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舉行

2020-12-24 中國日報網

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在美麗的蘇州大運河畔召開。各界來賓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水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維度,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議大運河的建設與保護,共商生態大運河文化帶打造與復興。

蘇州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近年來,「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已經成為蘇州全市上下的共識,也成為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但具體如何實施,如何化解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規劃、水生態治理、遺產保護、文旅融合等諸多課題,也是擺在蘇州段大運河建設上的需要迫切解決的課題。作為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專業本土智庫,蘇州大運河文化帶研究院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組織了此次研討會,希望能夠以研討會的平臺,為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開拓思路,明晰方向。

本次研討會由蘇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蘇州分院、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主辦,國際溼地科學家中國分會、亞太旅遊聯合會、蘇州市城市規劃協會、蘇州大運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對會議的召開予以了大力支持

研討會主題明確,安排了豐富的專題演講,暨有理論探討,蘇州大學衛生與環境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剛,亞太旅遊聯合會副會長蘇州深度智谷旅遊機構董事長劉勇分別從「從蘇州水生態保護看大運河流域的水治理」、「蘇州運河文旅融合與文化生態傳承創新」闡述了他們在水生態治理和大運河文旅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讓觀眾耳目一新;也有建設實踐,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國家文化公園研究分會辦公室主任姚秀利,蘇州相城區望亭鎮宣傳委員殷猛分別帶來了「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江蘇實踐」、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望亭實踐」兩場實踐總結的演講;蘇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張健、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周永博從傳播和品牌的角度為觀眾帶來了「自媒時代大運河文化如何在公共傳播中「活化」」、「大運河文化帶國民舒適物與地方品牌化」的專業思考;原河海大學

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新華社智庫特聘專家劉奇洪帶來總結演講「大運河資源的多維度保護和運用」。

蘇州市、區運河辦代表、蘇州大運河沿線鄉鎮的負責同志、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代表及媒體代表參加了會議,很多參會者都奮戰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第一線,在會後他們表示,「研討會各位專家給我們帶來了新穎的觀點,豐富的信息,深入的思考,開拓性的思維,對我們具體工作產生了非常大的觸動,相信對我們蘇州打造最精彩一段大運河將會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宿遷舉行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18日在宿遷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諫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聚發展之力。  峰會舉辦期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2020年度分院智庫研究優秀成果受到表彰,譚徐明、朱光亞、田伯平3位嘉賓進行主旨演講。
  • 姑蘇區: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最最精華的一段」
    大運河承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明,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也是大運河沿線流經區域最多、遺產最豐富的城市之一。為進一步擦亮運河文化名片,蘇州於近期展開了新一輪構想——打造「運河十景」。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在京成立,聚力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發展
    2020年12月1日,由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舉行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敏主持成立大會和研討會,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和平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揭牌,並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首批學術顧問頒發聘書。
  • 許昆林乘船考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許昆林乘船考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2020-12-12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江蘇實踐」
    由此,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江蘇理應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標誌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12月,《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出爐,在全國率先構築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四梁八柱」:成立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任第一副組長,省直17個責任部門和11個運河相關設區市齊抓共管;編制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編纂出版全國首部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設立全國首隻
  • 蘇州:建設「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新華社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巍巍)記者獲悉,江蘇省蘇州市計劃啟動大運河蘇州段「運河十景」建設,以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根據《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匯集為蘇州「運河十景」建設目標。《方案》明確將做好運河兩岸風貌提升、大運河堤防加固、運河沿線步道貫通、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大運河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升、河道清淤淨化等工程。
  • 蘇州寶帶橋登上《人民日報》展現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亮點
    7月5日,《人民日報》以「古今輝映 水潤姑蘇」為題,聚焦蘇州爭創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示範點的故事。作為蘇州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日報》這樣描述了吳中區大運河文化帶中的建設亮點。長316.8米、橋孔53個的寶帶橋,是我國現存的古代橋梁中最長的一座多孔石橋,素有「蘇州第一橋」之美稱。如今的寶帶橋已無過往防洪的功用,斑駁的青石橋面長出新綠,靜靜守望著運河中繁忙的船舶往來。申遺成功後,蘇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寶帶橋進行三維數位化採集。
  • 吳江平望跨界融合促大運河文化帶協同建設
    新華網南京11月6日電(記者劉巍巍)2020中國·吳江運河文化旅遊節平望主題日活動6日在京杭大運河畔的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舉行,一系列跨界融合活動次第展開,詮釋運河小鎮「詩與遠方」,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協同建設。
  • 蘇州打造「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大運河蘇州段自古就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一段。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蘇州該如何做好這「最精彩一段」?  蘇州的大運河串聯9個古典園林、6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7個遺產點段。
  •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講活大運河歷史和當代故事
    、交通運輸、旅遊開發、學術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帶建設、運河城鎮等方面發展狀況做出了細緻考察和梳理,與會學者就報告所涉及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大運河文化;藍皮書;生態 作者簡介:   2月28日,由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2018年《中國大運河藍皮書》發布會暨「大運河文化帶」研討會在京舉行。
  • (文化)蘇州:建設「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 新華社 舉報   新華社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巍巍)記者獲悉,江蘇省蘇州市計劃啟動大運河蘇州段
  • 江河交匯 古韻今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江蘇實踐」
    由此,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江蘇理應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標誌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12月,《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出爐,在全國率先構築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四梁八柱」:成立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任第一副組長,省直17個責任部門和11個運河相關設區市齊抓共管;編制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編纂出版全國首部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設立全國首隻
  • 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省委書記王東峰來滄調研檢查講話、市委九屆九次全會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市委專題會議精神。會議聽取了2020年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匯報,政協委員們圍繞強化宣傳引導、全域規劃、保護展示、生態優先、文旅融合、機制保障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本報現摘登部分發言,以饗讀者。
  • 鎮江:當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三好生」
    12日,「江河交匯 山水名城」鎮江市第二屆大運河文化論壇在鎮江舉行。會上,多位專家學者發表了觀點鮮明、論據翔實的研究成果。眾所周知,大運河成為中國南北經濟與文化的命脈,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鎮江,更是這條命脈上最為耀眼的明珠之一。
  • 常州精準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核心樣板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9月16日下午召開,會議對標高質量考核體系,研究部署了常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近期重點工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濤出席並講話。  副市長、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正春主持。
  • 「大運河之旅」迎來新機遇「大運河生態圈合作論壇」在蘇州舉行
    2020年11月8日,大運河生態圈合作論壇與蘇州國際旅遊博覽會同步舉行。此次論壇恰逢蘇州國際旅遊博覽會舉辦第三屆,獲得了當地政府與市場需求的雙重認可。本論壇由寧波市鄞州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得到了蘇州旅遊聯合會、滄州吳橋縣人民政府、上海慧域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當天,來自行業的專家學者及旅遊愛好者近百人參加論壇。
  • 「浙江詩路文化帶的發掘與重構」學術研討會舉行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描繪了李白眼中嵊州獨特而璀璨的人文美景;「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抒發出孟浩然行船夜宿建德時的幽遠意境;「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道出了白居易對杭州西湖春臨人間的喜悅心情…… 浙江省是率先在全國提出詩路文化帶建設的省份
  • 我市精心打造「運河十景」品牌 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大運河蘇州段自古就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一段。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蘇州該如何做好這「最精彩一段」?
  •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啟動
    金山網訊 (徐蕾 繼業) 12月24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大運河辦指導,市教育局主辦,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少年宮等承辦的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正式啟動,當日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也同時成立。據了解,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來自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等地運河沿線城市的22所學校及相關單位參與;其中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丹陽市運河小學等鎮江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 傳承與傳播大運河文化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啟動
    丹陽市陵口中學等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鎮江市教育局副局長黃科文表示,大運河將沿線城市緊緊聯繫在一起,也將鎮江段沿線學校連接成一個共同體,以校園文化建設及教科研為紐帶,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學校特色內涵發展,市教育局組織了大運河文化鎮江段研學旅行活動,探秘西津千年古渡,體驗江河交匯水韻,尋訪大運河沿河文化遺產,回味大運河歷史風雲,開展大運河志願服務活動,獻計大運河文化環境保護等一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