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伊朗,豔遇波斯~

2021-02-27 壹行伊朗文化

■ 點擊上方」壹行伊朗"關注我們,每日新鮮為您呈現。

伊朗是西亞第一大國,面積與新疆相當,她是個地理上並不遙遠的國家,但我們對她的想像,仿佛超過了時空的距離。

人們對伊朗的誤解太多,她的名字始終出現在報紙最敏感的國際版面;她的人民被誤認為是他們很不喜歡的阿拉伯人;她甚至被扣上了「危險地帶」、「邪惡軸心國」的帽子。

在旅行途中,我在想,為什麼很多人不願來伊朗旅行,更有甚者聽聞我來伊朗之後說「你瘋了」、「你不想活了」之類的狠話。

而我在伊朗的經歷也並非電視上報導的那樣,我開始與朋友談論這件事,朋友說:「你應該拿起相機,記錄伊朗人的生活。」

2013年9月的一個清晨,我到達了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出機場,就被剛剛在飛機上認識的伊朗朋友接回家裡,在美味的波斯早餐之中,開始了15天的旅行。

【認識的第一個伊朗人】

飛機掠過土庫曼斯坦邊境,進入世界上最神秘國家——伊朗的領空。機艙內的旅客大都還在沉睡,坐在我旁邊的健壯高大的伊朗帥哥,讓原本寬鬆的航空座椅變得侷促。我被擠在角落睡不著,靠著冰冷的窗戶發呆。

他叫Sasan,是我的第一個伊朗朋友,卻長著一張歐洲人的臉。他在德黑蘭和父親做服裝生意,這是他第一次出國——去中國進貨。

機艙內座無虛席。一部分是伊朗人,他們大都在上海、浙江一帶做生意;另外大多數位置,是我們這些帶著期待和好奇的中國遊客。從西安出發時,我將一臺相機、一個腳架、三支鏡頭,兩件衣服、幾樣有東方特色的紀念品,裝在旅行相機包內,這便是我此次旅行的全部家當。越來越多的出行,豐滿著我的經歷,也不斷更新著我的概念——簡單的旅行,收穫最多的快樂。

飛機駛過一個個城鎮,地面上散發著暖色的燈光,城鎮裡一排排的路燈,就像密布的蜘蛛網,縱橫交錯。腳下的土地,是一個被貼上「邪惡軸心」、反美、政教合一、核危機等標籤的國度。

【我們從「秦」而來】

到了伊朗,我並沒有按「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亞茲德」這條經典路線旅行,而是準備乘火車前往最南端、位于波斯灣之濱的阿巴斯港。

在不太大的德黑蘭火車站,我們得到了最大的禮遇。人們眼睛瞪得大大的,打量著我們這些背著相機的東方面孔,好像我們是從動物園裡偷跑出來的猴子。

熱情的年輕人會好奇的問:

「Whereareyoufrom?(你們從哪裡來?)

AreyoufromQin?(你們是中國人嗎?)」

波斯語中,人們稱呼我們不是Chinese,而是Qin,與「秦」發音相似,可見中國與波斯的交往,是延續了數千年的。

每當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都會驕傲地告訴他,我不但是從Qin(中國)來的,還是從「秦」來的,我的家鄉西安(長安),是古代秦、漢、唐等帝國的首都,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德黑蘭火車站不打,人多但很有秩序,車站裡很多穿著黑袍的婦女進出,就像電影裡的場景。我們的東方面孔,引起了圍觀,會說英語的年輕人大方的和我們合影,不會說英語人的就在旁邊看著,也很自得其樂。一個四歲大的小女孩,將一盒椰棗遞在我的手上,指指手裡的椰棗,指指遠處的媽媽,害羞的跑了。遠處坐著的媽媽就在旁邊遠遠的看著,投去一個眼神,就能換回一張羞澀的笑臉,意思是「嘗嘗吧」。

開往阿巴斯港的列車下午2點35準時從德黑蘭發車,在戈壁中一路向南狂奔。伊朗地形是複雜的,南邊是海,北部是高原,各有各的浪漫。在海和高原之間,是路邊無盡的曠野,是無邊的沙漠。村莊、農田、綠洲、牛羊、大片的巖石、彎曲的道路——各種排列組合在一起,蒼涼,但不虛張聲勢;神秘的,但不故弄玄虛;有點世俗,但不炊煙繚繞,就像德黑蘭街頭帶著頭巾的女子,清澈的眼神和豔麗的雙唇,誘惑著每一個到過或者未到過這裡的人。

傍晚時分,列車停靠在沙漠綠洲中的一座小站,夕陽之下不知從哪傳來悠揚的唱經聲,列車員輕輕地敲敲包廂門:「禮拜時間到了,大家請到專用車站禮拜……」

行走在有信仰的國度,連坐火車都這樣不同,我跟隨著車上的乘客下了火車。站臺旁邊有一座可供禮拜的建築,門口有淨身的水池,男女要分開禮拜。

就當我在門口遲疑要不要進去的時候,一個高大的中年人說:「你想進去看看?想拍照?沒問題,有什麼情況隨時可以叫我。」然後就自己跪在波斯地毯上,面朝麥加的方向,虔誠的開始禮拜。

【買海鮮,被「內賈德」扣留】

到了阿巴斯港,我決定去魚市買些新鮮海鮮,魚市還沒到,我們卻在一個小雜貨鋪裡,被長相酷似伊朗前總統內賈德的店主扣下不讓走。他一邊向我們做著「等一等」的手勢,一邊用波斯語打著電話,語速十分急促。他不斷的重複著「Qin」,「Qin」(中國)這個單詞外,並用機敏的小眼睛盯著我們。

趁著他打電話,我掃視著這個不大的雜貨店,擁擠的貨架上整齊的擺滿了零食和飲料,上面印著看不懂的波斯文字。就在此時此刻,我腦海中想像著他不讓走的原因:難道是我背的相機太專業,他認為我是來阿巴斯港拍照的間諜?身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荷姆茲海峽,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真想就這樣開溜,可是幾個黑頭髮、黃皮膚的東方人,在高鼻大眼的波斯人中,能逃到哪呢?況且,小小的店鋪,不大的門口,已經被幾個看熱鬧的當地人擠滿,恐怕是插翅難飛了。

後來發生的事,讓我鬆了一口氣:這不是間諜風波。原來,店主知道我們從中國來,專門給他的朋友、自稱中國通的Mahdi打了電話,Mahdi頂著高溫一路小跑來與我們見面。我看看店主,他那內賈德一樣的小眼睛露出一絲狡黠,然後又認真的讓Mahdi翻譯:「想喝什麼,我請客!」

就這樣,我們坐在小小的店鋪裡,吹著涼爽的空調,喝著冰鎮的可樂,和Mahdi、店主以及來往的顧客,稱兄道弟的聊著伊朗和中國的生活。

【「戰爭陰雲」下的波斯灣】

阿巴斯港位于波斯灣之濱、扼守著波斯灣唯一出口、大名鼎鼎的荷姆茲海峽。這條海峽最窄處僅48公裡,它是全世界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每年有佔世界出口總量40%左右的石油,從這裡運往西方國家。它就像一個瓶口,緊緊地扼守著石油生命線。美伊關係惡交,伊朗就揚言封鎖荷姆茲海峽,如果海峽被封鎖,全世界將有1/3的原油無法運輸,國際能源也會面臨危機。

說得這麼緊張,仿佛戰爭隨時可能發生,可當我登上快艇,穿過這片海域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一絲緊張的氣氛。從阿巴斯港的港口乘坐輪渡,35分鐘後達到波斯灣最大的島嶼——格什姆島。島上的風景更加漂亮,近處是高大的椰棗樹和深入海港長長的岸堤,遠處是巨大的輪船和蔚藍的大海。

伊朗人對於椰棗樹,有一種特別的情愫。在廣袤的戈壁裡,只要有一眼清泉、一條溪流,就會生長出高高長長的椰棗樹。哪裡有椰棗樹,哪裡就有樹下的人家和羊群。它帶給人們生命和希望。

格什姆島最美的海灘「黃金海岸「(Golden Beach)被椰棗樹所包圍,它位於島的南側,與阿曼和阿聯遙遙相望。沙灘上,兩個年輕的伊朗姑娘穿著長袍泡在海裡,戴著在伊朗並不多見的大耳環,化著濃妝,指甲被塗得五顏六色——她們高舉雙手一邊喊著「Join us!(加入我們)」,一邊又唱又跳,就像跳迪斯科。這次來伊朗,沒有做遊泳的準備,卻也被姑娘們的熱情所打動,穿著牛仔褲就下海了。

要離開波斯灣了,下來的行程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古城設拉子(Shiraz)。

【設拉子,詩酒風流的花園之城】

如果一位設拉子的美女,

有朝一日能對我鍾情,

為了她那顆美麗的美人痣,

我不惜把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獻奉。

——哈菲茲

搖搖晃晃十幾個小時的路程,終於從伊朗大陸最南邊的阿巴斯港到達了中南部的設拉子(Shiraz)。我昏昏欲睡地從大巴上下來,擋了一輛老式計程車,說了聲「去市中心」,就在心裡反覆誦讀著這四句詩。

已經是半夜十二點,設拉子市中心的主幹道擁擠不堪,兜售廉價生活用品的小商販擠滿了道路兩邊。開著各式汽車、摩託車或是走路來的人們,在嘈雜之中挑選著自己心儀的商品。有的人乾脆什麼也不買,在人潮中擠來擠去,就像是舉行一場露天Party。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裡,描寫過許許多多美輪美奐的天堂之城,如今只剩下設拉子了。戰爭毀了巴比倫巴格拉,美麗的巴士也敗了,大馬士革在戰火中飄搖……文明建立需要千年,摧毀只要一瞬。

【浪漫與禁忌並行的城市】

來伊朗旅行,必須要來設拉子這座歷史古城。理由很簡單,它是世界上王室文明和波斯歷史的搖籃,是波斯帝國首都Persepolis(波斯波利斯)和Passargad(巴薩格達)王朝的遺址所在地。設拉子之於伊朗,如同西安之於中國——這裡不只書寫歷史,更誕生燦爛的文化。

但設拉子吸引人之處不僅如此。這座城市承載了許多美譽:夜鶯之城、花園之城、詩人之城。設拉子出了好幾位詩人和哲學家,最著名的就是哈菲茲(Hafez)和薩迪(Sadi)。

最浪漫的詩人和最嚴格的宗教禁忌,在這個國家相遇,看似格格不入,波斯人卻能巧妙的處理和融合。

帶著浪漫與鮮花的期待,我們來到了哈菲茲陵寢——與其說是陵寢,不如說是一座美輪美奐的波斯花園。生前他寫詩頌美好,離開後美好包圍著他。哈菲茲生前所歌頌的藍天、陽光、精緻的建築、春天般盛開的花朵、甜蜜的愛人,仿佛從詩歌裡來到了現實世界,圍繞著設拉子的每一個人。

如果沒有親臨伊朗,可能會把伊朗想像成到處瀰漫著狂熱宗教氣息、到處是蒙面黑袍的古板國家。而在哈菲茲陵寢,遊人感受到的卻是濃濃的文化氣息。

【詩酒風流哈菲茲】

哈菲茲在伊朗,相當於我國的李白,他們都是浪漫主義詩人,都喜歡美酒,都放浪形骸,浪跡天涯。伊朗人說,哈菲茲是經過神靈特意點化開竅的詩人,他感悟愛情、感悟生命、感悟宇宙,並用文字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啟示芸芸眾生。可以說,他和他的詩篇,對伊朗人獨特氣質的形成,有很強的影響力。

正值中午,在設拉子的一個小花園裡,人們席地而坐,悠閒地喝茶、吃午飯、抽水煙。我們經過,友好的伊朗人邀請我們加入他們的野餐行列,給我們切水果、倒紅茶。他們的聚會方式很簡單,食物卻很豐盛:一大家人開著車,覓一處幽靜的地方,鋪上波斯地毯,席地而坐,拿出準備好的主食、蔬菜、水果、紅茶,邊聊天邊享用,一下午很快就過去了。面對熱情的邀請,盛情難卻,我坐在花園的陰涼下,卷著饢,吃著煤氣爐上燉熱的菜,聊起了伊朗人引以為豪的哈菲茲。

【兩個花園,一頓晚餐】

在古老的天堂花園中走著,不斷被伊朗人要求合影,就像我們是明星。天堂花園裡綠樹成蔭,鮮花滿地,並且種滿浪漫之花——玫瑰。一條「情人路」通向深處,這裡一定是眾多少男少女前來約會的地方。路邊,潺潺的流水清澈冰涼,不知道這座被隔壁和鹽漠所包圍的城市裡,源源不斷的水源從哪裡來的。

去另外一座漂亮的花園——賈夫納花園時,太陽已經快要落下,陽光照在遠處的山上,呈現出了迷人的粉紅色輪廓。空氣涼颼颼的,很舒服,走在花園中,多希望自己不是一個匆忙的旅行者,多希望能坐在大樹下的長椅上寫寫文字,思考人生;或者乾脆什麼也不做,靜靜地看著遠處嬉戲的孩子們。

夜色裡,設拉子又變得熱鬧起來,走過的陌生人見到街頭的我們,都會手撫前胸、友好的說聲「Salam」。這天的旅行,是屬於陌生人的,他們給予的友好和信任,讓我溫暖。

【屬於女人的粉紅清真寺】

粉紅清真寺位於設拉子一個不起眼的小巷中。伊朗有數不清的清真寺,而只有粉紅清真寺是獨一無二的。這座建於19世紀晚期的宗教場所,更像是一個波斯建築的經典案例,它的雕花石柱、彩色的馬賽克瓷片和玻璃,甚至有點像歐洲的老教堂。

在粉紅清真寺的夏宮,清晨8點到10點是最美的,早晨溫暖的光線正好斜著照在巨大的彩色玻璃窗上,向波斯地毯上投下了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組合。她沒有光明王之墓的金碧輝煌,她只在陽光燦爛的清晨,才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

這座清真寺,就像一個蒙著面紗的波斯美女,只有在掀開其頭巾的那一剎那,才為其傾國傾城的絕色容顏所深深折服,在這至高無上的殿堂裡,用塵世間最華麗的光與影,歌頌真主無邊的力量。我坐在牆邊靜靜地感受著她的光影變幻,仿佛置身動畫片中的萬花筒一樣。

有些建築註定是屬於女人的,比如泰姬陵,比如粉紅清真寺。這座粉紅清真寺的色彩其實並不「粉紅」,但我想,「粉紅」是代表浪漫、富有幻想的色彩,預示著一切溫柔與美好。

【平靜而震撼的禮拜】

巴扎的另一邊,是設拉子著名的光明王之墓,又稱查拉庫聖廟。站在外面,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走進院內,立即會被雄偉的建築所吸引。

假如,事先並不知道這裡是供奉著第七任伊瑪目之子、第八任伊瑪目之兄SeyedMirAhmad的陵墓,人們也會從建築的氣魄感受到:這裡一定非同一般。

這是設拉子市內最重要的伊斯蘭教聖地,不收門票,需要寄存相機和雙肩背包,女士需要披上穆斯林Hijab(傳統長袍,將女性從頭包到腳),對什葉派的穆斯林來說,它的地位僅次於位於伊拉克納傑夫的伊瑪目聖墓。

正午,聖墓裡的喇叭裡傳來了悠揚的唱經聲,我隨著人流,到了正殿裡最內側的一個大廳。這時,大廳內已經有不少人了,他們的前方,毛拉身穿宗教服裝,用阿拉伯語唱起了古蘭經。很快,幾百人聚集在正殿內,隨著毛拉的指引,面朝麥加的方向,整齊的進行禮拜。

這是第二次在伊朗見到禮拜的場景,第一次感覺到的是平靜、是深沉;而這一次,在廣闊的大廳內,在聖廟精緻而絢麗的彩色玻璃中,我面對幾百人虔誠的禮拜,感覺到的是震撼,震撼到可以洗滌心靈。

一些禁忌:

1、既然是聖墓,它有非同尋常的禁忌就不足為奇,首先,女士必須穿穆斯林長袍才能入內,沒有長袍可以在入口處借,花花的長袍很好看;

2、禁止攜帶相機、雙肩包入內,在門口設有存包處,但經常沒人,因為管理員到聖墓內禮拜去了;

3、大殿內原則上禁止拍照(相機已經存了),但很多當地的穆斯林用手機拍照,畢竟能聖墓美的令人驚訝,我們也用手機拍了幾張。前幾天有微博發了在光明王之墓內部拍照的照片,被網友們吐槽,實際上伊朗人也在用手機拍。切記,拍得時候不要影響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尊重他們的習俗。

4、進入一切禮拜大殿請脫鞋;

5、聖墓的大殿男女分開進入,不要走錯了入口。

【波斯波利斯的前世今生】

波斯波利斯古城背靠大山,遵循山的氣勢與坡度而建,據說當年是居魯士大帝親自選址,建造。而建造波斯波利斯更多是一種國力的炫耀和享樂的沉迷,富饒的波斯最終招來了亞歷山大大帝,輝煌了兩個世紀的波斯第一帝國從此滅亡。

在世界歷史上,輝煌的地方很多,但像波斯波利斯這樣重要的並不多。我爬上古城後面的大山,與世界各國的遊客一起聊天、相互問候。太陽西下,遠處的村莊升起嫋嫋炊煙,當年波希戰爭的殘酷和波斯帝國的繁華,只剩下一塊塊冰冷的石頭在歲月的長河中,靜靜的訴說……

【夜色中,偶遇的波斯姑娘們】

從波斯波利斯回到設拉子,已經天黑。市中心依舊人流如潮,十分熱鬧。喧囂之中,聽到有人在喊我:「Yi,Yi……」難道在這裡遇到熟人了?回過頭去,幾天前在黃金海岸(格什姆島上的海灘)穿著長袍遊泳的女孩,站在人群之中向我招手。

世界真小。茫茫人海中認識的人,沒想到能在另一城市的茫茫人海中不期而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告別阿巴丹姑娘,新的熱度又接踵而來,令我盛情難卻。古老的卡裡姆汗古城堡外,平整的草坪是當地人舉行家庭聚會的勝地。我們經過,一個很大的家族,邀請我們加入他們的聚會。就這樣,十幾個人圍坐在一起,聊得嗨天覆地。

【亞茲德,最古老的城市】

初到亞茲德(Yazd),我就在老城區迷宮般的巷子中迷了路。煩惱之際,一位黑袍女子迎面走來,我招了招手,想攔下她。可她立即扯了扯黑色的頭巾,低著頭,盯著地面走開了。無奈之下,璐小君緊追兩步,攔下黑衣女子,這才問到如何能走出這迷宮般的小巷。面對我,她不好意思的說:「對不起,在街上和陌生男人說話不太好。歡迎來到亞茲德。」

亞茲德,是一座沙漠城市,也是一座歷史名城,被人們稱為「地球上最古老的人類居住的城市」,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亞歷山大大帝時代。古老的傳統和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使這座城市相對封閉,也相對保守,沒有大城市的浪漫與開朗。也許這種安靜、樸素又略帶鄉土氣息的獨特氛圍,吸引著世界各國的人們流連忘返。

【波斯小昭的故鄉】

在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一位名叫「小昭」的女主角,可愛大方、善解人意,她奉母命混入光明頂,盜取乾坤大挪移心法。後成為明教波斯總教主,終身聖潔。

金庸所描述的明教,起源于波斯,在伊朗被稱為瑣羅亞斯德教(或拜火教,中國史稱祆教、火祆教)。而如今,伊斯蘭教為伊朗的國教,信奉拜火教的人已經很少了。在這很少的信徒中,大多數居住在亞茲德,同時,拜火教的聖火被供奉在聖地ChakChak古村,千年不滅。

【獨特的沙漠宿營】

參觀完ChakChak的瑣羅亞斯德教神廟和幾個古村落,我們驅車前往沙漠宿營地。一路上仍舊是藍色的天空和黃色的戈壁,簡單而又單調。千年以來,由於沙漠的「庇護」,亞茲德從未經歷過大的戰亂和災害,古老的建築和文化得以保留,7000年了,城市依舊還活著。

沙漠中白天的陽光更加刺眼,夜晚的星空也更加燦爛。傍晚,沙漠中的小鎮依舊傳來清真寺的唱經聲,比起在城市中,這聲音更加寬廣、悠長。夜晚,氣溫下降,成千上萬顆星星在這裡展示著他們的光亮,將世界上最難到達的盧克沙漠,營造成了情侶們牽手漫步的浪漫港灣。第二天清晨,趁著沙子還沒有被烤的火熱,登上巨大的沙丘,沿著斜坡滑下,感受大自然的溫度。在這裡,也可以騎著駱駝在沙漠中奔跑,巨大的駝峰給我信賴和堅實的感覺,千年以來,只要有駱駝,人們就不懼怕沙漠。

從設拉子到亞茲德,再從亞茲德繼續趕往伊斯法罕,波斯人的感性奔放,以神秘的不同比例交織在一起,塑造了這些名城不同的氣質。進入21世紀,伊朗人從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著平衡,並用現代的方式延續著古老的波斯風情。

【伊朗攻略】

往返航班

從中國國內飛伊朗首都德黑蘭有伊朗馬漢航空、伊朗航空、南航、阿聯航空、卡達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可選擇。

我們選擇的伊朗第二大航空公司馬漢航空從上海(或廣州、北京)直飛德黑蘭的航班,5299元價格,不但包含了往返的機票、稅費,還包括了籤證的費用,即:買機票送籤證。對自由行旅客來說,省去了籤證麻煩。

籤證

有效期90天、30天停留時間的個人旅遊籤證,已經包括在了馬漢航空的旅行套餐裡面了,準備好以下材料:2張2寸白底彩照、護照原件(有效期6個月以上)、填一張表格,馬漢航空就會幫忙辦理。

交流

伊朗當地語言為波斯語,門牌、路標、商店名稱也大都使用波斯語,部分地方有英語。年輕人的英語普及率略高,如果能遇到大學生或讀過大學的人,基本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遇到不會說英語的人,他通常會打電話找到會說英語的朋友,以尋求幫助。

貨幣

伊朗貨幣IRR(裡爾)對美元匯率變化很大,每天都有浮動,每個城市也有一點差異,2014年5月的匯率:1美金=30000裡爾,1人民幣=5000裡爾。

Rial(裡爾)是伊朗貨幣的基本單位,但實際交易的時候一般用另一個貨幣Toman(圖曼)。1Toman=10Rials

兌換

受國際制裁影響,伊朗國內銀行與國際金融系統不聯網,信用卡和借記卡基本上在伊朗無法實現刷卡和取現,所以入境前請攜帶足夠的美元、歐元,在到達伊朗國內後兌換成當地貨幣裡爾。銀行的匯率不好,請勿在銀行兌換;錢莊(Exchange)或私人那裡匯率更好。

機票預訂

由於伊朗受到西方經濟制裁,伊朗的航空公司無法像其他國外航空公司那樣,支持網絡訂票或刷卡訂票,而是沿用著「打電話、訂機票」的老辦法。

如需定馬漢航空的機票,不論是國際段還是伊朗國內段,都可以致電馬漢航空上海\廣州\北京辦事處訂購機票,然後通過銀行轉帳至對應帳號。

相比而言,在伊朗境內訂馬漢航空的機票更加方便,遍布全國各處的旅行社都可以代訂機票,網點很多,但需要現金支付哦!

物價指數

由於當地貨幣裡爾對美元的疲軟和豐富的能源,使伊朗物價指數十分的低廉,讓旅行者享受旅途樂趣的同時,可以用同樣的錢,去更多的地方、體驗更多的感受。例如,一份午飯,15-30元(人民幣);一瓶可樂2-3元(人民幣);一段6小時的大巴車16元(人民幣)。

住宿

伊朗的住宿條件和設施與歐洲相比較為一般,價格也便宜很多,且「便宜、乾淨、安全」這三點可以滿足普通的旅行者。在伊朗一家人出去旅行最為普遍,所以酒店的多人間也最為划算,4-8人同行可以將住宿成本降到最低。

受國際制裁的影響,伊朗無法像其他國家一樣,可以順暢的使用網際網路預訂酒店,但是請放心,伊朗各檔次的酒店很多,不如到了再找吧!說不定可以住到一個波斯傳統庭院的特色酒店呢,這將成為旅行中的「意外收穫」。

WIFI

伊朗的WIFI不是很普及,大部分三星以上的酒店都會配備WIFI;一些公司、旅行社有WIFI可以使用。

關於衣著的提示

女士,(學前兒童除外)在伊朗境內必須戴頭巾(包括外國人,只要在公共場合都要戴,如酒店內的大堂、餐廳)。穿長袖、寬鬆、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衣長必須蓋住屁股,進清真寺必須穿穆斯林長袍,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

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文章作者小虎牙】

▌微信號\QQ號:614989451

回復「數字」查看文章

032 伊朗攻略

033 神秘伊朗

034 有趣伊朗

035 伊朗女人

036 文化伊朗

037 藝術伊朗

038 伊朗電影

點擊左下角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發現伊朗,豔遇波斯
    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拜火教、小昭……這些詞彙是否曾縈繞在你腦海,使伊朗成為記憶中神秘的嚮往之地?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歷史上的法爾斯省比今天的波斯要大得多,居魯士大帝所創建的古波斯帝國亦是從這裡發跡,這一時期又被稱作阿契美尼德王朝。由於阿契美尼德王朝疆域廣闊,對周邊國家的影響非常大,故此,古代外國人都將伊朗這一地區稱作"波斯"。 由此可見,"伊朗"和"波斯"並非一個概念。
  • 伊朗故事,波斯古今之二,卡尚豔遇一個愛拍照的美女。
    於是同行的2位女士手忙腳亂的從包裡翻出紗巾戴在頭,就這樣走進了伊朗。約好的阿里大叔沒有來,派出了他的兒子阿明在機場出口接我們,一輛8座的豐田車拉著我們4人出發前往伊朗的第一站卡尚。卡尚位於德黑蘭以南250公裡處的卡維爾鹽漠邊緣的一片綠洲。因為盛產玫瑰花和玫瑰精油,又享有沙漠玫瑰之城的美譽。
  • 伊朗遊記 伊朗:波斯宅院重現天堂的樣子
    波斯庭院必定有個巨大的水池,在伊朗中部和北部這樣乾旱的地區,水極其珍貴,估計波斯土豪們坐在庭院裡看著水池就會感覺看著聚寶盆一樣心裡美吧?看波斯大宅當然是春夏好些,到那時波斯園林鮮花盛開、噴泉開放,許多人都在園子裡閒坐聚會。
  • 現在的伊朗在唐朝時期竟然是波斯!
    大家好,歡迎來到經典人文之旅,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唐朝時期與伊朗的友好關係。伊朗唐代叫波斯,從張騫通使西域以來即和中國有交往,以後連綿不斷。唐代兩國關係更為密切,波斯使節不斷到唐朝來,波斯王子卑路斯與其子泥涅師都久居長安,終老於此,波斯商人到中國來的更多,長安、洛陽,揚州,洪洲,泉州,廣州等城市都有他們的足跡。在新疆的吐魯番,烏恰、青海的西寧,西安,太原,三門峽,洛陽,以及廣東的英德縣都發現過波斯薩珊朝的銀幣,而且有的數量很大,說明波斯和中國通商的繁盛。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文:[英]卡韋赫·法魯赫譯:高萬博波斯還是伊朗?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在指代同一個實體時,即指代東方的中國、印度與西方的希臘-羅馬世界這些偉大文明之間的中部帝國時,都是正確的。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波斯的榮光——神秘國度伊朗
    伊朗和中國一樣,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同漫天繁星的夜空一樣,璀璨奪目。最早在今伊朗範圍內建國的是埃蘭(Elam)人,他們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原波斯的東方地區,進入希臘化時期。中國此時處在戰國混戰時期。
  • 伊朗最美的波斯風情地方
    伊朗最美的波斯風情地方位於西部伊朗庫德人家園。例如波斯新年和波斯冬至夜,庫德人保留傳統波斯文化節日是所有人嚮往旅遊地方,波斯新年把火節是庫德人特色文化。庫德人傳統樂器手鼓,在各種節日都有表演,深受女性們喜愛。飲食上,庫德人喜歡羊肉、紅茶、饢等。
  • 伊朗設拉子小清真寺波斯建築
    每年8月21日是世界清真寺日,這是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發起的紀念節日。在伊朗各地,有許多悠久和美麗波斯建築清真寺,都是世界人們嚮往的旅遊風景。例如在歷史名城設拉子有著名莫克清真寺(或稱粉紅清真寺)是所有人們最喜歡的旅遊地方。
  • 波斯石榴熟了 | 走進伊朗石榴之鄉
    每年伊朗秋天(伊朗歷7月—9月)是波斯特產石榴豐收季節,石榴和葡萄一樣,在波斯地區(今天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各地都有種植。伊朗石榴之鄉是西部庫德斯坦省的霍拉曼(波斯語:هورامان),當地石榴被譽「紅寶石」,預計今年能豐收5000噸以上石榴。當地農民在豐收石榴時候,同時會舉行石榴節慶祝,作為娛樂項目之一。現在石榴節也被認為人們旅遊嚮往。石榴除了是水果,也可入藥,對身體好。在波斯地區,石榴也是烹飪菜餚調料之一。
  • 發明「雅利安血統」:伊朗的波斯民族迷思
    「波斯人」只不過是一類形容詞,表明他們不願意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扯上任何關係。伊朗著名的喜劇演員馬茲·喬布拉尼(Maz Jobrani)也曾指出「波斯人」這個詞聽起來有一種歷史厚重感和異國情調,加上波斯貓、波斯地毯這些聞名於世的事物都極具「波斯」風情,所以許多人都更喜歡說自己是「波斯人」而不是「伊朗人」。
  • 行走伊朗,古樸而厚重的波斯文明
    探秘波斯帝國--伊朗。首先來到首都德黑蘭伊朗國家博物館伊朗國家博物館是伊朗國家博物館有60多年的歷史了,它不僅是伊朗最大的歷史博物館,而且收藏文物種類之多,堪稱世界大型博物館之一。外牆和外牆的彩釉磚是不能顏色的波斯圖案,聖火圖案布滿了清真寺的各個角落。粉紅清真寺一定要早晨去,透過粉紅、藍綠、玫紅等色彩斑斕的窗玻璃,祈禱大廳全部沉浸在浪漫唯美又神秘的氛圍裡,遊客自然是爭相在這個神秘光影營造的氛圍中拍照留念。
  • 古代波斯,現代伊朗:新舊文明
    我們將參觀歷史上最長的人質危機,當時伊朗學生接管了大使館444天。我們將在德黑蘭商業中心的大巴扎享用午餐。伊朗最大的城市,城市內的龐大城市可能會變得忙碌,但我們將闖入一家餐廳,每天為數千種家庭式波斯食品提供服務。之後,我們將走出德黑蘭最古老,最著名的街區之一Tajrish的豐盛美食。
  • 伊朗攻略 在古老時光中邂逅波斯文明
    到伊朗觀光,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伊朗人對中國人十分的熱情和友善,他們會親切的稱中國人為「qin」。這個「qin」可不是淘寶的「親」哦~1.是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於西元前550年建立,經歷過改朝換代又受過東西方的統治,直至1935年掌權的帝皇為了令國家現代化,以波斯人主要族裔雅利安之名,把國家定名為伊朗,至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波斯和伊朗兩個名字也相通,但現今通常都用伊朗為國名。
  • 波斯探秘揭開伊朗神秘面紗~
    伊朗,遙遠陌生的國度,歷史悠久的波斯古國,讓人好奇神往……提起伊朗,小編想起的是神奇療效的伊朗藏紅花和波斯美女 ❤大部分的國人對伊朗所知甚少,伊朗史稱波斯,位於西亞腹地,幅員遼闊,國土面積和我國的新疆省相當。中國和伊朗的交往,可以追溯回公元前2世紀。
  • 古時的波斯,和現在的伊朗,居然是同一個國家!
    相信絕大部分中國人了解到波斯這個詞彙是從金庸所寫的《倚天屠龍記》裡,在那本武俠小說中深受大家喜愛的小昭就是一個波斯混血兒,她母親也同樣如此。 雖然大家都對波斯有一定印象,但是可能沒想到波斯和今天我們熟知的伊朗也有關係,今天我就來扒一扒波斯和伊朗的關係,以及波斯為什麼改名為伊朗?
  • 在中東它是波斯,在全世界它是伊朗
    無論從什麼角度看,伊朗都是清高的少數派。套用馬勒的名言:在中東它是波斯,在穆斯林中它是什葉派,在全世界它是伊朗。2007年的動畫電影《我在伊朗長大》的英語原名是《Perspolis》(波斯波利斯)。這部描繪伊斯蘭革命前後生活與觀念的巨大變化的電影以伊朗最著名的波斯遺址為名,也許可以這樣說,如果沒去過波斯波利斯,那就不算到過伊朗。
  • 伊朗最美波斯建築卡尚Fin 花園
    伊朗中部景點之一的Fin Garden(費恩花園),不僅是一座美麗的波斯建築花園,其中還有一段歷史事件。Fin Garden花園位於伊斯法罕省卡尚城,是一座悠久的歷史建筑波斯花園,其中也包括著名的卡尚 Fin Bath浴室,這裡事件是伊朗Qajar王朝時期,Qajar王朝 Amir Kabir大臣在1852年被Nasereddin Shah國王派來的刺客刺殺。
  • 波斯葡萄熟了!伊朗庫德斯坦省豐收葡萄。
    波斯是古代絲綢之路葡萄發源地,例如在中國管葡萄叫「俺姑兒」就是波斯語انگور 音譯,該音譯出自明代遺留的波斯語語言著作《回回館譯語》花木門。金秋9月是伊朗各地葡萄豐收時節,伊朗葡萄種類繁多,例如有紅葡萄、紫葡萄、綠葡萄、黑葡萄等。各種葡萄,除了當水果,用途也不同,有的榨汁做果汁或烹飪菜餚當調料,有的製作葡萄乾,有的當乾果做點心,有的藥用,等等用途。
  • 伊朗傳統波斯美食Ash
    伊朗傳統波斯美食ash(波斯語:آش ,中文意思粥湯)具有悠久歷史和品種多,例如有:麵條ash、杜格 ash、酸奶ash、大麥ash、水果ash、石榴ash等。人們最熟悉的是宗教食物ash,例如遇到伊朗烈士日就會有信徒做,然後免費派發周圍群眾包括遊客,俗稱免費午餐。常見的宗教食物有法圖麥ash和海珊ash(又叫阿舒拉日飯),由時下幾種豆子、米麵、肉湯、蔬菜等做成,在當天由虔誠信士舉意做,然後免費分給周圍群眾包括遊客。