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組織體系」一欄提出建議:支持深圳、青島、大連、喀什升格為直轄市。
《中國科學院院刊》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主辦的以戰略與決策研究為主的智庫類期刊。
第一作者王開泳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民政部理論政策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民政部行政區劃調整評估特聘專家,中國行政區劃與區域發展促進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地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
可以說,這篇文章還是有一定重量的。
那青島能否實現直轄夢呢?我們先看看青島直轄後的山東是什麼樣的。
我試著從山東地圖中摳掉青島,然後山東地圖就變成了這樣:
上圖可以看出,青島處於山東半島的中間位置,東面還有煙臺、威海,不是傳統的端頭城市,青島若直轄,就直接把山東給割裂開了,這是直轄的大忌。
所以,青島若要直轄,首先需要解決煙臺、威海的問題,肯定會帶起一系列的區劃調整。
那青島帶著煙臺、威海一起直轄不行嗎?
我們看下三個傳統直轄市(重慶直轄原因特殊,不做比較)的數據,所有數據都取自2019年,北京1.6412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154萬人,GDP 3.5萬億;上海0.634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428萬人,GDP 3.8萬億;天津1.19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562萬人,GDP1.4萬億;青島1.1282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950萬人,GDP 1.17萬億。
青島面積和北京、天津相近,相當於兩個上海,所承載的人口、GDP卻相差甚遠,想要直轄分量還不太足。
若青島合併煙臺、威海,面積將達到30824平方公裡,GDP達到22358億元。經濟總量是有了,但面積也太大了。
再和深圳比較以下,深圳0.1997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344萬人,GDP 2.7萬億,青島面積是深圳的5.6倍,人口和GDP卻差那麼多,深圳同樣是計劃單列市,地理上還是端頭城市,深圳都沒直轄,哪有青島的份。
再來說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山東會放嗎?
青島是山東省的經濟龍頭,在山東半島的帶動作用無可替代;山東在青島投入很多,跨海大橋、4F飛機場、高鐵、國家級新區、自貿區、上合示範區、藍色經濟區等等,很多大項目甚至優於濟南先給青島,雖然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國家,但也離不開山東的支持。
誰也不想自己種的果兒讓別人摘,青島想直轄過不了山東省這一關就基本沒戲。在山東省層面上,還是希望青島帶領周邊兄弟城市一起發展的,這點從近幾年搞青島都市圈、膠東經濟圈就能看出。
重慶直轄已23年,青島也已計劃單列33年,難道青島直轄一點希望也沒有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的城市擴大了,也有的城市「收縮」了,進行新一輪區劃調整已是十分迫切。
2019年11月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提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與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實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組織體系」以來,國家對行政區劃調整越來越重視,步伐越來越快。
僅是2020年以來,就先後有長春、煙臺、成都、南通、蕪湖、邢臺等城市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
在新一輪區劃調整大潮中,青島作為一個計劃單列33年的經濟強市,若說直轄還是有一點希望的。
不過,時至今日,直轄不直轄還那麼重要嗎?
國家城市發展的重點已偏移到國家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了,去爭取直轄市已經不合群了,不如爭個國家中心城市來的實在。
再說,青島做個直轄市就比現在發展好嗎,沒有山東腹地的支持,青島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這點看天津、重慶就一目了然,弱直轄市不如強省會,沒有廣大省內腹地的支持,天津、重慶已經被成都、杭州、廣州比下去了,天津更是在今年上半年跌出了前十名。
最後總結一句:青島直轄有希望,但面臨的問題比希望要多,一個最大的問題還是青島自身的發展能不能夠得上直轄市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