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蒙患難見真情共譜抗疫佳話
文/本報駐呼和浩特記者 殷耀 張雲龍 勿日汗 於嘉
今年2月,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刻,蒙古國總統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攜3萬隻羊的禮單訪問中國。8月,在草原羊群最膘肥體壯的時節,中蒙兩國正式啟動3萬隻羊的交接流程。隨著這項工作的啟動,中蒙兩國患難見真情的友誼佳話,再度傳遍中國和蒙古國大地。正如一句蒙古國諺語所說,「鄰裡之間心靈相通、命運與共」,面對肆虐的疫情,中蒙兩國迅速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兩國又合力推動復工復產,造福兩國人民。
4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蒙古國烏蘭巴託市捐贈的抗疫防控物資從二連浩特口岸公路貨運「綠色通道」出境。(郭鵬傑 攝)
3萬隻羊再上「熱搜榜」
連日來,蒙古國人民在特殊時期贈予中國的特殊禮物——3萬隻綿羊再次登上中國各類社交媒體的「熱搜榜」。這份珍貴的饋贈,不僅感動了很多中國人,交接工作也牽動著兩國人民的心。8月10日,蒙古國召開有關羊群交接工作的首次會議,正式啟動向中國捐贈3萬隻羊的流程,蒙古國政府還為交接工作撥付100萬美元專款。
今年年初,當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宣布向中國捐贈3萬隻羊之後,蒙古國民眾、企業、各地方政府紛紛用實際行動表示對政府的支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3萬隻羊就已籌齊。蒙古國中央省牧民官布敖其爾第一時間從自家1000隻羊中挑選出象徵吉祥的108隻交給國家,支持政府的善舉。這位老牧民說:「我們永遠的鄰居中國遭受著可怕的疫情,總統先生代表善良的蒙古國人民宣布向中國捐贈3萬隻羊,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高興,迅速響應。」
「蒙古國想把這批羊肉獻給在抗疫鬥爭中表現英勇的英雄的湖北人民、英雄的武漢人民。」中國駐蒙古國大使柴文睿說。蒙方在蒙古國最好的羊肉產區收購這批羊,並根據中蒙雙方協定,對羊群進行嚴格的隔離、檢疫、免疫,最後運到中國屠宰場,以羊肉的形式捐贈。據了解,這批羊在原牧場隔離一段時間,再送至中蒙邊境上的專用隔離場隔離30天。之後,用車運至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再隔離10天,確認安全才能集中屠宰。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蒙古國3萬隻羊成為熱議話題。網民們紛紛「點讚」中蒙友誼,表示「千裡送羊兒,禮重情更重」。蒙古國想把羊肉送到湖北的提議深得全國各地網友稱讚,他們說「送到英雄的餐桌,應該的!」湖北網友們表達感激之情的同時,也迫不及待地準備起了菜譜,「多放孜然多放辣,湖北人民怕不辣」……
其實,中蒙兩國之間的暖心互助,遠不止3萬隻羊。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後,蒙古國前所未有地發起「永久鄰邦、暖心支持」行動,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踴躍捐款捐物,部分單位發動全體員工「每人捐出一天工資」。而蒙古國進入疫情期後,中國也在不同層面、不同渠道全力支援物資。
攜手合作共戰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之時,中蒙兩國緊密合作抗疫,分享經驗做法,中國迅速遏制疫情蔓延,蒙古國嚴防本土疫情發生,兩國相同的抗疫做法值得全世界學習和借鑑。
據了解,截至目前蒙古國沒有發生本土感染病例,國外輸入病例298例,目前大部分已治癒,沒有出現死亡病例。有著4710公裡邊境線的中蒙兩國之間目前沒有出現跨境傳播情況。
日前,蒙古國衛生部長蒙赫賽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國際社會應該加強抗疫合作,進行信息資源互享,中方為蒙方抗疫提供了大量支持與幫助,蒙方對此表示感謝。
今年3月,蒙古國出現首例輸入型病例,一位法國公民被確診。此後不久,蒙古國衛生部官員和傳染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專家參加了由世界衛生組織舉行的「中國應對新冠病毒的經驗」線上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中國醫生和專家同世界分享了他們在檢測、診斷、治療新冠肺炎以及防控疫情方面的經驗。例如,疫情期間如何排查感染者及其親密接觸者、全面限制公共和旅遊活動的具體措施、如何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等信息。
而這僅僅是中蒙抗疫合作的開始。中國發出疫情警示後,蒙古國予以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採取有效防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小疫情負面影響。中方衛生專家多次同蒙方專家舉行視頻會議,分享新冠肺炎患者診斷、用藥、臨床護理、重症救治等方面經驗,並解答蒙方提問。
據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新聞辦公室消息,4月23日,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副主席桑吉米亞特布表示,蒙古國總統今年2月訪問了中國,這充分表明兩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擊疫情的決心。中國不僅成功地控制了疫情,還不斷向其他國家提供援助,分享經驗,這表明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3月30日,蒙古國西伯庫倫口岸順利恢復向中國策克口岸出口煤炭。圖為在蒙古國西伯庫倫口岸,貨櫃運煤車準備出境。(蒙古國西伯庫倫海關供圖)
《蒙古消息報》中文版原社長策·蘇榮扎布說,通過疫情看到了一些國家的人情味和社會制度的性質,有些國家並不重視人的生命,但在蒙古國永遠不會出現此類現象。「我們的鄰國視人生命如珍寶,受新冠肺炎疫情席捲的中國,不僅克服了種種困難,還向其他國家無私分享治療經驗和方法。通過疫情,人們最終意識到,團結對於抗擊病毒是多麼的重要。」
柴文睿表示,在中國抗疫過程中,蒙古國政府和人民給予無私援助,中國疫苗研製取得很大進展,中國人講究投桃報李,中方願意同蒙方分享中國疫苗研製的成果。
「綠色通道」助復工復產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成為新常態,改變了各國社會、經濟生活,中蒙經貿關係也受到疫情影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如何恢復和發展兩國經貿關係和人文交流,已成為擺在面前的新課題。
蒙古國外交部長恩赫泰旺7月31日表示,蒙方願同中方繼續加強抗疫合作,並通過加強經貿合作,早日克服經濟困難,造福人民生活。
為預防和控制疫情蔓延,自2月1日起中蒙兩國邊境口岸旅客通道關閉,至今未恢復。3月下旬開始,中蒙兩國恢復了邊境礦產品貿易,形勢雖逐漸向好發展,但遠不及疫情前。蒙古國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蒙古國對外出口煤炭量較上年同期下降46.4%。由於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無法前往蒙古國,蒙古國一些工程項目也陷入停頓。
由於對鐵路貨運並未實行限制,今年上半年,通過二連浩特-扎門烏德鐵路口岸運輸的貨物比去年同期增長17.7%。其中,在疫情之下,中國向蒙古國出口的醫療類物資明顯增長,含口罩在內的紡織製品、醫藥材及藥品、醫療儀器及器械的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57.4%、57.3%、69.5%。
為了適應疫情防控新常態、儘快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中蒙兩國政府以及邊境口岸,在鞏固兩國間零傳播的抗疫成果前提下,採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最為標誌性的措施是今年7月啟動運行中蒙邊境口岸「綠色通道」。「綠色通道」包括人員往來和貨物往來兩大部分。人員適用對象為兩國從事商務、物流、生產和技術服務等領域以及參與重大合作項目的急需必要工作人員,貨物往來規則適用於食品、日用品、建築材料、農牧產品、煤炭等的運輸。
「綠色通道」開通後,中蒙邊境口岸出現外貿回暖跡象。8月13日,中蒙之間的重要能源通道內蒙古甘其毛都口岸驗放入境煤車900輛、進口煤炭9.2萬噸,創下疫情發生以來的「雙高」。「綠色通道」開啟後,準許蒙古國運煤車司機在甘其毛都口岸留宿過夜,並將進境通關時間延長兩小時,這大幅提高了運煤車驗放數量。
除了經貿合作,中蒙之間的人文交流也開始恢復。日前,中蒙紅十字會人道救助合作項目舉行視頻籤約儀式。中方提出,將為蒙古國白內障患者實施3000例免費復明手術,用五年時間為蒙古國培訓眼科醫生和視光師50人,為蒙古國紅十字會培訓應急救護師資1000人,並繼續為蒙古國符合手術指徵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免費手術治療。
柴文睿大使說:「中蒙兩國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兩國之間沒有懸而未決的問題,有的是廣闊的合作空間,我們願同蒙古國做相互信賴、密切合作的好夥伴。」
刊於《參考消息》2020年8月24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