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代藝術還得追求真善美
與中國當代藝術家群體接觸了二三十年,感覺膚淺的、急功近利的機會主義者所佔比例較大。作品是人做的,人不行,作品不可能好。
當代藝術(或曰前衛、先鋒、實驗、觀念藝術等)源起於西方,它是西方社會全面發展的結果。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並不具備西方那樣的條件,而中國的當代藝術卻與西方的當代藝術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這便讓人懷疑,中國的當代藝術是不是缺乏誕生與存在的充足根據。
當代藝術還存在著較嚴重的「皇帝的新衣」現象。很多人不敢追問當代藝術家,怕人家說自己土,可一旦追問,對方大多會語焉不詳或漏洞百出。當代藝術走到今天,還顯示出背離當初叛離經典、蔑視殿堂、走向平民大眾、倡導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民主價值取向等美好宗旨的傾向,變成更加想成為經典、同樣的殿堂化、更加的小圈子化、離平民百姓更加遙遠的藝術。
當代藝術形式有著很高的創新要求,更加排斥重複性。杜尚將籤名的小便池放到美術館展出,之後,他或別人再把籤字的大便池拿來將是不被接受的;而中國的一些當代藝術家,除了模仿、抄襲西方當代藝術,還會經常重複自己。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才能不夠加上道德的缺失。
藝術經歷了依附教會、宮廷、貴族、知識分子等階段,在某些國度還曾被極端地政治化,被專制強權姦污。當代藝術則主要依附於現代資本,而資本的持有者們與當代藝術大都不是審美意義上的關係,而是將之視為資本運作的平臺,是他們為了謀取商業利益的一個有著虛擬特徵的商品價值產業鏈。這導致許多當代藝術家被資本、商業裹挾,還要裝腔作勢,而真誠、道義、深邃、自我、獨特等這些很有價值的東西,大都是與生活中的「表演」無緣的。
當代藝術的反叛性、多樣性令人眼花繚亂,甚至使人們質疑以往總結出的藝術規律、藝術本質到底還適應不適應於今天,質疑藝術到底有沒有深層的標準可言。一件無規律可循、無本質可言、無標準可量的事情,就成了偶然事件,很可能是不值得探索的。
如今談論當代藝術,若有誰再把「真善美」掛在嘴邊,很容易會被笑話為「老土」、不合潮流。事實上「真善美」的說法不但沒有過時,它還應該是人類最高的追求之一。像「自由、平等、博愛」這些現代文明的美好概念,都應該是「真善美」項下更具體的訴求。即使藝術中表現了假惡醜,也應該是出於弘揚「真善美」的目的。真是善與美的基礎,人們不僅要有勇氣面對外部世界的真實,還要敢於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尤其是心中猥褻、骯髒、邪惡的部分,這將有利於人們更加堅定地走向善與美。人類文明的歷程,就是真善美與假惡醜無休止鬥爭的歷程,藝術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一個領域、一種方式罷了。沒有真,再嚴苛的法律,再漂亮的口號,再美好的夢想,都將是空虛的、蒼白的。
從其他物種的角度看,人類是個很自私、殘酷、強大的物種。對於自然環境及其他動植物物種,人類所施予的蹂躪、殘害是很恐怖的。即使是人類內部的相互傷害,也往往極其卑鄙、殘酷。這樣一個物種,若再不以「真善美」作為根本追求,必將走向更加的虛偽、貪婪、邪惡,所以,藝術到什麼時候都應該以弘揚「真善美」為主旨。
乏善可陳的中國當代藝術,似乎也有一類作品比較吸引人,就是一些有著強烈現實批判性的作品。這類作品雖然批判的力度和深刻性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其態度和客觀社會效益是值得肯定的,對於中國的文明進步是有益處的。就此,有觀點認為當代藝術不應該太關心現實,應該去政治化,我們對此應該持審慎態度。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