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後,我們重新打量沁源

2020-11-02 老家山西

今天上午,「『遊山西讀歷史沁源行』沁源縣研學旅行品牌開發與推廣活動啟動儀式暨首次研學考察」在沁源正式啟動。

沁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貴河致歡迎詞

沁源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史曉亮介紹沁源文旅發展情況

山西財經大學文化旅遊學院院長弓志剛介紹研學旅行研究中心基本情況及研學旅行沁源品牌開發合作內容

山西老家研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平介紹公司基本情況及合作前景

啟動儀式由沁源縣副縣長李建萍主持

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重新相遇,老家心潮澎湃——

很榮幸能和大家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季節,相聚在美麗的沁源。

我們老家山西和沁源最初結緣,是在六年前。也是這樣的深秋,也是這樣的五彩斑斕。

我們在沁河的源頭驚嘆,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嘆上蒼給予這塊土地的慷慨。

今天我們又來了。

我們想用六年的積累,重新打量、重新認識、重新解讀這塊土地——

我們試圖去搞明白,明白沁源為什麼這麼綠,沁源為什麼這麼紅。我們想讓這綠浸潤出去,沁人心脾;

我們想讓這紅,成為一種當然的傳承,成為人們自覺的崇拜和追隨;

我們想從研學旅行這一小徑進入,把沁源文化做成遊山西讀歷史的一個中國範本。

李建萍副縣長與山西老家研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喬琰就合作項目現場籤約

中共沁源縣委書記金所軍宣布「遊山西讀歷史沁源行」沁源縣研學旅行品牌開發與推廣項目啟動

山西老家研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徐建宏、山西財經大學旅遊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周成、景鳳鄉領導和丹雀小鎮投資人也參加了啟動儀式

我們將在這裡設立我們的工作站,讓老家和沁源長久相伴,把沁源縣研學旅行品牌做響、做亮,並長期持久推廣。

中共沁源縣委書記金所軍和山西財經大學文化旅遊學院院長、研學旅行研究中心主任弓志剛共同為山西財經大學文旅學院研學旅行研究中心沁源工作站揭牌

中共沁源縣委書記金所軍和山西老家研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平共同為山西老家研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沁源工作站揭牌

我們將在這裡,為沁源縣開發設計一套研學旅行課程手冊,並培訓沁源縣當地百名教師,請他們一同參與研學組織、擔綱導師。讓研學旅行這一教改之花、育人之路,在這裡有了自行供血、自行生長的內在動力,讓「沁源模式」,從此成為一個可以檢索、深研的固定概念。

我們將在這裡,延續六年前的採風與寫作,重新尋找沁河密碼。我們將用我們的鏡頭和筆,刻畫出沁源獨一無二的精神品質、內在光華。

我們將用自己的努力,讓天下人和沁源結緣。讓喜歡沁源的人,更加喜歡沁源;讓初次結識沁源的人們,從此魂牽夢縈,離他不得。

山西老家研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是一個用熱情和夢想推動自己前行的團體。我們和所有認同山西、情牽故土的同道一起,用三晉深邃的過往營養自身,向更加迢遠的未來眺望。我們立足當下,努力為這個時代發出自己的聲音。

天下如此多嬌,沁源風光獨好。衷心希望,我們能和沁源縣各級政府、各位同仁攜手共進,把沁源研學旅行推向全國;我們能和沁源一起,共同叫響:遊山西,讀歷史,沁源——行!!

編輯:942668

交由老家山西V平臺原創首發的作品,可以接受「打賞」了~

投稿方式:

郵箱:laojiashanxi@qq.com

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綠色沁源】@丁真,我們在沁源等你!
    邀請函已發出 @丁真,一定要來綠色沁源看看! 還有不少紅色文化景區 如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沁源圍困戰紀念碑…… 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 【周周會客廳】專訪沁源秧歌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我們的沁源秧歌情
    沁源秧歌作為沁源民歌的一個重要代表,是在沁源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歌舞小戲,而沁源秧歌的傳承歷程帶著各個時代不同的烙印,保留了各個歷史時期積澱下來的文化,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蓬勃發展,反映了沁源人民團結奮鬥、拼搏向上的昂揚鬥志,沁源秧歌可以說沁源縣是最寶貴的民俗資料。其實啊,要想了解沁源和沁源人,那就必須要聽聽沁源秧歌。
  • 沁源,沁源
    我仔細打量著樹身上部,感覺好像兩條蛇纏在一起,不禁想到《伏羲女媧圖》,所謂神話或傳說,不過是人類對自然的另一種解讀,你以為荒誕不經,其間恰恰隱藏著天地運行的奧秘。我繞著樹轉了一圈,發現樹上還結著果子,想搖動樹身把果子搖下來,又覺這棵樹像某個活物的化身,終於沒有伸出手。回頭看對面的山,秋正深,綠也正深。我不知道那些綠究竟來自何方,樹,草,水,抑或陽光?
  • 沁源天齊廟民俗:勸人從善不作惡
    圖為:重建後的天齊廟悠久的歷史傳說沁源縣地處我市西北部,是千年古縣、文化之邦。西漢時就設縣,最初時候縣名為谷遠,因處沁河源頭,北魏時候開始叫沁源,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歷史上,在沁源縣北部地區,還曾有過一個叫綿上的縣。
  • 沁源天齊廟民俗:勸人從善不作惡
    圖為:重建後的天齊廟悠久的歷史傳說沁源縣地處我市西北部,是千年古縣、文化之邦。西漢時就設縣,最初時候縣名為谷遠,因處沁河源頭,北魏時候開始叫沁源,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歷史上,在沁源縣北部地區,還曾有過一個叫綿上的縣。
  • 蔣殊新書《沁源1942》全國首場「行走的新書發布會」及座談會在沁源召開
    正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優秀戰例沁源圍困戰發生地沁源舉行這場新書發布,現場感進一步激活回憶,疊加思考與探索,激發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在行走、回想、思索、討論中,深度了解了風骨沁源的紅色力量與綠色夢想。沁源縣機關幼兒園兒童版實景劇《沁源圍困戰》結束後,蔣殊還給老師們進行了籤名贈書。
  • 吳修明|走進沁源
    我們一起行走在被森林遮蔽的大山小徑,踏著厚實、溼潤且鬆軟的松針腐殖質草層,聽著關於聖壽寺的各種人事傳說,穿越時空,目睹歲月侵蝕的建築靜默地記錄過往,夕陽西下,紅暈初升,遠離塵囂的悠然之感頓生,仿佛隔世。遊覽沁源自然與文化景點後,我們約當地幾位文友座談,初步了解沁源縣情,概括起來有四。一是自然稟賦特異,森林覆蓋全域,是太行太嶽山之精髓所在。
  • 吳修明 | 走進沁源
    二是水源多、流量大,是沁河發源地,有「千泉之縣」之美譽,百裡沁河貫通全境,清湛湛流經周邊多縣,最後經河南幾個縣市後,匯入黃河,是黃河在山西境內第二大河流,了無汙染。三是紅色文化尤其抗日戰爭期間,新中國開國領袖們對沁源人民讚譽有加,《解放日報》社論《向沁源軍民致敬》,「沁源圍困戰」彪炳史冊,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沁源「網紅縣長」為綠色沁源代言,在線推介沁源特產!
    來源:沁源融媒 「山河無恙 感恩有你」系列公益活動之 「全國100位縣長愛心義賣直播大會」上 縣委副書記、縣長徐計連 變身網絡主播 直播帶貨 用自己的號召力為綠色沁源
  • 沁源綠
    再後,人、鬼、神、仙住進來了。人走進森林的時候與森林是陌生的。人看著草木鳥獸驚奇,草木鳥獸看著人驚奇,久了便聽懂了草木鳥獸的語言。大約以巖石木棍為武器、以銅器鐵器為食器、以機器電器為利器之後,人喪失了自然靈氣而多了欲望狂氣。人以山林為後盾,與鳥獸敵,與自然敵,與人敵,皆勝;與內敵,與外敵,與資源敵,皆勝。人間過往,冷兵熱戰,皆勝。蓋以山為屏也。
  • 《沁源1942》全國首場「行走的」新書首發式在綠色沁源舉行
    1942年10月20日,日寇佔領沁源城,沁源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拉開了歷時兩年半,艱苦卓絕的「沁源圍困戰」序幕。「沁源圍困戰」的光輝戰例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讚譽,1944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向沁源軍民致敬》的社論,稱讚「模範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嶽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是敵後抗戰中的模範典型之一」。
  • 沁源,詩意的棲息地
    從太原到沁源,我們走的是一條山間公路。「人生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這是德國19世紀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詩,後經海德格爾的哲學闡發,「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就成為幾乎所有人的共同嚮往。能夠走進這樣的世界,是上天的福澤,是繆斯的青睞。
  • 「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人類在脫離森林後的社會生活中,仍然依附於森林資源,從中攫取森林財富,並依賴於林業創建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然而,人類對森林與大自然無節制的掠奪,也使森林資源枯竭的危機與日俱增,由此帶來的危害正不斷懲罰著人類自身。
  • 【綠色沁源】專家學者為沁源民宿發展出點子、謀思路
    從一個荒蕪的村莊,整頓後煥發出全新面貌和氣質。這個空心村不再空了,也不會頹廢了。改造以後帶來了產業,也改變了生態環境。它從一個簡單的擁有生態資源的農村,變成了一個產業興旺的農村。我們將全力推進沁源民宿集群建設,把國內領先民宿品牌和融合業態引進沁源,同時將攜手沁源縣委、縣政府和國內文化機構、供應鏈品牌等合作夥伴,共同挖掘在沁文化產品,以度假為理念,打造沁源縣鄉村舒適生活方式綜合體、沁源縣時尚宿集。
  • 行走沁源山水間
    歷史上的沁源,曾經「河中行船」,其水勢之大可以想像。抗日戰爭時期拍攝的一張八路軍戰士過河的圖片,水流湍急,水深及腰。遠的不說,就在我小的時候,村子裡溝溝叉叉都有水流,堵小溪玩是我們常做的遊戲。我們村的南河、東河,都是孩子們夏日遊泳的地方。那奔騰不息的河水,浩浩蕩蕩,洶湧澎湃,日夜不停地流向遠方。
  • 新書快遞 |《沁源1942》
    她用女性特有的視線重新觸摸那段歷史,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刻畫了太嶽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沁源一段被遮蔽與塵封的往事。這不是一部通常意義上軍隊之間戰爭的書,她甚至刻意避開那些宏大的戰爭場面,而是展現了一場場發生在山溝裡純粹的人民戰爭,精彩呈現出百姓的智慧、膽識、氣節與擔當,給讀者解讀了毛澤東當年為什麼會說沁源是一座「英雄的城」,為什麼有一群「英雄的人民」。
  • 山西沁源:​開足馬力!黎霍高速公路沁源段全速推進
    —— 點擊觀看視頻 ——黎霍高速公路項目對我縣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建成後,不僅在綠色沁源高質量轉型發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16萬沁源人民群眾的出行提供便利。連日來,黎霍高速公路沁源段信義1號大橋潘家山隧道施工現場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施工人員熱火朝天的幹勁和碾壓設備發出的轟鳴聲讓人精神倍增。
  • 《沁源圍困戰賦》丨「沁源賦」賦文學大賽參賽作品展示
    助物支前,黨政肝腸之熱;捐糧莫後,軍民魚水而依。賑孤寡,濟困疲。興集貿,貸物貲。闢窯為屋,採果填飢。童無失學,老有所醫。雖天寒而心暖,縱事困而力齊。拒渠魁之誘脅,守巡遠之威儀。重建新村,竟有欣榮之象;遙觀故土,豈無歸返之時。
  • 世外桃源,山西沁源
    沁源縣位於晉東南、晉南、晉中交匯之地,是「五嶽五鎮」之中鎮霍山主脈縣份,因地處沁河之源而更名沁源。 沁源之美在生態。 沁源之美在文化。沁源縣舉辦全國無人機航拍大賽、抖音大賽、無線定向測試賽、中國作家看沁源採訪採風、國際觀鳥節、翰墨飄香綠色沁源書畫展、第五屆中國(沁源)深呼吸小城暨金山銀山靈空山旅遊文化節、山西晚報千裡走沁河大型採訪活動、綠色沁源東方寶石(褐馬雞)文化節,承辦全國二青會三人籃球賽,以「世外桃源.山西沁源」為主題舉辦鄉村復興論壇.沁源峰會,展示沁源文旅融合強態勢,增強文化旅遊輻射帶動力。
  • 詩歌朗誦《醉美沁源》——三晉之美,盡數沁源
    三晉之美,盡數沁源千裡沁河,始於沁源入沁源之麓,聞沁水之瀾靈空福地,神秘瑤壇函弘淨土,太嶽玄淵原來,這就是沁源啊這裡就是沁源一滴清澈許願未來 ,見底也見天空一瀉而入黃河,回過頭去看沁源就坐落在一粒美麗的水珠上九鼎松將六百多年的風雲納入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