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通社獲知,不一樣的時代,變局常態;不一樣的未來,重在選擇。2020年9月23日,隨著最後一場直播結束,港大ICB暨港大SEA「商管e課」9月特輯圓滿完結。整個9月,7場直播,對文創管理、教育人文、企業擴張、財務金融、品牌營銷、創新管理、人力資本等不同領域感興趣的逾60萬終身學習愛好者齊聚雲端,與大師們一起重啟格局、重塑想像。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程介明教授,港大SEA名譽教授、臺灣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蕭瑞麟教授,港大SEA企業擴張與風險管理課程客席講師、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國際顧問Robert
Lewis先生,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潘天佑博士,港大ICB客席講師、臺灣「領導人教練」先驅之一陳茂雄先生,港大ICB客席講師、臺灣奧美第一代廣告人韓立光先生,通用汽車(中國)別克市場總監劉展術先生,著名財經作家、沃德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盧麒元先生等嘉賓,從香港、北京、臺灣、美國等全球各地隔空連線,分享真知灼見,共商未來解局之道。
香港大學SPACE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商業學院(ICB)暨企業研究院(SEA)創院院長劉寧榮教授、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程介明教授、著名財經作家、沃德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盧麒元先生
不一樣的時代,談人生論教育
未來發展以人為本,9月特輯教師節專場直播中,程介明教授與香港大學SPACE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商業學院(ICB)暨企業研究院(SEA)創院院長劉寧榮教授以「壞世界vs.好社會?未來在等待的人才?」為題展開了精彩的對談。
程教授指出未來人才雖然沒有絕對的定位,「但一方面要求「專」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廣」的知識;另外一方面,現在社會很缺乏的,而且是下一代社會最需要的是關愛,對人的關心。「程教授表示,新的時代教育也將呈現新的常態,「一塊是傳統教學,傳授為主。一塊是線上學習,是自主、主動、自覺的學習。另外一塊是群體生活、校園生活。一定是三部分並存,而且傳統部分會慢慢收縮,線上學習中知識學習會慢慢佔據主流,但是學生的群體生活、社會生活、校園生活應該慢慢變成非常大的部分。」
不一樣的時代,探經濟判形勢
未來發展,經濟是基礎。9月特輯圍繞中國企業出海、中國新經濟發展模式兩大主題,從向外「走出去」和向內「謀發展」切入,探究未來時代的走向。
主題為從國際商務法律風險看企業「出海」之路的直播中, Robert
Lewis先生剖析了後疫情時代,中國企業「出海」路上的五重挑戰,通過騰訊、TikTok、華為等經典案例,為大家解讀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雙向挑戰與風險,並暢談中美脫鉤、全球化走向等熱點話題。Robert
Lewis先生認為放眼大環境,全球化不會止步,中美也無法脫鉤,中國市場依然吸引外商投資,中國企業出海可以研究「前車之鑑」,務求規避法律風險。Robert
Lewis 表示,「國際擴張需注意智慧財產權、交易風險、合規三大法律風險。」
主題為「中國新經濟發展模式」的直播中,盧麒元先生則主要分析獲得《經濟學人》高度評價的中國新經濟模式,並對美國為首的西方舊經濟發出警告。盧麒元先生認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既要直面舊結構遺留的問題,又要迎接外部巨變帶來的挑戰。中國經濟必須通過制度創新,重建主體性和普世性。」
不一樣的時代,看企業謀創新
未來發展,創新是動力。9月特輯聚焦企業應對變局的轉型變革,探討如何結合數位化轉型,巧用性格學教練,提升企業的領導力與凝聚力。
主題為「數位化轉型與創新領導力「的直播中,潘天佑博士通過眾多自身參與的成功案例,分享從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到人工智慧等各個階段技術所推動的破壞性刷新。潘天佑博士認為數位化轉型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旅程,且「數位化的運用和創新是企業活下去的關鍵。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是領導者的決策,高效的領導力和行動力才能有效的引領轉型,轉型是自山而下的,在轉型中領導的魄力至關重要。」
對於如何提升領導力,主題為「領導力進化:巧用性格學揚長避短」的直播分享中,陳茂雄先生則提倡巧用性格學有的放矢,實現領導力「進化」。陳先生指出「作為當代商業社會中的leader,想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影響力,令他人信服,就務必戴好主管、老師、教練三頂「帽子」。「主管」是利用自己的職權管理和驅使你的下屬,屬於最基本的領導力;「老師」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在下屬遇到疑問或者困難的時候,傳道授業解惑,進而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愛戴;而「教練」則是通過不斷地提問,來引導和幫助下屬發現並排除自身盲點,發揮潛力,提升績效。」
不一樣的時代,觀行業拓思路
未來發展,行業更迭日新月異。9月特輯針對文創、品牌營銷領域的新趨勢和新變化,以對談的形式,從行業熱點切入,多角度碰撞新思路。
「文創創心:大英博物館轉型策略」為主題的直播中,蕭瑞麟教授與港大SEA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袁啟亮先生展開深度對談,從文創心理學出發,通過類比大英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館的創新思路,探索將「創心」的技巧運用到各行業,由劣勢開拓出嶄新局面。蕭教授認為,「過於強調學術而缺乏創意,就會曲高和寡,過於注重創意而忽略文化內涵,就會媚俗搞笑,找到商業與文創的平衡,相輔相成,就能夠共榮共利。」
題為「影響者營銷流量紅利VS品牌增長」的直播中,韓立光先生與劉展術先生,分別站在乙方、甲方不同角度,從影響者KOL的選擇、品牌建設內容方向、如何平衡流量與品牌價值等話題,就品牌增長、流量紅利與影響者營銷之間的關聯,進行了一場精彩的線上對談。韓立光先生認為「創新營銷的法則,在當下社會化營銷盛行時,要先有意思,才有意義。」而劉展術先生則認為「流量為王的時代,變化的是營銷表現形式,不變的是對高質量內容的永恆需求。「但無論如何,老師們都同意還是需要從用戶思維輸出內容,找準平臺,創新營銷法則實現內容運營。內容需立足於有趣、有熱點、緊跟潮流、衝突性及傳播性實現引流,並做好平臺選擇、訂單設計、後期追蹤,才能更好實現品效合一,平衡流量與品牌價值。
港大SEA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袁啟亮先生、港大SEA名譽教授、臺灣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蕭瑞麟教授、通用汽車(中國)別克市場總監劉展術先生、港大ICB客席講師、臺灣奧美第一代廣告人韓立光先生
商管e課9月特輯,通過7場線上直播公開課,匯聚10位行業大咖深度觀點,攜手36氪、一刻Talks、鳳凰財經、智聯招聘、財務長等媒體,為終身學習愛好者們帶來了豐富、前沿的思想盛宴,歡迎掃碼觀看回放,共話不一樣的時代,共創不一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