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示範區大王鎮:蔬菜產業新規劃吸引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創業

2020-12-10 看天鵝城

11月18日, 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大王鎮千畝方蔬菜基地吉家灣區域吉小烈的溫室蔬菜大棚裡溫暖如春,與室外冬季寒冷的天氣形成了顯明對比。當天,吉小烈和兒子吉明明共同為西葫蘆菜苗打芽,長勢旺盛的菜苗在父子倆的侍弄下顯得更加生機盎然。「現在有的菜苗已經開始坐果,大約一月後就進入盛產期,到時產量大,我準備給棚裡安裝滑道方便客商收購」,吉小烈邊打芽邊說,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大王鎮是遠近聞名的蔬菜之鄉,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蔬菜產業,今年以來,該鎮在西路井村、吉家灣村、神窩村、西王村、大王村和北村建設兩個蔬菜千畝方基地,規劃面積2300畝,主要種植西葫蘆、西紅柿等蔬菜,推廣應用病蟲害物理防治、生物菌肥、水肥一體化等10餘項先進技術。目前,兩個千畝方基地建設已經基本完成,西路井吉家灣神窩蔬菜千畝方升級改造400畝,新建250畝。西王大王北村蔬菜千畝方升級改造350畝,新建150畝。好政策惠民,好規劃引民。隨著千畝方蔬菜基地的規劃建設,大王鎮群眾積極發展蔬菜種植。

吉小烈是吉家灣村人,早年一直種植蔬菜,有著較為成熟的蔬菜種植技術,近幾年因為看孫子放棄了蔬菜種植。千畝方蔬菜基地的規劃建設又勾起了他的蔬菜種植夢。說幹就幹,他籌資40餘萬元,建設3座高標準溫室大棚。在浙江台州務工10餘年的兒子吉明明了解情況後積極回鄉和父親共同做起了蔬菜種植。「長年在外打工,一直沒有家的感覺,孩子和我也比較生疏,別提心裡有多難受了,現在回來種菜,家也顧了,經濟發展也有依託了,」吉明明說著話望向父親,眼裡滿是溫馨與幸福。

「今年我們共種了一棚黃瓜,兩棚西葫蘆,第一年因為建大棚投資較多,以後投資就少了,加上現在我們用的是思瑞達的種苗,還有他們的技術指導,蔬菜產量和質量都有保障,我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吉明明說。

相關焦點

  • 三門峽示範區大王鎮:蔬菜種植新模式 助力產業發展
    菜農荊新寬將剛購買的西葫蘆種苗裝車 攝影 李亞苗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10月27日,在三門峽思瑞達農業種植有限公司,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大王鎮大王村的菜農荊新寬正在購買西葫蘆種苗。這樣種出來的農作物不僅產量高,而且抗病力強,新技術就是好。」荊新寬邊裝種苗邊說。  大王鎮是有名的蔬菜之鄉,近年來為進一步壯大蔬菜產業、增加群眾收入,大王鎮在原有蔬菜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建立技術人才庫、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蔬菜產業不斷壯大。
  • 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大王鎮掀起向全國勞模樊秋紅...
    「學習她愛黨愛國的忠誠、學習她愛崗敬業的精神、學習她銳意進取的精神、學習她創新開拓的精神、學習她甘於奉獻的精神」……近日,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大王鎮開展向全國勞模樊秋紅同志學習活動,通過開展座談會、講勞模事跡、發放向勞模學習倡議書等多種形式,掀起向勞動模範學習新高潮,在全鎮形成了「勞動最光榮、勞模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推進了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
  • 三門峽市大王鎮:依託地域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
    中宏網河南9月15日電 近日,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慶豐收、迎小康」農民豐收節暨特色農產品扶貧展銷會在大王鎮區舉行。活動現場大王鎮設立攤位16個,參與展銷的企業和村委會12家,產品種類60餘種,現場銷售3.8萬元,直播銷售3.6萬元。
  • 三門峽市作家協會「黃河頌」採風活動走進大王鎮後地村
    7月11日上午,三門峽日報社社長、市作協主席孟國棟,帶領三門峽市文聯、作協以及三門峽各縣、市、區文聯、作協主席團成員走進大王鎮後地村開展「黃河頌」採風活動。示範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於春喜、大王鎮主要負責人等陪同。
  • 「四美」大王——三門峽大王鎮開啟全域旅遊模式
    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大王鎮全域旅遊啟動儀式在賀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舉行。示範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荊柏松出席會議並宣布大王鎮全域旅遊正式啟動。 大王鎮位於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核心片區,全鎮面積90平方公裡,4.5萬口人
  • 三門峽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大王鎮:守護白天鵝 添彩生態廊道
    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大王鎮天鵝灣的「天鵝衛士」 攝影 李亞苗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連日來,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大王鎮的天鵝灣活躍著一支身穿綠色馬甲的巡護隊。周一至周五,大王鎮每天接待遊客大約500人到600人,周末每天接待4000人左右……」大王鎮天鵝灣巡護員解贊弟介紹說。據了解,沿黃生態廊道大王段共有13.9公裡,大王鎮共安排了7名天鵝巡護員,逐人劃定巡護區域,每天不間斷巡護,守衛白天鵝安全。為強化巡護員責任意識,同時更好地為遊客提供引導服務,大王鎮為每名巡護員訂製了印有天鵝標誌的綠色馬甲。
  • 呂梁文水:「請」老鄉回鄉創業 共謀發展大計
    呂梁文水:「請」老鄉回鄉創業 共謀發展大計4月4日,呂梁文水縣召開第二屆「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座談會,來自全國各地近200位文水籍在外創業者齊聚一堂共謀家鄉發展大計,再次吹響返鄉創業集結號十三五期間,該縣提出「一核三位五區」戰略,抓住「全國特色農業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縣」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十萬創業大軍走南闖北」的優勢,叫響「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口號,把在外創業者作為文水聯結四方的紐帶、引資引智的橋梁、投資創業的骨幹、對外宣傳的窗口,發揮他們戀鄉愛家的情懷和熱愛本土的優勢,鼓勵其回鄉創業。
  • 三門峽示範區大王鎮重陽節活動豐富多彩
    在重陽節到來之際,三門峽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大王鎮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老人們送去關愛和節日的祝福,在全鎮弘揚敬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餘熱生輝映旗紅 初心如炬暖重陽10月21日,大王鎮召開了「九九」重陽節老幹部座談會,20餘名離退休老幹部歡聚一堂,共度重陽佳節,共話大王發展。
  • 石城開闢「綠色通道」 引導外出務工者回鄉創業
    本報訊 宋賢霖報導:石城縣出臺優惠政策,開闢「綠色通道」,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興辦工業企業,發展個私經濟,興建種養基地。到目前,全縣已有1200多名務工能人回鄉創辦、領辦各類企業和經濟實體600多家,投資總額達2億元,年創產值5億多元,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達5000多人。
  • 廣東新興:掀起人才回鄉新熱潮——新興縣舉辦人才回鄉創業扶持系列...
    12月16日上午,由中共新興縣委組織部、共青團新興縣委員會、雲浮市人才驛站舉辦的新興縣人才回鄉創業扶持活動在惠能紀念廣場報告廳舉行,吸引人才回鄉創業幹事,推動該縣探索建設融灣發展先行示範縣和鄉村振興走在前列。
  • 三門峽大王鎮:美麗庭院助推人居環境提檔升級
    「美麗庭院」創建活動開展以來,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大王鎮主動謀劃,以推動家庭文明建設為切入點,以庭院的「庭院整潔美、衛生潔淨美、環境綠化美、外觀協調美、生活文明美、家庭和睦美」為目標,以小家的乾淨整潔助推全村人居環境提檔升級。
  • 【巨變】那些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道路上,一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他們隻身實踐,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農村到底有何潛力,回到家鄉創業又需要什麼、能幹什麼。  在外工作不如回鄉創業  人物:張國棟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人 29歲
  • 產業興旺、人才回鄉、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畫好濟寧山水畫
    任城區則連續6年每年列支5000萬元實施「稻+」、設施蔬菜等都市農業項目,綠色稻米、有機蔬菜、花卉苗木等種植面積持續擴大。金鄉大蒜榮獲第一批全國區域優勢農產品,探索形成了大蒜「全產業鏈條」發展模式,品牌價值高達218億元、列全國蔬菜類第1位。
  • 完善「引育用儲服」鏈條激活鄉村發展動力 雲浮新興掀起人才回鄉...
    據新興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新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縣委組織部緊緊圍繞新興本地人才需求,完善扶持人才回鄉創業的優待政策,吸引和扶持更多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其中,新興縣結合本地特色產業發展,出臺實施了《新興縣實施人才回鄉計劃的指導意見》《新興縣實施人才「三大計劃」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方案》等政策,吸引和扶持更多優秀人才回鄉創業。精準扶持撐才。
  • 全域旅遊帶動鄉村發展,廣寧外出廚師樂於回鄉創業助推新農村建設
    旅遊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全域旅遊的發展,帶動了鄉村經濟,不少外出廣寧廚師回家創業,自己辦餐館。「我也辭去在深圳的工作,開始回鄉創業。」程金明說,自己回鄉創業雖然辛苦一點,但收入比打工時多三至五倍。今年5月,一直在外做粵菜廚師的呂超雄,響應廣寧縣發展「粵菜師傅工程」的號召,回到家鄉創業,在廣寧縣開了一家酒店。雖然才開業3個月,但酒店的營業額已經從剛開始的每天3千多元,增長的了現在的每天1萬多元。
  • 【代表委員風採】高玉鼎:吸引「僑二代」回鄉創業
    東南網1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肖榕)9日下午,來自香港的省政協委員高玉鼎來到兩會報到現場,他今年帶來的是有關「僑二代」回鄉創新創業的提案。「福建是著名僑鄉,全省有海外華僑華人1500多萬。近年來福建高速發展,吸引了『僑二代』回到家鄉創新創業。」
  • 團風新籤約能人回鄉項目111個
    2020年,在鄉情感召和政策吸引下,在外能人曹林元回到家鄉淋山河鎮趙家寨村成立藥材種植合作社,可幫助40餘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務工增收。在團風,越來越多像曹林元這樣的在外能人,回到家鄉投資興業,為家鄉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截至10月底,該縣新籤約能人回鄉創業項目達到111個,全市排名第一,其中農業農村項目63個,工業項目29個,服務業項目19個,總計協議投資額161.08億元。
  • 產業興旺、人才回鄉、鄉風文明、生態宜居…… 畫好濟寧山水畫
    任城區則連續6年每年列支5000萬元實施「稻+」、設施蔬菜等都市農業項目,綠色稻米、有機蔬菜、花卉苗木等種植面積持續擴大。   金鄉大蒜榮獲第一批全國區域優勢農產品,探索形成了大蒜「全產業鏈條」發展模式,品牌價值高達218億元、列全國蔬菜類第1位。嘉祥種業實現集群發展,湧現出聖豐、祥豐等育繁推廣一體化的現代種子企業,濟寧年繁育小麥良種2.5億斤、大豆良種1.3億斤。
  • 品味安陽新變化|安陽縣呂村鎮李海川:回鄉創業大有可為
    2月26日,在安陽縣呂村鎮西呂村,不少村民還沉浸在農曆正月的喜慶中,李海川已忙著四處打電話,為自己新開辦的童裝加工廠拉訂單。「今年,我終於不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了。」李海川感慨地對記者說。今年35歲的李海川年紀不大,卻已經在外地奔波了好多年。那些年,他跑運輸、做買賣,一年到頭忙得不可開交,只有過年才能回家陪妻兒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