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望洞庭""石灰吟"教材中現兩版本 不存在對錯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昨日,鄭州市民彭先生致電東方今報熱線稱,自己是一名小學老師,所在的金水區屬於課改區,用的教材都是蘇教版,一次在輔導學生學習古詩時發現語文課本裡有兩首古詩《望洞庭》和《石灰吟》與人教版本存在區別,同一首詩有兩個版本,學哪個好?

  □東方今報記者 韓旭/文 吳仲舒/圖

  ◎同一首古詩卻有兩個版本

  彭先生說,自己平時在一家培訓機構擔任語文老師,前一段時間從其他學校轉過來一名學生,為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他讓該學生背一首于謙的《石灰吟》,背完後彭先生指出其中一處出現錯誤,學生則堅持自己沒有背錯。

  「我們金水區屬於課改區,使用的教材是蘇教版的,在課本裡《石灰吟》一詩其中有一句是『千錘萬擊出深山』,當時學生背誦的卻是『千錘萬鑿出深山』。」彭先生說,同樣的作者,同樣的古詩,為什麼一個用的是「擊」,另一個卻是「鑿」呢?

  ◎兩個版本對比不知道哪個對?

  細心的彭先生專門找來一本人教版課本,發現不只是這一首詩不一樣,在劉禹錫的《望洞庭》中,也同樣存在不同版本字不一樣的情況。

  隨後,東方今報記者翻開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六年級(下冊),于謙的《石灰吟》和劉禹錫的《望洞庭》。對比人教版的同年級教材,可以看到,兩首詩均有字句上的差別。人教版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蘇教版《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鑿」變成「擊」,「粉身碎骨渾不怕」變成「粉骨碎身全不怕」。而在劉禹錫的《望洞庭》中,蘇教版的是「遙望洞庭山水色」,人教版的是「遙望洞庭山水翠」。「色」字變成了「翠」字。

  「同樣一首詩,在不同的版本上出現不一樣的詩句,容易對學生造成誤導,不知道到底哪個對,哪個錯,老師到底該教哪個版本的呢?」彭先生說。

  ◎兩個版本各有所長

  昨日下午,東方今報記者帶著這一疑問採訪了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士祥。王士祥說:「古詩流傳下來存在不同的版本是很正常的,首先,古代字存在不規範的現象,加之又是使用繁體字,所以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就以《石灰吟》為例,『鑿』和『擊』如果用繁體書寫是極為相像的,在現代翻譯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不同的版本。其次,我們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詩人在作詩時,也會反覆推敲詩句中的用詞用句,可能在作詩時作者自己就寫了兩個版本,作者也糾結使用哪個字更好,同樣以《石灰吟》為例,『鑿』和『擊』本身就是同義字。還有一種可能性,古人多有抄名人詩詞的習慣,在抄錄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抄錯的現象,有時候抄錄人也會自己修改其中的一些字,慢慢流傳下來,可能會有一些傳寫之訛,或經過了後人的改動,因而不同時期刻印的同一書籍,其中的內容並不完全相同。」

  ◎不存在對錯 家長不必擔心

  「在小學課本中出現不同的版本,我倒覺得是好事。首先來說本身不存在對錯,學生學習哪個版本都是對的。再者說如果學生自己發現了其中的不同,他肯定會好奇,會去問老師或者上網查閱資料,那麼這個過程是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詩的寫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利於加深對詩的理解。家長並不必擔心。」王士祥說。

  同時王士祥建議市民,如果對一些詩詞存在疑問,可以到河南省圖書館等大型圖書館內翻閱作者的原版詩詞,到底是哪個字便一目了然。AC

  聲音

  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士祥:從人教版和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所選的《望洞庭》和《石灰吟》這兩首詩來看,儘管少數字句有所不同,但各有所長,不能完全否定誰、肯定誰,所以不存在對錯之分。

  鄭州市汝河路小學趙老師:一首詩出現不同版本的事在教學實踐中會遇到,但老師一般都是按照教材和教學大綱規定的版本進行教學。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元代王冕古詩《墨梅》現兩個版本 家長摸不著頭腦
    元代王冕古詩《墨梅》現兩個版本 家長摸不著頭腦 2015-07-09 09:49:17來源:錢江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7月09日 09:49 來源:錢江晚報
  • 劉禹錫《望洞庭》:八百裡洞庭煙波浩渺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我是你們的小屋姐姐。今天,咱們來學《望洞庭》。這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望洞庭劉禹錫03:41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古詩賞析二十三:劉禹錫《望洞庭》
    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注釋1、兩相和:指水光與月色交相輝映,優美和諧。 2、山水色:一作「山水翠」,作「色」為佳;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4、青螺:這裡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原名洞庭山,洞庭湖以此得名。創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洞庭湖時所作。「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序)。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 小學教材古詩文猛增87%:讓孩子死記硬背古詩,到底是對是錯?
    我家孩子上小學前,我並沒有感受到語文有多麼受重視,直到我拿到小學語文教材的那一刻,才明白現代孩子的語文教學變化有多麼大。小學一年級課本就有古詩詞,據悉小學六個年級、12冊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數量達到了129篇,相比原來的教材數量猛增了87%。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引爭議:古詩文增多加重學生背誦負擔?
    十年過去,蘇教版、北師大版等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退出歷史舞臺,「統編本」教材成為唯一,自全面投入使用以來,一直被廣泛關注與討論。諸如先識字後學拼音的教學模式、古詩文比重大幅增加等話題都曾佔據熱搜。對此,陳先雲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幾年來教材的編寫和修訂過程,就是持續不斷解疑、釋疑的過程。」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刪全部古詩 家長稱矯枉過正
    不過部分家長對此也表達了疑慮,他們認為從8首古詩到一首不剩,有些矯枉過正,「古詩是很好的文學形式,如果能保留一兩首,讓孩子適當學習,並不會增加多少負擔。」  早報記者注意到,上海市教委今年上半年在答覆相關提案時稱,今年已將修訂低年級語文教材以及啟動小學語文教材整體修訂計劃列入市教委工作要點內。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課內必備古詩梳理
    關注新聞的朋友都知道,從2017年9月學期開始,中小學語文教材就大換血,小學語文教材增加了55篇古詩文,增加高達80%。從中可以看出教育改革重視閱讀外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素養培養。在整理了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必備古詩時,發現教材所增加的古詩比舊版的增加了很多,甚至很多古詩舊版是放在三年級下冊或者更高年級的,如今都提前讓學生學習了。就趁著暑假,讓孩子提前背誦吧!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舉頭望山月」還是「舉頭望明月」,《靜夜思》的版本之謎
    詩中對於家鄉的思念,跨越千年也能讓人感受得到。質樸的語言和雋永的味道,讓這首詩一直都很受歡迎。可是,你知道嗎?這首詩在流傳過程中有三個版本,現代常見的版本並不是最原始的版本。宋代刊印的《李太白文集》中收錄了這首《靜夜思》,其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和現代通行版本不一樣。宋刊本是「床前看月光」和「舉頭望山月」。此後元代和明代的刊印版本都和宋刊本保持一致。
  • 望洞庭的詩意 望洞庭的詩意簡短
    《望洞庭》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詩中通過對洞庭湖風景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之情。那麼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麼呢?不知道的小夥伴就要趕緊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了。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 教材裡古詩出錯了?人教社回應
    不少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現在了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然而也有人疑問,不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綜合文獻價值及詩意考慮,教材選用了「白雲生處」。但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卷三十六「考文」中評述道,「杜牧之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亦有親筆刻在甲秀堂帖中。今刻本作『深』,不逮『生』字遠甚。」他直言,用「生」字意境更佳。人教社表示,綜合考慮上述條件,教材便選用了「白雲生處有人家」這一版本。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情況不僅這一處。
  • 望洞庭把什麼比喻成什麼 望洞庭中的比喻句分別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望洞庭》中作者把平靜的湖面比作一面沒打磨的銅鏡,突出湖面的平靜;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一隻青螺,突出君山的翠綠。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熱點丨語文教材拼音出錯?古詩出錯?官方這樣回答……
    在教學的時候,不需要講變調規則,也不要過度拓展,只需要讓學生了解有這個現象,並且藉助注音在課文中讀準這幾個詞語就可以了。04刺蝟的「蝟」應該讀輕聲,為什麼教材中注音是wèi ?答:三年級上冊古詩《山行》中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另有一個版本寫作「白雲深處有人家」。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望洞庭湖》教師筆記和知識梳理
    二、初讀課文請同學們跟隨「詩豪」劉禹錫的腳步,一起來讀一讀《望洞庭》這首古詩,在讀的過程中試著給古詩劃分節奏。請學生按照自己劃分的節奏讀古詩。老師出示古詩的劃分節奏,按著節奏,有感情地再讀古詩。3.賞析「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①白銀盤:比喻洞庭湖。②相和:互相映襯。②青螺:青綠色的螺。詩中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注釋: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 滬一年級語文課本刪古詩引爭議 課本告別古詩該不該
    近日,上海市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古詩「退役」,也成了連日來的熱點話題——刪掉了舊版本中《畫》、《草》、《登鸛雀樓》等全部8首古詩。上海市教委回應,此舉目的是為小學生減輕識字和背誦的壓力。此事,也引起了泉州市教育界和文化界的關注,大部分老師和專家學者都認為「過於草率」。昨日,記者從泉州市教育局獲悉,目前我市的小學語文課本有三個版本,分別是人教版、北師大版和語文出版社版。
  •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小學必背古詩《望洞庭》
    洞庭日出今天分享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望洞庭》之前,我們學過李白的《望天門山》,看到這個望字,我們立刻就明白了詩人要寫的是從遠處看到的景色,而這裡的「望」與李白詩中的「望」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個「望」是在夜裡發生的。
  • 劉禹錫的《望洞庭》,是山水詩名篇,詩人有何妙筆?
    劉禹錫的《望洞庭》,您肯定讀過。那麼這首詩為什麼能讓人印象深刻呢?詩人用了什麼樣的高明手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我們頭腦中的畫面就非常清晰,是這樣的:月亮照在平靜的湖水中,遠處看見了一座青山。您不妨試想,如果旁邊有一顆樹,在月色下顯得很高大,天空中還有很多星星閃閃發光。雖然都是很美好的事物,但您的頭腦裡還會有很清晰的畫面嗎?很顯然不會有。這就叫喧賓奪主。
  • 三上語文15課《古詩三首》知識點教學(複習重點)
    三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15、古詩三首★知識點教學(複習重點)一、>三首古詩的背誦和默寫。(必考)重點:《望天門山》二、理解、讀熟每句詩的意思。(必考)重點: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劉禹錫《望洞庭》音頻文稿——《小學必背古詩詞100講》系列課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  我們都知道,李白超凡脫俗,有詩仙之稱;杜甫心繫百姓,有詩聖之稱。而唐代詩人中還有一個樂觀豁達的詩豪,他就是劉禹錫。公元805年,時任監察御史的劉禹錫和很多官員一起推行永貞革新,意在打壓邪惡的宦官勢力。
  • 杜牧《山行》詩中,斜字到底怎麼讀?教材標註錯了嗎?
    教材上的斜字讀音標註為讀如鞋翻看字典,才明白,原來教材的依據是《新華字典》。這三個字都要壓發花轍,雖然斜字平常的讀音讀如鞋,但在古詩中,在此處,就應該讀如霞,這樣才符合絕句押韻的規則,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讓人感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