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堅守「三美理想」全力打造「立德樹人」國美模式

2020-12-25 騰訊網

中國美術學院的創始人蔡元培先生是美育思想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早在上世紀初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等諸多理論,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美育體系,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的成立正是其美育思想的實踐。借美育助德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中國美術學院一以貫之的育人理念,並不斷加以深化。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手稿

長期以來,學校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聚焦馬克思主義文藝人才培養,緊扣學校歷史、學校精神和專業特點,以培養「古今通、中外通、品學通、藝理通」的德藝雙馨藝術人才為目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大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校園環境、課程和活動中,融入到師生日常生活中,明確提出和踐行「構築校園美境、實施校園美育、塑造校園美心」的「三美理想」,創新實踐「思政教育、專業教學、文化傳承」三位一體的育人方法:望境塑心,塑造精神家園;活化校史,培育核心價值;知行合一,培養哲匠精神;打造精品,凝練文化品牌。在校園建造中體現學校精神,在活動設計中體現專業特色,在項目實施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育教學中融入審美觀和文藝觀的教育,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的人格、心性、品德,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覺表達和社會實踐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全育人「國美模式」。

自第三次黨代會以來,中國美術學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守「人類靈魂雙重工程師」的使命擔當,從「人才培養」和「社會美育」等多個向度落實和深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塑造最美心靈,培養最美人才」為理念,一體化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書記校長牽頭、專門領導小組分工負責、部門學院協同聯動、全員共同參與的工作體系和協調推進機制,形成內容完善、運行科學、保障有力、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三全育人」體系。

五年來,學校育人成果豐碩: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入選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獲評首批全國創新創業教育示範高校,浙江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文化育人牽頭單位、實踐育人成員單位,浙江省「青年文明號」。象山校區獲評浙江省「美麗校園」。「望境塑心 三美育人」項目獲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中國傳統書畫」入選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千村千生」基層志願服務項目獲評全國「四個100 」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校園文化建設經驗成果入選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交流材料,專業基礎教學部獲評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績突出單位,一批校園文化成果榮獲全國高校網絡宣傳思想教育優秀作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作品等。學校多名師生被評為全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兵、省勞動模範、省三八紅旗手、省擔當作為好幹部、最美浙江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省十佳大學生、浙江省感動校園人物等。

構築校園美境 營造精神家園

中國美術學院依託視覺文化學科優勢和育人特色,主張和踐行「空間建造與精神塑造共構」的「大學望境」育人理念,立足山水視域營造「人文山水 精神家園」的校園和景觀,以此推動人格的養成、心靈的塑造。

進行校園景觀整體規劃,建造名師紀念景觀「巨匠廣場」,增設名師名言地鋪、反映西遷校史的「烽火藝程」浮雕等,打造校園「風物誌」

巨匠廣場上溫文爾雅的蔡元培,意氣風發的林風眠,揮毫潑墨的潘天壽,手不釋卷的黃賓虹,持泥塑碑的劉開渠,臨風而立的留法三劍客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展現西遷歷史的烽火藝程浮雕群,「為藝術戰」「俯山昂水勢絕群」「人生是可以雕塑的」……漫步校園中,不時與這些「國美」元素不期而遇,或是先師的塑像,或是為人為藝的名言警句。「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在校園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迴廊山水中,歷史脈絡依舊清晰可循。這些近年來文化校園建設的成果,更是學校精神的傳承,是震撼心靈的生命記憶。

桃李芳菲梨花笑,滿園菜花開向夏,山茶樹樹採山坳,葵花朵朵向日傾,韻友自治人意好,百般顏色百般香……在泥土間塑造心靈的憩所,在芬芳中感悟素心待物、結廬天地的家園精神。校園內的四季作物創造了自然之景的遠境,讓師生們在領略生命與存在的意義中,開啟對校園望境的回應與對話。「一院一空間」的師生人文空間,則是將人文概念融入規劃設計和營運管理中,成為師生學術交流、思想碰撞的精神居所。

在建設校園環境的同時,「美境傳播」的網上家園同步建設:適應「網際網路+」育人大環境和媒體融合新趨勢,依託「數字國美」戰略,推動傳統育人優勢與信息技術融合協同,積極建構體現美院特色的新聞輿論場,打造弘揚校園正能量的新載體。打造網絡思政教育矩陣,讓網際網路的傳播力和引領力與宣傳思想工作的聚合力、影響力有機融合,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目前,學校有二級網站、微博、微信200餘個,各平臺間定位明確、錯位發展。學校官方微信「微國美」關注人數逾45萬,年閱讀量超500萬次,長期保持在全國高校官方微信影響力前30和浙江省前2;拓展海外宣傳平臺,打造中國美術學院英文網和英文臉譜(Facebook)、推特(Twitter)、Instagram美圖專頁和Youtube視頻,連續兩年中國大學海外網絡傳播力位居內地高校第三;順應短視頻發展潮流,進駐抖音、嗶哩嗶哩、人民號等熱門自媒體平臺,形成立體傳播;在全省高校範圍內率先啟動校園網絡直播,三十餘場大型直播累計收看人次近千萬,青藝周期間更是吸引線上流量1.99億次點擊,網絡關注度繼續位居全國藝術院校線上展覽點擊量首位。

實施校園美育 涵養核心價值

鄉土學院構建實踐育人體系。學校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把最具中國藝術學科特色的「下鄉採風」藝術實踐傳統,凝練為「以鄉土為學院」的育人理念。打造「星空下的思政課」,奔赴全國各地的下鄉採風基地,將思政課堂置入專業實踐現場,使思政教育貫穿於教學實踐和育人的全過程;堅持「長期化、項目化、專業化、陣地化、課程化」,建立以「上山下鄉」為平臺的社會調研常態機制,每年3000餘名師生奔赴全國60多個教學實踐點,深耕現實,讓大學生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積極參與新農村規劃建設、塑造新風貌,協助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把中國大地作為塑造作品生命的現場。通過「社會調查」、「田野工作」進行「社會素描」的開放課堂,將師生的文藝思想觀教育融入專業實踐,打通課程思政的關節,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師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錘鍊了具有國美特色的實踐育人模式,育人經驗與成效多次獲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一套、學習強國等中央級媒體報導。

鑄煉「星空下的思政課」,學生在哪裡,就將思政課上到哪裡

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藝術教育與創作方法,打造「最前線」藝術創作實踐品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主戰場」,地方生活「最前線」,創造與人民血肉相連、感同身受的藝術,組織師生為守島官兵、抗戰老兵、河長河工、抗疫工作者等時代英雄造像,展現時代精神和人民力量。

打造「最前線」藝術創作實踐,創造與人民血肉相連、感同身受的藝術

提煉「千村千生」基層志願服務品牌,以文化志願者服務為載體運行,發揮學校專業特色,建立各層次的學生社會服務組織,服務浙江及全國美麗鄉村建設。五年來深度參與全國三百餘項城市美學、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提升服務,並於仙居成立浙江省首個鄉村振興學院,廣泛開展「雙百雙進」基層服務、「清風皓品」廉政文化教育、「美美講堂」藝術公益支教、繪畫心理輔導、返鄉藝術聯展、文化遺產調研等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設立14個實踐服務站,參與註冊的校內師生志願者累計達4800餘人,面向市民開展公益美育講堂180餘期。如今該項目更成為中國美術學院的「志願服務孵化器」,孵化出「美美講堂」、「彤花山燁」、「棉花豆豆」、「美愈藝心」等志願服務新品牌,引領師生投身中國社會發展最前線,深耕社會大地,不斷發掘拓展時代新命題、新領域、新方向。

創新創業激發活力之境。成立創業學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阿里巴巴、騰訊等聯合發起「經世致用」系列創新創業課程,賦能文創IP培育;實施「新苗人才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設立「極客計劃」創新獎,鼓勵學生開展專業創新活動;參加杭州文博會、義烏文交會,搭建展示舞臺,向社會推介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學校獲評全國首批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浙江省首批示範創業學院。

發揮博物館、圖書館的知識生成和文化校園的育人功能,打造社會美育高地和公共文化服務高地。構建以美術館、民藝博物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和潘天壽紀念館為主體,中外兼具、傳統現代並重的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發揮國家重點美術館的學術優勢,豐富特色館藏,策劃舉辦「國美之路」系列展、「大學望境」、G20特展「美學江南」、「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先鋒博覽——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開館展」、「東方竹一一亞洲竹生活藝術展」等,先後27次獲文化和旅遊部項目立項和獎勵。

塑造校園美心 強化使命擔當

活化傳統、弘揚美德。中國美術學院自建校開始,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同時也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長期以來,學校立足中國畫、書法等傳統學科高點,發揮專業優勢,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活化為基本切入點,打造核心課程,普及書法教育,以中國傳統的開蒙之學與書寫之道,引導青年學子們養成書寫的習慣,進而成為所有學科的上手基礎,在感受和琢磨中國傳統手心相應世界的過程中實現心靈的滋養,塑造貫通技藝與文思的藝者之手。

「活化傳統 弘揚美德」活動入選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秀成果

秉承「勞作上手、讀書養心」的傳習之道。打造潘天壽紀念講座、貢布裡希紀念講座、西湖論藝等高端學術與思想文化平臺,完善專業和人文通識課程體系,打造畫說初心、國美美文、千字文等特色通識課程,各類學術講座每年近150場;建立「國學導師團」,開設「國學工坊」,推薦國學經典,開展「書藝問道」讀書活動,在新生中堅持一生一本《讀書筆跡》11年,教師引讀、同窗共讀,累計完成11000多本。

連續十一年開展「書藝問道」讀書活動,累計完成11000多本讀書筆跡

創辦民間美術研究會、南山印社、新木鈴木刻社等傳統文化社團,出版《美美講堂·千字文/花鳥鱗介編/山水樹石編》等系列傳統文化普及教材,屢獲全國美術圖書類的最高獎金牛獎;開展「我們的節日」設計工作坊和主題活動,以豐富的載體固涵養、鑄文心、煉匠心。「活化傳統 弘揚美德」教育活動被評為首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秀成果。

「時代畫卷中國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主題巡展

「紅心」「文心」鑄魂強心。有機融合思政課鑄魂育人和文藝工作培根鑄魂的功能,守好課堂主渠道,構建大思政格局,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思政課提質創優行動,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和內涵建設。積極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通的全課程育人格局,把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打造「時代畫卷中國夢」革命文化美育體系,以全國紅色教育基地為現場,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大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創作活動,生動再現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集輯出版建校以來師生校友創作的紅色題材經典作品集,舉辦紅色主題展覽、專題講座;以重大紀念日為契機,連續多年舉辦校園合唱節,師生同臺唱響愛國情;凝練先鋒號角、紅色丹青、藝苑尋蹤、塑碑鑄魂等校園紅色文化精品,引領廣大師生堅守初心信仰,奏響愛國旋律,厚植家國情懷、家園意識和愛國精神,以紅色文化彰顯信仰之美,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以重大紀念日為契機,連續多年舉辦校園合唱節,師生同臺唱響愛國情

校史教育傳承學校精神。更新校史館,開展校史宣講,形成了以「光榮與使命」為主題的新生入學教育第一課;出版《國立藝專往事》《名家專訪》等校史讀物;開展「回望湖山、感受文脈」藝苑尋蹤活動和「重走西遷路」暑期社會實踐,重訪校史足跡;自編自導自演《夏朋——黑白青春》《眺,江山可染》《負丹青年華》等校史話劇。把學院的歷史、文脈和先師為人為藝的精神和情懷熔鑄在校園文化血脈中,承續傳薪,以特色的校史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園」意象。

象山校區校史館

典禮文化賦予「光榮與使命」。每年9月,在開學典禮上向新生贈送筆、墨、紙、帖「文化入學禮」,講授「入學第一課」;12月,開展「哲匠獎」「學生年度人物」等師生榜樣人物評選表彰,發揮典型榜樣群體的示範引領作用;6月,畢業展示周開幕典禮成為杭城藝術嘉年華,畢業生們身著學校自行設計的中國式學位服,參加創意獨特、人文意蘊深厚的畢業典禮,上好「最後一課」。承載學校精神的「典禮之力」,增強學生的認同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完成內心的升華。

每年開學典禮為新生贈送筆、墨、紙、帖文化禮品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新的徵程已經開啟,我們將繼續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確立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度,增強培養創造精神和自我實現能力的強度,全面提升育人質量高度,進一步深化育人「國美模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師生的精神追求,在「拔節孕穗期」種下真善美種子,推動中國文化精神的當代實踐,力爭為打造立德樹人「重要窗口」貢獻國美力量。

文字|徐元

編輯|廖垣

審核|丁劍鋒

出品: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中國美術學院新聞中心

CAA全媒體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崇德尚藝哲匠引領,立德樹人奮進擔當!老師,節日快樂!
    崇德尚藝哲匠引領,立德樹人奮進擔當!老師,節日快樂!■ 立德樹人,為人師表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國家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學校正處於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們既自豪又深感責任重大。學校將努力搭建更好的平臺、創造更好的條件,希望廣大教師積累實力,奮發有為,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 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制定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師德師風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教育脫貧託舉希望 ---紅原縣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
    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教育脫貧託舉希望 ---紅原縣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表揚先進大會 2020-09-10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安市寧陽縣教體系統:砥礪奮進守初心 立德樹人擔使命
    截至目前,全縣義務教育學區制及劃片招生改革取得突出成果,學前教育實現優質普惠發展,「生態遊戲」享譽省內外,改革經驗被泰安市委確定為首批「十大制度創新案例」;著力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新高地,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校校聯合,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不斷提升;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進展順利,全市義務教育招生平臺建設現場會在寧陽縣召開,「大數據+招生」經驗被山東省教育廳向全省推廣。
  • 哈巴河縣:抓牢新時代黨建工作 夯實立德樹人根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嚴格落實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推進立德樹人工程的航標,是辦好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在哈巴河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哈巴河縣委教育工委、教育局黨組堅持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育工作中,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新時代黨建工作引領教育事業發展,全力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教育教學發展優勢,築牢立德樹人根基,為辦好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強保證。
  •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砥礪奮進的五年:彰顯中醫藥特色 培育中醫...
    彰顯中醫藥特色 培育中醫藥實用人才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砥礪奮進的五年 馮剛利 寧靜 劉彥妮 砥礪奮進,春華秋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堅持走內涵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文明高專、特色高專、數字高專、幸福高專」,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招生就業形勢向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五年來,該校向社會輸送大、中專畢業生13900餘人。
  •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一)各級各類教育必須堅持立德樹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直至黨的十六大,在黨的教育方針的表述中,始終強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 「浦東」竹園小學:立德樹人 奮進擔當 慶祝第三十六屆教師節活動
    秋風送爽,2020年9月1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竹園小學迎來了「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慶祝第三十六屆教師節活動。趙立老師、韓豔雯老師主持本次慶祝活動。九月是一組小詩,吟誦在夏秋之交。九月是一顆明珠,在我們心頭閃耀。
  • 【我們這五年】砥礪奮進,南明公安的這五年
    【我們這五年】砥礪奮進,南明公安的這五年 2020-12-11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
    近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面向市民免費開放。其中,故宮的文創產品和數字文物引發關注。  此次成就展以「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主題,內容涵蓋改革發展、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
  • 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2020年教師節寄語:立德樹人,推動教育高...
    我們紮實推進「三名工程」,在全市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中大力倡導「三感、四有、五心、六力」。「三感」就是使命感、成就感、歸屬感,「四有」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五心」就是愛心、耐心、細心、專心、誠心,「六力」就是力戒浮躁、形式、虛假,力行樸實、紮實、真實。希望全市廣大教師自勵自勉,人人都能成長為一名好老師。好老師要立德樹人。
  • 立德樹人的綠色路線圖
    ■名校長專欄 追尋綠色教育,深化立德樹人系列②立德樹人是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一以貫之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務。「立德」是「樹人」的前提,「樹人」是「立德」的目標。立德樹人貴在落實。立德樹人綠色路線圖的構架必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方向,堅持遵循規律,堅持協同配合,堅持常態開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我校以立德樹人的綠色路線圖構架為載體,全面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提質增效——德育總體目標和各學段目標系列的構建。
  • 不忘立德樹人初心 培養青年責任擔當
    連日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佛山教育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深刻學習領悟全會精神,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之中,融入教書育人之中。要教導青年學生具有歷史視野,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自我,將個人的成長成才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之中,負起大國青年應有的責任擔當與歷史使命。
  • 釐清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德」的含義
    學術界對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和實施方法有過很多討論,對立德樹人之「德」的含義,大都是從道德品質層面進行界定,認為主要是指道德。釐清「立德樹人」基本內涵特別是「德」的含義,不僅是值得探索的理論與學術問題,更是關係到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踐問題。理解立德樹人的「德」,要立足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 雙清區第一實驗小學開展「不忘初心,立德樹人」活動
    12月17日上午,雙清區第一實驗小學在學校教師活動室開展 「不忘初心,立德樹人」主活動。 鏗鏘恢宏的誓詞,強烈震撼著每一位黨員教師,唐書記指出,我們重溫入黨誓詞,就是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銘記對黨的莊嚴的承諾,增強我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 湖南科技大學邀請多位優秀教師講「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講座現場。為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模範作用,營造關愛學生、尊重教師的氛圍,提升「立德樹人」的育人成效,近日,湖南科技大學邀請多位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來校開展「立德樹人」系列講座。11月18日,全國模範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石靈芝應邀來校講課,她以「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為主題,圍繞「靜心」「慧心」「慈心」三個關鍵詞,將一個個關於親人、朋友、學生的故事娓娓道來。隨後,石靈芝分享了參加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所聞所感,並以「回憶中的李老師」的事例進行引入,闡述了自己的從教初心。
  • 立德樹人|《競石說》
    我們的教育已經遠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太久了,雖然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這個時代的變革相結合、相適應的具體措施還在探討和研究中,但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已經對對中國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在黨的全國代表的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基本經驗與時代...
    此次會議圍繞教育體制改革展開,將「三個面向」和「四有新人」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的指導方針和基本目標寫入會議文件,並且明確提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⑥。至此,在「三個面向」的宏觀戰略指導下,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成為新時期立德樹人的主要任務。
  • 京港青年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 「意外」發現自己照片
    26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向公眾開放。40多名北京和香港的學生參觀展覽。圖為學生們在展覽中發現了自己的照片,他們在合影照前留念。王駿 攝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曾鼐)「看,右邊的人就是我」、「我是舉手的那個」……26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向公眾開放。40多名北京和香港的學生,在展廳中「意外」發現了自己的照片。「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設計了十個主題展區和一個特色體驗展區,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在第三展廳前,一個巨幅的合影照片,吸引了這些學生的目光。
  • 高懷京「推門聽課」,強調教育要始終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高懷京「推門聽課」,強調教育要始終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20-12-23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