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第二季度新聞通氣會
4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行2019年第二季度新聞通氣會,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主任黃採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辦公室巡視員文海忠、國際竹藤組織副總幹事陸文明介紹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20年來的有關情況及下一步採取的工作舉措、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竹藤館的展覽展示情況及活動安排、第二季度林業和草原的其他重點宣傳工作。
新聞通氣會現場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主任黃採藝:
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參加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二季度新聞通氣會。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我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辦公室巡視員文海忠先生、國際竹藤組織副總幹事陸文明先生為我們介紹有關情況。
今年1月,《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方案》通過中央深改委審定,並將於近期印發。天然林是森林資源的主體和精華,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穩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陸地生態系統,是維護國土安全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性資源。自1998年啟動以來,天然林保護工程取得了突出成就。下面,有請文海忠先生介紹工程建設20年來的有關情況及下一步採取的工作舉措。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辦公室巡視員文海忠: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天然林保護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今天利用這個機會,我簡要的介紹有關天然林保護工作開展情況、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要做的一些重點工作。
一、天然林保護從以工程建設為主導轉向全面保護新階段
「天保工程」是一個熱詞。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在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以及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標誌著我國林業發展開始從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天保工程的基本任務是保護天然林,加快退化天然林修復,促進林區民生改善。天保工程從1998年試點起步,2000年到2010年完成了第一期建設任務,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二期實施期限從2011年到2020年。
天保工程實施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強化天然林資源保護,實行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省」,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制,完善管護模式,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天然林管護體系;堅持保護與培育相結合,通過加強公益林建設、後備森林資源培育、森林撫育等途徑,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林區職工收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林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天然林保護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把所有天然林都保護起來」。對此,國家林草局、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等原則,積極採取「停伐、提標、擴面」等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切實加大天然林保護力度,廣大天保幹部職工不懈努力,極大地推動天然林保護向更廣、更深、更高層次發展,實現了全面保護天然林的歷史性轉折。
一是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天保工程二期停伐限產的基礎上,2014年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和龍江森工集團開展停伐試點,2015年出臺的中央6號文件明確提出了有序停止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的具體步驟,2016年經國務院批准全面取消了「十三五」期間天然林商業性採伐限額指標,10.58億畝國有天然林全部停伐,每年減少森林採伐量約900萬立方米,徹底扭轉了天然林過量採伐消耗的局面。
二是逐步提高天然林保護有關政策補助標準。按照國務院批准的天保工程二期實施方案,有關部門適時調整提高天然林保護有關政策補助標準,其中國有林管護補助2011年到2014年每年每畝5元,2015年提高到6元、2016年提高到8元、2017年提高到10元;天保工程職工社會保險繳費補助基數,也從2008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80%,逐步提高到了2016年的80%,較大改善了林區職工社會保障水平。
三是天然林保護政策補助範圍逐步擴大到全國。目前,全國新納入天然林保護政策補助範圍的天然商品林面積已經達到2億多畝,其中國有林6000多萬畝,集體和個人所有天然林1.4億多畝,基本實現了地域全覆蓋。
四是著力健全完善天然林保護長效機制。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完善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明確由國家林草局牽頭起草制定《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方案》。2019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方案》。方案分階段明確了到2020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完善天然林管護制度、建立天然林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天然林修複製度、落實天然林保護修復監管制度和完善天然林保護修復支持政策、強化天然林保護修復實施保障等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的基本內容,是天然林保護事業需要長期遵循的根本政策文件,是開展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的總依據。
五是促進天然林保護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我國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山區、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通過設置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吸納農村人口和林區職工從事森林管護和工程建設項目生產活動,發展林業特色經濟。目前,各地依託天保工程和天然林保護選聘生態護林員37萬餘人,帶動130多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收到了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雙贏的良好效果。
二、天然林保護取得巨大成效
以天保工程實施為載體,天然林保護取得了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之一。據統計,到目前為止中央財政對天保工程的總投入已經超過4000億元,天保工程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2.75億畝、後備森林資源培育1220萬畝、中幼林撫育2.19億畝。
天保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我國天然林資源連續保持恢復性增長。天保工程一期累計少砍木材2.2億立方米,森林面積淨增1.5億畝,森林蓄積淨增7.25億立方米,天保工程二期分步驟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每年減少木材生產約3400萬立方米。全國現有的19.44億畝天然喬木林得以休養生息,天然林蓄積從20年前的90.73億立方米增加到136.71億立方米,為我國森林資源實現面積、蓄積「雙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天保工程的實施為維護我國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發揮了基礎保障作用。據天保工程效益監測報告,2012年至2016年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生態效益總價值增加了6366.5億元;青海三江源區近10年來水資源總量增加80億立方米,相當於增加了560個西湖的蓄水量;河南省花園口水文站監測,黃河含沙量2016年比2000年減少了90%。隨著天保工程區退化的森林植被逐步得到恢復和重建,許多地方消失多年的狼、狐狸、金錢豹等重新出現,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天保工程的實施有力地支撐了國有林區改革和林區民生改善。重點國有林區依託天保工程政策和資金,穩步推動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改革,完善森林資源管護機制,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職工就業從過去採伐、運輸、加工等崗位轉向管護、造林、撫育、林下經濟、旅遊等新生產崗位,65萬多林業職工長期穩定就業,國有林區職工的年均工資由2010年的1.8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4.7萬元;國有林業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棚戶區改造項目完成中央投資181億元,惠及林區職工120.5萬戶,林區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有效改善了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下一步重點工作
全面保護天然林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由於長期過度採伐,我國天然林數量少、質量差、退化嚴重。天然林保護相關政策補助補助偏低,國有林區職工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天保工程政策補助,林區基礎條件較差、經濟轉型困難較大。還有部分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未納入停伐政策補助範圍。
天然林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中一項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任務。當前,天保工程二期實施已經進入收尾關鍵時期,全面保護天然林各項政策落實統籌協調指導任務繁重。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制度創新,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重大問題,集中力量突出抓好一些整體性、宏觀性的重點工作。
一是開展天保工程二期評估工作,要按照全面評估、問題導向、第三方評估的原則,全面、客觀、真實反映天保工程二期實施和天然林保護政策落實情況,科學評價績效、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政策建議。
二是啟動編制全國天然林保護修復中長期規劃工作,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研究提出新時期全國天然林保護修複目標任務,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為各地編制省級天然林保護修復規劃和縣級實施方案提供依據。
三是大力推動天然林保護改革任務落實工作,要把《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細化落實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明確完成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切實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實施,確保中央確定的天然林保護修復分階段奮鬥目標按期實現。
四是積極推動天然林保護立法工作,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全面保護天然林,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在正在修訂的《森林法》完善有關天然林保護的內容,加快《天然林保護條例》的起草制定工作。另外,對天然林保護相關技術標準規程,要抓緊填補空白,及時進行修訂完善,增強可操作性。
最後,真誠的感謝各位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天然林保護事業的關心和支持!希望我們一起共同努力,為促進新時期全面保護天然林事業高質量發展、建成美麗中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黃採藝:
謝謝海忠巡視員的介紹。本月底,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將隆重開幕。世界園藝博覽會是集園藝文化成就與科技成果於一體的最高級別的國際性專業展會,將於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延慶區舉辦。北京世園會組委會成立以來,我局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科學指導園區植物配置和景觀提升,提高檢疫和瀕危植物出入境審批效率,指導中國花卉協會對接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做好國際競賽、重要花事活動等籌備工作。本次展會的主題是「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理念是「讓自然感動心靈」。園區規劃面積960公頃,匯集近百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等官方參展者,近百個國內省區市、專業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等非官方參展者,全面展示園藝、城市、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融。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世園會中,國際竹藤組織作為重要的參展單位,將以「創意竹藤 五洲風景」為主題亮相。下面,有請陸文明先生介紹竹藤館的展覽展示情況及活動安排。
國際竹藤組織副總幹事陸文明: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感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辦安排今天的日程。我非常高興出席這次新聞通氣會,與媒體朋友分享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竹藤組織園的最新情況。
世界園藝博覽會是集園藝文化成就與科技成果於一體的最高級別的國際性專業展會,影響深遠,歷史悠久。國際竹藤組織曾先後於2013年(西安)、2014年(青島)參加世界園藝博覽會,組建國際竹藤園、舉辦「國際竹藤組織館日」,每次都是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亮點之一。2019年北京世園會將於本月28日在延慶開幕、29日開園。這一次國際竹藤組織園將以「創意竹藤五洲風景」為主題亮相。在此,我想向大家介紹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一、綠色、生態、創新的國際竹藤組織園
展館設計創新、獨具特色。國際竹藤組織園位於北京世園會園區的中心,緊鄰國際館,園內展館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室外綠化景觀面積約2000平方米。國際竹藤組織園由義大利建築設計師馬儒驍和重慶大學建築設計師王雪松等聯合設計,展園設計將空間隱藏於竹拱撐起的綠色花園之中,在大地上形成一個靈動的明眸,堪稱北京世園會的「竹之眼」。
竹材在建築領域的應用在未來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國際竹藤組織園的「竹之眼」展館主體部分採用5000多根毛竹搭建而成,單拱跨度達到32米,是目前中國北方地區建造的跨度最大的圓竹結構場館,可以在世界各地廣泛推廣。
展園綠化新穎、「竹韻十足」。園區栽植近20種景觀竹,有人們熟悉的早園竹、斑竹、地被竹、紫竹、龜甲竹等,也有巨龍竹、金鑲玉、黃竿烏哺雞竹、羅漢竹、聖音竹、孝順竹等專門為本次展會引進的特有竹種,兼具綠化和科普功能,非常值得近身觀賞。
此外,國際竹藤組織園還建有一座圓柱形戶外生態裝置——「編竹聽風」空氣樹,高7米,主要採用竹材和太陽能板建造,並通過呼吸幕牆的設計,將太陽能和風能相結合,形成一個通風換氣層,即使在夏季,內部也十分涼爽,為遊客戶外休憩提供便利。
師法自然的設計理念、低碳環保的建築用材、東西方文化交融、創意與科技感十足是國際竹藤組織園的整體特徵。可以說,國際竹藤組織園是現代竹建築領域的創新之舉,也是對「綠色生活美麗家園」世園會主題的形象詮釋。
「竹之眼」展館內還精心組織了世界竹藤展覽,包括生態竹藤、人居竹藤、文化竹藤、生計竹藤、創新竹藤等篇章,通過中國及其四川眉山、國際竹藤組織成員國竹產業、竹產品和竹文化的展覽,宣介竹全球竹藤產業發展成果,展示竹藤的環境、社會及經濟效益,展望文化創意在竹藤產業發展和全球價值凝聚中的作用,與「一帶一路」倡議和北京世園會主題遙相呼應。
二、豐富多彩的公共活動
在為期162天的北京世園會期間,國際竹藤組織將攜手合作夥伴,圍繞「創意竹藤五洲風景」主題,開展一系列公共活動,讓北京世園會的參與者、參觀者近距離體驗竹藤豐富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採。目前計劃中的主要活動包括:
(一)國際竹藤組織榮譽日。2019年5月16日為北京世園會國際竹藤組織榮譽日。國際竹藤組織將舉辦升旗儀式,組織參觀國際竹藤組織園,啟動竹太空育種(竹種、藤種、花卉種子),舉辦文藝演出等。
(二)成員國和非成員國主題活動。通過主題活動展示國際竹藤組織成員國的竹藤產業及產品,宣傳成員國文化和傳統。法國、荷蘭、比利時等非成員國也將分別舉辦文化展覽、展示,召開專題研討會或國慶日活動。
(三)「環境日」和「文化遺產日」活動。國際竹藤組織與清庭設計中心設計師石大宇將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聯合舉辦「可造之材」專家論壇,宣介竹材在未來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價值。眉山市將於6月8日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舉辦精彩活動。
(四)國際竹建築設計大賽及高峰論壇。國際竹建築設計大賽由國際竹藤組織主辦,參賽團隊將以圓竹或工程竹材為主要材料,建造一座多功能花園建築,前三名獲獎作品將在國際竹藤組織園內搭建展示。此外還將舉辦「中歐可持續城市發展與美麗中國建設高峰論壇」。
(五)竹藤文化周和眉山周。「竹藤文化周」將包括國際竹藤組織項目成果展示、竹主題詩歌朗誦、竹樂器表演、竹繪畫表演、青少年竹藤編織體驗、竹藤科技講座等系列活動。「眉山周」將全面、立體介紹眉山竹業發展、特色文化、特色景點、特色美食、特色產品等,宣傳眉山作為中國竹產業典型案例的發展成就及城市魅力。
三、國際竹藤組織園的合作夥伴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是國際竹藤組織的戰略合作夥伴,對國際竹藤組織園的建設提供了大力支持,並將在世園會期間攜手國際竹藤組織,共同舉辦竹藤展覽、竹藤公共活動,弘揚竹藤文化、促進竹藤文明。此外,國際竹藤組織園的建設也得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竹藤中心、中國花卉協會、中國生態文化協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國際竹藤組織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是國際竹藤組織在東道國的窗口聯繫單位,多年以來一直非常支持國際竹藤組織的各項工作。特別是去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國際竹藤組織聯合主辦了首屆世界竹藤大會並取得圓滿成功,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國際影響。在此,我謹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長期以來對國際竹藤組織給予的幫助和支持表示誠摯感謝。希望,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一如既往地支持國際竹藤組織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
藉此機會,我也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國際竹藤組織的媒體朋友表示衷心感謝!歡迎廣大媒體朋友在北京世園會期間光臨國際竹藤組織園,多多地關注、報導、宣傳國際竹藤組織園!謝謝大家!
黃採藝:
謝謝文明副總幹事的介紹。下面,我向大家通報一下第二季度林業和草原的其他重點宣傳工作,請大家給予關注和支持。首先,介紹的是我局將組織開展的重要會議和活動宣傳。
一是召開關注森林活動2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關注森林活動是1999年在全國政協倡導下開展起來的一項公益性活動。20年來,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在中央領導的重視關懷下,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提升社會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積極建言獻策,促進林業建設重大問題解決;開展主題宣傳,營造推動林業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活動,有力推動我國森林城市事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這次表彰大會上,國家領導人將發表重要講話並表彰突出貢獻個人和單位。就從今天開始,關注森林活動表彰項目已在人民網上進行公示。
二是啟動全國林業和草原科技活動周。今年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攜手建設美麗中國。」活動主要分為北京主會場活動和各地分會場活動,地方林草系統特色科普活動和全國品牌示範活動。北京主會場活動於5月19日下午在北京林業大學啟動,共組織開展林草科技成果展覽、竹藤工藝展演、綠色創新創業優秀項目成果展示等13項活動。
三是華盛頓公約(CITES)第十八次締約方大會將於5月底在斯裡蘭卡召開。擬對我國特有種白冠長尾雉、鎮海棘螈和高山棘螈列入附錄Ⅱ準備兩個獨立提案向大會提交。
四是6月17日荒漠化日前後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紀念大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代表將齊聚一堂,共商防沙治沙人才培養和科技進步等議題,推進防治荒漠化工作開展。
此外,我們將召開多場新聞發布會,公布第一次全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主要結果、古樹名木清查結果,介紹2019年全國林業重點展會情況等。
同時,還有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和世界海洋日兩個節慶,屆時我們將向大家介紹自然遺產和海洋保護地的建設情況。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當地時間4月1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6次會議決定,批准中國政府於2017年推薦申報的安徽九華山和山東沂蒙山地質公園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是具有特殊的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優雅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範圍的地質遺蹟景觀。
九華山地質公園地處安徽省池州市境內。公園內的山峰與丘陵、盆地地貌創造了形態各異的花崗巖石峰和北緯30°亞熱帶山地生態環境,融合了上千年的宗教景觀與社區文化遺產,造就了地質與文化融合模式地。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境內,園內擁有距今28億年的古老地層泰山巖群,是「岱崮地貌」的命名地和集中發育地。公園內的崮群簇集,形態獨特典型,蔚為壯觀。在這次會議上,我國同時提交的泰山、三清山和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擴園申請也一併獲得通過。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總數上升至39處,位居世界第一。有關這兩個世界地質公園的文字材料、圖片和視頻,我們將在會後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予以宣傳報導。
今天的新聞通氣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