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竹文化節:一場竹與鄉村振興的盛會

2020-12-21 紅網

竹文化節現場琳琅滿目的竹製品。

市民在竹文化節上選購商品。

紅網時刻益陽11月16日訊(通訊員 陳嶽杉) 11 月 14 日至16日,第十屆中國竹文化節在湖南桃江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近1000名國際友人和省內外嘉賓、100多家企業負責人齊聚湖南桃花江畔,一起賞竹、品竹、論竹、購竹,共謀發展,暢想未來。

一場期待已久的盛會

如果一場盛會的主題代表一個時代的背景,那麼,竹文化節的主題,也反映出了人們對竹經濟的嚮往。中國竹文化節始於1997年,每兩年舉辦一屆。第一屆竹文化的主題是「弘揚竹文化,開發竹產業,發展竹經濟,讓中國竹鄉走向世界」,其後,「小康」「低碳」「綠色」等詞語逐一進入主題。本屆竹文化節的主題是「弘揚華夏竹文化,建設美好新家園」,顯然,「新家園」的內涵更廣、更深,切合當前的時代背景。

湖南桃江是一個欠發達縣,「欠發達同時意味著我們的青山綠水還在,這正是湖南大多數地區的現狀,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新的經濟發展格局之下實現新的趕超」,桃江縣一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在我省1999年承辦了第二屆竹文化節之後,第10屆竹文化節再次回到湖南,在許多農戶和竹產業企業家心裡,意義十分重大。許多本地企業家驕傲地表示,「第10屆,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新的起點。」

為了承辦好本屆文化節,湖南的桃江人也是精心準備了數月的時間。從竹博物館的建設、竹文化和竹產業發展成果展示,到中國竹產業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的舉辦,都是舉全縣之力而為之。11月15日晚,作為節日活動之一的《家在竹鄉》桃花江竹海實景演出暨黎錦暉音樂,將桃江本土的美女、擂茶和胡吶喊等本土文化與竹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竹文化的桃江因素演繹得淋漓盡致,上幾千名觀眾似乎忘記了毛毛細雨的存在。現場氣氛之熱烈、秩序之井然,桃江人微信朋友圈對這場音樂會以及竹文化節相關內容轉載之頻頻,足以證明桃江人對竹文化節這場盛會的期待。

新時代的新方向

任何經濟的發展,都需要資源的消耗。對於製造業而言,對自然資源的索取,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在竹海的竹博物館,充分展示了人類從原始社會到現代,人們對竹資源的充分利用,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竹的生長周期短、可再生,竹產品用完之後如落葉歸根,對土地無汙染,是當前環境問題突出背景下理想的產業」,桃江一企業家表示。

中國竹業協會會長、國際竹藤中心常務副主任費本華在桃江接受媒體採訪時,則進一步對竹子的使命進行了詮釋:「竹子不僅是生態的,也是產業的,具有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在弘揚生態文明,促進產業發展上承載著與農作物不一樣的使命,承載著竹文化竹產業和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的偉大使命。」

在經濟開發區的竹文化博覽會現場,為了將自身的產品迎合大眾的消費理念,竹企業大都把生態、環保放在了首要位置,100多家竹企業可謂是「你爭我鬥」,毫不示弱。在展廳內,吃的竹筍、住的小竹屋、用的竹家具,竹子做的筆、紙、毛巾、牙刷,等等,讓參觀者目不暇接;就連電腦鍵盤、滑鼠、計算器、充電寶等電子產品,都是竹外殼,讓許多參觀的人士愛不釋手。

「實際上,我們很多竹產品已被塑料替代了,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汙染。但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原本由塑料製成的產品,我們可以用竹子來替代。這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一位參展商興奮地說道。

湖南竹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湖南是全國楠竹主產區,竹資源大省,2017年全省竹林面積達到1639萬畝,竹產業產值突破260億元。「如果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大力發展竹產業是最好的選擇。這就是竹產業的巨大潛力。」

前幾年,湖南省制定了以桃江為核心基地,到2025年打造湖南千億竹產業的目標。「這對桃江來說,既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桃江縣一政府工作人員表示,為了打造這一核心,桃江提出了 「雙百」竹產業工程。通過多年的發展,桃江竹涼蓆、桃江竹筍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全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2017年,全縣竹業總產值達到了76.46億元,居全省第一位。「這是桃江人化壓力為動力的表現。」

不過,在企業展會上,面對外省的諸多優質竹產品,本地一些企業家也顯出了一定的憂慮。「我們的一些產品,與外省相比,無論是在技術上、設計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位本地企業家表示,「顯然,本屆竹文化節讓我們開闊了眼界,找出了不足。」一位長期關注竹產業發展的政府工作人員則表達了另一種擔憂:「一些竹產品市場銷售價格很高,比如有的竹凳一條能買上千元,但企業僅需要進幾十元的原竹就夠了,很多竹農對賣竹的收入還不滿意,足見我們的竹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竹文化節開幕式上,作為千億竹產業工程核心的桃江發布了《竹與鄉村振興——桃江宣言》,力求把竹產業培育成 「生態工程」和「富民工程」,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桃江縣一企業家代表表示。

相關焦點

  • 翠竹飄香迎嘉賓第四屆中國竹文化節鹹寧開幕(組圖)
    圖二:雲南巨竹吸引外商目光圖三:用竹篾編成的仿古馬車荊楚在線消息(楚天金報)記者張衛華、萬多報導:第四屆中國竹文化節昨日在鹹寧市隆重開幕,這個國家級、國際性的盛會前三屆分別在浙江、湖南、四川舉行。這次在我省鹹寧市舉辦的竹文化節為期三天,主題是:弘揚竹文化,建生態文明;發展竹經濟,奔小康社會。18個省、市的來賓和13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及商務參贊、17個國家的外賓及港臺來賓懷著極大的熱情參加了本次竹文化節。鹹寧竹類資源豐富,現有竹林總面積153.7萬畝,竹類品種12屬150餘種,主要竹種為楠竹(毛竹)、雷竹、慈竹、苦竹、水竹等,其中楠竹產量居全國第七位。
  • 宜賓長寧縣第十屆竹生態旅遊美食節暨首屆國際涼糕旅遊文化節活動...
    宜賓長寧縣第十屆竹生態旅遊美食節暨首屆國際涼糕旅遊文化節活動開幕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06-11 09:02
  • ...青竹——青神縣青竹街道:打「竹牌」 唱「竹戲」 繪就竹裡振興路~
    「竹裡青神安逸鄉村」專欄系列欄目,帶你打卡七個鄉鎮(街道),傾聽基層幹部、村民在鄉村振興中的心聲。今天,請大家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走進 青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竹街道,感受當地濃厚的竹文化氛圍和當地居民的竹韻生活~說起青竹街道,就不得不提到蘭溝村,它享有「中國竹編第一村」的美譽,該村「編竹為器」的民俗在青神古已有之,早就與當地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 桃江竹文化博覽館將亮相第十屆中國竹文化節
    中國網10月24日訊 在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桃花江竹海風景區內,於9月上旬正式動工建設經過40多天的緊張施工以來,中國(桃江)竹文化博覽館主體工程即將完工,陳列布展工作已全面啟動,預計11月5日試開放。
  • 廣州花都區梯面鎮第十屆油菜花旅遊文化節開幕
    金羊網訊 記者何偉傑,通訊員湯小玲報導:3月9日上午,以「花漾梯面·相約2018」為主題的梯面鎮第十屆油菜花旅遊文化節暨鄉村振興戰略學術和實務研討會、客家文化研討會在梯面紅山村廣場開幕,現場150畝的油菜花迎來盛花期,場面震撼。
  • 板橋鎮中心幼兒園迎來第二屆竹文化節
    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板橋鎮中心幼兒園迎來了第二屆竹文化節。  整個活動依據板橋當地的竹特色,以「竹」為載體,以「竹文化」為主體,通過「賞竹、玩竹、品竹」等方面的學習和實踐,還子賞在其中、玩在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賞竹,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 岷峨秀地 「醉」美青竹——青神縣青竹街道:打「竹牌」 唱「竹戲...
    「竹裡青神安逸鄉村」專欄系列欄目,帶你打卡七個鄉鎮(街道),傾聽基層幹部、村民在鄉村振興中的心聲。今天,請大家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走進 青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竹街道,感受當地濃厚的竹文化氛圍和當地居民的竹韻生活~說起青竹街道,就不得不提到蘭溝村,它享有「中國竹編第一村」的美譽,該村「編竹為器」的民俗在青神古已有之,早就與當地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 福建農林大學赴寧德屏南挖掘提煉富竹美食優勢力 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隊深入農戶調研 通訊員 張精 攝東南網8月17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 通訊員 張精)日前,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赴寧德市屏南縣嶺下鄉富竹村鄉村振興實踐隊在富竹村開展三下鄉活動實踐隊為了給富竹村編制一套成熟有效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從8月11號開始,開展一系列關於富竹村場地分析資料的調研收集互動。富竹村是福建省人才振興示範點,也是著名的「碩士村長村」。自2017年以來發展迅速,拆除違章建築、建成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路燈。
  • 《東方尋寶》第十屆國際藝術賽寶文化節「寶玉石觀賞石」獲獎榜單
    湖南國際頻道《東方尋寶》欄目舉辦了第十屆國際藝術賽寶文化節,特設了「寶玉石觀賞石」賽事,並通過網上報名的形式,有效地解決了疫情期間廣大石友們無法現場報名的難題。日前,經過緊張、激烈的網絡投票,第十屆賽寶文化節網絡人氣百強獲獎名單已全部產生並面向社會公布。6月10日,結合網絡人氣投票和賞石·收藏推介團的初審、覆審及最終評選,本屆文化節寶玉石觀賞石獲獎榜單正式出爐,我們來看一看吧。
  • 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竹產業博覽會在上海成功召開
    2018年7月18日—20日,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竹產業博覽會暨2018中國(上海)竹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成功召開。
  • 「知竹•樂居」第二屆竹建築•竹生活高峰論壇報名
    「安吉論竹」竹子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 是一種精神符號竹子具有鮮明的東方性格,中國文化典型代表與竹為友, 知竹樂竹, 與竹的對話清麗高雅為什麼論壇落地中國第一竹鄉——安吉在竹林中,分享一場有關竹與設計的跨界盛宴最了解竹材料的專家最擅長挖掘竹材靈魂的設計師思想、材料、技術交織的靈感對話
  • 鄉村因竹而美 村民以竹致富
    □本報記者 樊邦平  「現在竹林成了風景線,更要把鄉村遊搞起來。」1月5日,青神縣最大的竹林基地——瑞峰鎮尖山村,萬畝竹林隨風搖曳。綠竹變身鄉村最美風景線  尖山村此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年來得益於全縣「美麗竹林風景線」項目建設,全村抓住機會鎖定竹林基地目標,賣竹苗,搞加工,村民平均年入萬餘元,全村因竹脫貧致富。  「因竹而美,以竹致富」的不僅是尖山村。
  • 第十屆中國竹文化節節徽、吉祥物亮相
    新湖南客戶端11月9日訊(通訊員 詹微)充滿喜悅祥和的小臉蛋,梳著竹筍樣式的髮型,手舉點讚大拇指——這個頗能體現桃江特徵的綠白相間的玩偶叫「桃江娃」,是第十屆中國竹文化節所推出的吉祥物。11月7日,第十屆中國竹文化節節徽、吉祥物在益馬高速桃花江互通高速出口、桃灰線路口、華美達酒店、通程國際大酒店展出正式亮相。
  • 與竹「聯姻」 「中國旅遊小姐」將化身青神竹仙子
    (原標題:與竹「聯姻」 「中國旅遊小姐」將化身青神竹仙子) 近日,
  • 「百筍宴」展示美麗竹鄉「竹文化」
    ; 4月26日,「美麗竹鄉,幸福味道」——2018杭州市臨安區「好家風百筍宴」暨中國臨安竹文化節活動啟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弘揚竹文化,傳承好家風,打造中國竹筍美食之都」。活動現場展出的有來自杭州市臨安區包含了竹文化元素的300多道私房菜、名師大師家鄉菜、企業特色家宴,以及相應的竹文化、竹產品等。
  • 「知竹.樂居」第二屆竹建築竹生活高峰論壇在安吉舉辦
    安吉2015年11月30日電 /美通社/ -- 「知竹.樂居」第二屆竹建築竹生活高峰論壇在安吉成功舉辦。「未出土時先有節,至凌雲處亦虛心」,竹作為一種精神符號和文化象徵,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和品格。中國竹文化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亞洲近鄰和西方文化發展。
  • 武漢園博園將舉辦「漢口裡夜市暨漢口裡竹床文化節」
    武漢新聞綜合廣播通訊員楊璇,徐志剛,記者左建報導:為豐富市民暑期夜間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文化活動品牌,助力城市經濟復甦,7月17日,武漢園博園將舉辦「漢口裡夜市暨漢口裡竹床文化節」。打造不一般的夜間經濟竹床是夏季特有的文化符號。此次夜市將依託武漢人「竹床」情懷和漢口裡商業街古韻建築,布置數百張竹床,開啟夜市經濟,供市民休閒娛樂,重拾武漢之夏味道。漢口裡夜市是武漢園博園實施「文化成景區、文化進景區」系列行動之一。
  • 四川洪雅:踐行"兩山論"竹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竹產業發展,將竹產業融入康養旅遊發展,制定了加快推進發展竹產業的意見,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初步構建了&34;產品、竹林旅遊、竹筍食品等產業為支撐的竹產業體系,打造了竹元科技、一品源、和鑫農業等品牌企業,&34;不斷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 「漢口裡夜市暨竹床文化節」又來啦!
    進入7月三伏天 一年一度的 「漢口裡夜市暨竹床文化節」 武漢經視記者現在就帶您去看看 漢口裡竹床文化節的熱鬧場景 「漢口裡夜市暨竹床文化節」又來啦!
  • 宜賓市翠屏區高橋竹村:聚力打造美麗鄉村會客廳
    宜賓市翠屏區高橋竹村:聚力打造美麗鄉村會客廳 2020-08-03 18:47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