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臺灣重量級官員來大陸,釋放兩岸關係什麼信號?

2021-02-14 環球人物

最近,長三角迎來了一位臺灣客人。

3月21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臺灣新北市長朱立倫受邀率團訪問江蘇省和上海市,具體參訪地點包括江蘇南京、蘇州、崑山及上海等。3月22日下午和23日中午,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分別在南京會見了朱立倫一行。

朱立倫此行之所以吸引外界關注,還在於其新北市長的身份。新北市與臺北市合稱雙北,是臺灣政治經濟中心地區。新北市也是全臺灣人口最多的城市,在臺灣政壇地位舉足輕重。而朱立倫也是繼去年借「雙城論壇」訪問上海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後,臺灣方面又一位訪問大陸的重量級官員

朱立倫到南京中山陵致祭孫中山。

這次,朱立倫以新北市長身份訪問大陸,更多的是關心新北市與長三角地區的合作發展。朱立倫對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表示欽佩,感謝了江蘇省對在蘇臺胞、臺商和臺生的關心幫助,表示將發揮積極作用促進蘇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我的個性跟馬英九天差地別」 

朱立倫此前曾四次訪問大陸。第一次是1995年,他以臺灣大學副教授的身份,到北大進行短暫的交流訪問。第二次是1998年,他作為北大客座教授參加該校百年校慶。第三次是2009年,他作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赴廈門出席首屆海峽論壇。

而第四次是在2015年5月,朱立倫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率團到上海出席第十屆「國共論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並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

當時,國民黨「九合一」選舉落敗,朱立倫臨危受命,從馬英九手中接下一個人心渙散、頹勢難免的「百年老店」,上任不足4個月,便被推到歷史的聚光燈下。

朱立倫

在朱立倫接手國民黨前,有人就給他貼上「馬英九2.0」的標籤。而朱立倫和馬英九確有不少共同點:相似的出身、同樣的教育背景和儒雅的氣質。

和馬英九一樣,朱立倫也是「外省二代」。他的父親朱樟興是浙江義烏人,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到了臺灣,後與桃園大溪望族林家小姐林桂結婚。1961年,朱立倫出生在桃園八德市。讀小學時,他搬到八德眷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那裡住著不少大陸去臺的軍人。朱立倫從小耳濡目染,聽過很多國民黨的故事。這段經歷無疑影響了他之後的政治立場。

朱立倫起初並無意從政。1979年,他考入臺灣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先後取得金融學碩士和會計學博士學位。1992年,朱立倫返回臺灣大學任教,4年後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教授。不過,在父親和嶽父的勸說下,他最終棄教從政。1998年,朱立倫當選「立法委員」,跨入政界。

朱立倫的政治仕途稱得上一帆風順。2001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力排眾議提名40歲的朱立倫參選桃園縣長。朱立倫成功當選,成為當時臺灣最年輕的縣長。他後來在自傳中回憶,能當選還要感謝馬英九,「要不是他1998年用好形象、高學歷打敗了民進黨的『明日之星』陳水扁,國民黨還不知道可以用年輕的一代來突破傳統」。 

2005年8月,朱立倫(前中)與桃園縣百姓一起參加「大王蓮」活動。

2008年,朱立倫得到馬英九重用,出任國民黨副主席。2009年9月,因為「八八風災」救援不力,以「行政院」院長劉兆玄為首的「內閣」集體辭職。朱立倫被召入吳敦義「內閣」,出任「行政院」副院長。2010年,他在新北市長選舉中,擊敗蔡英文成功當選。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中,朱立倫又成功連任,為國民黨保住「一市」。

在一次接受採訪中,朱立倫笑言,比起主席和縣長,他更喜歡別人叫他老師。與朱立倫接觸過的記者也稱他是個「溫文儒雅的學者」,這份書生氣也常被媒體拿來和馬英九比較。不過,朱立倫並不太認同,總是說:「我的個性跟馬英九天差地別。」

臺灣有媒體評價朱立倫「兼具學者的理想與政客的身段」。和馬英九信奉「君子不黨」、要做政壇「不粘鍋」不同,朱立倫身段更柔軟,在政壇極少與人交惡。在一次民調中,朱立倫的聲望超過了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他立即擺出「尊吳」的低姿態,令外界無文章可作。

朱立倫的母族大溪林家立場偏「綠」,出過多位民進黨籍的官員。這樣的成長背景,使得朱立倫很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知道如何溝通和尋求共識。與朱立倫共過事的國民黨「立委」朱鳳芝說,他「是個非常聰明、有能力又有方法的人」,「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該講的話會講,不該講的話不講」。就連以「大嘴敢言」著稱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與朱立倫會面時也說:「我跟你合作沒問題,容易多了。」

 站在歷史的節點上 

2008年,朱立倫(左一)向大陸考察團介紹桃園縣。

2009年5月,時任國民黨副主席的朱立倫率團到福建廈門參加首屆「海峽論壇」。儘管當時朱立倫的知名度遠比不上馬英九,但這張略顯新鮮的面孔還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一位參加過海峽論壇的人士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朱立倫不管走到哪裡都會被媒體圍堵,他的行程很趕,即使約好的採訪活動也只能縮短。」而他的言行也給媒體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思維敏捷,出口成章」「極少說廢話,講話很謹慎,滴水不漏」「圓潤通透,為人親和」等,都是《環球人物》記者在採訪中多次聽到的評價。

在論壇開幕致辭中,朱立倫說:「60年的分割、上一代的衝突對抗,應該要結束了,讓我們這一代、讓我們的未來選擇共同發展,共創雙贏。」兩次「我們」意味豐富。而在隨後接受採訪時,他解釋國民黨派他來的原因:「也是希望讓大陸能夠認識我們國民黨新一代這些朋友,讓大家能夠共同來交流。」從「新一代」的表述中不難看出他對未來的期許。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朱立倫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

圖源:新華網

在「習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關係處於新的重要節點上。兩岸關係路應該如何走,是擺在兩岸所有政黨和社會各界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攸關中華民族和國家未來,攸關億萬民眾福祉,需要我們大家認真思考。國共兩黨應該加強交流、總結經驗、開拓創新,擘畫兩黨關係發展新前景,共同開創兩岸關係未來、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

而朱立倫在兩岸關係上也一直比較積極、務實,不乏前瞻性的理念。2015年,《環球人物》記者曾採訪過當時在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擔任副研究員的張順。張順告訴記者,在擔任「立法委員」時,朱立倫就提出不少新想法。當時,臺灣當局每年在安置和遣返大陸偷渡客的問題上會有不少開支。朱立倫在「立法院」做質詢時提出,應該開放大陸新娘到臺灣工作,進一步開放大陸人到臺灣工作。張順說:「他那時就對陸資入島、開放兩岸觀光表現得非常積極,呼籲臺當局應該放手讓兩岸市場自然地融合分工,調整戒急用忍的舊思維,促進兩岸的互利和共榮。」

當時還是民進黨執政,這些想法無法落實。但在主政桃園縣後,朱立倫有了實現理念的土壤。其間,他積極從大陸招商引資,不僅派官員來大陸,還在桃園縣舉辦展銷會。2008年兩岸開放直航後,朱立倫更是親自接待赴臺考察的企業家,他還打造專門對大陸團體的觀光項目,建設「兩蔣文化園」。他請來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柏設計商品,親自上陣當導遊,錄推廣視頻。

在兩岸交流上,朱立倫最值得一提的是任「行政院」副院長期間,參與和推動「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FCA)」。在促進兩岸的互利共贏上,朱立倫扮演了重要角色。

 敗選臺灣大選 

2016年1月16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得票第二的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當晚承認敗選,得票第一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臺灣新領導人。宣布敗選後朱立倫表示,作為黨主席,他責無旁貸,將會負起最大的責任,即刻辭去國民黨黨主席職務。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然而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單方面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面對兩岸關係現狀,作為臺灣政壇有重要影響力的朱立倫訪問大陸,無疑釋放了良好信號。

作者:鄭心儀 徐力婧

環球人物新媒體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第三方平臺。

相關焦點

  • 曝光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
    必須時刻繃緊國家安全這根弦最近央視曝光的多起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的案件,可謂觸目驚心!而大陸青年學生成為臺灣間諜情報機構的主攻對象,對有關部門敲響了警鐘,也理應引起整個社會的深刻思考。眾所周知,臺灣對大陸的情報滲透活動從來沒有停止過,但為了增進兩岸同胞情誼,營造兩岸一家親的友好環境,大陸對臺灣間諜活動的處置一直比較低調,甚少在媒體公開進行報導。這次大陸罕見在央視的重要節目中對其進行集中曝光,可見已經是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了。央視曝光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呢?其一、「臺毒」間諜活動已猖獗無良到了無底線的程度。
  • 大陸海警突查臺軍金門補給船,釋放強烈信號!
    過去,大陸對臺灣對金門補給是不管的,因為如果大陸切斷補給路線,臺灣根本無法對金門進行管轄。然而,在兩岸關係嚴重惡化的當下,大陸海警突然要查臺灣傳言的「身份證」,雖然整個過程非常友善,但已經是在向臺灣當局釋放信號。
  • 遼寧艦特殊時刻駛入臺灣海峽 釋放什麼重大信號?
    遼寧艦(資料圖)話音剛落,遼寧艦來了!遼寧艦進入臺灣海峽的消息由臺灣方面率先披露。今天(21日)上午,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證實:大陸航母遼寧艦於20日進入臺灣海峽。臺灣華視新聞網注意到,大陸兩會剛結束,遼寧艦就立刻行動,可謂「時機敏感」。
  • 「中華臺北」改「中國臺北」釋放了什麼信號?
    1952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決議通過海峽兩岸的體育隊伍可同時參加赫爾辛基奧運,但臺灣方面不願同場競技,宣布退賽。在臺灣方面退出比賽之後,中國大陸代表團從北京出發奔赴賽場,可惜比賽已經接近尾聲。1956年奧運會在墨爾本舉行,兩岸皆派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接受國際奧會承認兩個中國奧會會籍,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即退出比賽。
  • 濱哥哥:鑑於什麼樣的兩岸關係,讓大陸暫停了自由行
    畢竟這是自2011年6月28日正式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個人旅遊以來的首次暫停,更有著臺灣近段時間來不斷挑釁兩岸互信,插手香港事務,惡化兩岸關係的深層背景。 根據臺灣觀光局的資料顯示,大陸遊客赴臺平均消費水平為6200新臺幣/日。按照臺灣方面的計算,從今年8月至來年2月份,臺灣將減少60-80萬名大陸遊客,預計下半年臺灣觀光產值將減少760億新臺幣。 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此次的暫停自由行措施對於臺灣旅遊行業而言是個危險的信號,對其食宿交通等產業都產生了不小影響。
  • 2019「六問」臺灣:兩岸關係發展好or差
    「國共論壇」的重新舉辦,尤其是馬英九、吳敦義等重量級人物可能訪問大陸,對加強兩岸關係具有相當正面、積極的意義,必將有力增進兩岸黨際、特別是國共交流,有且於推動兩岸關係的深化發展。    民意對兩岸關係有期待。
  • 蔡英文收到直白警告:刺激大陸,兩岸更加危急,臺灣承擔得起?
    無論是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還是批准對臺出售價值23.7億美元的「魚叉」飛彈系統及價值2.8億美元的「野戰資訊通信系統」,都向「臺獨」勢力釋放嚴重錯誤信號。與此同時,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也甘當美國「馬前卒」,一再變換花樣挑釁和刺激大陸,並頻頻鼓吹所謂「美臺關係升級」。
  • 怎麼又有臺灣「邦交國」部長來大陸了?還稱要評估「與臺關係」
    索羅門群島派兩位部長訪問大陸,該國總理稱要評估「與臺關係」。面對南太平洋「邦交國」索羅門群島派兩位部長訪問大陸,以及該國總理索加瓦雷設立跨黨派小組評估與臺灣的關係,臺灣「外交部」18日著急辯護稱,「目前索羅門群島政界無論是國會還是內閣,支持臺所關係的人仍佔多數」。
  • 海協會會長回應蔡英文:大陸對臺灣一直都在釋放善意
    正在海南博鰲出席亞洲論壇的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23日回應稱,近期大陸方面一直對臺灣持續釋放善意,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兩會時的重要講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國家「十三五規劃」涉及臺灣的部分,不過目前尚未得到臺灣新「執政」團隊的回應。但他也特別強調,這些善意,都必須要以認同「九二共識」為前提。
  • 臺灣來的"偽裝者":央視曝臺間諜如何向大陸官員套取情報
    臺間諜策反伎倆:幫小忙拉關係 以結識公務要員2015年,大陸學生小朱到臺灣一所大學做交流,有一次去臺灣大學聽公開課,結識了一個做大陸研究的臺灣學生。小朱當時正在做論文,想採訪一些當地的高層人士,但又找不到門路,這個同學表示可以給他引薦一位政客。這位政客是原住民立法委助理,名叫徐子晴。
  • 臺灣各界應珍視大陸釋放的善意
    儘管,此次恢復籤注申請僅限於金馬澎「小三通」個人遊,但傳遞出的信號值得臺灣各界重視。在此之前,也就是8月中旬,金門縣長楊鎮浯、連江縣長劉增應以及澎湖縣長賴峰偉三人,曾聯袂登陸爭取放寬個人遊「禁令」,將「赴臺」與「赴金馬澎」區隔對待。金門方面則在大陸公告相關消息後稱這是他們三縣爭取「區隔政策」,獲得大陸的回應。這或許是最直接的原因,但並非能真正詮釋該項措施的本質與初衷。
  • 大陸學生暫停赴臺「反滲透法」通過,兩岸關係即將迎來大倒退?
    ▲兩岸學生合影乍一看,這好像是大陸不讓自家學生去臺灣念書了,但了解相關細節後並不難發現,其實是臺灣當局「不準來」。他還特別提到了一點——「去年底『反滲透法』通過,兩岸學生交流更讓臺灣的學校老師很難拿捏,臺灣去大陸交流沒問題,但是回來臺灣,就要隨時擔心被扣帽子或被舉發……」原來還有個「反滲透法」?這是個什麼東西?好像沒聽說過啊?
  • 星雲大師暢談兩岸關係:臺灣需要大陸給予的養分
    「大陸在發展經濟的階段,寺廟想多點收入來收門票,可以諒解,但動輒上百人民幣,就有點貴了,我覺得有一些過分,不過我想這是一個過程。」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回答本報駐臺記者提問時這樣表示。  星雲大師日前在佛光山,與參加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的青年學生、出席第五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的兩岸媒體人談心,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就新一年兩岸關係、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兩岸青年的期許等發表了看法,可謂妙語連珠,發人深省。
  • 臺前官員:大陸將考慮向臺灣人發身份證
    大陸將開始思考將這些臺灣人視為國民,考慮發予大陸身份證。據報導,「臺北論壇基金會」5月初組團赴大陸與國臺辦及多家重量級對臺智庫機構對話交流,對於臺灣關切的惠臺31條,是否會造成臺灣社會出現「離土」現象,大陸學者認為,臺灣當局沒有看清楚大陸的發展趨勢,臺灣如果繼續把大陸往外推,未來面臨的危機,不只是會被排除在大陸快速發展的進程之外,更可能被新的全球化調整邊緣化。
  • 大陸學者:臺灣接連失去「邦交國」是兩岸關係緊張的必然結果
    他說,這是兩岸關係緊張之後的必然結果,臺灣的「外交」空間上基本還是奠基於兩岸關係的良好程度。談及蔡英文此前推動的所謂「中共代理人修法」一事,黃清賢指出,民進黨此舉會讓臺灣民眾陷入「動輒得咎」的恐慌之中,因此引發來往兩岸民眾的反彈。近來「修法」一事已經漸緩,這也是出於其自身的困境。民進黨不能為所欲為,臺灣民意是其必須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內,臺灣的「朋友圈」再度縮減。
  • 若「武統」臺灣,蔡英文狂言大陸將付代價?馬英九:美軍不可能來
    民進黨媚外忘本這近兩年來,「美臺勾結」更加猖獗,從美國通過所謂的「臺灣旅遊法」等一系列「新法案」,「美臺」之間不顧大陸勸誡私自軍售,臺當局還允許美方高層官員訪臺,在挑釁大陸的方向上不斷展開的鋪墊。美方衛生部長阿扎近日宣布訪臺,在美方境內最敏感時期邁出歷史以來尺度最大的一步。
  • 陸客拿15萬一平房子證明財力 臺官員竟說大陸有房不代表什麼
    據臺媒6月29日報導,一位從大陸深圳來臺的自由行女性旅客,27日搭機到桃園機場被「移民署」官員約談。接待這名旅客的臺灣業者表示,「移民署」官員先是質疑旅客財力造假,又問對方有沒有房產。對方出示房產證明(房價15萬一平米)後,臺官員又說「大陸有房不代表什麼」。
  • 洪秀柱訪京見哪位大陸領導人 將向臺灣傳遞何信號
    (圖:視覺中國)原標題:蔡英文限制兩岸交流之下:洪秀柱今起訪北京將見哪位大陸領導人,將向臺灣傳遞什麼信號王金平回去了,洪秀柱又來了。近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宣布,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將率臺灣各界人士代表團於今天(12日)至15日來北京參訪。
  • 陳學聖:大陸暫停陸生來臺,兩岸關係更險峻
    中國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接受訪問時表示,在大陸的臺生與在臺灣的陸生,原本是兩岸交流最重要的中流砥柱,去年「反滲透法」通過,已經替兩岸交流築起無形高牆,現在又拿疫情當藉口全面中斷,影響將是30年、50年,變成沒有橋梁的兩岸關係,只有硬碰硬,這才是最讓人憂心。
  • 臺灣民意新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執政當局理性務實的大陸政策,離不開建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尤其近年來,伴隨著大陸的快速崛起與兩岸聯結的日趨緊密,臺灣社會發展中的經濟、文化因素,民心民意、民眾心態等,都受到兩岸關係因素的影響。兩岸關係對臺灣社會的影響日益顯著。  但是,蔡英文上臺後,卻採取違逆這一潮流與趨勢的政策跟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