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華麗變身全國文明村,「古城」換新貌的「美麗密碼」

2021-01-10 玉林日報

古城村文體廣場成為村民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在2020年11月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中,玉林市興業縣大平山鎮古城村赫然入列。這是古城村繼2016年獲評為自治區級生態村、2019年獲評為自治區文明村後獲得的又一個殊榮。

這個「十三五」貧困村是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實現脫貧摘帽,又華麗變身成「全國文明村鎮」,其中有何「秘笈」?近日,記者走進該村,尋找它的「美麗密碼」。

紅花綠樹古城新貌惹人醉

即使是寒冬時候,在古城村依然能看到如春天一般的風景:田野裡,成片的油菜花像雪中臘梅般,搖擺著妖嬈的身姿,綻放著耀目的金黃;村東頭的文化園裡,幾株異木棉把花開得不管不顧,將公園的天空染出一片粉紅。處於村西頭的另一個文化公園,也是鬱鬱蔥蔥的成片惹人心醉的綠。300多年的古樟樹風姿綽約,生機盎然。周邊榕樹、黃花梨、紫荊花,也是綠的綠,紅的紅,目之所及,皆是賞心悅目的美景。

古城村因古代曾為潭慄縣縣城而得名。史料記載,「唐麟德二年(665年),置潭慄縣,故址在廣西興業縣平南鄉古城村背,屬鬱州。乾封元年(666年) 改屬鬱林州。宋開寶五年(972年) ,廢潭慄縣入興業縣。」遠古的文明,深刻影響著這個古老而年輕的村莊。

「潭慄縣縣城的古圍牆還留有部分牆腳,至今仍清晰可見。」古城村村委主任盧春衛介紹,古城村歷史韻味濃鬱,但也與時俱進,對於村裡的古蹟古樹,每個村民都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有加。村裡環境越來越好。「這是全民參與的功勞」。

公園裡的古樟樹在2017年開始被自治區列入古樹名木進行保護。而此前,村民也一直對這株古樹嚴加保護,從沒人砍過一根枝叉。因為保護得好還成為了網紅樹,每年都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前來參觀。77歲的村民陶新告訴記者,村民一直都把這株古樟樹當成「神樹」一樣保護,數百年來都自覺保護著它的一枝一葉。

「近年來,外出工作的村民還回鄉參加美化家園大行動。」盧春衛說,2020年6月,全村開展了「三清三拆」行動,清理了村莊垃圾、池塘、溝渠等,同時還拆除廢棄建築20多間,並開展了綠化工作,在路邊種下了白玉蘭和三角梅等樹苗。

淳樸良善村風世代傳

2020年12月,古城新建的武館「英華館」正式投用。「古城村一直有習武的傳統。」盧春衛說,從清朝開始,古城村便形成了習武的傳統,一直傳承至今。逢年過節,村裡的年輕人都要舞獅習武,「現在成立武館,就是為了引導更多年輕人習武,把這項傳統的民間文化傳承下去。」同時,古城村還積極舉辦各類文體活動。目前,村中成立一支舞龍隊和一支舞獅隊,還有一支籃球隊和一支廣場舞隊。「每逢傳統節日,舞獅隊鑼鼓喧天,他們的精彩演出給村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古城村女子舞龍隊在村婦女主任覃會的帶領下,時常前往各縣市區進行表演。覃主任說,各類文藝活動的舉辦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動了鄉村文化、鄉風文明的發展。

古城村更有濃厚的「孝老敬老」氛圍。每年重陽節,村裡的年輕人都會組織慰問隊伍,帶著油、大米等慰問品上門慰問高齡老人。「除此之外,古城村不定時在古城村小學、村委會門前廣場等區域舉辦『道德大講堂』,宣講優秀傳統文化,深受村民歡迎。」覃主任說,多年來,古城村一直堅持開展這些活動,通過組織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送進校園、送進家庭,傳承弘揚「孝」「悌」「忠」「信」等傳統文化,培育淳樸、良善的村風民俗,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

發展經濟助力古城更美好

2020年,在火龍果上市的季節,古城村村背後種植的大片火龍果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往拍攝,在朋友圈又「火」了一把。由於種植面積大,質量佳,吸引了南寧、廣東和四川等地的收購商前來收購。

火龍果種植最多的是陶文深、陶文超和陶文全兄弟3人。他們以前都在外打拼,後來看到村裡基礎設施完善了,便一起回來創業。目前,他們的火龍果種植面積達10多公頃,種植的全是優良品種「金都一號」,一年可採摘四批。2020年最後一批產量就達10萬公斤,收購價高達7.2元/公斤。

近年來,像陶文深3兄弟這樣回村創業的年輕人不少。「村裡的基礎設施完善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回到村裡發展了。」古城村黨總支書記陶春說。在致富能人帶動下,古城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目前,古城村成立了種植芹菜合作社,每年種植芹菜6.7公頃。同時積極發展養雞業和養豬業,養豬專業戶有30戶,年出欄生豬4000頭,養雞專業戶20戶。陶春說,全村種養業蓬勃發展,產品遠銷各地,給村民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讓古城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近年來,古城村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好了村小學球場、村級衛生室,硬化道路3條共1.7公裡;建設了6隊至11隊的休閒、文體娛樂中心;村主要道路全部裝上新路燈168盞、天網攝像頭3個。同時建成灌溉水渠600米、機耕道路600米,並安裝了30盞太陽能路燈,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的同時,村民的生產生活更加便利舒適。

古城村,一個歷經千年的古村落,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記者 王耀前 周立華)

相關焦點

  • 貧困村華麗變身全國文明村,「古城」換新貌的「美麗密碼」
    古城村文體廣場成為村民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在2020年11月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中,玉林市興業縣大平山鎮古城村赫然入列。這是古城村繼2016年獲評為自治區級生態村、2019年獲評為自治區文明村後獲得的又一個殊榮。
  • 安徽省桐城市雙溪村:從省級貧困村到全國文明村的蝶變
    近日,中央文明委開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表彰活動,安徽交控集團合安管理處定點幫扶貧困村桐城市龍眠街道雙溪村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這是安徽交控集團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肩負黨的歷史使命,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結出的雙重碩果。
  • 通州區仇莊村:昔日貧窮落後地變身全國文明村
    通州區仇莊村:昔日貧窮落後地變身全國文明村 2018-06-25 07:14:00來源:北京青年報   通州區仇莊村近年來把弘揚孝道文化作為禮樹村風
  • 邵陽縣共創共建文明村扮靚美麗家園
    這是邵陽市政府辦駐該村幫扶共創共建文明村扮靚美麗家園的縮影。今年,邵陽縣委、政府倡議文明單位在駐村幫扶貧困村開展共建共創文明村活動;51個縣級以上文明單位、10個省市駐村幫扶單位紛紛主動參與,結合脫貧攻堅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在幫扶村開展「守法知禮心靈美、勤儉興家生活美、庭院整潔環境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四美進農家」活動,促進「人居環境美起來、鄉風民風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全面提升全縣城鄉精神文明水平。
  • 全國文明村公示名單出爐!蓬江這個美麗鄉村入選!
    全國文明村公示名單出爐!蓬江這個美麗鄉村入選!、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候選名單。>羅勝好《長喬新貌》>劉清秀《長喬新貌》
  • 解開貧困村變身風景區的綠色密碼
    曾經,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位於惠州最北部的山區,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被列為廣東省重點貧困村。  今天的上東村,一座座帶有瑤族風情的新房取代了原來的泥瓦危房,2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嶄新的衛生站、現代化的分散式汙水處理溼地紛紛建了起來,昔日的貧困村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新農村,當之無愧的「省級新農村示範村」。  作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經濟總量佔全國的約八分之一,繁華和富有是廣東常見的標籤。
  • 廣州花都區紅山村:從採石場泛濫到全國文明村的華麗轉身
    (央廣網發 姚日文攝)紅山村位於花都區梯面鎮中北部,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客家文化濃鬱、鄉風淳樸的小村莊,有「廣州市觀光休閒農業示範村」、 「廣州市美麗鄉村」、 「全國生態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文明村」等系列榮譽。從遭遇山洪的貧困村到最美鄉村上世紀80、90年代,紅山村的採泥、採石業紅紅火火。
  • 濰坊市濰城區山下於村:全國文明村的「文明密碼」
    「興家風,淳民風,正村風」成為山下於村推進文明創建工作的關鍵詞,推行「街巷長制」提升村莊人居環境;設立「文明公約紅黑榜」提升村民道德品質;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凝聚民心,全村居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顯著提升,2020年11月喜摘「全國文明村」桂冠。細細品來,山下於村的「文明密碼」,為民務實接地氣。
  • 餘姚這個鎮為何能培育出兩個全國文明村?一起來實地探尋吧!
    泗門鎮地處寧紹平原中部,329國道橫貫集鎮,北瀕杭州灣,是全國衛星鎮,全鎮總面積66.3平方公裡,轄16個村、4個社區。鎮域內寧波文明村全覆蓋、省級文明村4個,全國文明村2個,各級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窗口14個。
  • 貧困村換新貌 百姓樂開顏
    壕口村曾經是國家級貧困村,總戶數640戶,2290人。這裡十年九旱,靠天吃飯。2014年4月,於樹傑受中國二冶集團委派,來到壕口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五十而知天命。那一年,當過兵的於樹傑帶著使命,憑著能吃苦、不服輸的勁頭,立下了軍令狀:不脫貧就不回家!
  • 民樂縣: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李選民 段海月深秋,走進坐落在民樂縣南古鎮馬蹄村的「馬蹄小鎮」,一條條乾淨整潔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一叢叢顏色各異、鮮豔奪目的鮮花分布在道路的兩側,一座座白牆紅瓦的民居掩映在綠樹與鮮花之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農村畫卷盡收眼底
  • 貧困村變身美麗新農村
    雷州九鬥村已成美麗新農村。 記者 李忠 航拍日前,記者一行走進雷州市龍門鎮九鬥村,沿路所見讓人讚嘆:村四周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沁人;硬底化道路寬闊平坦,貫穿全村;太陽能路燈沿路豎立,嶄新漂亮;休閒公園文體設施齊全,繁花簇擁……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城市一角。「近幾年來我們村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可以說是翻天覆地。」
  • 被貼上了「邊遠落後」標籤的佤族貧困村 如何華麗變身?看這裡……
    走進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四排山鄉芒關村,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圖景呈現在人們眼前——白牆紅瓦的房屋整齊排列,水泥硬化路一直通到村委會,寬敞明亮的黨員活動室廣場上黨旗飄揚……看到這些,你是否能想像到這裡曾經是被貼上了「邊遠落後」標籤的佤族貧困村?
  • 南安霞美鎮金山村新晉成為「全國文明村」
    ­  近日,南安霞美鎮金山村新晉成為「全國文明村」。獲評背後,金山村有著怎樣的創建秘訣和經驗?昨日,記者走進這個全國文明村,探尋其背後的「文明密碼」。­  【鏡頭一】尊重群眾換來9年零上訪­  「2010年被評為南安市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被評為南安市文明村,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獲評泉州市級文明村,2015年被評為第十二屆省級文明村……」昨日,在霞美金山村村委會辦公室,談起村裡所獲榮譽,村黨支部書記吳金榮如數家珍。
  • 餘姚這個鎮為何能培育出兩個全國文明村?一起來實地探尋吧!
    泗門鎮地處寧紹平原中部,329國道橫貫集鎮,北瀕杭州灣,是全國衛星鎮,全鎮總面積66.3平方公裡,轄16個村、4個社區。鎮域內寧波文明村全覆蓋、省級文明村4個,全國文明村2個,各級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窗口14個。
  • 金松滋:詩詠全國文明村三堰埫
    22、羅永定(湖北松滋)詠全國文明村三堰埫(一)亭臺雄偉入雲霄,鱗次新樓接玉橋。匾掛千秋留墨寶,憑欄更覺滿村嬌。(二)登臨峰頂亮雙眸,三堰埫村畫裡遊。33、楊軍(湖北松滋)全國文明村三堰埫巡禮輕車駕熟向雲中,十裡仙鄉畫色融。連片幽林妝峻岭,成排別墅伴芳叢。時蔬嫩綠田疇富,鮮果清香乳水充。
  • 揭陽這個貧困村華麗蝶變為網紅旅遊村,花園式美麗鄉村
    揭西縣山湖村利用優美的田園風光,圍繞山水做文章,從貧困村打造成為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花園式美麗鄉村。一起來看看山湖村是如何蝶變的。揭西縣金和鎮山湖村是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196個、廣東5個貧困村定點觀測點之一。
  • 雷州九鬥村 | 貧困村變身美麗新農村!
    自2016年5月起,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派出扶貧工作隊進駐九鬥村,經過4年努力,讓昔日的貧困村「脫胎換骨」,美麗新農村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九鬥村位於雷州半島的中部,下轄曲堰、停止、西村、東村、湖口、刺山、坡塘等7條自然村,總人口856戶4800多人。鐵路、高速和國道都經過九鬥村,交通位置十分便利;此外,雷州半島「糧倉」九鬥洋環繞其中,是龍門鎮最大的水稻種植區。
  • 生態農業、自然景觀旅遊雙線發展:解開貧困村變身風景區的綠色密碼
    本報記者 馬愛平曾經,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位於惠州最北部的山區,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被列為廣東省重點貧困村。今天的上東村,一座座帶有瑤族風情的新房取代了原來的泥瓦危房,2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嶄新的衛生站、現代化的分散式汙水處理溼地紛紛建了起來,昔日的貧困村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新農村,當之無愧的「省級新農村示範村」。作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經濟總量佔全國的約八分之一,繁華和富有是廣東常見的標籤。
  • 生態農業、自然景觀旅遊雙線發展:解開貧困村變身風景區的綠色密碼
    本報記者 馬愛平曾經,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位於惠州最北部的山區,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被列為廣東省重點貧困村。今天的上東村,一座座帶有瑤族風情的新房取代了原來的泥瓦危房,2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嶄新的衛生站、現代化的分散式汙水處理溼地紛紛建了起來,昔日的貧困村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新農村,當之無愧的「省級新農村示範村」。作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經濟總量佔全國的約八分之一,繁華和富有是廣東常見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