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一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裡的文化古蹟眾多,尤其是著名的寺廟幾乎每個區縣都有,比如渝中的羅漢寺、九龍坡的華巖寺、南岸的慈雲寺、潼南的大佛寺、梁平的雙桂堂……等,每一座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奇的故事,當然也包括渝帆在這裡給大家介紹的綦江古劍山淨音寺!
淨音寺位於綦江區古劍山上,所以原名為古劍山寺,始建於公元960年(前宋時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名符其實的千年古剎,是巴蜀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
據資料介紹,明萬曆年間(1610)重修廟宇,挖廟基時,掘得古劍、古鏡各一,這也是古劍山的來歷。山上有捨生崖、石徑通天、石馬、公雞石、摸兒洞、棋盤石、雲中石筍、禪洞等景觀。它山勢雄偉、奇峰突兀、自成孤峰、凌空屹立、狀似公雞,故又名雞公嘴。
淨音寺的鼎盛時期,建有「大雄寶殿」、「三聖殿」、「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福壽殿」、「藏經樓」等18個殿堂,分布在前山和後山,常年香火旺盛,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享譽巴蜀。
上個世界七十年代中,因眾所周知的原因淨音寺遭到嚴重損毀。直到九十年代後期,淨音寺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重修了莊嚴雄偉的「光明殿」、「藥師殿」、「觀音殿」、「金剛殿」、「大山門」、「綜合樓」等殿堂。
1999年、2007年,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惟賢大和尚兩次親臨綦江,率眾高僧為淨音寺佛像開光。
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金碧輝煌,左右對稱,入門處,一邊是鐘樓,一邊是鼓樓,大小、造型均一致,我們到達的時候,大門緊閉,應該是暫不對外開放。
說到靜音寺,當地朋友告訴我們,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就是「雞公嘴(靜音寺)的菩薩——應遠不應近」。為什麼呢?據傳在南宋年間,古劍山雞公嘴山上住著一個姓王的泥匠。一天夜裡,王泥匠夢見了觀音娘娘。夢醒後,王泥匠與妻子商量,決定塑一尊觀音娘娘的像。
於是,王泥匠精心塑像將其放到雞公嘴山頂。並在觀音前第一個許願:「希望兒子長大了學有所成,將來成達官貴人,不像他做一輩子的泥匠。」
一晃十年就過去了,王泥匠的兒子也已經長在成人,且頗具才華,後來被南州(今綦江)縣官看中,舉薦給楚州(今重慶市區),還真的就成了達官貴人。王泥匠逢人便說是觀音娘娘顯靈,因此來拜菩薩的人絡繹不絕。
後來,王泥匠的兒子當官後,便派手下在雞公嘴(今古劍山)山頂修了一座寺廟,也就是現在都還在的淨音寺。寺廟修好後的第二年,王泥匠的兒子再次回鄉省親,與南州縣官一起去雞公嘴拜觀音,兩人同時許願,希望來年能得到提拔。
說來奇怪,王泥匠的兒子觀過這裡的菩薩之後,還真的得到了提拔,於是,南州縣官嘟囔著:這雞公嘴的菩薩硬是應遠不應近吶。從此,「雞公嘴的菩薩應遠不應近」這個說法就流傳開了,很多人都不遠萬裡到雞公嘴來燒香許願。
傳說不一定是真實的,但卻在古劍山周邊傳得神乎其神,也成為了當地老百姓深信不疑的信仰,所以每逢初一、十五,淨音寺裡面的香火都非常旺盛,周邊市縣的香客都慕名而來,祈佛拜神,許下自己的良願。
值得與大家享的是,淨音寺所在的古劍山雖然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卻是免費對遊客開放的,所以這也大大方便了大家去淨音寺禮佛。
淨音寺分為上院和下院兩個部門,下院位於古劍山山腰,建築規模宏大,而上院則位於古劍山山頂的懸崖峭壁之上,非常險要,憑欄遠眺會給人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