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鑄造「江南省造壬寅光緒元寶」,該幣面值有三,分別是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其中主幣七錢二分鑄造356萬枚。(資料主要來源:江南龍洋圖鑑,陸榮泉著;中國金銀幣目錄,王春利著)
同年,由於銅元的鑄造獲利頗豐,增添機器,擴大鑄銅幣規模,每日可鑄銅元28萬枚,每月可鑄700多萬枚。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鑄造「江南省造癸卯光緒元寶」,該幣面值有三,分別是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其中主幣七錢二分鑄造149萬枚。(資料主要來源:江南龍洋圖鑑,陸榮泉著;中國金銀幣目錄,王春利著)
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正面中央鐫滿漢文「光緒元寶」,珠圈外上鐫「江南省造」,下鐫「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分鐫幹支紀年「癸卯」二字,「癸」字上側鐫一個五瓣花星(也有無花,無花少),「卯」字上側鐫英文「HAH」字樣。銀幣背面中央鐫蟠龍,上鐫英文「江南省」,下鐫英文「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各鐫一個六點花星,邊齒有密齒、稀齒兩種。
光緒三十年(1904年),兩江總督周馥奏準將上海、楊州籌建幣廠的設備六十一臺劃歸江南廠,擴展用地七十七畝,造建新廠,並更廠名為「江南銀銅元總局」。
同年,江南銀銅元總局鑄造「江南省造甲辰光緒元寶」,該幣面值有三,分別是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其中主幣七錢二分因民國初年有加鑄,數量眾多。(資料主要來源:江南龍洋圖鑑,陸榮泉著;中國金銀幣目錄,王春利著)
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正面中央鐫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圈外上鐫「江南省造」,下鐫「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兩側分鐫幹支紀年「甲辰」二字,「甲」字上側鐫英文「CH」、TH,「辰」字上側鐫英文「HAH」,CH「甲辰」二字下面有無點與有點、有四點花;銀幣背面中央鐫新版蟠龍,「七」字前有點與無點,上鐫英文「江南省」,下鐫英文「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各鐫六點花星,六點花星前有點與無點。由於民國初年加鑄甲辰,故數量大,另外,改版版別多,稀幣少,普幣多,但收全不容易。
銀幣上CH和TH戳記,據傳這是雕刻師和廠長的大名。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江南銀銅元總局鑄造「江南省造乙巳光緒元寶」,該幣面值有三,分別是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其中主幣七錢二分鑄造63萬枚。(資料主要來源:江南龍洋圖鑑,陸榮泉著;中國金銀幣目錄,王春利著)
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正面中央珠圈內鐫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圈外上鐫「江南省造」,下鐫「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兩側分鐫幹支紀年「乙巳」二字,「乙」字上側鐫英文「SY」;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個新版龍圖,上鐫英文「江南省」,下鐫英文「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各鐫一個六點花星,邊齒有密齒、稀齒。
同年,該局又增設鑄銅元分廠。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第二次裁撤造幣廠,除戶部設總廠外,各省局分為直隸、湖北、江南、福建、廣東、奉天、河南、四川、雲南9廠,統一歸屬戶部管轄。(資料來源《中國近現代鑄幣圖說》,中國書店出版,邱思達編著;另外《內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初議銀質光緒通寶方孔圓錢一文也得以證實。根據網絡搜索得知,未見書)
同年,江南銀銅元總局改名為江蘇江寧戶部造幣分廠;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又更名為「度支部造幣分廠」,由度支部換給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