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全羅北道東南角、智異山西北角的南原,是一個給人以浪漫感的城市,這是因為朝鮮半島古代的幾個著名的浪漫故事,尤其是膾炙人口的春香故事,均是以南原為其展開的舞臺的南原得名。於新羅統一三國之後,是統一新羅新設的「五小京(即陪都)之一,原本是「南京」之意。可見那時候南原的地位已很重要,這大概是因為其扼德裕山與智異山之間東西孔道之咽喉的緣故(現在的「88奧林匹克」高速公路還從這條孔道穿過並經過南原)後來「中原」改稱忠州,「北原」改稱原州,「西原」改稱清州(「東原」之稱本無,相當的小京為金海),只有南原的名稱照舊,直沿用至今。
南原北依蛟龍山,南傍蓼川,是個風景秀麗的小城。「出了北門,層巒疊翠,青天削出金芙蓉',蛟龍山美妙奇絕,大可一觀。」(《春香傳》)這大概正是適於構築浪漫故事的場所了。蛟龍山的腳下,南原城的西側,有萬福寺址。萬福寺創建於高麗時期,現在已僅存遺蹟,有五層石塔、石座臺、幢竿支柱、石佛立像等韓國寶物。在朝鮮前期,它應該還是完好的,因為朝鮮前期的小說家金時習,把它選作了人鬼戀故事的舞臺。話說南原書生梁生,有一次借宿萬福寺東房,獨居無聊,與佛像玩樗蒲遊戲。梁生獲勝,要求佛祖賜美女為伴。不久有一少女,亦來萬福寺求偶。梁生與她一見鍾情,兩人遂結魚水之歡。後來梁生知此女原是鬼魂遂誓不再娶,入智異山採藥,不知所終。這就是金時習所寫的《萬福寺樗蒲記》傳奇的梗概,該傳奇收入了他的傳奇小說集《金鰲新話》。
《金鰲新話》是模仿明瞿佑的《剪燈新話》而寫的,《萬福寺樗蒲記》是《滕穆醉遊聚景園記》等的朝鮮版。金時習早年曾削髮為僧,出入於各地寺剎,大概也曾到過南原的萬福寺吧?萬福寺大概有某種浪漫神秘的氛圍,給金時習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他後來隱居慶州的金鰲山,撰寫他的《金整新話》傳奇集時,才會把遙遠的南原萬福寺選為悽美的人鬼戀故事的舞臺吧?而現在,他的美麗故事還在,萬福寺卻已僅存遺蹟了。
不過,以南原為舞臺的最著名的浪漫故事,不用說還應數朝鮮時期的小說《春香傳》。《春香傳》在朝鮮半島,宛如《紅樓夢》在中國,是最膾炙人口的浪漫故事。直到現在,演繹這一浪漫故事的文藝作品,如小說、電影、電視劇、板聲(鬥全到,一種傳統藝術,200年入選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小品、歌舞、漫原,分是層出不窮,依然人氣鼎盛。
《春香傳》裡男女主人公李夢龍與春香的戀愛舞臺,是位於南原城南、蓼川之陽的廣寒樓。此樓建造於1419年,初名廣通樓,1444年改今名。1597年,此樓毀於丁酉戰爭,1638年重建。在韓國的古樓閣建築中,此樓是排得上號的。從建築風格來看,此樓與漢城的慶會樓、密陽的嶺南樓等大致相同,也是底層以巨柱架空,樓上軒暢開闊,四面臨風。給人以浪漫感覺的是樓名「廣寒」,令人聯想到嫦娥的月中宮殿。樓前有蓮池,上架石橋,名「烏鵲橋」,讓人聯想到牛郎織女的傳說。樓東有春香祠,裡面供著春香的肖像畫。每年中歷四月初八春香生日(也是釋迦牟尼生日),要在此舉行緬懷春香的「南原祭」,還要舉行「春香小姐」選美大賽,是南原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