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穿上漢韻華裳 假裝在漢朝逛燈會

2021-01-14 上遊新聞

11月14日晚,大渡口區義渡古鎮內遊客熙熙攘攘,在義渡燈會流光溢彩的彩燈之下,眾多遊客身著各具特色的漢服,參與義渡國風燈會月的活動。

當晚7點,在漢服開場舞《不染》之中,活動正式拉開序幕。各個朝代不同形制的漢服走秀,即飽眼福又很好地傳遞了民族文化,花燈製作、猜燈謎、投壺等古風小遊戲趣味盎然,而古典樂器演奏以及漢服舞蹈秀,更是將整個燈會現場烘託得古色古香。

開幕式結束之後,古風演員們帶領遊客巡遊古鎮燈會,百餘位身穿漢服的同袍,在璀璨亮麗的燈組間,形成了一條獨特而韻味幽遠的風景線。

據了解,義渡燈會在義渡古鎮原有的古風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傳統元素。

在國風月期間,現場所有的安保和工作人員,都會穿上漢服,不定時巡邏打更。同時,還有漢服集市、漢服體驗等。

在11月14日至12月6日的國風漢服月期間,每個周六周日,都會有不同的漢服主題秀,以及精彩的漢服表演、古風遊戲等。本次義渡燈會從今年10月9日將一直持續至2021年2月28日。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 攝影 甘俠義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著漢服 賞燈會 義渡古鎮國風燈會等你「穿越」
    品義渡燈彩,賞漢韻華裳。近日,在重慶義渡古鎮,集古風巡遊、表演、走秀、遊戲等多重漢服元素為一體的國風漢服節在義渡燈會拉開序幕,舉辦時間將持續至12月6日。本次國風燈會月活動將四川燈會的古老民俗文化內核與中華傳統服飾相結合,旨在弘揚民族文化,也借彩燈與漢服,助推義渡燈會成為重慶的文化名片。據悉,本次活動在義渡古鎮原有的古風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傳統元素。國風燈會月期間,現場所有的安保和工作人員都會穿上漢服,不定時巡邏「打更」。同時,還有漢服集市、漢服體驗、古風小遊戲等供市民參與其中。
  • 2018華裳秀典展現華服時裝新潮流
    、道定、雙玉甌、沅水之芷、淨燃家、靈錦集、織羽集、十三餘、鹿韻記、司南閣、鯨魚糖、金魚棠、宴山亭、白霓青闕、九錦司、江南桃花家、枕上江南、步月歌、清輝閣。本次華裳九州舉辦的系列賽事:「漢元素華服設計大賽」、「華服攝影大賽」在秀典上舉辦了頒獎典禮。通過設計師的作品,可以看到許多奇思妙想;透過攝影師的鏡頭,可以更細緻地感受華服之美。
  • 華裳九州事件還未了結,螢火蟲的新問題又來了?
    漢服已經由一個小眾愛好走向大眾,穿漢服上街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也是越來越多了。可見漢文化已經擴大了影響力,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的產業。在漢服圈中每年有一個集會是大家非常期待的,就是華裳九州的漢服走秀了,其實這不只是漢服圈的大型活動,在Lolita圈子裡也是備受關注的。
  • 漢風漢韻漢中年|再過4天,漢中這些地方即將刷爆你的朋友圈,年味超濃!
    2019漢風中國年漢中興漢勝境新春燈會將於大年三十正式開始。遊勝境、鬧新春、賞花燈、觀演出,多種活動讓你過一個最難忘的春節。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在興漢勝境景區、漢人老家街將重現中國傳統新春燈會盛世景象,在展現中國文化的同時,還引進多組魔幻燈光秀燈組,力求讓各個年齡階層的遊客都能體驗到最喜慶、最熱鬧、最驚豔的漢風中國年。
  • 中國年、荊楚風、武漢韻、東湖範,東湖燈會陪您歡度春節
    武漢東湖燈會被譽為華中第一燈會,已成功舉辦5屆,是中外遊客到武漢過春節的保留節目,今年以「中國年、荊楚風、武漢韻、東湖範」為主題,持續至2月9日(正月十六),跨越元旦、春節、元宵節,為武漢市民、中外遊客奉上視覺盛宴和文化大餐。
  • 萬科·500裡丨滇池華裳,潮起東方
    錦衣華裳,天機雲錦。漢服,一直被視為華夏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在唐詩宋詞的詩篇中美輪美奐,也在朝代的更迭中翩翩起舞;它傳承著中華五千年的著衣文化,也演繹出東方美學生活的風雅。 ⊙效果圖滇池華裳,潮起東方。⊙效果圖如果說厚重的東方文明如同一部恢弘的史詩,那麼就雕築於建築的紋理之間,繡於衣袂飄飄的裙衫之上,萬科·500裡漢服文化秀,從中國傳統的漢服文化中,傳承詩意的美學精神,品味華裳的精緻與文明的沉澱。
  • 逛燈會、品民俗、過「旺」年 「水韻江蘇」年味兒濃
    在煙雨江南的天目湖畔,在楚風漢韻的潘安湖勝境,從南到北,江蘇旅遊人端出了一道道大餐,遊客可以逛燈會欣賞美景,品民俗體驗年味,也可以舉家老小尋一處風景美食俱佳地,泡溫泉享休閒……  2018年春節假期,全省接待遊客2068.08萬人次,同比增長4.9%;實現旅遊總收入251.72億元,同比增長7.2%。
  • 穿漢服、賞燈會、逛市集、玩樂園…就在樂華城大型夢幻燈會
    樂華城夢幻燈會,10月17日盛大啟幕。以夢幻國度為主題,將秦漢遊園與賞燈結合,打造首個夢幻全新沉浸式遊園燈會節。,自貢燈會享譽國內外。 細步於青磚片瓦間,穿越漫步橋邊流水 大夢秦漢五彩燈籠長廊,燈影交織 令人恍若從奇幻世界穿越至秦漢夢境 朦朧夜色與斑駁倒影共同成為第三種絕色 超級適合拍照打卡來
  • 大型中秋燈會來了!昨晚,千盞華燈點亮海寧這個古鎮!
    昨晚,長安老街上
  • 逛燈會、拍美照、吃美食!成都周邊那些你絕不能錯過的新春燈會
    成都周邊大大小小的燈會也在近期亮起燈來,五顏六色的彩燈,為新年增添了更加濃厚歡樂的氛圍。:來金沙過故宮年。除了逛燈會,還能品美食、賞田園藝術景觀、參加篝火晚會,春節期間還有民俗活動鬧新春,熱鬧得很!遂寧蓮花燈會本屆蓮花燈會分為了錦繡中華美、歡樂中國年、綠色遂寧韻三個篇章。
  • 一邊賞菊花,一邊逛燈會
    作為重慶佔地面積最大的開放式的賞菊盛宴,本屆菊花展以「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為主題,以「菊韻巴渝,花漾生活」為推廣語,旨在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全方位展示巴南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值得一提的是,菊花展展出時間為2020年10月28日-11月28日(30天),恰好與另一場光影盛宴——南溫泉燈會不期而遇,屆時市民可以一邊賞菊花,一邊逛燈會,充分享受秋天的特色美景。
  • 大型中秋燈會來了!千盞華燈點亮海寧這個古鎮!現場超夢幻……
    長安鎮(高新區)連續第三年舉辦中秋燈會這陣勢,也是沒誰了來來來大潮君這就講講今年的中秋燈會你可以怎麼玩>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賞燈的遊人接踵摩肩昔日運河古鎮光影盛景重現看這就是「醉美長安 盛世年華」本次燈會由中共海寧市委宣傳部
  • 大型中秋燈會來了!千盞華燈點亮海寧這個古鎮!現場超夢幻...
    來來來大潮君這就講講今年的中秋燈會你可以怎麼玩今天晚上7點2020長安古鎮中秋燈會在長安鎮(高新區)寺弄西街歷史街區驚豔亮相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賞燈的遊人接踵摩肩,本次燈會是2020運河·長安文化旅遊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繼續延續當地「春走大運、夏賽龍舟、秋賞花燈、冬逛年俗」的四季活動傳統。
  • 「滿城花燈滿城菊」 10月28日來重慶巴南賞菊花逛燈會
    作為全市佔地面積最大的開放式的賞菊盛宴,本屆菊花展以「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為主題,以「菊韻巴渝,花漾生活」為推廣語,旨在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全方位展示巴南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值得一提的是,菊花展展出時間為2020年10月28日—11月28日(30天),恰好與另一場光影盛宴——南溫泉燈會不期而遇,屆時市民可以一邊賞菊花,一邊逛燈會,充分享受秋天的特色美景。
  • 女人都不穿內褲?漢朝還規定女人穿開襠褲
    我國歷經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以至於直到現在我們還是一提到封建制度就覺得封建制度下的人們是墨守成規,大家可能對古代都抱著一個思想傳統的觀念,你可曾知道,在古代女子只穿長袍裙不穿褲子的,更別說內褲了,就算是有穿褲子的,也是穿的那種沒有褲襠的套腿褲。
  • 春賞桃花秋賞菊 逛著燈會吃火鍋:巴南200萬盆菊花邀客
    城市新姿值得一提的是,菊花展展出時間為2020年10月28日至11月28日,恰好與另一場光影盛宴——南溫泉燈會不期而遇,屆時市民可以到巴南一邊賞菊花,一邊逛燈會。生態濱江賞菊花逛燈會 巴南盛裝以待值得一提的是,9月28日晚南溫泉燈會正式亮燈,該活動將持續至2021年2月底。
  • 漢族、漢語、漢字、漢服、漢朝,這個「漢」到底是什麼意思?
    漢族之所以叫漢族,不只是源於漢朝那麼簡單,其背後隱藏的文化底蘊,才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精神內核。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部人口的91.51%。那麼,漢族為什麼叫漢族?這個「漢」字緣起何處?本意是什麼?知道答案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 高定T臺仙女裙:日月星辰作華裳,這些是神仙們穿的衣服吧?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高定T臺仙女裙:日月星辰作華裳,這些是神仙們穿的衣服吧?一起來看看吧!俄羅斯藝術家Liliya Hudyakova擁有過人的靈感和創意,她看過許多國際大秀,花了很久的時間把其中一些時裝的靈感來源都扒了出來。原來這些輕紗華裳都與自然風景有關。優雅美麗的超模把自然美景穿在了身上,美輪美奐,不可思議。
  • 周末到金堂 逛燈會賞茶花品美食
    這個周末就可到金堂逛燈會賞茶花品美食。  本次中國田園彩燈博覽會燈組共計56組,以金堂本土文化元素的花卉燈組為主體,燈組設計上融合了「花田廣興」三教文化、放生文化和中國古典文化中的宗教神話、茶韻、生肖、祈福、年年有餘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彩燈千姿百態、豔麗多彩,飛禽走獸,奇花異草都栩栩如生。
  • 逛燈會,吃元宵~元宵節攻略提前送上!
    如果說春節是一場全民參與的大戲元宵無疑是壓軸節目春節的氣氛在這一天被推向最高潮看花燈、猜燈謎、吃湯糰……老底子上海人過元宵各種有趣的活動可是層出不窮逛燈會對於老上海來說元宵不能不提的就是逛燈會尤其是豫園燈會而且這項別具特色的文化空間形式它既是伴隨了上海人許多年的老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