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描繪了李白眼中嵊州獨特而璀璨的人文美景;「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抒發出孟浩然行船夜宿建德時的幽遠意境;「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道出了白居易對杭州西湖春臨人間的喜悅心情……
浙江省是率先在全國提出詩路文化帶建設的省份。詩路文化帶是浙江省建設詩畫山水、推進美麗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舉措。
唐詩之路,包蘊宏富,影響深遠,為深入貫徹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和浙東唐詩之路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學術交流,推進詩路文化研究,12月11日-12日,由浙江省社科聯、浙江工業大學主辦的「浙江詩路文化帶的發掘與重構」學術研討會在紹興柯橋舉行。
浙江工業大學副校長虞曉芬、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範鈞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陸建德教授、北京大學錢志熙教授、浙江工業大學梅新林教授、浙江工業大學肖瑞峰教授、浙江師範大學葛永海教授分別作了主題報告,分享學界最新研究成果。
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大運河詩路,這「四條詩路」貫穿浙江全域,鋪就「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亮麗的人文底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不僅要「興盛筆墨間」,更要「旺在實景裡」,不斷挖掘詩路文化、打造詩路景觀、落地詩路產業,也將帶來無限的發展機遇。
主辦方表示,詩與空間、交通關係的充分認識,同時引入、整合制度、圖像等文學研究熱點,再向旅遊開發和經濟建設等進一步拓展,這種文學的外部綜合研究激活了文學的生命,推動了學術的發展和繁榮。「浙江詩路文化帶的發掘與重構」就是這種文學綜合研究的一種落地試探和開拓摸索。
本次研討會還開展了圓桌討論、集中交流,參會的專家學者們帶來了與「浙江詩路文化帶」相關的史實考證、理論探索和建設規劃等論文,圍繞當下詩路建設的緊要問題,為新時代浙江詩路文化帶的建設建言獻策。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